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案(PDF版含答案)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2.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
3.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如用典、对比等手法。
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活动一:积累字词
1.正音正字
麾(huī)下炙(zhì)的卢(dílú)霹雳(pīlì)了(liǎo)却
2.字词释义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
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
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yàng)
(duī)饠古(rěn)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
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
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
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
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
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
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
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
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写作背景。
作者与陈亮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
熹的友谊也很深厚。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
寄信约朱熹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
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3.文章体裁:
豪放词。
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
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
以后遂相沿用。
活动三:文章朗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带着醉意挑亮灯火,端详心爱的宝剑,朦胧入梦,似乎回到了当年的战场,只听见各军营响起了雄壮
的号角之声。部下的官兵们分享着烤熟的牛肉,军乐器演奏着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整齐地
排列着,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战斗开始了,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拉弓射箭,弓弦响如惊雷。替君王完成了收复失地、统一天下
的大业,生前死后都赢得一个为国建功立业的美名。一梦醒来,看看自己,可惜啊,头发都白了,理想还
是未能实现!
(二)课文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
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三)内容概括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
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
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四)写作特色
1、用典
(1)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既指牛,又渲染了壮阔的意境。
(2)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马"既突出了战马疾驰的特点,又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
2、对比:梦境中追忆以前豪迈激昂的军旅生活,现实中却是满头白发、借酒浇愁,现实与梦境的的对
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突出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
3、想象: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以想象写梦境,表达自己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4、虚实结合:
梦境中追忆以前豪迈激昂的军旅生活,现实中却是满头白发、借酒浇愁,现实与梦境的的对比,揭示
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突出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
5、欲扬先抑:
梦境中豪迈激昂的军旅生活是“扬”,现实中满头白发、借酒浇愁是“抑”,从雄壮到悲壮,从希望到
失望,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愤。
6、比喻、夸张:弓如霹雳弦惊。
把弓弦声夸张,比作惊雷,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战场、杀敌报国
的愿望。
(五)理解性默写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渲染将士
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作者雄壮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
诗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词人通过哪四个片段写边塞的军旅生活?
片段一:军营中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表现出军营中紧张的气氛。
片段二:写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营中分吃牛肉。表现出将士们的豪迈。
片段三:写边塞特有的音乐声。表现出征战沙场的悲壮。
片段四:写作者在训练场上阅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怎么解释?其作用是什么?
在大醉后,拨亮油灯,抽剑抚摩观看,一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的军号声。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
氛,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的?从中表现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有什么作用?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
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
内容上: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思想上: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昂扬斗志。
4.上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具体写了看剑,闻号,分炙,奏乐,点兵等生活情景。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
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6.“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谴词造句上有什
么特点(即写作上用了什么修辞)?
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
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
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句式工整,含义丰富。
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
什么表达效果?
“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天下事”指()的国家大事?“了却"后是什么样的
心情?有什么深刻含义?
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的快感,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
9.“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诗人从想象的幻境回到眼前的现实,从激昂豪壮跌落到深沉痛苦。这既是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
叹,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击主战派的愤慨。
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
10.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翻译: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②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战士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
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③情感:抒发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1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
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
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做“赋壮词"。
辛弃疾词风
辛词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作词不为格律所拘束,
语言多有创新,善于熔铸经史诗文乃至民间口语入词,使词体散文化,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大大地发展了
宋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以一“壮”字贯通全篇。词中叙写了出征前分食牛肉、演奏军乐、的情景,描绘了激烈
的战争场面,可谓雄壮;然后抒发了_____________,是为豪壮;而结句所表达的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慨叹则转
为悲壮。
2.词中画线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塑造了为国而战的勇士形象,请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1.沙场阅(点)兵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2.示例一:从视觉和听觉角度,
描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弓弦声响如雷鸣一般,刻画出战士们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的英姿。示例二: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夸大了战马奔腾和弓
箭发射的气势,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将领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作者情感。
