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清单】_第1页
专题0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清单】_第2页
专题0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清单】_第3页
专题0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清单】_第4页
专题0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水的行星 ●自然界的水循环 ●洪涝灾害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关键能力·拓展(6个能力点)能力点一水理平衡原理 能力点二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能力点三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 能力点四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答题模板)能力点五湖泊(微专题) 能力点六等潜水线图的判读和应用►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知识点三年考情具体考点水循环2024广东、2022河北、2023浙江、2023全国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环节洪涝灾害2023重庆洪涝灾害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4湖北、2024山东、2023山东、2023浙江、2023全国河流补给类型、河流水文、水系特征2024吉林、2023重庆、2023浙江、2022河北水文特征湖泊2024全国湖泊水文特征►核心概念水循环、蒸发、降水、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水量平衡、河流补给、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湖泊1.水圈由各种各样的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叫做水圈。2.水体类型(1)按存在形式分状态变化分布特点数量特征固态吸热融化成液态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地球淡水的主体,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吸热升华成气态液态吸热汽化成气态居中最多放热凝固成固态气态放热液化成液态最广最少放热凝华成固态(2)按空间分布分水体特征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陆地淡水2.53%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陆地咸水0.94%大气水数量少但分布最广,约占0.001%3.水资源的利用►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2.主要类型及环节类型主要环节特点例证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看循环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有水汽蒸发、植物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水汽蒸发和降水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3.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的最主要因素,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植被状况植被能涵养水源,对地表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4)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水汽输送主要表现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受风、距海远近、地形等因素影响。5)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海陆位置近海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丰富,降水较多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降水多人类活动人工降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耕还湖洋流暧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6)地下径流的影响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特别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地下水位提高,可增加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城市绿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内涝灾害人工增雨增大降雨量,缓解旱情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植物蒸腾,导致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会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1.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涝灾害,如下表分析: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洪水易形成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塞,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减缓了河道排水的速度,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2.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治理措施①危害:冲垮河堤;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淹没农田、聚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②治理措施a.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建分洪、滞洪区等。b.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推行防洪保险等。三个角度分析洪灾的原因——“来水”“容水”和“去水”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蓄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容积小。如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上游滥伐森林造成下游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萎缩。淮河下游少湖泊、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造成漫溢或溃堤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两流域容易发生洪灾1.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1)陆地水体的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2)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自然环境对陆地水体的影响气候湿润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气候寒冷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地势较低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4)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2.河流的补给类型补给形式补给季节补给结果及原因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以我国为例)大气降水雨季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降水量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气温高低和积雪量东北地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较高的夏季,冰川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气温降低,冰川封冻,河流断流气温高低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全年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普遍地下水全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普遍1.水量平衡的概念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2.水量平衡原理:收=支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水量平衡方程式则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其方程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3.水量平衡中水量的收入和支出:水量收入项:降水量,地表径流汇入量,地下径流汇入量,地表水汽凝结量水量支出项:蒸发量、植物截留和蒸腾、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出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4.水平衡原理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可用于分析湖泊、水库的调节作用,也是分析沙量平衡、盐量平衡的基础。具体案例如下:沼泽地的形成来水多、去水少内流河断流的成因来水少、去水多城市内涝的形成来水多、去水少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我国大气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如下表);冰川融水补给量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也受气温影响,但同时受冬季降雪量的影响,所以径流高峰在春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量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出现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出现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3.明确三类水体补给关系►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河流与地下水之间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果是地上河河段则是河流单向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河段、长江荆江河段。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读纵、横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上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读流量过程图,分析水文特征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读流量季节分布、大小,判断补给类型①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节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③出现春季和夏季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⑤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读流量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甲河水量丰富,在我国应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在我国应主要分布于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读流量变化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若流量季节变化平稳,说明流域内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或上游有湖泊等;若流量季节变化大,说明植被遭破坏严重等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文特征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量大或小、季节变化大或小①流域内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和蒸发量);②河流的补给类型;③水系状况(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等);④土壤类型(地表覆盖物质);⑤植被覆盖情况;⑥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造草——改造下垫面性质、取用水等)水位高或低,季节变化大或小,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③下垫面性质(植被、土壤);④湖沼调节;⑤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含沙量大或小①泥沙的来源量:植被状况、地形坡度(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②泥沙的沉积量: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水流速度)、湖、沼等湿地吸附沉积、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拦蓄作用汛期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③海洋、湖泊的调节。④河水的深浅、流速的大小水能丰富或贫乏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航运价值大或小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③结冰期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2.河流水系特征分析水系特征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向某方位向某方位地势的高低流程长短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河流的位置流域面积大或小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状况弯曲或平直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支流数量多少高山峡谷地区,支流少;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即支流多支流排列形状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刚果盆地的水系。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状分布梳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扇形水系如海河水系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网状水系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

