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考前查补知识-通关练03 评证类诗歌鉴赏 (关联教材)学案(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考前查补知识-通关练03 评证类诗歌鉴赏 (关联教材)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考前查补知识-通关练03 评证类诗歌鉴赏 (关联教材)学案(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考前查补知识-通关练03 评证类诗歌鉴赏 (关联教材)学案(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考前查补知识-通关练03 评证类诗歌鉴赏 (关联教材)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考前查补知识-通关练03评证类诗歌鉴赏(关联教材)学案(含答案)通关练03观点评价类诗歌鉴赏(关联教材)

目录

01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

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回顾知识体系

回顾核心考点

易混易错归纳

03知识通关演练

(2023年语文新高考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023年语文新高考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一、回顾知识体系

1、回扣教材:观点评价类(评证类)主观题

这类型考题是紧扣教材而设置的题型。

①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后面课后题目:“这首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历来为人称赞。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鹤林玉露》),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②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桂枝香金陵怀古》课后题目:“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说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反复诵读,说说这种‘意趣’是什么。"

③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客至》课后题目:“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清黄生《唐诗摘抄》)。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2、什么是观点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3、近年观点评价类高考题:

[2023年高考见上面3题]

[2022年·新高考I卷]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Ⅰ卷]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2021年·全国甲卷]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020年·新高考Ⅱ卷]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0年·全国Ⅱ卷]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2019年·全国Ⅰ卷]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4、常见题型:

①诗人对××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5、解题思路:

①审题明思路

②读诗找对应

③作答要规范

二、回顾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01:理解句子含意

①准确理解字面意

②结合语境,联系表达,揣摩深层含意

核心考点02:赏析思想感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

①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

②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核心考点03:把握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通感等综合多感官(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核心考点04:分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核心考点05:概括提炼哲理

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

②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③要善于化实为虚。要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和过程中抽取、提取出普遍的道理来。

三、易混易错归纳

易错类型:

①审题不明,思路不清。

【方法阐释】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②读诗不深,对应不准。

【方法阐释】读诗句、找对应;细梳理,条理化。

③作答不规范。

【方法阐释】整合答案,分条陈列,规范答题。

一、(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10年后又从永州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做刺史,最后于柳州病逝,这首诗就写于柳州任上。②皇树,即柑树,屈原喜欢柑橘,在《橘颂》中称柑橘为“后皇嘉树”,赞美它有“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③三国时吴国太守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交代儿子说,他“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

16、后人评价柳宗元的诗歌“言淡而意远”,请以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

二、(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楼台,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注】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

16、刘熙载的《艺概》评价这首《水龙吟》“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词的下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①,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①井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

16.《杜诗镜铨》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6分)

四、(山东省菏泽市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

[南宋]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16、戴复古曾在《望江南》中说:“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评论家认为这句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其诗词创作的大致风貌。请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注:长庆4年,元稹为白居易编集,题为《白氏长庆集》,同时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元氏长庆集》,以此得名。

五、(广东省肇庆市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6.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6分)

六、(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醉吟

辛弃疾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縠纹平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②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同是醉酒后诗篇,相较于辛词的“豪",《临江仙·夜归临皋》则体现苏词的“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七、(广东省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八、(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刘辰翁【注】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壁,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注】刘辰翁:号须溪,南宋遗民。

16.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须溪词风格似稼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九、(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注】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景祐三年(1036)作,时被贬夷陵令。夷陵,今属湖北宜昌。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16.近人高步瀛评价此诗“兴会飙举”,即意兴昂扬超逸。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十、(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16.前人曾评价此词“无理而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十一、(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三日①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皇甫冉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②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蒲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③。

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注解】①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古人要踏青郊游。②新亭,古人送别的地方,这里也是标题中的后亭。③永和,指晋永和年间,王羲之在此宴游,作《兰亭集序》。

16.有人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佳兴不尽”,也有人说尾联是作者“兴尽而返"。你怎么认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通关练03观点评价类诗歌鉴赏(关联教材)

目录

01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

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回顾知识体系

回顾核心考点

易混易错归纳

03知识通关演练

(2023年语文新高考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2023年语文新高考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