“沙场秋点兵”意思是: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描写的是沙场阅(点)兵的场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作者要为朝廷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功勋和美名,表达了
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理想。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把弓弦声比
作霹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夸大了战马奔腾和弓箭发射的气势,是夸张的修辞手法。“马作的卢飞快"
是视觉描写,“弓如霹雳弦惊”是听觉描写,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
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
以此来刻画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醉里挑灯看剑"这一场景引读者入梦境,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
异曲同工之妙。
B.本词中“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的“秋”,都渲染出一种秋天
肃杀、凄凉的氛围。
C.本词与《观沧海》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本词梦境与现实相结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D.读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便会想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体现
出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激情。
4.辛弃疾作为豪放词人的代表,其词独具个人风格,于豪放之中更多了些悲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
“悲慨”的理解。
【答案】3.B4.本词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
对照,给“壮词”增加了悲凉慷慨的色彩。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B.“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写出了肃杀的氛围,点明作战的季节,渲染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的“秋”则是一种澄明之感,并无肃杀氛围;
故选B。
4.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
这首词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从现实进入梦境,“可怜白发生”由梦境回到现实,中间都是梦境,是对
往事的回忆,分别描绘了军营分食牛肉、听乐曲、沙场点兵、激烈的战斗场面等几个画面,这些画面是豪
迈的、雄壮的、肃杀的、激烈的,展现出壮阔的氛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达了作
者的理想壮志,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梦境,“可怜白发生”写作者从梦境回到现实,
理想没有实现,而白发已经生出,“白发"二字点明了作者此时的苍老的境况,梦境和现实对比,理想和
现实对比,情感由壮而悲,梦境越是雄壮,越是能反衬出此时已生白发的作者的凄凉、抑郁、愤慨,给“壮
词”增加了悲凉慷慨的色彩。
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这首词上片写梦境中的军营生活:闻号角声,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点兵沙场。与下片现实中的“可怜
白发生"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之情。
6.“梦”是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和本词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营"都写到“梦”,请简要说说三位诗人分别借“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5.奏(听)塞外声壮志难酬的愤慨6.李白借典故中的梦,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明
主赏识、施展抱负的愿望;陆游借梦表达自己想要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愿望;辛弃疾借梦
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上片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知,上
片描绘了几个军旅生活的场景,包括兵士们欢欣鼓舞,听号角声,将军分食酒食,听悲壮粗犷的塞外军乐,
在战场上检阅军队等。据此可填入:听塞外军乐。
根据下片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知,作者一心想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但却难以实现,
只能徒增白发。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6.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作者先写“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出行路的艰难,表达
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愿望。接着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作者又借姜尚、伊尹
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得到明主赏识,一展抱负的强烈愿望。他通过“梦日边”的
意象,暗示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于实现理想的渴望。
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则表达了自己为国戍守边疆的志愿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他通
过描绘梦境中铁马冰河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于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遗憾。
本词“梦回吹角连营”叙写作者在梦境中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结合
下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知,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
念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可怜白发生”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
酬的一腔悲愤。由此可见,作者借“梦"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
痛苦和愤慨之情。
四、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8.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案】7.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
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8.通过写这两个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游沙场,杀敌
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解析】7.本题考查画面描绘。结合词作基本内容,展开联想即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
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写出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
肉一吃完,士兵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写出正当“秋高马壮"的
时候,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8.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醉
里:醉酒之中。挑灯看剑是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梦回:梦醒。
可能是酒醒,也可能是角号惊醒。以酒浇愁,凸显作者苦闷心情。同时,只有在“醉里”和“梦回"才能
做的事情,说明作者求而不得,现实境遇难以让他实现理想,从而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
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请简要赏析上阕中的“八百里”和“五十弦"运用之妙。
10.“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9.示例:“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两个词语运用工
整的对仗,贴切地烘托出豪迈的气氛和将士们意气昂扬的状态。10.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诗词词句鉴赏。
“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是一种牛的名称。泛指酒食,这里用此典烘托沙场秋点
兵的豪迈气氛;“五十弦翻塞外声"中“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
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词人运用典故,回顾了昔日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烘托出豪迈的气氛和将士们意
气昂扬的状态,表达了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理想。
10.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理解。
“可怜白发生"的意思是:可惜已是白发丛生,这一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
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想象中的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辉煌的胜利,千秋的功名,不过全是
梦境;现实却是壮志未酬,身老发白,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发已白。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
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是作者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也表达了作者壮志
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六、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把镜头定于军营,从视觉角度写看剑,从听觉角度写吹角,视听交汇,情景生动。
B.上片用“八百里”“五十弦"的典故突出营地之广阔、物资之丰富,呈现军营的祥和景象。
C.下片抓战场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描绘战事,以马快弦急侧面体现战斗的激烈。
D.全词前九句每句咏一事,一气贯注,结句时转笔换意,在与上文的鲜明对照中深化题旨。
12.对此词作,有评论云:“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你如何理解此词的“壮"与“悲”?
