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1768-202X
黑龙江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的术语、总则、基本规定、厂址选择
和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监测评价和绿色生产评价。
本规程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及评价。湿拌砂浆绿色生产、
管理及评价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491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807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9142混凝土搅拌机
GB/T10171混凝土搅拌站(楼)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
GB/T2640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GB/T2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1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618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HJ/T4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
DB23/1328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定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concrete
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3.2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greenproductionofready-mixedconcrete
2
DB23/T1768-202X
在预拌混凝土选材、设计、生产、供应及产品评估管理中,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为
核心,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通过混凝土生产全过程要素的控制及优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生
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生产过程。
3.3
废浆industrialwastemud
清洗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和搅拌站(楼)出料位置地面所形成的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物的悬
浊液。
3.4
生产废水处置系统treatmentsystemofindustrialwastewater
对生产废水、废浆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的设备设施的总称。
3.5
砂石分离机separator
将废弃的新拌混凝土分离处理成可再利用砂、石的设备。
3.6
厂界boundary
以法律文书确定的业主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场所或建筑物的边界。
3.7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dust
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总称。
3.8
无组织排放unorganizedemission
未经专用排放设备进行的、无规则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3.9
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le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0µm的颗粒物。
3.10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under10microns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10µm的颗粒物。
3.11
细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under2.5microns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µm的颗粒物。
3.12
冬期施工winterconstruction
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对工程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所进行的施工。
3.13
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winterproductionofready-mixedconcrete
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所进行的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
4总则
4.1为规范黑龙江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节地、节能、节材、节
水和环境保护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程。
4.2本规程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及评价。湿拌砂浆绿色生产、
管理及评价可参照执行。
4.3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及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DB23/T1768-202X
5基本规定
5.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取得相应资质。
5.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设置能够满足绿色生产管理要求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绿色生产管
理制度,将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制度纳入内部体系文件,并应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
5.3预拌混凝土从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4预拌混凝土生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和《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
拌混凝土》HJ/T412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23/T1328的规定。
5.5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企业应减少废弃料的生产,科学管理、预防质量事故发生。
5.6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所有生产设施设备均应满足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需要。