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1.概念湖泊: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2.类型(1)按成因分类类型成因断层湖多数为地壳断裂下陷,地势低洼而积水成湖。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火山口湖所有的火山口处均有凹陷的火山通道,高山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就易在这些凹陷的火山口处集聚形成湖泊,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冰川湖冰蚀湖:高山或高纬地区,冰川运动就会刨蚀、掘蚀岩性较软的地面,这样产生的凹地地势过低,容易积水形成的湖泊。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冰碛湖:冰川消融时,其挟带的堆积物刚好“摆放”成了一个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导致积水成湖,这种被称为冰碛湖。如芬兰的湖泊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牛轭湖等海迹湖潟湖特指那些由于泥沙或珊瑚堆积而与海域分隔开来的原海湾独立而成的湖泊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残迹湖:因泥沙堆积或者地壳隆起抬升导致原海洋与海域分隔而独立成湖。如里海、太湖等人工湖人工湖也就是水库,顾名思义,就是贮水的“仓库”。它是人工筑坝堵塞谷地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贮水水体,在水利工程上它属于“蓄水”设施,所以通常称它为“人工湖泊”(2)按性质分类类型成因示意图等高线图淡水湖湖水有进有出,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且稳定。如鄱阳湖咸水湖湖水的排泄形式是蒸发,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如青海湖咸水湖成因分析盐类物质来源①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②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③河流携带的盐类物质,长年累积形成补给量要少①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②(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③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④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蒸发量要大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风力强劲,加剧蒸发排泄方式只有蒸发,无径流排出盐分3.湖泊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湖水量大或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湖泊水位高或低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中国太湖在持续强劲的东北风作用下引起的增减水,在同一时段中,能使迎风岸水位上升1.1米,背风岸水位下降0.75米。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结冰期有或无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水量的大小、水体盐度、流动性、湖泊深浅等生物含量多或少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等淡咸性质淡水湖或咸水湖取决于蒸发量、补给量、排泄方式等含沙量多或少取决于周边植被覆盖率和注入径流的含沙量水质优劣依题干判断风浪大小看盛行风、湖陆风、狭管效应等4.湖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1.概念: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的等高线图,即把潜水面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数值:表示潜水位的海拔高度。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2.潜水与承压水比较:项目潜水承压水位置第一个隔水层之上两个隔水层之间补给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潜水补给特点(1)有自由水面,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3)易受污染(4)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5)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1)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2)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小,局部可由低处流向高处(3)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流量稳定(4)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5)分布区与补给区、排泄区不一致3.水流方向与等潜水位线的关系(1)潜水流向: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流向低值。如下图:(2)河流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关系:一般由高等潜水位线向低等潜水位线流,原因是等潜水位线数值越大,一般地势越高,而河水由高处往低处流。4.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5.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的确定(1)等潜水位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是潜水补给河流水。在剖面图上,由河流向两边等潜水位线数值越来越大。如A(2)等潜水位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高于潜水位,则是河流水补给潜水。在剖面图上由河流向两边等潜水位数值越来越小。如B作法:一是作水平切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画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河流水补给潜水。6.潜水井、排水沟的位置(一般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应选在潜水汇集区;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7.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大量开采地下水;水利工程建设及引水灌溉;城市三废排放等,(2)利用地下水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表沉降等;沿海地区,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2024·辽宁鞍山·模拟预测)湖水透明度与水体悬沙量及浮游生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湖水悬沙来源:一是河流输入,二是湖底上泛。地处云贵高原的抚仙湖,水深较小,湖水清澈。下图示意抚仙湖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湖水透明度冬季最小,秋季最大。完成下面小题。1.抚仙湖风速最大的月份,月降水量约为(

