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行业种植业种植技术指导书_第1页
三农行业种植业种植技术指导书_第2页
三农行业种植业种植技术指导书_第3页
三农行业种植业种植技术指导书_第4页
三农行业种植业种植技术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行业种植业种植技术指导书TOC\o"1-2"\h\u10473第1章种植业概述 4243021.1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 494051.2我国种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18409第2章作物种植环境要求 5153732.1气候条件 5215952.1.1温度: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各异。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生长期需保持较高温度;而喜凉作物如小麦、大豆等,则适宜在较低温度下生长。作物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对产量和品质也有较大影响。 5174612.1.2光照: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作物对光照需求不同,喜光作物如棉花、烟草等,需保证充足的光照;而耐阴作物如茶树、中药材等,则可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下生长。 6178012.1.3降水:降水对作物生长具有直接影响。应根据当地降水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喜湿作物如水稻、莲藕等,需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而耐旱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则可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种植。 675142.1.4风力:风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抗倒伏能力和光合作用效率方面。风速过大,易导致作物倒伏、损伤;风速过小,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应根据当地风力条件,合理选择作物种类和种植密度。 6223172.2土壤条件 6101912.2.1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通气性。不同作物对土壤类型的需求各异,如水稻适宜在黏土和壤土中生长,小麦、玉米等则适宜在砂土和壤土中种植。 6137742.2.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作物的根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作物适宜在质地适中、结构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6239522.2.3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如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而大豆、花生等则适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种植。 6155492.2.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6309252.3水资源与灌溉条件 6248362.3.1水资源: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适当发展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选择耐旱作物或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660442.3.2灌溉条件:灌溉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合理制定灌溉计划,保证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763492.3.3排水条件:排水条件对作物生长同样重要。应加强排水设施建设,保证雨后农田不受渍害,促进作物生长。 73646第3章作物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7192133.1作物品种选择原则 7257673.1.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 7290473.1.2高产性原则:选择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稳定的品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784833.1.3优质性原则:优先选择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799783.1.4抗逆性原则:选择具有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降低生产风险。 7208183.1.5生育期适中原则:根据当地光热资源,选择适宜的生育期品种,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7285153.2种子质量标准与鉴定 730253.2.1种子质量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进行规定。 7104563.2.2种子纯度鉴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方法,对种子纯度进行鉴定。 7144003.2.3种子净度鉴定:通过筛选、风选、比重选等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保证种子净度。 7241253.2.4种子发芽率测定: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方法,测定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率,以评估种子生活力。 762943.2.5种子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电子水分仪等方法,测定种子水分含量,以保证种子安全储存。 8107003.3种子处理技术 896863.3.1种子清选:通过筛选、风选、比重选等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 844543.3.2种子消毒:采用化学药剂、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防止病害传播。 891193.3.3种子处理剂:根据作物品种和当地病虫害情况,选择适量的种子处理剂,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 8210913.3.4种子包衣: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将肥料、农药等包覆在种子表面,实现缓释、长效、高效的目标。 8105583.3.5种子催芽:根据作物品种和种植季节,采取适宜的催芽方法,促进种子提前发芽,提高出苗率。 8234第4章播种技术 851454.1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8161634.1.1播种时间选择 8140024.1.2播种量确定 8129794.2播种方式与深度 8288234.2.1播种方式 9213504.2.2播种深度 9325034.3播种机械与设备 9174044.3.1播种机械 947884.3.2播种设备 9118804.3.3播种机械与设备的使用 924615第5章施肥技术 999925.1作物营养需求与施肥原则 9158655.1.1作物营养需求 10303665.1.2施肥原则 10214285.2肥料种类与特性 10268995.2.1有机肥料 1076815.2.2化学肥料 10284895.2.3生物肥料 10321705.3施肥方法与时期 1052575.3.1基肥 10286345.3.2追肥 1031485.3.3叶面肥 10166925.3.4施肥时期 11886第6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11232156.1作物水分需求特点 11307786.1.1作物生长阶段与水分需求 11323546.1.2不同作物水分需求特点 11138856.2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 11152686.2.1灌溉制度 11165646.2.2灌溉方式 11238496.3水分管理技术 126546.3.1土壤水分监测 12268826.3.2灌溉计划制定 1274106.3.3水肥一体化 12188606.3.4节水灌溉技术 12119226.3.5水分管理信息化 1212436第7章作物病虫害防治 126717.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1214657.1.1病虫害分类 12195607.1.2病虫害识别 1254577.1.3病虫害诊断 12319787.2病虫害防治方法 13295917.2.1农业防治 13270937.2.2生物防治 1341547.2.3化学防治 13311947.3农药使用规范与安全 13322557.3.1农药选择 13266797.3.2农药使用 13226627.3.3农药安全管理 13481第8章作物生长调控技术 13167448.1作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342838.1.1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作用 14304618.1.2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方法 1435098.1.3生长调节剂应用注意事项 14231768.2作物整形与修剪 14145448.2.1整形修剪的原则 14104028.2.2常见作物整形修剪技术 14282518.3作物抗逆栽培技术 15322798.3.1抗旱栽培技术 1527808.3.2抗盐碱栽培技术 15216528.3.3抗寒栽培技术 1531620第9章作物收获与储藏 15158309.1作物成熟鉴定与收获时间 15182219.1.1作物成熟鉴定 1564549.1.2收获时间 16317739.2收获机械与设备 1678889.2.1收获机械类型 1644029.2.2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 16134549.3作物储藏条件与方法 16320349.3.1储藏条件 16258239.3.2储藏方法 1674039.3.3储藏管理 1719435第10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种植模式创新 17273910.