6厂区要求
6.1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宜分区布置,可采取下列隔离措施降低生产区对生活区和办公
区环境的影响。
——设置围墙和声屏障,或种植乔木和灌木来减弱或阻止粉尘和噪声传播;
——设置绿化带来规范引导人员和车辆流动。
6.2厂区内道路及生产作业区的地面应硬化,功能应满足生产和运输要求。
6.3厂区内未硬化的预留地应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防止扬尘措施,且应保持卫生清洁。
6.4生产区内应设置生产废弃物存放处。生产废弃物应分类存放、集中处理。
6.5厂区内应配备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并应满足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的正常使用,宜建立雨雪水
收集系统并有效利用。
6.6厂区门前道路和环境应符合环境卫生、绿化和社会秩序的要求。
7设备设施
7.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宜选用技术先进、噪音低、低能耗、低排放的搅拌、运输和试验设备。设备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和《混凝土
搅拌运输车》GB/T26408等的相应规定。
7.2搅拌站(楼)宜采用整体封闭方式。
7.3搅拌站(楼)应安装除尘装置,并应保持正常使用。
7.4搅拌站(楼)的搅拌层和称量层宜设置水冲洗装置,并应满足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的正常使
用,冲洗产生的废水宜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处置系统。
7.5搅拌主机卸料口应设置防喷溅设施。装料区域的地面和墙壁应保持清洁卫生。
7.6粉料仓应标识清晰并配备料位控制系统,料位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
7.7骨料堆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面硬化并确保排水通畅;
——粗、细骨料应分类分仓堆放;
——骨料堆放宜建成封闭式堆场,宜安装喷淋抑尘装置;
——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宜采用非喷淋抑尘措施。
7.8配料地仓宜与骨料仓一起封闭,配料用皮带输送机宜侧面封闭且上部加盖。
7.9粗、细骨料装卸作业宜采用布料机。
7.10处理废弃新拌混凝土的设备设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当废弃新拌混凝土用于成型小型预制构件时,应具有小型预制构件成型设备;
——当采用砂石分离机处理废弃新拌混凝土时,砂石分离机应状态良好且运行正常,并满足冬期
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正常使用;
4
DB23/T1768-202X
——可配备压滤机等处理设备,并满足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正常使用;
——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浆应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和废浆处置系
统,并满足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正常使用。
7.1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配备运输车清洗装置,冲洗产生的废水应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处
置系统。
7.12搅拌站(楼)宜在皮带传输机、搅拌主机和卸料口等部位安装实时监控系统。
7.13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配备完善的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并满足冬期预拌混凝土生产期间正常使
用。可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池系统和管道系统。排水沟系统应覆盖连通搅拌站(楼)装车层、
骨料堆场、砂石分离机和车辆清洗场等区域,并与多级沉淀池连接;管道系统可连通多级沉淀池和搅
拌主机。
8控制要求
8.1原材料
8.1.1原材料的运输、装卸和存放应采取降低噪声和粉尘的措施。
8.1.2预拌混凝土生产用大宗粉料不宜采用袋装方式。
8.1.3当掺加纤维等特殊原材料时,应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操作和环境安全。
8.1.4预拌混凝土生产宜选用人工砂。
8.2生产废水和废浆
8.2.1在绿色生产过程中,不得向厂界以外直接排放生产废水和废弃混凝土。
8.2.2当采用压滤机对废浆进行处理时,压滤后的废水应通过专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压滤后的固体应做无害化处理。
8.2.3经过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
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掺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
——生产废水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入搅拌主机。
8.2.4废浆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取废浆静置沉淀24h后的澄清水与取代的其他混凝土拌合用水按实际生产用比例混合后,水
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在混凝土用水中可掺入适当比例的废浆,配合比设计时可将废浆中的水计入混凝土用水量,
固体颗粒量计入矿物掺合料用量,废浆用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
——掺用废浆前,应采用均化装置将废浆中固体颗粒分散均匀;
——每生产班检测废浆中固体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次;
——废浆应经专用管道和计量装置输入搅拌主机。
8.2.5生产废水、废浆不宜用于制备预应力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暴露于腐蚀环境的混
凝土。
8.2.6经沉淀或压滤处理的生产废水也可用于硬化地面降尘和生产设备冲洗。
8.3废弃混凝土
8.3.1废弃新拌混凝土可用于成型小型预制构件,也可采用砂石分离机进行处置。分离后的砂石应及
时清理、分类使用。
8.3.2废弃硬化混凝土可生产再生骨料和粉料,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消纳利用,也可用其他固体废
弃物再生利用机构消纳利用。
5
DB23/T1768-202X
8.4噪声
8.4.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规定以及规划,确定厂界和厂区声环境功能类别,制订噪声区域控制方案
和绘制噪声区划图,建立环境噪声监测网络与制度,评价和控制声环境质量。
8.4.2搅拌站(楼)的厂界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和环境噪声最大限值应符合表8.4.2的规定。
表8.4.2搅拌站(楼)的厂界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和环境噪声最大限值(dB(A))
时段
声环境功能区域
