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手册_第1页
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手册_第2页
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手册_第3页
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手册_第4页
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手册TOC\o"1-2"\h\u660第1章引言 3285201.1三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3234471.2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426742第2章三农政策与法规解读 4208012.1农村土地政策 475762.1.1土地承包政策 4178222.1.2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57292.1.3宅基地政策 5220062.2农村产业发展政策 5317782.2.1农业支持政策 5110772.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5308012.2.3农产品市场政策 68952.3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6179042.3.1养老保险政策 6250552.3.2医疗保险政策 6303952.3.3社会救助政策 61752第3章社区规划与设计 641933.1社区总体规划 752133.1.1设计原则 7317633.1.2空间布局 7106533.1.3绿色建筑与节能 7296773.2住宅建筑设计 7228853.2.1设计要求 7256553.2.2住宅类型及户型 7145303.2.3建筑材料与构造 7102513.3公共设施布局 7285803.3.1教育设施 710063.3.2医疗卫生设施 8172843.3.3文化体育设施 857143.3.4商业服务设施 852203.3.5社区服务设施 8299923.3.6公共交通设施 818079第4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8104634.1农村环境保护 8103374.1.1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8308564.1.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860824.1.3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8225204.2生态农业发展 858484.2.1生态农业概述 841274.2.2生态农业关键技术 995364.2.3生态农业产业化 9150864.3乡村绿化与景观建设 9130264.3.1乡村绿化 9142034.3.2乡村景观建设 9240724.3.3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98264第5章基础设施建设 9325125.1道路交通设施 9237765.1.1道路规划与设计 9219755.1.2道路建设标准 10289575.1.3公共交通设施 1048555.2供水与排水设施 10327255.2.1供水设施建设 10311485.2.2排水设施建设 10255385.3供电与通信设施 1050865.3.1供电设施建设 1063705.3.2通信设施建设 1126749第6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1168066.1教育与卫生服务 11293016.1.1教育服务 11119296.1.2卫生服务 11174486.2文化与体育设施 11175296.2.1文化设施 11255286.2.2体育设施 12153156.3社区服务中心 1237566.3.1社区服务功能 12201166.3.2社区服务设施 1218356第7章社区组织与管理 12192607.1社区组织架构 12265217.1.1组织原则 126617.1.2组织结构 13293387.1.3岗位职责 13276667.2社区治理模式 13158137.2.1共同治理 13323297.2.2法治保障 1330907.2.3民主决策 13256417.2.4智慧社区 13187537.3社区服务与管理 13155687.3.1公共服务 13309297.3.2社区管理 13172037.3.3社区自治 13249717.3.4志愿服务 13255957.3.5社区调解 146227.3.6社区关爱 1415166第8章产业发展与就业 1410298.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42498.1.1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14126578.1.2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4252148.1.3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478468.2特色产业发展 14307718.2.1特色产业的定位 1435028.2.2特色产业的发展策略 14169738.2.3特色产业的典型模式 14294248.3农民就业与创业 15113808.3.1农民就业现状与问题 15145458.3.2农民就业政策与措施 15223848.3.3农民创业路径摸索 159506第9章社区文化建设与传承 1585259.1乡村文化挖掘与传承 1559459.1.1乡村文化内涵的理解 15265249.1.2乡村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整理 15193749.1.3乡村文化传承机制的构建 1573529.2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 15314989.2.1文化活动策划 16205369.2.2文化活动组织 1648459.2.3文化活动实施 1630679.3乡村文明建设 1614059.3.1乡村文明教育 16129019.3.2乡村环境整治 16187069.3.3乡村文明实践活动 1612239第10章持续发展保障措施 161292310.1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6825210.1.1政策制定与优化 162620510.1.2资金投入与监管 162144210.2社区能力建设与培训 171700310.2.1组织能力提升 171211810.2.2人才培训与引进 172600110.2.3技术支持与合作 17533810.3监督评估与绩效考核 173028010.3.1监督机制建设 17526610.3.2评估体系构建 1716710.3.3绩效考核与奖惩 17第1章引言1.1三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三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三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影响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三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旨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主要目标如下:(1)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社区有序发展;(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生活质量;(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资源,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新型三农村社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农民需求,尊重农民主体地位;(2)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3)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创新发展,鼓励基层摸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5)共建共享,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三农村社区建设。第2章三农政策与法规解读2.1农村土地政策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解读以下几个方面:2.1.1土地承包政策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承包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1)土地承包期限:我国规定,耕地承包期为30年,草地承包期为3050年,林地承包期为3070年。(2)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3)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1.2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为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征收制度。土地征收应遵循公共利益、法定程序、合理补偿的原则。(1)征收范围:限于公共利益需要,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2)征收程序:严格依法进行,保证农民合法权益。(3)补偿标准: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合理补偿,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2.1.3宅基地政策宅基地政策主要涉及宅基地使用权、审批程序和退出机制等方面。(1)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互换、赠与。(2)宅基地审批:严格执行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宅基地分配。(3)宅基地退出: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2.2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农村产业发展政策旨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本节主要解读以下几个方面:2.2.1农业支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金融、科技等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等投入。