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学案(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学案(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学案(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学案(含答案)高考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历史的真实

真实的历史背景

真实的历史事件

真实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资料

艺术的真实

1.人物形象的真实:

细节描写真实

情感(心理)真实

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气质等。

圆形人物(性格随情节、环境而发展变化,真实反映人性的复杂)

2.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有铺垫、伏笔、照应。

3.环境真实:环境于史有据,有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4.主题真实(精神真实):反映某种精神或社会现象。

5.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书信体、访谈录等。

“真实感"应从情节真实、环境真实、情感真实、主旨真实来分析。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足迹

王愿坚

山背后突然腾起了雪雾,冷风推送着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遮得天昏地暗;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雪帘雾障里,前面队伍刚踩出来的路又模糊不清了。

指导员曾昭良深深吸了口气,搀着病号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路,越来越难走了。曾昭良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

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挪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①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砰砰”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可是不行。山顶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被搀扶着的病号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②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到:“同志……把……把我扔下……你……"

“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

一步,两步……尽管走得很慢,雪路却终于一尺一尺地移到身后去了。约莫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奋斗,两个红军战士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的路。

可就在这一瞬间,曾昭良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只见在这不大的雪坪上,东一个、西一个地坐着好几个红军战士——他们已精疲力竭了。

曾昭良的心像被揪了一把,又紧又疼,他忙扶着病号站好,指着下山的路,嘱咐几句;然后踉跄地向一个坐着的战士走去,但已经迟了——那个同志的胸口已经和胸前的手榴弹一样冰冷。他把手榴弹袋取下来挂在肩上,又挪向旁边一个年青的司号员。可是,就在他刚刚抓住小司号员肩膀的时候,那个被他扶上山来的病号却噗地坐下了。

曾昭良焦急地跺了跺脚:“怎么办?"

像是回答他的问话似的,一只手伸了过来,挽住了小司号员的另一只胳膊。

曾昭良抹去眼角上的雪水,定睛看了看来人。这人穿一身普通的红军单军衣,只是面容有些特别:连鬓的胡须上挂着冰碴,堆着白雪,浓眉上沾满了雪花,看上去简直是神话里的老人。那双眼睛,那么和善、亲切又充满智慧——这是一双熟悉的眼睛,可是到底在哪里见过,曾昭良却想不起来了。

那人深深地喘息着,显然也在积攒着力气。过了一小会儿,才点头示意:“来!使劲!”

两人一齐用力,把小司号员搀了起来。

那人爱抚地扬起袖子,掸了掸司号员脸上、头上的积雪,然后转身,向着山顶上的人们说道:“同志们,革命,需要我们往前走哇!"

声音不高,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顿时,坐下来的人们一齐向这人望过来,那一双双眼睛里都闪出兴奋和喜悦的光彩。人们低声传告着什么,有的在努力站起来,有的已经在别人的帮助下站了起来。人们肩起了枪,挽起了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缓缓地向着山下移动了。

一个警卫员模样的人,扶着一个炊事员来到那人身边,低声说:“走吧,您身体不好。”

那人轻轻拂去警卫员的手,没有应声。他默默地望望山后,又望望曾昭良。突然,他把一只手搭到曾昭良的肩头上,问道:

“是党员吗?"

“是。”曾昭良回答。

“累了吧?"

曾昭良望着那双亲切的眼睛,点了点头。

“是啊,困难!”那人深深地喘了口气,“可是,要是不困难,要你,要我,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他手抚胸前,喘息了几下,又向曾昭良靠近了些,压低的声音里透着关切,“同志!——你看见了,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

“是,需要。"曾昭良应了声,思索着这话里的意思。

那人伸手摸了摸曾昭良身上的衣服,然后摸着自己身上,又打量着周围的人。曾昭良明白了:他大概是想给我找一点御寒的东西。

但是警卫员连忙打开皮包,把纸和铅笔递过来。

那人笑了笑,拿起铅笔,向着手上哈了口热气,然后飞快地写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

曾昭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他庄严地立正,问道:“这命令……。"那人微微一笑,在命令的后面签上了三个大字。曾昭良看着这个所有红军战士都衷心敬爱的名字,浑身的血液都热起来了。

“是!周副主席!”曾昭良激动地接过命令,举手敬礼,并且庄严地复诵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

“同志!”周副主席点了点头,“我们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这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关口,共产党员就要出现在这些关口,上!"他紧紧地握住了曾昭良的手,“好,你带走一批之后,把任务交给下一个同志。”

说罢,他搀起了小司号员,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关切地嘱咐道:“同志,记住!千万不能停下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突然”“急速"劈头盖脸”等急骤的笔触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旨在暗示社会环境的残酷性。