昼间夜间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5545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6050
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655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
7055
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7060
注:环境噪声限值是指等效声级。
8.4.3对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设施应进行降噪处理。
8.4.4搅拌站(楼)临近居民区时,应在对应厂界安装隔声装置。
8.5生产性粉尘
8.5.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和《水泥工业大气污
染物排放标准》GB4915的规定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厂界和厂区内环境空气功能区类别,制定厂
区生产性粉尘监测点平面图,建立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与制度,评价和控制厂区和厂界的环境空气质量。
8.5.2搅拌站(楼)厂界环境空气功能区类别划分和环境空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
物和细颗粒物的浓度控制要求应符合表8.5.2的规定。厂界平均浓度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厂界平均浓度差值应是在厂界处测试1h颗粒物平均浓度与当地发布的当日24h颗粒物平均
浓度的差值;
——当地不发布或发布值不符合混凝土站(楼)所处实际环境时,厂界平均浓度差值应采用在厂
界处测试1h颗粒物平均浓度与参照点当日24h颗粒物平均浓度的差值。
表8.5.2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要求控制
厂界平均浓度差值最大限值(µg/m3)
污染物项目测试时间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殊保护的区域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总悬浮物颗粒物1h120300
可吸入颗粒物1h50150
细颗粒物1h3575
8.5.3厂区内生产时段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的1h平均浓度应符合下述规定:
——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计量层和搅拌层不应大于1000µg/m3;
——骨料堆场不应大于800µg/m3;
——搅拌站(楼)的操作间、办公区和生活区不应大于400µg/m3。
8.5.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宜采取下列防尘技术措施:
——对产生粉尘排放的设备设施或场所进行封闭处理或安装除尘装置;
——采用低粉尘排放量的生产、运输和检测设备;
——利用喷淋装置对砂石进行预湿处理。
6
DB23/T1768-202X
8.5.5冬期施工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用锅炉供暖系统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的规定。
8.6运输管理
8.6.1运输车应达到当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并应定期保养。
8.6.2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过程应保持清洁卫生,符合环境卫生要求。
8.6.3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制定运输管理制度,并应合理指挥调度车辆,且宜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
辆运行。
8.6.4冲洗运输车辆宜使用循环水,冲洗运输车产生的废水可进入废水回收利用设施。
8.7职业健康安全
8.7.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和专业安全工作人员,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每年度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全员安全培训;
——在生产区内噪声、粉尘污染较重的场所,工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8.7.2生产区的危险设备和地段设置醒目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的设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
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
9检测控制
9.1绿色生产监测控制对象应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噪声。专项试验室宜具备监测噪声和生产性粉尘的设
备和能力。当生产废水和废浆用于制备混凝土时,监测控制对象尚应包括生产废水和废浆。预拌混凝
土绿色生产应编制监测控制方案,并针对监测控制对象定期组织第三方监测和自我监测。废浆、生产
废水、噪声和生产性粉尘的检测时间应选择满负荷生产时段,监测频率最小限制应符合表9.0.1的规定,
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7章的规定。
表9.0.1废浆、生产废水、生产性粉尘和噪声的监测频率最小限值
监测频次(次/年)
监测对象
第三方监测自我检测总计
废浆123
生产废水123
噪声145
生产性粉尘145
9.2生产废水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废浆的固体颗粒含
量检测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的规定执行。
9.3环境噪声的测点分布和监测方法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工业企
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监测厂界环境噪声时,应在厂界均匀设置四个以上监控点,并应包括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
位置;
——当监测厂区内环境噪声时,应在厂区的骨料堆场、搅拌站(楼)控制室、食堂、办公室和宿
舍等区域设置监控点,并应包括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受噪声影响方向;
——各监控点应分别监测昼间和夜间环境噪声,并应单独评价。
9.4生产性粉尘排放的测点分布和监测方法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
7
DB23/T1768-202X
导则》HJ/T5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和《环境空气PM10和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61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监测厂界生产性粉尘排放时,应在厂界外20m处、下风口方向均匀设置两个以上监控点,
并应包括受被测粉尘源影响大的位置,各监控点应分别监测1h平均值,并应单独评价;
——当监测厂区内生产性粉尘排放时,当日24h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值不应大于75µg/m3,应在厂
区的骨料堆场、搅拌站(楼)的搅拌层、称量层、办公和生活等区域设置监控点,各监控点
应分别监测1h平均值,并应单独评价;