(2)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业融资需求。(3)科技支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2.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3)畜牧业发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畜牧业产值。2.2.3农产品市场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农民收入。(1)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市场服务功能。(2)农产品流通: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降低流通成本。(3)农产品价格调控: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合理调控市场价格。2.3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本节主要解读以下几个方面:2.3.1养老保险政策国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1)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2)养老保险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3)养老保险基金: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集。2.3.2医疗保险政策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1)参保范围: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2)医疗保险待遇:包括住院医疗待遇、门诊医疗待遇等。(3)医疗保险基金:补贴、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集。2.3.3社会救助政策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1)最低生活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2)特困人员供养: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特困人员给予供养。(3)临时救助:对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农村家庭给予临时救助。第3章社区规划与设计3.1社区总体规划3.1.1设计原则社区总体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区域协调原则,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充分考虑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要素,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型三农村社区。3.1.2空间布局(1)居住区:以住宅建筑为主体,形成相对独立的居住单元,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保障居民生活品质。(2)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居民需求,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3)生态景观: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构建生态廊道,形成优美的社区环境。(4)交通组织:优化道路网络,实现内外交通的便捷联系,提高社区通行效率。3.1.3绿色建筑与节能社区规划应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3.2住宅建筑设计3.2.1设计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应满足功能合理、舒适安全、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要求,体现地方特色。3.2.2住宅类型及户型根据居民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及户型,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居住舒适度。3.2.3建筑材料与构造选用绿色、环保、节能、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环保功能。3.3公共设施布局3.3.1教育设施合理配置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子女教育需求。3.3.2医疗卫生设施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医疗卫生设施,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3.3.3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3.3.4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规模的商业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促进社区经济发展。3.3.5社区服务设施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等设施,提供便民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3.6公共交通设施优化公共交通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方便居民出行。第4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4.1农村环境保护4.1.1农村环境问题分析农村污染源识别与评估;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与教育。4.1.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与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及替代技术。4.1.3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激励与引导农民参与环境保护。4.2生态农业发展4.2.1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的定义与特点;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生态农业政策与支持措施。4.2.2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利用;低碳农业技术。4.2.3生态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4.3乡村绿化与景观建设4.3.1乡村绿化乡村绿化规划与设计;树种选择与配置;乡村绿化管理与维护。4.3.2乡村景观建设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原则;乡村景观要素及其组合;乡村景观建设实践案例。4.3.3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优化;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为新型三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第5章基础设施建设5.1道路交通设施5.1.1道路规划与设计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应遵循便捷、安全、环保、经济的原则。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因素,保证道路网络合理布局。5.1.2道路建设标准道路建设应满足以下标准:(1)路面宽度及结构符合相关规定;(2)道路纵坡、横坡合理,满足排水及行车安全要求;(3)交叉口设计合理,保证交通流畅;(4)配套建设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5.1.3公共交通设施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包括:(1)规划设置公交站点,方便居民出行;(2)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线路覆盖率;(3)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污染排放。5.2供水与排水设施5.2.1供水设施建设供水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水源安全,优先采用地表水、地下水等优质水源;(2)建设完善的供水管网,实现供水全覆盖;(3)提高供水设施建设标准,保障水质安全;(4)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2.2排水设施建设排水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完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2)提高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保证排水畅通;(3)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4)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雨水利用率。5.3供电与通信设施5.3.1供电设施建设供电设施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质量;(2)优化配电网结构,降低线损;(3)推广新能源发电技术,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4)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满足居民生活及产业发展需求。