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171419510.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 172063810.1.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挑战 172221910.2种植模式创新与优化 173261710.2.1种植模式创新的意义与方向 1791110.2.2创新种植模式案例 171198010.3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措施 171253910.3.1水资源合理利用 182404210.3.2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 181614810.3.3农药、化肥合理使用 18726710.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8第1章种植业概述1.1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是指以植物为对象,通过耕作、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培育和管理农作物,以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按照生产目的和产品属性,种植业可分为以下几类:(1)粮食作物种植:以生产粮食为主要目的,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2)经济作物种植:以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为目的,如棉花、油料、糖料、烟草、茶叶等。(3)蔬菜作物种植:以生产蔬菜为主要目的,包括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等。(4)果品作物种植:以生产水果、干果等果品为主要目的,如苹果、梨、桃、葡萄等。(5)花卉园艺种植:以生产观赏植物为主要目的,包括花卉、草坪、盆景等。1.2我国种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种植业发展现状:(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我国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种植结构优化。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国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果品、花卉等多元化发展。(3)技术进步显著。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4)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种植业生产中,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种植业发展趋势:(1)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种植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2)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3)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种植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4)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2章作物种植环境要求2.1气候条件作物生长过程中,气候条件是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各类作物种植的气候条件要求:2.1.1温度: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各异。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生长期需保持较高温度;而喜凉作物如小麦、大豆等,则适宜在较低温度下生长。作物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对产量和品质也有较大影响。2.1.2光照: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作物对光照需求不同,喜光作物如棉花、烟草等,需保证充足的光照;而耐阴作物如茶树、中药材等,则可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下生长。2.1.3降水:降水对作物生长具有直接影响。应根据当地降水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喜湿作物如水稻、莲藕等,需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而耐旱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则可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种植。2.1.4风力:风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抗倒伏能力和光合作用效率方面。风速过大,易导致作物倒伏、损伤;风速过小,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应根据当地风力条件,合理选择作物种类和种植密度。2.2土壤条件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不同作物对土壤条件的需求有所不同。以下为作物种植的土壤条件要求:2.2.1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通气性。不同作物对土壤类型的需求各异,如水稻适宜在黏土和壤土中生长,小麦、玉米等则适宜在砂土和壤土中种植。2.2.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作物的根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作物适宜在质地适中、结构良好的土壤中生长。2.2.3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如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而大豆、花生等则适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种植。2.2.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提高土壤肥力。2.3水资源与灌溉条件水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品,不同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和灌溉条件有所不同:2.3.1水资源: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适当发展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选择耐旱作物或采取节水灌溉措施。2.3.2灌溉条件:灌溉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合理制定灌溉计划,保证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2.3.3排水条件:排水条件对作物生长同样重要。应加强排水设施建设,保证雨后农田不受渍害,促进作物生长。第3章作物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3.1作物品种选择原则作物品种的选择是种植业中的环节,关系到作物产量、品质及抗逆性。在选择作物品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3.1.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3.1.2高产性原则:选择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稳定的品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1.3优质性原则:优先选择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3.1.4抗逆性原则:选择具有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降低生产风险。3.1.5生育期适中原则:根据当地光热资源,选择适宜的生育期品种,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3.2种子质量标准与鉴定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种子质量标准与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种子质量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进行规定。