【答案】11.B12.“壮"既是词作所描述的军旅战斗生活场景之雄豪壮美,也指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
壮志雄心“悲”则是作者在现实中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分析。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上
片用“八百里”“五十弦"的典故表现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呈现出军营意气昂扬的壮观景象。此项分
析有误;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开篇“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为我们描绘了战场上点兵的壮观景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场面非常壮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而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写现实,但豪壮中已含悲凉意味,这是回忆过去,“可怜白发生”,作者渴望建
功立业,“悲"的是作者在现实中壮志难酬,抑郁愤慨之情透在字里行间。全词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渴
望恢复祖国山河、渴望建立功名的壮怀,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七、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案】13.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1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解析】1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
连响起号角声”。从醉中起笔,“醉里”,写得是情态。“挑灯”,是把油灯拨亮。“看剑”,即《水龙吟》
中的看吴钩,表明词人渴望杀敌的心情。“梦回吹角连营”是说梦里“我"又回到了军队,军营中到处吹
起嘹亮的号角。从“梦回”开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施展雄才武略,完成“了却君王
天下事"的梦境。通过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
怀。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这里的“天下事”主要指的是为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统一山河的事业。在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期,金兵入
侵,国家面临着山河破碎、领土沦陷的局面。辛弃疾一生渴望能够驰骋疆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实现
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军事才能,帮助君王完成统一大业,赶走侵略者,让百姓过
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同时也体现了当时许多仁人志士对于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天下事"在这里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包含了政治、军事、领土等多方面
的内容,代表着辛弃疾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八、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写的一首词。开篇写实,“醉里挑灯看剑”体现出词人因而愁苦。接
着虚写纵横驰骋的军旅生活,在豪情万丈之时却又骤然归于现实,收束于“"。前后内容的巨大反
差,给这首壮词平添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16.声音元素的加人,使诗词中的画面更具立体感。请结合这首词中的“弓如霹雳弦惊”,以及《雁门太守
行》中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具体分析声音描写的作用。
【答案】15.渴望重返战场而不得(或:壮志难酬)可怜白发生16.“弓如霹雳弦惊”描
写弓箭齐发,响声如雷,充分表现了战斗的激烈,读来更觉豪壮;“角声满天秋色里"写出号角声响彻深
秋的天地之间,描绘了激烈的苦战场面,渲染了悲凉惨切的战地氛围。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一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为: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
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醉里挑灯看剑"为实写,“挑灯”“看剑"两个动作,形象表现出词人渴
望重回战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但是结合“可怜白发生!”和背景“这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写的一首
词"可知,词人没有机会再上战场,没有机会实现自己收复失地的理想壮志,因此愁苦、愤慨,故“醉里
挑灯看剑”体现出词人因渴望重返战场而不得、壮志难酬而愁苦。
二空,“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大意为: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
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
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
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从“梦回吹角连营”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写的是梦中之景,是虚
写,“可怜白发生!”从梦境回到现实,从豪迈到悲壮,梦境的军营生活、沙场点兵、激烈战斗场面,让
作者豪情满怀,而现实是“可怜白发生!”,前后形成对比,反衬出此人的悲痛、壮志未酬的苦闷。故本词
以“可怜白发生”作结,抒发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
1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弓如霹雳弦惊"中“霹雳”形容拉弓时弓弦发出的声音如惊雷一般,通过这一声音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射
箭时力量的强大和气势的威猛,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震撼人心的弓弦之声,突出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氛围,
也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英勇无畏。
“角声满天秋色里"中的“角声”传递出战争的信号,“满天"则强调了角声的范围之广、音量之大,营
造出一种雄浑壮烈、充满杀伐之气的战争场景。使读者能切身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压抑,以及战斗即将来
临的紧迫感,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九、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下列诗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的场景不相同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8.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D18.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恢复山河、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描绘的是军营中准备战斗的场景,战士们分享着美食,同时
军乐声在营地上空回荡,充满了豪迈和激昂的气氛。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描述的是战斗即将开始,乌云密布,甲胄
在日光下闪耀着金光,同样充满了战斗的氛围。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描写的是边疆军营的景象,战士们在寒风中守护,金柝声在寒
夜中回荡,铁衣在月光下闪耀,也体现了军营生活的场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虽然并非直接描绘战斗或军营生活的
场景,但也涉及到了边疆的军旅生活,但主要是表达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家的无奈。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无奈和感慨,
与军营生活的场景无关。
故选D。
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作答本题,一定要反复诵读全词,找到关键语句。对于本词来说“可怜白发生”
集中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感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