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

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一、回顾知识体系

1、回扣教材:观点评价类(评证类)主观题

这类型考题是紧扣教材而设置的题型。

①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后面课后题目:“这首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历来为人称赞。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鹤林玉露》),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②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桂枝香金陵怀古》课后题目:“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说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反复诵读,说说这种‘意趣’是什么。”

③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客至》课后题目:“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清黄生《唐诗摘抄》)。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2、什么是观点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3、近年观点评价类高考题:

[2023年高考见上面3题]

[2022年·新高考I卷]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Ⅰ卷]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2021年·全国甲卷]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020年·新高考Ⅱ卷]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0年·全国Ⅱ卷]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2019年·全国Ⅰ卷]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4、常见题型:

①诗人对××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5、解题思路:

①审题明思路

②读诗找对应

③作答要规范

二、回顾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01:理解句子含意

①准确理解字面意

②结合语境,联系表达,揣摩深层含意

核心考点02:赏析思想感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

①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

②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核心考点03:把握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通感等综合多感官(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核心考点04:分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核心考点05:概括提炼哲理

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

②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③要善于化实为虚。要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和过程中抽取、提取出普遍的道理来。

三、易混易错归纳

易错类型:

①审题不明,思路不清。

【方法阐释】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②读诗不深,对应不准。

【方法阐释】读诗句、找对应;细梳理,条理化。

③作答不规范。

【方法阐释】整合答案,分条陈列,规范答题。

一、(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10年后又从永州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做刺史,最后于柳州病逝,这首诗就写于柳州任上。②皇树,即柑树,屈原喜欢柑橘,在《橘颂》中称柑橘为“后皇嘉树”,赞美它有“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③三国时吴国太守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交代儿子说,他“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

16、后人评价柳宗元的诗歌“言淡而意远”,请以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尾联字面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尾联语言平和,语调平缓,感情似乎也平淡无波。

②联系诗人长期贬谪的经历和诗歌中屈原典故的使用,尾联深层意思应该是:恐怕到黄柑成林结出了果实,“我"还不能回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品尝果实以自慰了。

③身世坎坷的愁绪、长久贬谪的哀怨都包含其中,感情复杂,意味深远。/暗含终老此地,回归无望的忧愤。/屡受打击,甘愿终老迁谪之地的漠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把握能力。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中“坐待"为等待之意,“滋味”为美味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尾联的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言非常地平和,感情表面上也平淡无波。

根据注释可知,诗人被贬为永州刺史,10年后又从永州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做刺史,最后于柳州病逝,这首诗就写于柳州任上,可见诗人长期遭遇贬谪。再联系颔联中“方同楚客怜皇树"这句诗,这里运用了屈原的典故,赞美柑橘有“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所以尾联深层意思应该是:恐怕到黄柑成林结出了果实,“我"还不能回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品尝果实以自慰了。身世坎坷的愁绪、长久贬谪的哀怨都包含其中,感情复杂,意味深远。或暗含终老此地,回归无望的忧愤。或屡受打击,甘愿终老迁谪之地的漠然。

二、(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楼台,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注】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

16、刘熙载的《艺概》评价这首《水龙吟》“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词的下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此词看起来是一首伤春之作,实际抒发的是爱国之情。

转向南楼,听归雁凄切,体现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回忆昔年赏心乐事此时已烟消云散,难禁粉泪幽怨,亦抒发出作者亡国之痛,

③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情景交融也可),把别恨乡愁国破家亡之痛寄寓在凄清悲凉的景物描写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过片两句,因寂寞而凭高念远,向南楼听见一声归雁凄切。从上片看,姹紫嫣红,百花竞放,世界是一片喧闹的,可是这样喧闹的芳菲世界而懒得去游赏,足见主人公的处境是孤立无助的,心情是压抑的。金钗三句,谓昔年赏心乐事,而此时已如风消云散。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遣别久的幽怨。几多幽怨,数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销魂三句,因为一结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与昔年离别之时一般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触发她的愁绪而黯然销魂。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动人们别恨乡愁。