B.“揪"紧”“疼"三个动词笔墨集中,既体现了曾昭良对恶劣环境的敏感性,更生动形象表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情。

C.文中各种各样的关口,指的是革命道路上众多的关键之处,尤其是小说中故事发生地——大雪山顶的雪坪。

D.从思索“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的意思到完全明白自己的任务,曾昭良的共产党员形象愈发鲜明清晰起来。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山顶空气稀薄,战士们呼吸极度艰难的情形,表达了战士们一颗忠心,随时为国献身的精神。

B.②处是动作和断断续续的语言描写,再现了战士们极度衰弱、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形,更是自我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

C.小说人物对话内容不多,符合故事真实、特定场景需要,但简洁有力,加快了叙述节奏,有力推进了故事情节发展。

D.小司号员是小说情节关联的次要人物,他引出了主要人物周副主席的出场,映衬了周副主席关爱呵护战士们的形象。

8.“不要停下"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9.陈绍华在《试谈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中写道“王愿坚的作品,是通过描绘毛主席和周总理、朱委员长在长征生活中的一点侧影,来展现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丰采的。作家根据他们在长征途中的光辉业绩,通过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索,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地统一起来,读者从中看到自己所崇敬的、所热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面容和身影。”请分析这篇小说如何“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地统一起来"的?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雪(节选)

路翎

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哀,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得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烷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晚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那母亲激动地说。

“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道:“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刘强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划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

……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雪中顽强地弹起来的弯曲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

沉默着,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忽然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这孩子他的姓名?”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脸说。

“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和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小说写王德贵担心因收拾“破炕席”而耽搁行程,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C.小说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的喜悦和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感激。

D.小说写刘强“俯下头去"亲吻小男孩的脸,一吻见真情,流露出刚强严肃的刘强那父亲般的温暖柔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助“严寒的黄昏”、“很快地黑下来了"的天色、“前沿的炮声”、山谷里的“回声"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酷的战争气氛。

B.小说写王德贵抱孩子姿势笨拙引起车上妇女们的哄笑,“很不满意”“浑身热辣辣的"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王德贵恼羞成怒的心理。

C.小说通过“抓住”“靠了一靠"跑向”“靠在"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金贵永母亲对王德贵、刘强两位志愿军司机由衷的感谢。

D.小说以雪景结尾,一方面,呼应标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

8.小说特别写了小男孩金贵永备受一行人关注呵护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何作用?

9.有评论家说,《初雪》是“兼顾历史真实与审美感受的最大化”。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乜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

——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豢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

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

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正是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时候与现在孔子的处境形成对比。

B,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

C.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仲由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为自己没有给仲由带来什么好处而痛心。

D.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例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孔子对生命将尽的感叹,及对许多未完成之事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无人过问的孤独。

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了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之意。

C.“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可以看出子贡重利的性格,与文中仲由的性格形成对比。

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

8.文中“古琴”意象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9.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再创作,使本小说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请你结合本文分析作者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

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蹰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些不洁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鹤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周打草鞋时的哲思认真而巧妙,从中可以看到庄周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渗透着作者在当时环境下的乐观主义思绪。

B.庄周求助管河堤的旧友,但吃了闭门羹:他历尽磨难寻找到当宰相的旧友,却遭到速捕,凸显了人情淡薄,现实残酷。

C.惠施知道自己宰相之位无恙时说“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惠施惭愧后悔之情。

D.小说中的庄周是个不谙世事、书生气十足的反动知识分子,迂腐古板,老实懦弱,思想单纯,头脑简单,结果一再碰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庄子”的独白则是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B.“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重复两次,有诗的节奏感和意蕴,有效加强了感彩和行文力度。

C.小说的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生动的比喻,铺陈的排比,如泉喷涌,流贯全篇,是一出能触动人的灵魂的悲剧。

D.这篇历史小说直抒胸臆、直白易懂,“笔调太直”,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也因此而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8.小说将庄周在颠沛流离中起伏不定、跌宕多姿的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请结合文本进行探讨。(6分)

高考小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历史的真实

真实的历史背景

真实的历史事件

真实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资料

艺术的真实

1.人物形象的真实:

细节描写真实

情感(心理)真实

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气质等。

圆形人物(性格随情节、环境而发展变化,真实反映人性的复杂)

2.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有铺垫、伏笔、照应。

3.环境真实:环境于史有据,有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4.主题真实(精神真实):反映某种精神或社会现象。

5.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书信体、访谈录等。

“真实感"应从情节真实、环境真实、情感真实、主旨真实来分析。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足迹

