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6爱国忧民诗(有解析)专题06爱国忧民诗(学生版)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如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陆游《示儿》则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等等。
教材链接
1.(2023·全国·六年级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晓__王师_
(2)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陕北民歌“____"形式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3)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2023·广东惠州·五年级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妻子"的意思是()。
A.爱人B.妻子和儿子C.妻子和孩子D.儿子和女儿
3.诗中,对诗人进行神态描写的诗句是()。
A.初闻涕泪满衣裳B.白日放歌须纵酒
C.便下襄阳向洛阳D.漫卷诗书喜欲狂
4.下列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神态描写写出了诗人的惊喜,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渴望已久的心情。
B.诗中写妻儿,是在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无比喜悦的心情。
C.“即从”与“穿"表现了诗人想要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D.这首诗充分抒发了普通百姓对战争的厌恶,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2023·五年级真题)对比阅读。
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仔细阅读两首古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季节时间地点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两首古诗的用问特点。
(1)第一首诗中“迢迢"描写了___________,“喔喔”描写了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两两相对,渲染了_的环境。
(2)第二首诗中,“三万里"指的是___________,“五千仞”指的是_________这两个词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
3.(阅读要素)阅读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中生动的情景和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
B.诗人出门四望,一边用手搔着满头白发,一边慨叹。
C.诗人望着山岳,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D.诗人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区的百姓,不禁发出感慨。
4.仔细品读两首诗,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体会到:“怆平生”,诗人“怆”的是
“南望王师”,诗人“望”的是___。
4.(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恃(zhìshì)喑(yīnàn)哀(āishuāi)降(xiángji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九州:______抖擞:______恃:______喑:______
3.诗中“风雷”和“万马齐喑"这两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风雷”是比喻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至今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6.龚自珍希望降下的“人材"是()
A.勤劳能干、默默无闻的人。
B.在文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
C.能振兴国家,让国家繁荣富强的人。
7.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2)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9.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0.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现状的无限悲哀。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
D.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11.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B.企盼中透露着悲哀和无奈。
C.为后两句提出建议奠定基础。D.语言精练,“万马齐喑"成了成语。
5.(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_。
,南望王师又一年。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他是一个___诗人,诗中“王师”指的是____,他著名的诗句还有_______。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中的“河”指的是_______,“岳"指的是______。“三万里”“五千仞"分别写出了它们______、_______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
4.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诗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王师”是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
(3)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诗一、二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____________。
9.表达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盼望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诗句是___,___。
10.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6.(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示儿》
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九州__________。元:__________。无:__________。
但:__________。王师:__________。北定: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绝句。这首诗的一、二、四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
4.这首诗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________的口吻,表达了诗人_______。
5.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6.我还能写出积累的爱国诗句。
①____________②
7.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B.“九州"的意思是九个州。
C.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激昂之情。
D.《己亥杂诗》、《题临安邸》和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8.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乃”字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在这里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你们的"。
B.第二行诗句的意思是“但是遗憾和悲愤的是没有看到九州相同。”
C.这首诗是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临终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B.诗人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朝廷军队。
C.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两句写对儿子的临终嘱托。
7.(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填诗中原句)。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4.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5.以下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6.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7.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8.“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B.美的时光。C.年轻的朋友。D.春天的歌。
9.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1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为何涕泪?
11.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他的深深爱国情让我们为之动容。我还积累的爱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3·全国·四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夏日绝句
_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女词人_________。这首诗引用了___的典故。
3.用“/”在第二行诗中标出朗读时的停顿。
4.这首诗的作者借赞美_______来鞭挞宋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
6.我还知道抒发雄心壮志的古诗词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你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1)人杰:__(2)鬼雄:______
8.这首诗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你从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感叹中体味到了什么?
9.解释前两句诗的意思,并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0.诗人为什么想起了项羽?
9.(2021·河北·五年级期末)阅读古诗。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①即天涯。
落红②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吟鞭东指:马鞭向东一挥。②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被称为落红。
1.第一句诗中用“___________”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____”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3.课本中的《己亥杂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____。"同样表达爱国情感的著名诗句还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10.(2021·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022·全国·五年级作业)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③。
遗民④泪尽胡尘⑤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①三万里河:指黄河。②五千仞岳:指华山。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④遗民:指生活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⑤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河山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由于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二字,就使人感到这河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_________"一词饱含无限辛酸,“又”字体现了遗民们的失望之情,表达了诗人____的思想感情。
3.全诗以“_____"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4.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不少诗歌都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他的一首爱国诗歌。
2.古诗鉴赏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元:同“原”。②但:只。③悲:悲伤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⑤同:统一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⑦乃翁:老人自称,指陆游自己。⑧北定:收复。
【诗意】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
3.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
4.作者希望“王师"是____________。
5.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阅读百花园。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诗中的“乃翁”指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王师"指哪个朝廷的军队?()
A.北宋B.南宋C.元朝
3.本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恨是“”,诗人的遗愿是“_”,诗人的遗嘱是“_”。(用诗中语句回答)
4.结合诗人另一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说说本诗中的“万事空”指的是什么。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古诗阅读。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___。
至今思项羽,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前两句诗的意思,并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为什么想起了项羽?