)A.30mm B.50mm C.200mm D.240mm2.夏季到秋季,抚仙湖透明度上升的原因是(

)①泥沙收入减少②泥沙输出增多③浮游生物繁殖减慢④浮游生物消耗加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抚仙湖一年中冬季湖水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A.河流输入泥沙较多 B.湖底上泛泥沙较多 C.浮游生物繁殖较快 D.水生植物繁殖较快(2024·四川遂宁·模拟预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部分地区出现了潜在蒸散量(地表在足够湿润条件下的蒸发/蒸腾量)下降的现象,称为“蒸发悖论”。下表示意1960-2010年黄河流域四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数值及变化趋势(a代表年)。完成下面小题。季节均值变化趋势气温(℃)潜在蒸散量(mm/a)气温(℃)潜在蒸散量(mm/a)春季9.00279.470.288-20.584夏季19.539423.2970.191-5.76秋季7.633250.8230.28413.991冬季-5.21696.3120.464-1.1974.1960-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最为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1960-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 B.风力减弱 C.太阳辐射增强 D.植被覆盖率下降6.1960-2010年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春季地下水位下降 B.夏季降水总量减少 C.秋季土壤更易返盐 D.冬季积雪厚度增大(2024·江西赣州·二模)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近几十年来,该国地下水位下降很快,下降速率与美国东南部相当,但其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威胁。下图为阿曼沿海地区承压水抽取后水流系统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若沿海地区大量抽取承压水,当地水流系统的变化过程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8.与美国东南部相比,阿曼地下水资源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产业状况②用水构成③地形地势④地下水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读“1950年-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灾害频次、降水量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降水强度 C.气温高低 D.人类活动10.9月份降水量显著减少但洪灾频次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频次大于前期 B.前期河道淤塞严重C.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D.前期降水累积作用(2024·陕西汉中·二模)“盆存留”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独有的城市景观(下图),由多个类似铁笼的过滤网罩组成,其周围稍凹陷且铺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当地通过该装置安然度过暴雨袭击,实现雨水重新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盆存留”在选择植物时,通常(

)①优先选择本土植物②优先选择观赏性强的外来植物③选用单一类型植物④选用多种类型植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盆存留”周围铺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表水分下渗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增大地表昼夜温差④减轻地表风力侵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4·黑龙江·三模)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研究发现,近几百年来,伊利湖湖水水位持续下降。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湖泊的形成关键在于(

)A.火山喷发 B.断裂下陷 C.冰川刨蚀 D.河流改道14.导致伊利湖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②冰盖消融,地壳下沉③瀑布溯源侵蚀,湖水外泄④地下水超采,湖水补给A.②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伊利湖水位持续下降可能导致(

)A.湖水盐度升高 B.湖区昼夜温差变小 C.湖泊结冰期缩短 D.湖水富营养化加剧(2024·四川广安·模拟预测)在福建省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有一座海拔500m,宽度15~20m,与两侧谷地相对高度约100m的板状丹霞峰墙,由硅质砂岩组成,其风化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山体裂隙发育典型,山顶有两处凹穴,这两处凹穴底部布满厚厚的淤泥,并且常年积水(雨季不溢出,旱季不干枯),清澈见底,被称为冠豸山“天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推测这两处“天池”常年积水,不涸不溢的原因(

)①山地辐射冷却,云雾较多,蒸发弱②有地下水补给③“天池”周围山体裂隙发育,利于雨季多余池水排出④天池底部有一层较厚的淤泥,能阻挡池水下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这两处“天池”中的水清澈见底的主要原因有(