王愿坚

山背后突然腾起了雪雾,冷风推送着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遮得天昏地暗;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雪帘雾障里,前面队伍刚踩出来的路又模糊不清了。

指导员曾昭良深深吸了口气,搀着病号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路,越来越难走了。曾昭良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

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挪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①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砰砰”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可是不行。山顶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被搀扶着的病号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②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到:“同志……把……把我扔下……你……"

“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

一步,两步……尽管走得很慢,雪路却终于一尺一尺地移到身后去了。约莫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奋斗,两个红军战士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的路。

可就在这一瞬间,曾昭良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只见在这不大的雪坪上,东一个、西一个地坐着好几个红军战士——他们已精疲力竭了。

曾昭良的心像被揪了一把,又紧又疼,他忙扶着病号站好,指着下山的路,嘱咐几句;然后踉跄地向一个坐着的战士走去,但已经迟了——那个同志的胸口已经和胸前的手榴弹一样冰冷。他把手榴弹袋取下来挂在肩上,又挪向旁边一个年青的司号员。可是,就在他刚刚抓住小司号员肩膀的时候,那个被他扶上山来的病号却噗地坐下了。

曾昭良焦急地跺了跺脚:“怎么办?"

像是回答他的问话似的,一只手伸了过来,挽住了小司号员的另一只胳膊。

曾昭良抹去眼角上的雪水,定睛看了看来人。这人穿一身普通的红军单军衣,只是面容有些特别:连鬓的胡须上挂着冰碴,堆着白雪,浓眉上沾满了雪花,看上去简直是神话里的老人。那双眼睛,那么和善、亲切又充满智慧——这是一双熟悉的眼睛,可是到底在哪里见过,曾昭良却想不起来了。

那人深深地喘息着,显然也在积攒着力气。过了一小会儿,才点头示意:“来!使劲!”

两人一齐用力,把小司号员搀了起来。

那人爱抚地扬起袖子,掸了掸司号员脸上、头上的积雪,然后转身,向着山顶上的人们说道:“同志们,革命,需要我们往前走哇!"

声音不高,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顿时,坐下来的人们一齐向这人望过来,那一双双眼睛里都闪出兴奋和喜悦的光彩。人们低声传告着什么,有的在努力站起来,有的已经在别人的帮助下站了起来。人们肩起了枪,挽起了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缓缓地向着山下移动了。

一个警卫员模样的人,扶着一个炊事员来到那人身边,低声说:“走吧,您身体不好。”

那人轻轻拂去警卫员的手,没有应声。他默默地望望山后,又望望曾昭良。突然,他把一只手搭到曾昭良的肩头上,问道:

“是党员吗?"

“是。”曾昭良回答。

“累了吧?"

曾昭良望着那双亲切的眼睛,点了点头。

“是啊,困难!”那人深深地喘了口气,“可是,要是不困难,要你,要我,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他手抚胸前,喘息了几下,又向曾昭良靠近了些,压低的声音里透着关切,“同志!——你看见了,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

“是,需要。"曾昭良应了声,思索着这话里的意思。

那人伸手摸了摸曾昭良身上的衣服,然后摸着自己身上,又打量着周围的人。曾昭良明白了:他大概是想给我找一点御寒的东西。

但是警卫员连忙打开皮包,把纸和铅笔递过来。

那人笑了笑,拿起铅笔,向着手上哈了口热气,然后飞快地写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

曾昭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他庄严地立正,问道:“这命令……。"那人微微一笑,在命令的后面签上了三个大字。曾昭良看着这个所有红军战士都衷心敬爱的名字,浑身的血液都热起来了。

“是!周副主席!”曾昭良激动地接过命令,举手敬礼,并且庄严地复诵着:“不要停下,继续前进!"

“同志!”周副主席点了点头,“我们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这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关口,共产党员就要出现在这些关口,上!"他紧紧地握住了曾昭良的手,“好,你带走一批之后,把任务交给下一个同志。”

说罢,他搀起了小司号员,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关切地嘱咐道:“同志,记住!千万不能停下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突然”“急速"劈头盖脸”等急骤的笔触描写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旨在暗示社会环境的残酷性。

B.“揪"紧”“疼"三个动词笔墨集中,既体现了曾昭良对恶劣环境的敏感性,更生动形象表现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情。

C.文中各种各样的关口,指的是革命道路上众多的关键之处,尤其是小说中故事发生地——大雪山顶的雪坪。

D.从思索“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的意思到完全明白自己的任务,曾昭良的共产党员形象愈发鲜明清晰起来。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山顶空气稀薄,战士们呼吸极度艰难的情形,表达了战士们一颗忠心,随时为国献身的精神。