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
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上片关注关键词“梦回”,是回忆,对应的内容是“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
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下片描写的
主要内容是“马作的点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激烈的战净场面,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最后一句回归现实,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下列诗句中与“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使用感官角度相同的一项是()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岁月匆匆催白发,“白发"也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辛弃疾在本词中叹道“可怜白发生”。请简要说说
诗人借“白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9.C20.“可怜白发生”慨叹“老之将至"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壮志不遂)的抑郁
和愤慨。
【解析】19.本题考查感官角度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上句从视角角
度描写,下句从听觉角度描写。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视觉角度描写;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视觉角度描写;
C.“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是视觉角度,“隐隐笙歌处处随"是听觉角度;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都是视觉角度描写;
故选C。
20.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和主旨。
这首词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从现实进入梦境,“可怜白发生"由梦境回到现实,中间都是梦境,是对
往事的回忆,分别描绘了军营分食牛肉、听乐曲、沙场点兵、激烈的战斗场面等几个画面,这些画面是豪
迈的、雄壮的、肃杀的、激烈的,展现出壮阔的氛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达了作
者的理想壮志,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梦境,“可怜白发生"写作者从梦境回到现实,
理想没有实现,而白发已经生出,“白发”二字点明了作者此时的苍老的境况,梦境和现实对比,理想和
现实对比,情感由壮而悲,梦境越是雄壮,越是能反衬出此时已生白发的作者的凄凉、抑郁、愤慨,“白
发"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时不我待的悲愤、抑郁。
十一、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这首词以一“壮”字贯通全篇。词中叙写了出征前①_____________、演奏军乐、沙场阅兵的情景,描
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可谓雄壮;然后抒发了。②_____________,是为豪壮;而结句所表达的年华已逝、
功业未成的慨叹则转为悲壮。
22.词中画线句与曹植《白马篇》中“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①"句都塑造了为国而战的勇士形象,但所
用手法不尽相同。请分别加以赏析。(要求:两处选择不同手法)
注:①[螭(chī)]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答案】21.分食牛肉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22.答案示例:辛词句从视觉和听觉
角度,描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弓弦声响如雷鸣一般,刻画出战士们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的英姿。曹
诗句运用夸张,将战士的身手与猴猿、豹螭的迅捷勇猛相比,突显出勇士矫健敏捷、英武出众的特点。
【解析】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作者情感。
“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描写的是出征前战士们分食牛肉的场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
杀敌报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理想。
22.本题考查手法分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通过“飞
快”和“霹雳"这两个词语,夸大了战马奔腾和弓箭发射的气势,营造出紧张、激昂的氛围,将战马比作
古代名马“的卢”,暗示马快如飞,展现了战场上的速度和力量。将弓弦的声音比作“霹雳”,象征箭矢射
出时的震撼,形象地刻画了箭速之快、力道之猛;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成功
地塑造了一个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将领形象,充满了壮志豪情。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意思是:身形矫捷像猿猴一样,勇猛彪悍像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将战士的
身手与猴猿、豹螭的迅捷勇猛相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勇士矫健敏捷、英武出众的特点。
十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3.本词上片描述_____________,下片先描写战斗场面,又生动地刻画出的勇士形象。“"
一句由梦境转为现实,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慨。
24.辛弃疾词作多用典故。请你找出本首词中的一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23.军营生活(军旅生活)骁勇善战、英姿勃发、勇往直前、雄姿英发、奋勇杀敌
可怜白发生24.答案示例一:“八百里”是良牛名,作者用“八百里"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分食牛肉
的场景,表现将士们的豪迈之气。
答案示例二:“五十弦”指素女鼓五十弦的瑟,作者用此典故写出了军乐的激越昂扬,表现出将士们的豪
气冲天,烘托豪迈热烈的气氛。
答案示例三:“的卢"指刘备的坐骑(宝马),写出骏马在战场上飞奔速度之快,衬托了将士们杀敌的英勇
无畏。
【解析】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上片意为: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作者在梦中回忆自己的军营生活。
第二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为: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
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
旗招展。故这两句刻画了骁勇善战、英姿勃发、勇往直前、雄姿英发、奋勇杀敌的勇士形象。
第三空: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
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
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24.本题考查用典。
八百里:良牛名,这里泛指酒食。联系“八百里分麾下炙"可知,作者用“八百里”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
分吃牛肉的场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表现了将士们的豪迈之情。
五十弦: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
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豪气,激昂的音乐烘托了豪迈热烈的气氛。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
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蔡瑁去追赶他,当时
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
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
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衬托了将士们杀敌的英勇无畏。
十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词展现了词人由“醉”到“梦"再到“醒”的心路历程。他壮志难酬,“挑灯看剑"中的之
