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型题型梳理【题型1】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题型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常规实验探究【题型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拓展延伸探究【题型4】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题型5】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创新实验设计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知识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和焰心。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1)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2)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熄灭蜡烛时,产生一缕白烟,顺着白烟能点燃蜡烛,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汽。【题型1】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例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一边燃烧,一边熔化,产生“烛泪”B.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可能被点燃【变式11】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变式12】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变式13】过生日时,精美的蛋糕上都会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就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如图所示是实验中的几个步骤,请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要先观察物质的形态、外观等,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B.由图甲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外焰温度最高C.由图乙可见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由图丙可证明蜡烛燃烧时是气体燃烧【题型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常规实验探究【例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器材: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分小组实验,记录现象。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认真仔细记录现象,提出设问假设,并讨论解决。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完成下列表格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结论与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外壳。蜡烛由和制成点燃前观察蜡烛的色、态、形、味石蜡的性质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石蜡的硬度将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石蜡的密度燃烧时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及火焰燃着处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石蜡的熔点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上,1s后取出层处先变黑,被碳化温度最高用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蜡烛燃烧有生成用一只内壁被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蜡烛燃烧有生成熄灭后将蜡烛熄灭烛芯上有冒出石蜡蒸汽被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白烟白烟白烟具有性【变式21】《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当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3)如图丙,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上,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和。②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根本区别是。【变式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小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探究二:小芳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e”)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探究三:小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的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填字母)。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C.查阅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探究四: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是什么呢?【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猜想与假设】小贝: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小芳: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小婷: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探究】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实验结论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小贝的猜想正确小芳的猜想正确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有冷凝的固体小婷的猜想正确【实验结论】经实验验证,小芳的猜想正确。【变式2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点燃一根蜡烛,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碳化情况。【现象观察】发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碳化最明显。【实验结论】蜡烛火焰的(填“焰心”、“内焰”或“外焰”)的温度最高。探究二:蜡烛火焰熄灭时所产生白烟的成分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火焰熄灭时所产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烟是由固体细小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石蜡,它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易液化或气化。(3)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猜想假设】猜想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猜想二:白烟是蜡烛燃烧所产生的。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实验探究】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实验探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只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猜想一不成立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二(填成立或不成立)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猜想三成立【分析解释】(1)石蜡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实验最终证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反思交流】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明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题型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拓展延伸探究【例3】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变式31】点燃蜡烛时,小美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些。请你与小美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不放食盐,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0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情况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1)从燃烧时间看,除了能得出结论外,还能得出的规律;(2)从燃烧情况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燃烧效果最好。【实验反思】此实验的对照组是。【实验拓展】(1)此实验结果实际应用价值。(2)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变式32】蜡烛燃烧实验探究。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A图),得出结论:。(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猜想①②的理由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猜想①成立(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猜想②不成立(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猜想③【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1)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蜡烛(足量)逐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2)同学们对图2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探究与结论】(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填“合理”或“不合理”)。(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变式33】实验小组对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装置如图。【进行实验】实验1:6个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氧气体积分数10%20%40%60%80%100%燃烧时间/s01226353025现象立即熄灭安静燃烧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同学们对比氧气体积分数60%~100%的现象,发现氧气体积分数越大蜡烛燃烧越剧烈,烛芯长度变大和蜡烛高度变小越显著。猜测烛芯长度或蜡烛高度可能会影响燃烧时间,继续进行实验。实验21: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烛芯长度/cm0.30.50.70.9燃烧时间/s1613118实验22: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______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蜡烛高度/cm1357燃烧时间/s171098【分析与结论】(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2)实验21的结论是。(3)补全实验22的操作:。【反思与评价】(4)甲同学认为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5)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结合实验2分析其原因是。【知识点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化学能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2.实验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3.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相同滴数(控制变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不浑浊;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而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含量低。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一块放在空气中,对着另一块吹气,放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吹气的玻璃片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题型4】探究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例4】完成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实验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3)对比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4)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拓展: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法收集气体,这说明气体具有性质.(5)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任答一点符合题意)【变式41】下列关于“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样品,集满后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取出倒放在实验台上B.向玻璃片上呼气,可以比较出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C.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可以比较出氧气含量的多少D.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比较出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变式42】小华同学做“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如右图的两个实验探究。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1中,甲、乙两瓶里木条燃烧的现象不同B.实验2中,甲瓶里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乙瓶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实验1和2都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小了D.小华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设计【变式43】某校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探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方案1:排水法收集先将软塑料瓶装满水,将塑料管小心地插入里面,缓缓吹气方案2: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缓缓向里面吹气【提出问题】(1)你选择的方案是(填“方案1”或“方案2”),理由是。【继续思考】(2)若活动小组要检测蔬菜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设计一种收集大棚气体样品的方法。探究环节1
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3)将粗细相同的小木条同时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的大小和燃烧时间的长短。【实验现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燃烧的火焰小,燃烧时间短。【实验结论】(4)。探究环节2
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设计实验】(5)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出现。【观察现象】滴入呼出气体样品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滴入空气样品中的石灰水无浑浊出现。【实验结论】(6)中二氧化碳含量多。【题型5】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创新实验设计【例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I.定性探究(1)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慢慢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填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填“高”、“低”或“不变”)。(2)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填“高”、“低”或“不变”)。(3)该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II.定量研究按如图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的传感器探头放入仍有少量潮湿空气的食品保鲜袋中。打开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下(其中纵坐标均为某气体的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4)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填“X”、“Y”或“Z”)。(5)Y曲线在约为60s时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其中下降的原因是。(6)常温常压下,若食品保鲜袋的体积为V,原有空气的体积为V1,向袋内呼入气体至满。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用含V、V1的代数式表示)。【变式51】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实验1】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_______②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③_______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1)实验①的现象为。(2)实验③的目的是。(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猜想与假设】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实验2】序号①
②③④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熄灭(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实验反思】(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变式52】同学们进行“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猜想I.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进行实验】按图1所示完成实验。【解释与结论】(1)实验中能说明猜想I成立的实验现象是。猜想II.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在饮料瓶中装入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塞好瓶塞,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水从长吸管一端流出②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从短吸管端连续吸气10秒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③倒掉瓶中液体并清洗干净,重新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282.1-202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化学指示物第1部分:通则
- 商品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
- 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4 繁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销售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度消防设备保养合同书
- 小企业劳动合同经典合同示例
- 独家经销合同正式签署
- 度商业银行外汇融资合同(模板五)
- 压浆合同范本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症医学科(ICU)护理工作计划
- 四川省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垂体瘤规范化诊治》课件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艾草种植基地合同(2篇)
- GB/T 30661.10-2024轮椅车座椅第10部分:体位支撑装置的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空调制冷管道施工协议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