考点4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4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4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4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4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41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热度★☆☆☆☆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同。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善、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3.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镇收缩”是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萎缩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林都”——黑龙江伊春市的城镇化率达80%。近年来,伊春市出现了较为显著且持续的“城镇收缩”现象,下图示意伊春市城镇发展的不同阶段。(1)与I阶段相比,指出Ⅱ阶段伊春市城市发展状况。(2)指出伊春市城镇发展的先后顺序,并说出判断理由。(3)简述导致伊春市“城镇收缩”的主要原因。(4)针对现阶段伊春市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答案】(1)城市人口减少,交通拥堵得到缓解;城市规模略有缩小,城市集约度下降;经济总量增加,人均产能增加等。(2)Ⅲ→I→Ⅱ。理由:I阶段,城镇人口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处于城镇化早期发展阶段;I阶段,虽然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在增加,但经济总量已经出现衰退趋势,处于城镇萎缩的潜在发展阶段;Ⅱ阶段,随着城镇经济的衰退,城镇人口不断萎缩出现了显著的“城镇收缩现象。(3)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经济不景气,产业衰退;纬度较高,气候湿冷;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人口减少;关内省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差距拉大,对伊春市人口迁移产生较大吸引力,导致人口外迁。(4)加强政策扶持和倾斜,振兴东北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打破以林木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居住环境;适度放开人口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分析】本题考查城镇收缩的原因及影响。主要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调动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详解】(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与I阶段相比,Ⅱ阶段,伊春市城市人口减少,城市用地减少,城市规模缩小,经济总量下降;其中城市人口减少,会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的状态;城市用地减少,会导致城市的集约度降低等。(2)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根据“城镇收缩”的概念可知,是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菱缩的现象进行判断,图中III阶段,城镇人口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处于城镇化早期发展阶段;II阶段,虽然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在增加,但经济总量已经出现衰退趋势,处于城镇菱缩的潜在发展阶段;I阶段,随着城镇经济的衰退,城镇人口不断缩减,出现了显著的“城镇收缩”现象。能正确反映伊春市城镇发展的先后顺序是III→II→I。(3)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中国林都”——黑龙江伊春市的城镇化率达80%。近年来,伊春市出现了较为显著且持续的“城镇收缩”现象,因此导致伊春市城镇收缩的现象可以从产业衰退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由于森林资源的枯竭,导致产业衰退,使得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进而引起人口的外迁;由于该地城镇化率较高,人口的老龄化加剧,出生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同时,还由于区域内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收入高,对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当地纬度高,气候寒冷等因素共同造成。(4)考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首先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打破以林木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变单一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次从国家层面上,可以进行政策的扶持,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再次,还应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最后,采取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措施,一是鼓励生育,二是利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劳动力迁入等。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①水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A.人少地多,沃野千里 B.水网密集,河湖众多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地球变暖,热量充足3.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取代东北地区的鞍钢成为全国的“钢都”,原因是()A.大型铁矿的发现和开发 B.高质廉价的劳动力充足C.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 D.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4.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说法错误的是()A.RS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传感器是其关键装置B.GPS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只能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C.GIS的简要程序包括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D.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我国中部某村面积20.5km²,山清水秀,亚热带森林广布。1980-2011年该村人口由近2000人减少到不足700人。2011年开始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等。2013年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至2018年,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到2300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脱贫致富。下图为该村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最有可能为该地民居的是()A. B. C. D.6.该村传统民居得以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少 B.距城市近 C.森林面积广 D.交通闭塞7.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A.城市休闲的市民 B.行政管理人员 C.返乡创业的村民 D.外来租店的商人左图为1995——2010年河南省三大产业的产出比重图,右图为1995——2010年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从图中可知,1995——2010年河南省()A.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产出比重最大C.第二产业产出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三产业产出比重持续上升9.关于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B.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C.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相当,说明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较为合理D.第三产业产出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读“我国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汽车工业 D.电子工业11.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区域内经济差异小C.c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迁入现象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右下图为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在采集和狩猎阶段,图示地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13.现阶段,图示地区最为紧缺的资源是()A.油气资源 B.水资源 C.煤、铁资源 D.劳动力资源读1985-2010年我国东北四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变化表,回答下列各题。年份基础原料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轻工业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1985316.219.31183.4213.15151.9229.94226.2810.5820012318.399.132421.486.98498.0414.22863.005.06201021453.998.9918416.517.776306.958.699783.958.1614.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矿产资源 B.劳动力 C.市场 D.交通15.2001至2010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A.基础原材料工业 B.装备制造业 C.能源工业 D.轻工业16.东北能源工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能源需求量减少 B.能源资源储量减少 C.劳动力短缺 D.基础设施落后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题。17.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18.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19.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①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④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综合题20.