情,并未被梦境中的美好所消解,而是在“”一句中变得更加凝重深沉。
26.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就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
切。"结合这句话,赏析本词中的画线句。
【答案】25.惆怅郁闷可怜白发生26.答案示例:画线句虽然只说战马的飞奔和弓箭的惊
鸣,留下将士策马射箭、冲锋陷阵等战斗场面不说,但是形成的将士英勇无畏、词人意气昂扬等美感,更
大更深更真切。
【解析】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挑灯看剑”意思是:挑亮灯火看宝剑。“挑灯"的动作点出了夜景,结合“醉里”可知,那位壮士
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喝酒。喝“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
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结合作者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可知,蕴含着爱国志士
报国无门的惆怅郁闷。
(2)“可怜白发生”意思是:可惜已成了白发人。结合前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知,
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突然从高亢跌落下来,转为低沉。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
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
悲愤。
2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本句
描写战争场面,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
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
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将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形象空间,富有美感。
十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7.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虚实结合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实写外,
其余都是虚写。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
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28.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答案】27.C28.用比喻,夸张,典故,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概括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写马、弓,从侧面描写,旨在衬托人物,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英雄形象。
【解析】27.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一句是实写,反映了词人壮志未酬、白发已生的现实,并非只有“醉里挑灯看剑”是实写;
故选C。
28.本题考查诗文词句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句诗词,运用了比喻、夸张以及典故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
动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①将战马比作古代名马“的卢”,暗示马快如飞,展现了战场上的速度和力量。
将弓弦的声音比作“霹雳”,象征箭矢射出时的震撼,形象地刻画了箭速之快、力道之猛。②通过“飞快”
和“霹雳"这两个词语,夸大了战马奔腾和弓箭发射的气势,营造出紧张、激昂的氛围。③“的卢”是古
代名马,刘备曾骑着它脱险,这里并非直接写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典故,为英雄形象增添了传奇色彩。④
通过“马作的卢飞快"描绘出战士骑马冲锋的动态画面,是视觉上的冲击;“弓如霹雳弦惊”则通过弓弦
的响声,让读者仿佛听见了战场上的震撼,是听觉上的震撼。通过对战马和弓箭的描写,侧面展现了骑马
射箭的英雄形象,他的勇猛、果敢和精湛武艺跃然纸上。根据以上分析,这句词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成
功地塑造了一个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将领形象,充满了壮志豪情。
十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9.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9.用比喻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
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30.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
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分析】2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把战
马比作的卢,把弓弦的声音比作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卢飞快"是视觉所见,“霹雳弦惊”
是听觉所闻;这些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
英雄形象。
30.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
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作者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
队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浴血奋战的沙场岁月,表达了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
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
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
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
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
焦虑、痛苦和愤怒。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十六、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释】①淳熙三年(1176),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
辗转又调任湖南。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1180),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在此时写了这首词。
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
31.下列关于这两首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第一句用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
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B.甲词三、四、五句用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
情绪。
C.乙词的第一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巧妙
地写出了词人悠闲的心理状态。
D.“鹧鸪”是古人在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乙词的第三句写作者在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表现了
他辗转多地任职的复杂心情。
32.请简要概括甲、乙两词画线句子表达的共同情感。
【答案】31.C32.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不满,对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伤。
【分析】3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欲黄昏”描绘出黄昏将至未至、夜幕将降未降的瞬间景象。“山前灯火"表明此时天色已近昏暗,山
头的浮云飘飘然然,好似作者飘忽不定、频繁凋任的遭遇。这两句既描绘出一幅黯然浮动的景象,也暗合
词人此刻无法安定的心理状态。并非悠闲;
故选C。
3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壮志,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然而这一
切不过是梦境,“可怜白发生"写作者从梦境回到现实,理想没有实现,而白发已经生出,“白发”二字