陈亮是南宋爱国词人,下片的闺怨是假托的,使用这类表现手法在诗词中并不鲜见,大率以柔婉的笔调,抒愤激或怨悱的感情。此种愤激之情是作者平素郁积的,而且与反偏安、复故土的抗金思想相表里,芳菲世界都付莺燕,实际的意思则是大好河山尽沦于敌手。为此可知,此词看起来是一首伤春之作,实际抒发的是爱国之情。转向南楼,听归雁凄切,体现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回忆昔年赏心乐事此时已烟消云散,难禁粉泪幽怨,亦抒发出作者亡国之痛,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情景交融也可),把别恨乡愁国破家亡之痛寄寓在凄清悲凉的景物描写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①,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①井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

16.《杜诗镜铨》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人与人一体,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不分你我,表现出人人无别的平等和睦;

②人与事一体,葵园荒芜,诗人从事劳作,表现了人事相融的舒适和悦;

③人与物一体,把自己的饭食分给溪鱼,人鱼共享,表现了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形象的能力。

首先明确“万物一体”的意思。所谓“万物一体"是指宇宙万物之间的合一,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合一,具体来说就是万物之间的互动,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然后分析诗歌后四句中的“万物”是如何合一的。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前一句是写宅院里的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这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体”,物品不分你我,体现人和人之间的和睦平等;后一句是说葵园荒芜了,诗人想自己动手锄地,体现的是人和事的“一体”,诗人亲自从事劳作,体现人和事相融的舒适和悦。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意思是“我这个老人,常常会把盛在盘子里的晚饭,分出一部分来投喂溪里的鱼”,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鱼儿,这是人和物的“一体”,体现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

四、(山东省菏泽市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

[南宋]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16、戴复古曾在《望江南》中说:“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评论家认为这句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其诗词创作的大致风貌。请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注:长庆4年,元稹为白居易编集,题为《白氏长庆集》,同时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元氏长庆集》,以此得名。

【答案】

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如“十年灯火”“安得"吾何敢怨”等,都为口语。

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如“四方奔走”,却“蹭蹬”落魄,“空余豪气"等,都与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词风一致。

③手法(或内容)上采用对比“说穷通”,少年时的奔走努力豪气峥嵘和年老时空余“闭门独坐"愁叹之声”对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律变成长庆体”,指的是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本词中“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可怜”“吾何敢怨"等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

“歌词渐有稼轩风"指的是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这首词写诗人十年苦读,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归来”,除了诗,一无所有。而诗也唯“愁叹之声”。他连求田问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马相如,严君平一样干些低贱活计以谋生。“空馀豪气"报国无门,徒能饮酒听莺,看似安闲,可充满了苦涩,与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词风一致。

“最会说穷通”指的是手法(或内容)上采用对比“说穷通"。本词中少年时“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与年老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愁叹之声”形成对比,凸显诗人报国无门、空余豪气的的感慨。

五、(广东省肇庆市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6.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6分)

【答案】

①毛张健认为此诗并不是劝诫友人安心赴任,而是表达催促友人尽快返家的愿望;

②诗歌描写竹影满径、人家傍山、花木缘溪之胜景,并借用衣冠南渡之典是为了提醒友人吴越风光让人着迷,侧面劝诫友人不要留恋于此;

③诗歌尾联想象夜猿啼海树之场景,正面提醒友人“思乡望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章的思想主旨的能力。

题干毛张健的评价中,“劝驾”意思是劝人赶紧出发,而“催归"意思是催促赶紧归来。所以,毛张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是此诗并不是为了劝诫友人赶紧出发安心赴任,而是劝告友人不忘归家、赶紧归来的愿望。

根据注释可知,作者此时因安史之乱而避难江南。而在诗歌颔联和颈联中,作者先以“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三句描绘江南竹林丛生的自然环境,依山而建的建筑特征,偏远之地沿河花木越繁茂的自然美景,极写江南之美景。但这三句结束,诗人却以“避地衣冠尽向南"加以总结。这说明,江南之景虽美,让人留恋,甚至有让人想要就此定居的想法。但在诗人眼里,他却对此有所担忧。此时大多数人避安史之乱而逃难于此,本只应暂居于此,并力求挥师北上,光复中原。所以,诗人更加害怕因为江南美景令人留恋而最终走上晋朝“衣冠南渡”而最终在此定居偏安一隅的结局。这是第一层“催归"之意。