)①水源干净②风化物颗粒吸附杂质③海拔较高④面积较小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18.(2024·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19.(2024·四川乐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试题解析】【答案】1.A2.A3.B【解析】1.读图可知,抚仙湖风速最大的月份是4月,对应月降水量约为30mm,A正确,BC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月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迅速减少,夏季到秋季,泥沙收入减少;气温夏季高,秋季降低,浮游生物消耗减慢,繁殖减慢。据材料可知,湖水透明度与水体悬沙量及浮游生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湖水悬沙来源:一是河流输入,二是湖底上泛。因此季到秋季,抚仙湖透明度上升的原因是泥沙收入减少,①正确,②错误;浮游生物繁殖减慢,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3.读图可知,冬季降水少,河流输入泥沙少,A错误;冬季风力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湖底上泛泥沙较多,B正确;冬季气温最低,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繁殖较慢,CD错误。故选B。【答案】4.A5.B6.C【解析】4.1960—2010年,黄河流域4个季节都存在普遍的升温趋势,潜在蒸散量下降的季节有春季、夏季及冬季,其中春季下降最为明显,即春季“蒸发悖论”现象最为明显,故排除B、C、D,选择A。5.影响潜在蒸散量的因素有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等,若风力减弱,蒸发、蒸腾减弱,潜在蒸散量会下降,会出现“蒸发悖论”现象,B正确;潜在蒸散量是地表在足够湿润条件下的蒸发/蒸腾量,黄河流域降水减少对其潜在蒸散量影响很小,不会出现“蒸发悖论”现象,A错误;若太阳辐射增强,蒸发、蒸腾加剧,潜在蒸散量上升,不会出现“蒸发悖论”现象,C错误;若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裸露增多,蒸发加剧,潜在蒸散量上升,不会出现“蒸发悖论”现象,D错误。故选B。6.依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春季潜在蒸散量减少,农田灌溉需水量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消耗减少,地下水位较为稳定,A错误;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说明大气环境变湿,且气温上升对流加剧,降水可能增加,B错误;秋季潜在蒸散量增大且气温升高,土壤更易返盐,C正确;积雪厚度主要受降雪量、气温等影响,黄河流域冬季潜在蒸散量减少,但气温升高,因此积雪厚度是否增大无法确定,D错误。故选C。【答案】7.C8.C【解析】7.沿海地区大量抽取承压水可能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的现象,承压水大量抽取后有更多的水参与到外部的水循环,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出现淹没沿海低地的现象,淡-咸水交界面也将向陆地方向移动。图丙中地面未出现下沉,海平面较高,为最初始状态。图甲中地面下沉,海平面略有上升,地下水位下降,淡-咸水交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图乙中地面继续下沉,海平面上升且淹没了沿海低地,淡-咸水交界面继续向陆地方向移动为最终状态。当地水流系统的变化过程正确排序是丙-甲-乙,C正确,A、B、D错误。故选C。8.与美国东南部相比,阿曼气候更为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下水的下降速率虽然与美国东南部相当,但其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威胁,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和当地以地下水为主的用水构成,以及原本的地下水量较少有关,②④正确。美国东南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且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与其相比,阿曼需水量更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产业状况无关,①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阿曼地区的地形特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地形地势无关,③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答案】9.C10.D【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流的补给一般源自降水和冰雪融水。3月份,西南季风尚未大规模影响印度,此时,北部山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融水大量进入河流,可能会引发洪水,而高山冰雪融化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所以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是气温高低,与降水强度无关,C对B错;地形地势受季节变化影响小,而人类活动不是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AD错。故选C。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印度自6月进入雨季,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不断下渗使土壤湿度增大,到了9月份,降水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大部分降水直接转化成地表径流,形成洪水,D对;读图可见,降水频次较前期7、8月小,A错;根据题意及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洪涝灾害频发主要由降水造成,前期河道淤塞严重及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不是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BC错。故选D。【答案】11.B12.A【解析】11.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本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①对;选择多种类型植物,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④对;观赏性不是考虑雨水花园时的主要选择,选用单一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且对水体净化效果较低,②③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盆存留”周围铺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可减缓流速,促进地表水分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拦污过滤地表径流,①②正确;增大地表昼夜温差对该地意义不大,③错误;该区域铺设石子对风力影响不大,铺设石子主要是应对内涝,而不是风力侵蚀,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3.C14.B15.D【解析】13.图示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刨蚀作用剧烈,形成湖盆,气候变暖后,冰川消退,积水成湖。故选C。14.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水位下降,①正确;气候变暖,冰盖消融,重力作用减弱,地壳回弹,湖水水位相对上升,②错误;尼亚加拉瀑布溯源侵蚀,加速湖水外泄,导致水位下降,③正确;该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超采现象较少,④错误。故选B。15.伊利湖水位持续下降,湖泊面积减小,湖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湖水富营养化加剧,D正确;伊利湖为外流湖,水位下降后还是外流湖,不会导致湖水盐度升高,A错误;湖泊水位持续下降,面积减小,湖水的气候调节功能减弱,导致湖区昼夜温差变大,B错误;结冰期主要与气温相关,湖水水位下降不会导致结冰期缩短,C错误;故选D。【答案】16.C17.A【解析】16.根据材料“海拔500米”可知,天池位于山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并受地形抬升,水汽容易凝结,多云雾,①正确;“天池”位于峰墙顶部,并无地下水注入,②错误;根据材料,山体周围有裂隙发育,利于雨季多余池水排出,③正确;根据材料“四穴底部布满厚厚的淤泥”可知,可阻挡池水下渗,确保旱季不枯,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天池”中的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露水补给,水质较好,①正确;依据材料信息“由硅质砂岩组成,其风化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可知,硅质砂岩风化后产生的SiO₂颗粒,有利于吸附水中杂质,使得池水更加清澈,②正确;海拔高和面积小不是湖水清澈的主要原因,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答案】(1)夏季,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多年冻土层变薄。(2)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全球变暖,雨水增加,补给河流;冻土融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3)冬季河流补给较少;198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