4.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写出两句来。
5.古诗阅读。
题临安邸
【宋】林升
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1.背诵课文,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诗句。
2.下面对本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可以知道,作者把这首诗写在了临安的旅店。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升。
C.首句中“山、楼"两个叠词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D.“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作者陶醉于西湖边上表演的歌舞,表达希望歌舞不要停止。
3.根据诗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②“暖风”指自然界的春风。()
③“西湖歌舞几时休?"中的“休”的意思是“休息"。()
④“游人”在诗中特指那些忘了国难、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4.读诗的前两行,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在下面描写出来。
5.请写出本诗后两行的意思,并写一写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历史上,很多诗人像林升这样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借诗词倾泻出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陆游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临终时,还写下《示儿》,叮嘱孩子们“王师北定中原日,";龚自珍渴望通过变革挽救垂危的国家,在《己亥杂诗》中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呼声。当前,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在强大祖国的护佑下能够安居乐业,更当时时提醒自己:“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不饱食以终日,”。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①出篱门②迎凉有感
三万里③河东入海,五千仞岳④上摩天⑤。
遗民⑥泪尽⑦胡尘⑧里,南望⑨王师⑩又一年。
注释:
①将晓:天将要亮。
②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③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④“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⑤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⑥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⑦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⑧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⑨南望:远眺南方。
⑩王师:至南宋的军队。
1.从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结合注释,想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恃(zhìshì)喑(yīnàn)哀(āishuāi)降(xiángjiàng)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恃:_喑:__
3.找出诗中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4.诗中的()表达了诗人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古诗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它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A.攀(五岭)B.越()C.渡()D.夺()E.翻()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下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9.古诗阅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
2.对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②秦朝时期的明月,汉朝时期的边关。
③秦朝时期的边关,汉朝时期的明月。
3.这首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__________。
4.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朝代更替,征战未断,男儿战死沙场,留下无数悲剧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
5.下列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写了匈奴大军对飞将军的敬畏。
B.诗句用“龙城飞将”的典故,婉转地讽刺了当时边防将帅的骄惰无能,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之情。
C.诗句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不愿看到匈奴南下度过阴山,诗句中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10.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判断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师"是指宋朝朝廷的军队。()
(2)这首诗是诗人48岁时写的一首爱国诗。()
(3)“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
(4)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岳”指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爱国诗人____。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盼望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诗句是:专题06爱国忧民诗(教师版)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如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陆游《示儿》则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等等。
教材链接
1.(2023·全国·六年级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晓__王师_
(2)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陕北民歌“____"形式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3)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快要天亮。指南宋朝廷的军队。(2)起兴信天游
(3)不好。“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和“流"字要深。
(4)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统治者未能及早收复失地的不满。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天的夜晚日出前离开家门乘凉所闻所感。晓:天刚亮的时候。
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比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兴。“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陕北民歌“信天游"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
回答时先回答好或者不好,再说明理由。
遗民泪尽胡尘里: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尽"在此处是指眼泪都要流完了。用“尽”字更能表现出中原沦陷区的百姓饱受异族统治的折磨,已是欲哭无泪;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朝廷出兵收复中原。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河山的迫切心情。
示例:不好,“尽"字突出“遗民”的痛苦以及盼望“王师"时间之长;而“滴”或“流"则无此效果。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结合意思可知:这首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统治者未能及早收复失地的不满。
2.(2023·广东惠州·五年级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妻子"的意思是()。
A.爱人B.妻子和儿子C.妻子和孩子D.儿子和女儿
3.诗中,对诗人进行神态描写的诗句是()。
A.初闻涕泪满衣裳B.白日放歌须纵酒
C.便下襄阳向洛阳D.漫卷诗书喜欲狂
4.下列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神态描写写出了诗人的惊喜,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渴望已久的心情。
B.诗中写妻儿,是在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无比喜悦的心情。
C.“即从”与“穿"表现了诗人想要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D.这首诗充分抒发了普通百姓对战争的厌恶,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C3.A4.D5.又“歌"又“酒”,表达了诗人当时高兴的程度、军队收复失地,诗人即将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也为国家收复失地感到高兴,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解析】1.考查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诗句的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故诗句划分朗读节奏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考查古今异义。
“却看妻子愁何在"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故选B。
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刚刚听到时,泪满衣裳。
B.“白日放歌须纵酒"意思: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
C.“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D.“漫卷诗书喜欲狂"意思: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选A。
4.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D.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并没有抒发了普通百姓对战争的厌恶。
故选D。
5.考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太阳下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表达了诗人忽闻捷报时的愉快、兴奋之情。
3.(2023·五年级真题)对比阅读。
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仔细阅读两首古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季节时间地点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两首古诗的用问特点。
(1)第一首诗中“迢迢”描写了___________,“喔喔"描写了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两两相对,渲染了_的环境。
(2)第二首诗中,“三万里”指的是___________,“五千仞"指的是_________这两个词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
3.(阅读要素)阅读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中生动的情景和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