——当监测参照点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在上风口方向且距离厂界50m位置均匀设置两个以上参
照点,各参照点应分别监测24h平均值,取算数平均值作为参照点当日24h颗粒物平均浓度。
9.5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除尘、降噪和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并应记录运行情况。
10绿色生产评价
10.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由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和监测控制四类指标组
成。每类指标应包括控制项和一般项。当控制项不合格时,绿色生产评价结果应为不通过。
10.2绿色生产评价等级应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等级、总分和评价指标要
求应符合表10.2的规定。
表10.2绿色生产评价等级、总分和评价指标要求
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监测控制
等级总分控制一般控制一般控制一般控制一般
分值分值分值分值
项项项项项项项项
★10015102105017301310
★★130151012050412601310
★★★160151012050715901310
10.3一星级绿色生产评价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评价。当评价总分不低于80分时,评价结果
应为通过。
10.4二星级绿色生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按本规程附录A和附录B分别评价,并累计评价总分;
——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85分,且设备设施评价应得满分;按本规程附录
B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20分;
——当累计评价总分不低于110分时,评价结果应为通过。
10.5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按本规程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分别评价,并累计评价总分;
——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90分,且设备设施评价应得满分;按本规程附录
B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25分;按本规程附录C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不应低于20分;
——当累计评价总分不低于140分时,评价结果应为通过。
8
DB23/T1768-202X
附录A绿色生产评价通用要求
表A绿色生产评价通用要求
评价指标分项
分值分项评价内容评价要素
指标类型分值
道路及生产作业区地面硬化道路及生产作业区地面硬化率达到100%,得2分;
控制项44
和质量硬化道路与地面质量良好、无明显破损,得2分
厂区内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采用分区布置,得
功能分区1
1分
厂区未硬化空地的绿化1厂区内未硬化空地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得1分
要求绿化面积1厂区整体绿化面积达到10%以上,得1分
一般项6
生产区内设置生产废弃物存放处,得0.5分;生产废
生产废弃物存放处的设置1
弃物分类存放、集中处理,得0.5分
厂区门前道路、环境按门前三包要求进行管理,并符
整体清洁卫生
合要求,得1分;厂区内保持卫生清洁,得1分
粉料筒仓顶部、粉料贮料斗、搅拌机进料口或骨料贮
除尘装置7料斗的进料口均安装除尘装置,除尘装置状态和功能完
好,运转正常,得7分
生产废水、废浆处置系统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
池系统和管道系统且正常运转,得4分;排水沟系统覆
设备
控制项14盖连通装车层、骨料堆场和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置设备设
设施
施,并与多级沉底池连接,得1分。当生产废水和废浆
生产废水、废浆处置系统7
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时,管道系统连通多级沉淀池和搅
拌主机,得1分;沉淀池设有均化装置,得1分;当经
沉淀或压滤处理得生产废水用于硬化地面降尘、生产设
备和运输车辆冲洗时,得2分
拥有经校准合格得噪声测试仪,得1分;拥有经校准
监测设备3
合格得粉尘检测仪,得2分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配备运输车清洗装置,得2分;
清洗装置4搅拌站(楼)的搅拌层和称量层设置水冲装置,冲洗废
水通过专门管道进入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得2分
防喷溅设施2搅拌主机卸料口设下料软管等防喷溅设施,得2分
配料地仓与骨料仓一起封闭,得2分;当采用高塔式
配料地仓、皮带输送机6骨料仓时,配料地仓单独封闭得2分。骨料用皮带输送
设备机侧面封闭且上部加盖,得4分
一般项36
设施采用砂石分离机时,砂石分离机得状态和功能良好,
运行正常,得4分;利用废弃新拌混凝土成型小型预制
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置设备设
4构件时,小型预制构件成型设备得状态和功能良好,运
施
行正常,得4分;采用其他先进设备设施处理废弃新拌
混凝土并实现砂、石和水的循环利用时,得4分
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料仓标识清晰,得1分;粉料
粉料仓标识和料位控制系统3
仓均配备料位控制系统,得2分
雨、雪水收集系统2设有雨、雪水收集系统并有效利用,得2分
骨料堆场或高塔式骨料仓5当采用高塔式骨料仓时,得5分。当采用骨料堆场时,
9
DB23/T1768-202X
地面硬化率100%,并排水通畅,得1分;采用有顶盖
无围墙的简易封闭骨料堆场,得2分,噪声和生产性粉
尘排放满足本规程6.4节和6.5节要求,得1分;采用
有三面以上围墙且安装喷淋抑尘装置的封闭式堆场,得
4分
当搅拌站(楼)四周封闭时,得4分,噪声和生产性
粉尘排放满足本规程6.4节和6.5节要求,得1分;当
整体封闭得搅拌站(楼)5
搅拌站(楼)四周及顶部同时封闭时,得5分;当搅拌
站不封闭并满足本规程6.4节和6.5节要求时,得5分
搅拌站(楼)临近居民区时,在厂界安装隔声装置,
隔声装置2得2分;搅拌站(楼)厂界与居民区最近距离大于50m
时,不安装隔声装置,得2分
不向厂区以外直接排放生产废水、废浆和废弃混凝
控制项5废弃物排放5
土,得5分
第三方监测的厂界声环境噪声限值符合本规程表
环境噪声控制5
6.4.2的规定,得5分
第三方监测的厂界环境空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
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浓度符合本规程表
生产性粉尘控制66.5.2中浓度限值的规定,得3分;厂区无组织排放总
悬浮颗粒物的1h平均浓度限值符合本规程第6.5.3条规
定,得3分
第三方监测的生产用供暖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应
供暖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2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中规定的限值,得2分
沉淀或压滤处理得生产废水用作混凝土拌合用水并
控制符合本规程第6.2.3条的规定,得3分;或者沉淀或压
生产废水利用3
要求滤处理的生产废水完全循环用于硬化地面降尘、生产设
一般项25
备和运输车辆冲洗时,得3分
利用压滤机处置废浆并做无害化处理,且有应用证
