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知识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_第1页
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知识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_第2页
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知识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_第3页
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知识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_第4页
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知识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专题复习古诗文知识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①业。缘②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③,落英④缤纷⑤,渔人甚异⑥之。复⑦前⑧行,欲穷其林⑨。林尽水源⑩,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上岸),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像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到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临别时)村里的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了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注释】:

1.为:动词,作为。

2.缘:沿着,顺着。

3.鲜美:新鲜美好。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

6.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7.复:又。

8.前:向前,往前。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舍(shě):舍掉,这里指离开。

13.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14.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5.舍(shè):名词,房屋。

16.俨然:整齐的样子。

17.属:类。

1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9.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20.悉:全,都。

21.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2.怡然:快乐的样子。

23.乃:于是,就。

24.具:详细。

25.要(yāo):同“邀”,邀请。

26.咸:全,都。

27.妻子:妻子儿女。

28.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9.乃:竟然,居然。

30.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1.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32.叹惋:感叹惋惜。

33.延:邀请。

34.语(yù)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35.不足:不值得,不必。

36.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37.志:做记号。

38.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39.诣:拜访。

40.遂:终于。

39.规:打算,计划。

40.动词,寻找。

41.未果:没有实现。

42.寻:随即,不久。

4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通假释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例句古义今义

芳草鲜美新鲜美好指食物味道好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主题归纳】:

这篇古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怡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移步换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定点特写,动静结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的经历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

1.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2.篁竹:竹林。

3.鸣:使......发出声音。

4.如鸣佩环:好像佩环碰撞的声音。佩、环,都是玉饰。

5.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

6.取:开辟。

7.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8.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9.以:以......为。

10.为:把......作为。

11.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12.近:靠近。

13.卷:翻卷。

14.卷石底以为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5.为:成为。

16.坻(chí):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kān):不平的岩石。

19.翠蔓:翠绿的藤蔓。

2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1.可白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2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3.布:映照。

2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25.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26.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27.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28.西南:向西南。

29.望:看。

3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31.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32.环合:围绕,包围。

33.寂寥:寂静,寥落。

3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使(人的心情)凄凉。寒,使(人的骨头)寒冷。

35.悄怆(chuànɡ)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

36.清:凄清。

37.居:停留。

38.乃:于是,就。

39.去:离开。

40.隶而从:跟随着同去。隶,跟随。

41.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主题归纳】: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等,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落寞凄苦之情。

【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寂寞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境。

【游记的线索】: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周景物(气氛、感受)。

核舟记

【明】魏学洢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小船从头到船尾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是苏东坡(苏轼),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后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模样)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那)神情和苏、黄两人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那些)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子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提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窗八扇,刻了竹(船)篷、船桨、火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注释】: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以:介词,在。

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6.木:树木。

7.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8.尝:曾经。

9.贻:赠。

10.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

11.有奇(jī):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12.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3.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4.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5.启:推开。

16.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7.徐:慢慢地。

18.兴:起。

19.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蓝色的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20.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21.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22.手卷:只能舒卷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23.卷端:指手卷的右端。下文“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24.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5.微侧:略微侧着身子。

26.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指东坡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27.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兴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8.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

29.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0.不属:不相类似。

31.诎(qū):弯曲。

32.倚:靠着,靠。

33.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34.舟子:撑船的人。

35.椎(chuí)髻:形状像椎的发髻。椎,敲击的器具,一端较大或呈球形。

36.衡:同“横”,横着的。

37.攀:扳着。

38.若:好像。

39.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0.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41.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42.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3.了了:清楚明白。

44.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45.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46.丹:朱红。

47.通:全。

48.为人五:即“为五人”,意思是雕刻了五个人。

49.并:连词,和。

50.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51.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52.简:挑选。

53.修狭:长而窄。

54.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

【通假释义】:左手倚一衡木(“横”同“横”,横着的)

【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对所刻核舟“大苏泛赤壁”的细致描述,说明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其精巧的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慕之意)

(全诗纲目,统领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思慕之苦(实写)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亲近之乐(虚写)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的小洲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捞右捞。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采右采。文静美丽的好姑娘,弹琴鼓瑟迎她过来。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挑。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主题归纳】:通过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从洲上互相唱和的雎鸠鸟写起,有什么作用?

比兴,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唱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情景交融,自然贴切,意蕴丰富。

2.“流"采”“芼"三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写出了淑女采摘荇菜的忙碌情景和姿态优美,突出了淑女的勤劳能干,烘托出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悠哉"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主人公情意绵绵,思念不断。

“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因对淑女思慕之深而彻夜难眠。

4.诗中的“淑女"君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能干、理智慎重、秀外慧中、情趣高雅......

君子:执着专一、多才多艺、情趣高雅、有礼有节......