B.诗人出门四望,一边用手搔着满头白发,一边慨叹。
C.诗人望着山岳,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D.诗人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区的百姓,不禁发出感慨。
4.仔细品读两首诗,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体会到:“怆平生”,诗人“怆"的是
“南望王师”,诗人“望"的是___。
【答案】1.秋天天将黎明篱门外热爱祖国2.银河遥远鸡鸣阵阵黎明前冷清黄河很长华山很高夸张黄河、华山气势雄伟3.A4.时间飞逝。报国无门朝廷收复失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可知,两首古诗的季节是秋季,时间是天即将亮时,地点是篱门外。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宁静肃杀的气氛,表现了悲壮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抒发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主题都是为国征战。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意思: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第一首诗中“迢迢”描写了银河下坠,“喔喔"描写鸡叫长鸣,两两相对,渲染了寂静的环境。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夸张的说法,“三万"形容很长,“五千”形容很高,都不是确数。诗句中的“三万里河"指的是黄河,“三万里”写出了河的长;“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五千仞”写出了山的高。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突出山很高。
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这首诗强烈的反映出诗人渴望尽快收复大好山河,统一祖国的愿望,洋溢着爱国热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从“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可知,诗人是可以下床的,并不是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怆平生”的“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南望王师”,诗人“望”的是能够出师北伐,收复祖国疆土。
4.(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恃(zhìshì)喑(yīnàn)哀(āishuāi)降(xiángji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九州:______抖擞:______恃:______喑:______
3.诗中“风雷”和“万马齐喑"这两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风雷”是比喻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至今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6.龚自珍希望降下的“人材"是()
A.勤劳能干、默默无闻的人。
B.在文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
C.能振兴国家,让国家繁荣富强的人。
7.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2)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9.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0.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现状的无限悲哀。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
D.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11.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B.企盼中透露着悲哀和无奈。
C.为后两句提出建议奠定基础。D.语言精练,“万马齐喑"成了成语。
【答案】1.shìyīnāijiàng2.中国的别称之一振作,奋发依靠沉默,不说话3.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社会政局毫无生气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5.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希望统治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渴望6.C7.我希望当朝统治者能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常规重用人才。8.×√9.B10.D11.A
【解析】1.考查字音的辨析。
恃,读shì:依赖;凭仗。
喑,读yīn:缄默,不做声。
哀,读āi:悲伤;悲痛。
降,读jiàng:落下(跟“升”相对)。另外,本字还有读音[xiáng]投降。
2.考查字词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恃:依靠。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抖擞:振作,奋发。
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喑:沉默,不说话。
3.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气,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风雷"是比喻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是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通过暗喻的手法,诗人的无奈和悲愤表露无遗。
4.考查对古诗名句的积累。
这首诗中至今传诵的名句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此句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呼唤,他期待着有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能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5.考查对古诗的鉴赏与体会。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6.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内容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由此可知,诗人希望能重用能振兴国家,让国家繁荣富强的人。故选项C叙述正确。
7.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
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8.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
(1)结合诗句理解,“万马齐喑究可哀"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故本题叙述错误。
(2)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全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故本题叙述正确。
9.考查诗歌节奏的划分。
“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结合诗句的意思可知,诗歌节奏为四一二。故应划分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故选B。
10.考查诗歌中心思想。
《己亥杂诗》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选D。
1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这是一首出色的爱国诗。诗的前两句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故A选项说“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是错误的。故选A。
5.(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_。
,南望王师又一年。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他是一个___诗人,诗中“王师”指的是____,他著名的诗句还有_______。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中的“河”指的是_______,“岳"指的是______。“三万里”“五千仞"分别写出了它们______、_______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
4.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诗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王师”是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
(3)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诗一、二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____________。
9.表达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盼望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诗句是___,___。
10.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答案】1.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2.宋陆游爱国南宋朝廷的军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黄河华山奔腾翻滚雄伟高大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三万里长的黄河波涛滚滚,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耸入云,都快要碰到蓝天了。5.遗民百姓在金兵的压迫下泪水已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北方失地。表达了诗人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6.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极大的同情,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收复失地而偏安一隅无比的愤慨的思想感情。7.√√×8.夸张、对偶黄河华山祖国的山河雄伟壮丽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0.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解析】1.考查古诗默写。
注意“摩、遗、胡"的正确书写。
2.考查文学常识。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诗中“王师”指的是指宋朝的军队。他著名的诗句还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填空。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由此可知,诗中的“河”是指“黄河”,“岳”是指“华山”,“三万里”“五千仞"分别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它们奔腾翻滚、雄伟高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考查诗句理解。
结合诗句意思来理解描绘的景色。“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描绘了“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的景色。
5.考查对诗句的翻译和情感的赏析。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重点词语的解释: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诗人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是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表达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情感。