B.②处是动作和断断续续的语言描写,再现了战士们极度衰弱、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形,更是自我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

C.小说人物对话内容不多,符合故事真实、特定场景需要,但简洁有力,加快了叙述节奏,有力推进了故事情节发展。

D.小司号员是小说情节关联的次要人物,他引出了主要人物周副主席的出场,映衬了周副主席关爱呵护战士们的形象。

8.“不要停下"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9.陈绍华在《试谈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中写道“王愿坚的作品,是通过描绘毛主席和周总理、朱委员长在长征生活中的一点侧影,来展现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丰采的。作家根据他们在长征途中的光辉业绩,通过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索,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地统一起来,读者从中看到自己所崇敬的、所热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面容和身影。”请分析这篇小说如何“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地统一起来"的?

6.A7.A

8.①“不能停下”既是指在过雪山山顶时不能停止,更是指革命道路上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②“不要停下"反复出现,凸显了周副主席在过雪山的长征途中,率领并激励红军战士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光辉形象。

③周副主席在那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号召人们“不要停下,继续前进”,给人以无穷的前进力量,周副主席的行动和语言,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卓越品质和革命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①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雪山期间,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小说将雪雾、积雪、空气稀薄等不利因素叠加,渲染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有助于表现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

②“周副主席"的原型是革命领袖周总理,小说再现了革命领袖果决坚定、关爱鼓励同志、与战士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风采;指导员曾昭良在周副主席的鼓励下精神变化的过程,也写得真实自然。

③小说既嵌入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也有战士们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设计,体现了艺术的合理真实。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雪(节选)

路翎

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哀,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得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烷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晚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那母亲激动地说。

“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道:“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刘强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划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

……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雪中顽强地弹起来的弯曲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

沉默着,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忽然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这孩子他的姓名?”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脸说。

“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和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小说写王德贵担心因收拾“破炕席”而耽搁行程,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C.小说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的喜悦和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感激。

D.小说写刘强“俯下头去"亲吻小男孩的脸,一吻见真情,流露出刚强严肃的刘强那父亲般的温暖柔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助“严寒的黄昏”、“很快地黑下来了"的天色、“前沿的炮声”、山谷里的“回声"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酷的战争气氛。

B.小说写王德贵抱孩子姿势笨拙引起车上妇女们的哄笑,“很不满意”“浑身热辣辣的"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王德贵恼羞成怒的心理。

C.小说通过“抓住”“靠了一靠"跑向”“靠在"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金贵永母亲对王德贵、刘强两位志愿军司机由衷的感谢。

D.小说以雪景结尾,一方面,呼应标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

8.小说特别写了小男孩金贵永备受一行人关注呵护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何作用?

9.有评论家说,《初雪》是“兼顾历史真实与审美感受的最大化”。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B7.B

8.①突出体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体贴与关爱。②集中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希望。③有力控诉侵略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9.历史真实:小说写志愿军战士护送朝鲜百姓到达后方家园的过程,既展现了军民情深,又不回避战争的残酷,这符合历史真实。

审美感受:①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妇孺关心备至;朝鲜妇女天真淳朴,心怀感激,都展现了人性美。②雪景静谧祥和,雪中歌唱欢快乐观,都给人以画面(意境)美。③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冲破敌人封锁线,表现了崇高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乜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

——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豢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

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

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正是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时候与现在孔子的处境形成对比。

B,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

C.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仲由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为自己没有给仲由带来什么好处而痛心。

D.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例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孔子对生命将尽的感叹,及对许多未完成之事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无人过问的孤独。

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了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之意。

C.“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可以看出子贡重利的性格,与文中仲由的性格形成对比。

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

8.文中“古琴”意象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9.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再创作,使本小说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请你结合本文分析作者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6分)

【答案】6.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仍然是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

7.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理想的受挫,对自己及当时现实的失望,以至于希望自己死在匡人或陈蔡人手里。

8.①古琴是孔子人生的写照,是孔子为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失败告终的见证。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

②古琴是他理想受挫失落的慰藉。故人们不在身边,只剩下这张琴。

③古琴的寂寞无语暗示孔子的孤独和理想的受挫。苍茫的音调使他目光懒懒让他伤感。(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历史真实:暮年的孔子及其所经历的事和著述;艺术真实: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画面。

②心理描写的运用,把曾经经历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自己经历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结合,由见到的雄鸡想到仲由;由曾经所见的场景,想象现在见到的情景,由孔子曾经登临泰山,想象他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

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蹰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