3.2.2种子纯度鉴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方法,对种子纯度进行鉴定。3.2.3种子净度鉴定:通过筛选、风选、比重选等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保证种子净度。3.2.4种子发芽率测定: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方法,测定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率,以评估种子生活力。3.2.5种子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电子水分仪等方法,测定种子水分含量,以保证种子安全储存。3.3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3.1种子清选:通过筛选、风选、比重选等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3.3.2种子消毒:采用化学药剂、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防止病害传播。3.3.3种子处理剂:根据作物品种和当地病虫害情况,选择适量的种子处理剂,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3.3.4种子包衣: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将肥料、农药等包覆在种子表面,实现缓释、长效、高效的目标。3.3.5种子催芽:根据作物品种和种植季节,采取适宜的催芽方法,促进种子提前发芽,提高出苗率。第4章播种技术4.1播种时间与播种量4.1.1播种时间选择播种时间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春播和秋播是我国两大主要播种季节。春播宜在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且日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秋播则应在日均气温降至20℃以下,土壤湿度适宜时进行。4.1.2播种量确定播种量应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密度、种子发芽率及土壤肥力等因素综合考量。一般来说,播种量可参照以下标准:(1)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等,每亩播种量约为815公斤;(2)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等,每亩播种量约为36公斤;(3)蔬菜作物:根据品种和种植密度,每亩播种量约为0.52公斤。4.2播种方式与深度4.2.1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包括撒播、条播、点播等,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1)撒播:适用于种子细小、种植密度高的作物,如小麦、稻谷等;(2)条播:适用于种子较大、种植密度适中的作物,如玉米、大豆等;(3)点播:适用于种子较大、种植密度较低的作物,如棉花、蔬菜等。4.2.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对种子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播种深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以下为常见作物的播种深度参考:(1)粮食作物:播种深度为35厘米;(2)经济作物:播种深度为46厘米;(3)蔬菜作物:播种深度为24厘米。4.3播种机械与设备4.3.1播种机械播种机械主要包括播种机、覆土机、镇压机等。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和土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4.3.2播种设备播种设备主要包括播种盘、种子箱、排种器等。播种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种子大小:选择适合种子大小的排种器;(2)播种速度:根据播种速度选择合适的播种盘和排种器;(3)自动化程度:根据生产需求选择手动或自动化播种设备。4.3.3播种机械与设备的使用在使用播种机械与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设备清洁、完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播种质量下降;(2)调整播种机械的播种深度、行距和株距,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播种过程中,注意观察播种情况,发觉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播种质量。第5章施肥技术5.1作物营养需求与施肥原则5.1.1作物营养需求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锌、铜、锰、硼、钼等微量元素均有一定的需求。了解各类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对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5.1.2施肥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比例。(2)适量原则:控制施肥总量,避免过量施用,防止土壤盐渍化和环境污染。(3)平衡原则:保证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4)适时原则: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5.2肥料种类与特性5.2.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生物有机肥等。其特性是养分全面,肥效持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2.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其特性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方便,但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和环境污染。5.2.3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含有一定量微生物菌剂的肥料,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吸收养分,增强作物抗逆性。5.3施肥方法与时期5.3.1基肥基肥是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用的肥料,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适量化学肥料。基肥的施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前期的养分供应。5.3.2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以化学肥料为主。追肥的施用时期和次数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来确定。5.3.3叶面肥叶面肥是通过叶面喷施,直接供给作物养分的一种施肥方法。适用于作物生长后期,能快速补充作物所需营养,提高产量和品质。5.3.4施肥时期(1)播种或移栽前:施用基肥。(2)作物生长初期:施用追肥,促进作物生长。(3)作物生长中期:根据作物需肥情况进行追肥。(4)作物生长后期:施用叶面肥,补充营养,提高产量。第6章灌溉与水分管理6.1作物水分需求特点6.1.1作物生长阶段与水分需求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及需求特性存在差异。通常,作物生长可分为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苗期和生长期是作物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时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为敏感,缺水将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开花期和成熟期,作物对水分需求逐渐减少,但仍然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保证产量和品质。6.1.2不同作物水分需求特点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及需求特性各异。例如,水稻对水分需求较高,整个生育期需保持湿润土壤环境;小麦、玉米等作物在拔节期至抽雄期对水分需求较为敏感;蔬菜和水果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大,且对水分质量有较高要求。6.2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6.2.1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应根据作物水分需求、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灌溉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作物生长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2)依据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特性调整灌溉时间和频率;(3)考虑气候条件,如降水量、蒸发量等,适时调整灌溉策略。6.2.2灌溉方式常见灌溉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各种灌溉方式适用范围如下:(1)地面灌溉:适用于水稻、小麦等作物,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等优点;(2)喷灌:适用于蔬菜、果树等作物,可提高灌溉均匀度,节约水资源;(3)滴灌:适用于设施农业、果园等,具有节水、减少病虫害等优点。