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考试版A4)_第1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考试版A4)_第2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考试版A4)_第3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考试版A4)_第4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云南专用)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北京人生活状况》纪录片C.知名历史学家的著述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2.下图是某人类遗址的房屋建筑复原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的重要影响。这种建筑最可能来自()房屋建筑复原图A.良渚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评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蚩尤 B.炎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蚩尤、皇帝4.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5.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改革。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说:“商鞅变法无论是在富国强兵还是在中央集权方面,都最为彻底。”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D.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响应9.小明是四川人,他看到一句话,“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10.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11.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秦朝,可能看到的情形是(

)A.张骞率使团出使西域 B.秦始皇大力宣扬儒家学说C.大家用半两钱购物 D.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12.“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材料描述的是()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统一车轨13.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朱元璋14.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不包括(

)A.赋税徭役繁重 B.严刑峻法C.秦二世统治残暴 D.统一度量衡15.《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分封制 D.约法三章,安民天下16.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的是()A.“推恩令”的实施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17.《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18.《汉书·张骞传》载:“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仿效张骞,称博望侯……”这里的“凿空”指(

)A.张骞通西域 B.设置西域都护C.开辟海上交通 D.甘英出使大秦19.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曾到医圣祠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并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医圣祠是为了纪念()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20.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为“三分天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1.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东汉、蜀、西晋、东晋 B.东汉、齐、东晋、西晋C.西汉、秦、东晋、西晋 D.西汉、蜀、西晋、东晋22.“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交融加速发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剧烈的民族矛盾已渐渐随着民族交融而消除。北魏政权面临的问题表明它用原有办法很难再统治下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性质23.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杂居,长期相处使各族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内迁各族普遍使用汉语,西北各族的歌舞、乐器受到汉族人民喜爱。这些现象表明这时期我国(

)A.南北政权分立,战乱不断 B.北方民族交融加强C.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D.民族隔阂加深24.东晋的王羲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人们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将他誉为“书圣”。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宣示表》 B.《兰亭集序》C.《多宝塔碑》 D.《玄秘塔碑》25.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B.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C.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D.北魏郦道元写出了《水经注》一书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大题,26题16分,27题10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50分。26.海湾中学七年级同学准备围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这一主题布置文化长廊主题展,为此同学们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16分)材料一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四老子孔子墨子韩非(1)材料一图1、图2所示文物说明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现象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2分)(4)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呈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材料四图中所示人物均是这一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请选择任一人物介绍其地位及思想主张。(6分)27.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摘编自卜宪群主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的表现。(2分)材料二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建成后发挥的作用。(2分)材料三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汉高祖第四子)即位后,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减轻徭役,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汉文帝长子)在位时,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3)材料三反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2分)材料四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4)根据材料四概括“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原因。(2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28.我们熟悉和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一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谁的什么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4分)(2)图二造纸术发明于何时?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有何影响?(4分)(3)比较图三、图四两幅地图,西汉与秦朝相比,其疆域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将哪一地区纳入版图?西汉在此处设置了哪一官职?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29.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华夏族与周围其他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直到汉朝以后,华夏族才渐渐称为汉族。——选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2分)材料二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作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良非偶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05卷》(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2分)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式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