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回"、“溯游”两词从侧面刻画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与执着,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与忧愁。)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写出了“伊人"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及,表现了主人公的怅惘失望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那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登攀。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那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主题归纳】:《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问题探究】:

1.本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以景起兴,描绘了霜凝露结的凄清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怅惘彷徨心情。

2.反复咏叹的作用(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路途的变化)

突出追寻的艰难、漫长、执着追求而不得的怅惘,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寂寞与失望痛苦之情。

3.主人公、伊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主人公:深情执着、不畏艰险、矢志不渝。

伊人:踪迹难寻、难以追寻、高洁美丽。“伊人”也可指意中人、贵人、理想,也可泛指一切事物。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象征人生中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式微

《诗经·邶风》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子衿

《诗经·郑风》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继续通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独自徘徊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即将告别)三秦之地辅卫着京城长安,(透过迷漫)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个渡口。(我)与您(此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挥泪告别。

【诗词赏析】: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怎么会面临“歧路”泣下沾巾呢?诗人劝勉友人不要像普通的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襟,而要心胸宽广,坦然面对。这使全诗的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主题归纳】:1.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2.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的湖水长满,几乎与岸齐平,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水汽蒸腾,滋养哺育着云梦大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羞愧。坐着看人家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诗词赏析】:

1.“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弘气势。

2.“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气势磅礴。

3.“无舟楫”喻自己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4.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主题归纳】: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张丞相引荐做官。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

1.北冥:北海。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之南海。

2.鲲:大鱼名。

3.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4.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5.海运:海水运动。

6.徙:迁徙。

7.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8.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9.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10.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11.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1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吹,吹拂。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3.色:颜色。

1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15.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鹏。

16.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通假释义】: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主题归纳】:《北冥有鱼》通过鲲鹏变化和大鹏飞南冥,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在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注释】:

1.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2.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3.非:不,不是。

4.安:疑问代词,表反问,怎么。

5.全:完全,完备。

6.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7.既已:已经。

【主题归纳】: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戴圣〔两汉〕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1.虽:虽然。

2.嘉肴:美味的肉食。嘉,好,美。肴,用鱼肉等做的荤菜。

3.旨:味美。

4.至道:最好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自我反思。

7.自强(qiǎnɡ):自我勉励。

8.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9.《悦(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10.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通假释义】: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

【主题归纳】:《虽有佳肴》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

大道之行也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把它仍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因此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注释】:

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行:施行。

3.为:是。

4.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5.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与,同“举"。

6.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7.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8.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9.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10.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11.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儿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12.分(fèn):职分,职守。

13.归:女子出嫁。

1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仍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货,财货。恶,憎恶。

1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6.是:这样。

17.谋:图谋之心。

18.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19.乱贼:作乱害人。贼,伤害。

20.作:兴起。

21.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

22.大同: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通假释义】:

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2.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主题归纳】:《大道之行也》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马说

【唐】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做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1.祗(zhǐ):同“衹(只)”,只、仅。

2.辱:受辱。

3.奴隶人:奴仆。

4.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5.槽枥:马槽。

6.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7.一食(shí):吃一次。

8.或:有时。

9.粟(sù):泛指谷类。

10.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1.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

12.能:才能。

13.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14.且:犹,尚且。

15.常马:普通的马。

16.等:等同,一样。

17.安:怎么。

18.能:能够。

19.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20.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2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2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3.执:拿。

24.临:面对。

25.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语气。

【通假释义】: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衹"同“祗(只)”,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3.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露、表现)

【主题归纳】:这篇议论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得愿望。

石壕吏

杜甫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致词的由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主体)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尾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诗词赏析】:

1.“暮投石壕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有吏夜捉人”:写差役夜里抓壮丁,百姓惶恐不安,营造了紧张恐怖的气氛,吸引读者注意。全诗的故事情节围绕本句展开。

3.第二段中两个“一何":对比,一方凶横残暴、一方凄苦可怜,极形象地写出了差役与老妇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对比鲜明地指出了阶级压迫的严重。

4.“怒”差役的蛮横气势。“苦"老妇人的悲凉。

5.“前致词”: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当时民不聊生的真实情况。

6.“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重大牺牲。

7.“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家中已无可供征调的男丁,这是老妇人向差役说明情况,目的在于掩护老翁。儿媳没有完整的衣服,贫困由此可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

8.“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人的悲苦、无助、无奈,表现了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差役的无情、凶横、残暴。

【主题归纳】:这首诗明写老妇,暗写差吏;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差役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词赏析】:

1.“怒号”:是其声化,形象地突出了风的威力之大。

2.“三重":既写出了风力之猛,又写出了茅屋破坏严重。

3.“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写出秋风对茅屋的破坏情况,流露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

4.“老无力”显示出诗人疲惫衰老的状态。“欺"忍”二字写出了诗人的无奈。说群童是“盗贼"是激愤之语,如实地写出了“我”的失态、率真。

5.“叹息"有三层含义: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顽童幼稚,不明诗人痛苦;三叹黎名生活困苦。

6.“云墨色”、“漠漠"昏黑”是大雨到来的前兆。描写傍晚秋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渲染出暗淡阴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凄凉悲惨的心境,为下文做铺垫。

7.“布衾多年冷似铁":比喻,将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被子的冰冷和坚硬。

8.“踏里裂”:写出了被子的残破,真实反映了诗人困苦凄凉的生活状态。

9.“无干处":写室内漏雨之严重,突出了雨夜室内环境的艰苦。

10.“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将不间断的雨点比作下垂的麻线,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

11.“长夜":一语双关,既指因屋漏而觉得黑夜漫长,又指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黑暗之漫长。

1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充分体现了诗人饱尝人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主题归纳】:这首古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

卖炭翁

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偏偏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词赏析】:

1.“伐薪烧炭":概括了制作木炭的过程,突出了炭的来之不易。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抓住卖炭翁的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把卖炭翁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形象,表现了卖炭翁年纪之大和劳作之苦。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设问,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炭是老翁全部的生活依托,但也不过是换取起码得温饱而已,为后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

4.“衣正单”“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悲苦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

“可怜”:二字,倾注着作者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5.“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地上已经结冰,又写出了炭车的沉重,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和勤劳。

6.“泥中歇”:写出了老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