6.3水分管理技术6.3.1土壤水分监测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湿度计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6.3.2灌溉计划制定根据作物水分需求、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天气预报等因素,制定灌溉计划,合理分配灌溉水量。6.3.3水肥一体化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6.3.4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微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3.5水分管理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对灌溉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水分资源的优化配置。第7章作物病虫害防治7.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7.1.1病虫害分类作物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性病害等;虫害则主要包括昆虫、螨类、蜗牛等。7.1.2病虫害识别(1)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如生长点、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2)分析病虫害特征,如病斑、腐烂、畸形、变色等;(3)注意病虫害发生的季节、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7.1.3病虫害诊断(1)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如病原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等;(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PCR、基因测序等;(3)结合田间实际,进行综合诊断。7.2病虫害防治方法7.2.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2)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制度调整;(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7.2.2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2)采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提高自然控制力。7.2.3化学防治(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时期,合理确定用药时期、剂量和方法;(3)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减缓抗药性产生。7.3农药使用规范与安全7.3.1农药选择(1)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种类和抗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2)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遵循农药使用指南,合理搭配农药。7.3.2农药使用(1)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2)注意用药时期、剂量、方法和次数;(3)避免在作物收获前使用农药,保证农产品安全。7.3.3农药安全管理(1)妥善保存农药,防止误食、误用;(2)合理处置农药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3)加强农药使用培训,提高农民安全意识。第8章作物生长调控技术8.1作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作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控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章主要介绍作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8.1.1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作用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激素类和非激素类两大类。激素类调节剂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非激素类调节剂包括多效唑、矮壮素等。这些调节剂在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具有促进或抑制生长、调节开花结果、提高抗逆性等作用。8.1.2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方法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调控目标,选择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施用方法。常用的施用方法有叶面喷施、根部施用、种子处理等。8.1.3生长调节剂应用注意事项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生长异常、减产等问题。因此,应用生长调节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控制使用浓度和次数;(2)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适时施用;(3)避免与其他农药、化肥混合使用,以防相互作用;(4)施用后及时观察作物生长反应,发觉问题及时处理。8.2作物整形与修剪作物整形与修剪是调整作物生长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整形与修剪有助于光合作用、通风透光和病虫害防治。8.2.1整形修剪的原则(1)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进行整形修剪;(2)保持作物生长平衡,调整生长势;(3)适时进行整形修剪,促进生殖生长;(4)注意修剪工具的消毒,防止病虫害传播。8.2.2常见作物整形修剪技术(1)水稻:适时进行烤田、晒田,促进分蘖,控制无效分蘖;(2)小麦:合理调控基本苗和分蘖,防止倒伏;(3)棉花:适时打顶、整枝,促进生殖生长;(4)果树:根据树形和生长势进行疏枝、修剪,提高果实品质。8.3作物抗逆栽培技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逆境影响,如干旱、盐碱、低温等。采用抗逆栽培技术,可提高作物适应逆境的能力,降低损失。8.3.1抗旱栽培技术(1)选择抗旱品种;(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3)采用节水灌溉技术;(4)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5)使用抗旱剂。8.3.2抗盐碱栽培技术(1)选择抗盐碱品种;(2)改良盐碱土壤,降低土壤盐分;(3)适时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4)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5)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降低土壤蒸发。8.3.3抗寒栽培技术(1)选择抗寒品种;(2)适时播种,避免低温危害;(3)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寒能力;(4)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措施,保持土壤温度;(5)避免过度密植,提高通风透光。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地提高作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能力,降低生产风险。第9章作物收获与储藏9.1作物成熟鉴定与收获时间9.1.1作物成熟鉴定作物成熟是决定收获时间的关键因素,成熟程度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不同作物,成熟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作物外观特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及采用仪器设备进行无损检测等。9.1.2收获时间确定收获时间需考虑作物成熟程度、气候条件、茬口安排等因素。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作物成熟,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2)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收获,避免在雨后或湿度较高的时段收获;(3)根据茬口安排,合理调整收获时间,保证作物接茬顺利进行。9.2收获机械与设备9.2.1收获机械类型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谷物联合收割机: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作物;(2)棉花采摘机:适用于棉花的收获;(3)蔬菜、水果收获机:适用于各类蔬菜、水果的收获;(4)其他专用收获机械:如薯类、豆类等作物收获机械。9.2.2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1)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