诗歌尾联中,作者首先以“夜猿啼海树”烘托夜间寂静的氛围,然后由此直言“思乡望国"之情难以忍受的情感。这既是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也是劝告友人及早归家,免得离家太久,像他一样产生思乡望国之情。这是第二层“催归”之意。

六、(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醉吟

辛弃疾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縠纹平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②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同是醉酒后诗篇,相较于辛词的“豪”,《临江仙·夜归临皋》则体现苏词的“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首先表现在他随遇而安、洒脱从容的旷然的处世态度上。上片写其醉意朦胧,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倚杖听江,坦然处之。

②其次表现在他面对官场纷扰,世俗羁绊,选择超然物外,融生命于自然的生存方式上。下片写其泛舟江海,随波逐流,任性自然,潇洒如仙,襟怀旷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上阕中的“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意思是: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表现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下阕,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

七、(广东省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

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开头写早有“白云志"、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鸣鹭忘机"的典故,鲜明地反映出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

②中间写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接着写的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

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明确表达了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

①开头“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两句写我平生心慕白云,向往超尘脱俗的隐逸生活;很早就喜爱仙人赤松子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超然逍遥的生活。“白云志"写“我”早有志向,“赤松游"写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两句写倘不能如愿,便拂衣而归,与无欲无求毫无机诈之心的白鸥为友,借用“鸣鹭忘机”的典故,显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志趣的高雅和珍惜羽毛高洁自守的人生态度。以上表明诗人淡泊名利、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

②中间“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写我渴望能够侍奉双亲,但功业未立,无法株守家园,真是让人遗憾。于是,我便来到中州大地,开始游宦生活。“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写我将要拜谒圣明的大唐天子,并在清雅的宴会上恭敬地献上治世安邦的良策。此处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两句写我要像赵国名臣蔺相如一样,无惧无畏竭忠尽智,再次建立完璧归赵的功勋;我要像平津侯公孙弘一样,凭借辉煌的功绩,像古代先贤一样封侯拜相。此处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也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

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不然拂衣去"表明如果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归从海上鸥”意指会归隐江湖、独善其身,这恰恰是“儒道互补"思想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八、(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刘辰翁【注】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壁,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注】刘辰翁:号须溪,南宋遗民。

16.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须溪词风格似稼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多用典故。上阕的南楼赏月、下阕的“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等典故,表达了赏月的愉悦之情;下阕用“十客"典故,表达了佳友相伴、一同泛舟赏月的渴望。

②意境开阔恢弘。上阕的“明月几万里”展现了阔大的空间,“古今良夜如此"着笔于悠长的时间,营造了恢弘深远的意境。/下阕“看取横江皓彩”等三句和“灯火见神州”,将开阔的景观与恢弘的想象融为一体,意境宏大。

③感情激越饱满/感情豪放。作品抒发了爱月赏月的高昂意兴、渴望与朋友谈笑放舟的豪情、一睹神州灯火的强烈故国之思,感情饱满强烈,极具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所说的“须溪词风格似稼轩”一句的意思是:本词作者刘辰翁在创作词的风格上与辛弃疾相似。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其二是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其三是多用典故来表达自己悲壮的情感。刘辰翁的这首词,很好地体现了辛弃疾的这三个风格特点。

“明月几万里"古今良夜如此”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用“几万里"古今”展现了空间的阔大和时间的久远,意境宏大深远。下阕的“看取横江皓彩"等三句和“灯火见神州”,更是将开阔的景观与恢弘的想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达,也让读者在品味诗句时感受到了无尽的韵味。

在情感的表达上,这首诗堪称激越饱满、豪放不羁。作品抒发了爱月赏月的高昂意兴、渴望与朋友谈笑放舟的豪情、一睹神州灯火的强烈故国之思,这些情感在诗句中交织、碰撞,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这种情感饱满、激越的特点,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与豪情。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阕中的南楼赏月和下阕中的“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等典故,将赏月的愉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下阕中,通过“十客”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对佳友相伴、一同泛舟赏月的渴望。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才情与情感。

九、(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注】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景祐三年(1036)作,时被贬夷陵令。夷陵,今属湖北宜昌。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16.近人高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