图1为湖北省地形图,图2示意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湖北省的地形特征。江汉平原河湖纵横,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2)简述江汉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武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武汉最早的汽水厂、第一个电灯公司等入选首批工业遗产目录,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进程。(3)描述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的主要分布特点。(2015年上海卷)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回答1—2题。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3.(2016年天津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4、5题。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人均GDP(万元)4.75.99.45.4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4.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考点冲关1.A2.A3.C4.B【分析】1.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流分岔多。在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地季风气候影响下发育了土质黏重的红壤。而选项中交通落后不属于自然条件,其余均是自然条件。①②③为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故选A。2.长江三角洲水网密集,河湖众多,耕地破碎,无法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且人多地少,属于精耕细作的自给化农业。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可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因而有全国“粮仓”之称。而地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很小。故A对,BCD错。故选A。3.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所处位置优越,水路运输方便;从国外进口的铁矿材料省去了进一步的运输。长三角地区没有大型铁矿,这里劳动力素质较高、不廉价。宝钢是全国的“钢都”,全国市场的扩大不是钢都位置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据此分析故选C。4.GPS不仅能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还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速度、时间等信息,故B错。RS即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从高空对各类地表物体的电磁波信息进行远距离的感知,传感器是其关键装置;GIS即地理信息系,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区域的概念理解并掌握。5.C6.D7.C【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5.据材料可知,该村亚热带森林广布,且据材料可知,该地种植水稻,可判断为我国南方地区。蒙古民居、北京民居和陕北民居均地处我国北方,A、B、D均错误;安徽民居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房顶为斜顶,适应南方降水大的特点,C正确。故选C。6.据图可知,该村落四周群山环绕,地形闭塞,对外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D正确;人口多少与民居保存关系不大,A错误;无法判断距城市距离,B错误;森林面积广与题意无关,C错误。故选D。7.据材料可知,该村以前因基础设施落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常住人口减少,后来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使该村脱贫致富,说明该村后来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该村返乡创业的村民。故选C。【点睛】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8.B9.B【分析】8.据图可知:第二产业产出比重最大,因此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A错误;第二产业产出比重最大,B正确;第二产业产出比重先降后升,C错误;第三产业产出比重先升后降,然后趋向平稳,D错误。故B正确。9.两图结合可知:河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大,而产出比重最小,因此劳动生产率最低,A错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B正确;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较为合理的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最后为第一产业,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合理,C错误;据图可知,第三产业产出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D错误。故选B。【点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解答时认真读图即可。10.B11.C【分析】10.读图可知,a时期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约为55%,所以其主要工业部门最可能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所以最有可能为纺织工业,B正确;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均不是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故选B。11.a时期第一产业比例最大,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b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为工业化时期,区域内经济差异相对较大,B错;c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约为55%),C正确;b~c时期,第二产业比例下降,可能出现企业迁出现象,D错。故选C。【点睛】地理试题中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①找到图中需要判读的“点”,这个点在三角形三个边均有一个比例数据,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②在三角形三个边分别绘制三个箭头,箭头走向分别与对应边“数值由小到大”的走向保持一致;③过需要判读的“点”绘制三个箭头,三个箭头与前面绘制的箭头保持平行,走向一致;④第三步中绘制的箭头与三角形三个边有三个交点,每个交点的数据即是该“判读点”在该“边”上的数据,三个数据之和为100%。

12.A13.B【分析】12.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野果和野兽提供食物。结合图示石器时代活动遗址的分布可以判断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山麓和丘陵地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现阶段,华北平原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14.A15.D16.B【分析】14.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当地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建立了以机械、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其主导因素为矿产资源,故选A。15.读图可知,在2001年至2010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分别为基础原材料由9.13%降低到8.99%,装备制造业由6.98%升到7.77%,能源工业由14.22%降低到8.69%,轻工业由5.06%升到8.16%,上升比重最大的为轻工业,故选D。16.东北煤炭资源丰富,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时间开发,日益枯竭,所以能源资源储量减少,B对。随着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量增加,A错。能源数量与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无关,CD错。故选B。17.C18.C19.A【分析】17.区域发展阶段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应为乙,A错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应为丙,B错误。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丙,C正确。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为乙,D错误。故选C。18.乙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传统农业发展阶段,A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错误。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错误。故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C正确。故选C。19.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表现。产业结构指的是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第一产业是农业、畜牧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的是广义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比重及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①②③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阶段特征。以知识记忆考查为主,熟记每个阶段的特征是解题的前提。20.(1)地形: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或: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2)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3)多分布在城市西部,沿着河分布,分布在城市二环以外的地区。【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地形)、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考查地形特征的分析,据根据图中河流的走向及水系变化及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区: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2)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鱼米之乡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江汉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中下游,多冲积土壤,土壤肥沃;且河湖众多,河网纵横,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3)该问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合图2中的工业遗产图例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