点明了作者此时的苍老的境况,梦境和现实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情感由壮而悲,梦境越是雄壮,越是
能反衬出此时已生白发的作者的凄凉、抑郁、愤慨,“白发"写出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时不我待
的悲愤、抑郁;【乙】“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结尾处,作者发出疑问,这看似没有答案的疑问,
实际上是词人在用自己充满血和泪的笔触,向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发出强烈的抗议,并控诉主和派对爱国
主战派志士的迫害,表达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朝廷的不满。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纨绔
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辛弃疾在此即化用他的诗句,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可据此作答。
十七、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小重山》,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②,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33.《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实写作者醉后灯下“”,虚写梦回
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这种从梦境
到现实的转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之情。
34.请结合以上两首诗歌内容,分别赏析“惊"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答案】33.看剑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34.如霹
雳弦惊”的“惊"描写出万箭齐发,弓弦雷鸣的震撼,以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表达出词人杀敌报国、收
复失地的理想和豪情。“惊回千里梦”中的“惊"写出了寂静的深秋之夜,词人在睡梦中惊醒,表现词人
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解析】3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分析。
根据题干“《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结合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可知,作者实写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
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
原本想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却
不能报效朝廷!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34.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
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
旌旗招展。“惊"字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和豪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意思是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
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蛰"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
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鸣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
重,“惊”字充分表达在秋夜蟋蟀的凄清鸣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
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
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十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金错刀行
(南宋·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5.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诗题“金错刀行”中的“行"表明本文是歌行体诗,乙文则是一首“壮词”。两诗文都能读到诗
人充沛的感情,都能感受到鞺鞳之声,气势夺人。
B.甲文托“金错刀"起兴,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赞美宝刀,述怀抱,言志向。乙文则借向知己赋
词,言情怀,诉心声。
C.甲文中金错宝刀光闪闪,奇士意气情切切,烘托了一位从军汉滨、顾盼自雄、壮怀激烈的提刀人形
象。乙文读到一位战场上纵马杀敌、勇往直前、意气昂扬的英雄形象。
D.甲文末句变化了句式,先用“呜呼”提唱,引用楚地民谣,在反诘中加强了诗歌感情。乙文笔力矫
健,如鹰隼直上,到末句陡然下跌,一转折即结束,字如其情,掷地萦怀,久久不散,产生了强烈的艺
术效果。
36.两文都能读到慷慨之音,激越之气,但又有所不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一说,两位诗人通过诗歌诉
说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作答。
【答案】35.B36.甲诗中的作者提刀四顾,从军汉滨,渴望建功立业,“一片丹心报天子"直抒效忠
天子报效国家的壮怀。最后一句在反诘中表达坚定的信念:浩浩中华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敌人收复中原,
统一国家!拳拳爱国心,日月可昭,感人至深!
乙词描绘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的场面,酣恣淋漓,意气昂扬,通过一句“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慷慨激越,如弓弦雷鸣,但末句
急转直下,“可怜"又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3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B.“是一首咏物诗”表述有误,“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
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所以是托物起兴,并不是咏物;
故选B。
3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甲诗: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第二层
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
志。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陆游年轻
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
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
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
乙词: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
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作者通过追忆早年
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浴血奋战的沙场岁月,表达了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下片前两
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
的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崇明专业食堂承包合同范例
- 汽车委托寄卖合同模板
- 2024论买卖合同的管辖
- 河堤项目合同模板
- 法人退休返聘合同范例
- 汽车维修加盟协议合同范例
- 摄影设备售卖合同范例
- 建材研发合同范例
- 2024工业品买卖合同范本版
- 改造洗煤机合同模板
- 怀感恩与爱同行 主题班会课件
-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牛津译林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
- 2024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习题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人教 部编版
- 世界地理-英文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