5.3.2通信设施建设通信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网络速度;(2)推进光纤到户、4G/5G网络建设,提高通信质量;(3)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维护信息安全;(4)推广智慧农业、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应用,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第6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1教育与卫生服务6.1.1教育服务(1)幼儿园及早期教育:合理规划布局,保证农村幼儿享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2)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农村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3)成人教育及职业培训:设立成人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助力农村产业发展。6.1.2卫生服务(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就医需求。(2)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预防保健能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3)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6.2文化与体育设施6.2.1文化设施(1)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文化交流、阅读、娱乐等场所。(2)村史馆:挖掘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设立村史馆,展示乡村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6.2.2体育设施(1)体育场地:建设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场地,满足村民体育健身需求。(2)健身器材:配置适宜的健身器材,方便村民开展健身活动,提高身体素质。(3)体育赛事组织: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比赛,丰富村民体育文化生活。6.3社区服务中心6.3.1社区服务功能(1)政务服务:设立政务服务窗口,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2)便民服务:提供水、电、燃气、通讯等缴费服务,方便村民生活。(3)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关爱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公益活动。6.3.2社区服务设施(1)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大楼,集中提供各类服务。(2)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等信息共享。(3)公共安全设施: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安全稳定。第7章社区组织与管理7.1社区组织架构7.1.1组织原则新型三农村社区组织架构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效率的原则,保证社区工作有序开展,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7.1.2组织结构社区组织架构包括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社区建设。7.1.3岗位职责明确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等各组织的岗位职责,保证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7.2社区治理模式7.2.1共同治理推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7.2.2法治保障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社区规章制度,提高社区治理水平。7.2.3民主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居民意愿,实现社区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7.2.4智慧社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打造智慧社区。7.3社区服务与管理7.3.1公共服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服务等。7.3.2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保证社区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得到有效维护。7.3.3社区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7.3.4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7.3.5社区调解加强社区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和谐稳定。7.3.6社区关爱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和关爱,促进社区公平正义。第8章产业发展与就业8.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8.1.1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整,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8.1.2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市场需求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3)环境保护原则: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8.1.3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2)发展高效农业: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发挥农村劳动力优势,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8.2特色产业发展8.2.1特色产业的定位根据当地资源、文化和市场需求,确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8.2.2特色产业的发展策略(1)政策扶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2)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3)产业链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8.2.3特色产业的典型模式(1)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提高附加值。(2)乡村旅游: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特色小镇: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和资本。8.3农民就业与创业8.3.1农民就业现状与问题分析当前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就业渠道狭窄、技能水平较低等。8.3.2农民就业政策与措施(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2)扶持创业:鼓励农民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3)搭建就业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8.3.3农民创业路径摸索(1)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合作社经济:发展合作社,实现农民抱团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第9章社区文化建设与传承9.1乡村文化挖掘与传承9.1.1乡村文化内涵的理解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有助于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品质,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首先应对乡村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9.1.2乡村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整理对乡村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是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的基础工作。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乡村的历史、民俗、民间艺术、古建筑等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9.1.3乡村文化传承机制的构建建立乡村文化传承机制,包括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开展乡村文化教育、设立乡村文化展示馆等,使乡村文化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9.2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9.2.1文化活动策划根据乡村文化特色和村民需求,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民间艺术表演、乡村文化讲座等,旨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凝聚力。9.2.2文化活动组织建立健全文化活动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