废浆处置和利用2明,得2分;或者废浆直接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并符合
本规程第6.2.4条的规定,得2分
利用废弃新拌混凝土成型小型预制构件且利用率不
废弃混凝土利用2低于90%,得1分;或者废弃新拌混凝土经砂石分离
机分离生产砂石且砂石利用率
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辆运行,得1分;运输车达到当
运输管理2
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并定期保养,得1分
每年度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全员安全培训,得1分;在
生产区内噪声、粉尘污染较重的场所,工作人员佩戴相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
应的防护器具,得1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得1
分
具有第三方监测结果报告,得2分;具有生产废水和
控制项5监测资料5废浆处置或循环利用记录,得1分;具有除尘、降噪和
监测
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检查或维护记录,得1分;
控制
生产性粉尘得监测符合本规程第7.0.4条的规定,监
一般项5生产性粉尘的监测2
测频率符合本规程表7.0.1的规定,具有监测结果报告,
10
DB23/T1768-202X
得2分
生产废水和废浆用于制备混凝土时,监测符合本规程
第7.0.2条的规定,监测频率符合本规程表7.0.1的规定,
生产废水和废浆的监测2具有监测结果报告,得2分;生产废水完全循环用于硬
化地面降尘、生产设备和运输车辆冲洗时,不需要监测,
得2分
环境噪声得监测符合本规程第7.0.3条的规定,监测
环境噪声的监测1频率符合本规程表7.0.1的规定,具有监测结果报告,
得1分
11
DB23/T1768-202X
附录B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
表B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
评价指标分项
分值分项评价内容评价要素
指标类型分值
全年的生产废水消纳利用率或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并
生产废水控制3
有相关证明材料
厂区位于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
和农村地区时,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厂界生产性粉尘控制4
得厂界浓度差值最大限值分别为250µg/m3、120µg/m3和
控制项1255µg/m3
比本规程第6.4节规定的所属声环境昼间噪声限值低
厂界噪声控制3
5dB(A)以上,或最大噪声限值55dB(A)
所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产品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环境标
技术指标控制2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412-2007的相关要
求,并有相关证明材料
控制
废浆和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率或集中消纳利用率均达
技术废浆和废弃混凝土控制4
到90%以上
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1h平均浓度限值符合
厂区内生产性粉尘控制4下列规定: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计量和搅拌层不应大于
800µg/m3;骨料堆场不应大于600µg/m3
厂区内噪声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最大限值符合下列规
一般项18
厂区内噪声控制3定:昼间生活区55dB(A),办公区60dB(A);夜间生
活区45dB(A),办公区50dB(A)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4
GB/T24001规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
质量管理3
规定
12
DB23/T1768-202X
附录C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
表C三星级绿色生产评价专项要求
评价指标分项
分值分项评价内容评价要素
指标类型分值
全年的生产废弃物的消纳利用率或循环利用率达到100%,
生产废弃物5
达到零排放
利用利废建材生产,全年且占生产总量3%,得1分;全年
利废生产2
且占生产总量5%,得2分
人工砂1利用人工砂生产,全年且占生产总量3%及以上
控制项18
厂区位于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
厂界生产性粉尘控制5农村地区时,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得厂
界浓度差值最大限值分别为200µg/m3、80µg/m3和35µg/m3
控制
比本规程第6.4节规定的所属声环境昼间噪声限值低5dB
技术厂界噪声控制5
(A)以上,或最大噪声限值55dB(A)
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1h平均浓度限值符合下
厂区内生产性粉尘控制5列规定: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计量和搅拌层不应大于
600µg/m3;骨料堆场不应大于400µg/m3
一般项12厂区内噪声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最大限值符合下列规
厂区内噪声控制5
定:昼间办公区55dB(A);夜间办公区45dB(A)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2
GB/T28001规定
13
ICS91.180
CCSP32
DB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度简易解聘合同-物流企业员工协议
- 2025年度荒山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2024政企合作排水管材绿色环保认证及采购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品牌合作入股合同
- 2025年度个人有担保消费贷款合同实施细则
- 2025版室内设计专用木地板供应合同模板集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聘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别墅产权过户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度汽车内饰打胶工艺优化合同范本4篇
- 2025-2030年中国陶瓷电容器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仓储配送中心物业管理与优化升级合同3篇
- 2025届厦门高三1月质检期末联考数学答案
- 音乐作品录制许可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拉萨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AIGC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重构研究
-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师德标兵个人主要事迹
- 连锁商务酒店述职报告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