6.考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遗民日夜盼望王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7.考查字词解释和句子停顿。
(1)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题目说法正确。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意思是: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三万里:长度,形容河的长,是虚指。五千仞:形容山的高。题目说法正确。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百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目说法错误。
8.考查赏析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用“三万里”和“五千仞"来夸张地形容黄河很长,华山很高。诗句运用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词,“三万里”对“五千仞”,“河”对“岳"东入海”对“上摩天"。“三万里河”指的是黄河,“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这两句诗表现了祖国的山河雄伟壮丽。
9.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后两句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泪尽"二字,包含着无限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个“尽”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深重。一个“又"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10.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本题需要在读懂古诗诗意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想一想在金兵的侵略和统治下,士兵、百姓或者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结合诗句所反映的画面和情景,合情合理地描述一下自己想象的画面。如:我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之下,看到了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拔起,看到了破落的村庄,瑟瑟的茅屋。
6.(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示儿》
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九州__________。元:__________。无:__________。
但:__________。王师:__________。北定: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绝句。这首诗的一、二、四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
4.这首诗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________的口吻,表达了诗人_______。
5.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6.我还能写出积累的爱国诗句。
①____________②
7.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B.“九州”的意思是九个州。
C.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激昂之情。
D.《己亥杂诗》、《题临安邸》和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8.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乃"字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在这里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你们的”。
B.第二行诗句的意思是“但是遗憾和悲愤的是没有看到九州相同。"
C.这首诗是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临终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B.诗人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朝廷军队。
C.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两句写对儿子的临终嘱托。
【答案】1.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2.天下通“原”,本来不要只是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将北方平定你的父亲3.七言空、同、翁4.南宋陆游父亲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5.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7.B8.B9.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示儿》意思: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2.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根据意思“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可知
九州:天下。
元:通“原”,本来。
无:不要。
但:只是。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乃翁:你的父亲。
3.本题考查诗歌的格律。
本诗一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因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结合第一、二、四句可知,“空"同”“翁"是韵脚。
4.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是北宋时期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父亲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5.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这是诗人的遗憾。“但悲不见九州同"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家祭无忘告乃翁”是说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这是写诗人的意愿。
6.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爱国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爱国的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B.“九州”的意思是祖国。
故选B。
8.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B.第二行诗句意思是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来眼看到相国的统一。其中“同"是统一的意思。
故选B。
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B.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看到诗人陆游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的爱国情。
故选B。
7.(2023·全国·五年级真题)古诗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填诗中原句)。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4.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5.以下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6.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7.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8.“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B.美的时光。C.年轻的朋友。D.春天的歌。
9.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1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为何涕泪?
11.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他的深深爱国情让我们为之动容。我还积累的爱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唐杜甫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2.喜欲狂剑外忽传收蓟北青春作伴好还乡急于返乡、喜悦(归心似箭)3.C4.ABC5.D6.D7.ABC8.A9.杜甫听了,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顿时,眼眶湿润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撒满了衣裳,手中的诗书胡乱地卷了卷,高兴地简直要发狂。老伴把孩子们叫了过来,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他们听了,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地抱着妈妈地脖子,高兴地说道:“我们可以回家乡咯!我们可以回家乡咯……”一个不寻常地消息,带给杜甫一家无比开心的一天。10.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古诗表达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的作品。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喜欲狂"意思是欣喜若狂,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剑外忽传收前北”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时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欣喜若狂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是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是诗人的打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是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体现了时任急于返乡、喜悦(归心似箭)的心情。
3.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C.有误。漫卷:胡乱地卷起。写出了诗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不是说“不爱惜"。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土地流转与农业观光旅游合作合同3篇
- 2024门店劳动法执行标准劳动合同范本详解3篇
- 2024门禁系统安装工程合同
- 多元化沟通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枣庄学院
- 2025年度商场装饰窗帘承包安装项目合同3篇
- HC3i-医院评审回顾与发展课件
- 2024门面合同范本
- 环保监察新司机劳动合同
- 环保工程隔断拆除合同
- 长沙市二手房赠送物业管理合同
- 2024-2025学年冀教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详解)
- DB45T 1831-2018 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水资源调配与优化-洞察分析
- 无人机职业生涯规划
-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方案
- 第四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工业控制样题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作协议
- 2024年Amazon店铺托管运营全面合作协议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14 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