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生理效应与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有关而与乙酰胆碱的分泌量无关B.该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药物阿托品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可能是突触前膜D.药物阿托品与有机磷农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相似2.下列有关叙述中没有体现生态因子对种群影响的是()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子番茄B.一年蓬的数量随乔木树冠的增长而降低C.某种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大量死亡D.高温干旱导致某地蝗虫灾害频发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物释放的CO2量大于吸收的CO2量导致的D.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4.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1 B.1:2C.1:3 D.0:45.豌豆圆粒和皱粒的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上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6.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7.下图是某同学画出的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三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可知①②③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④占体液的三分之一B.对于此图,若①—②—③连接正确,则③←→④应改为②←→④C.对于此图,若③—④连接正确,则①②③中的连接符应改为①→②←→③←①D.此图能判断出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关系,因此是正确的8.(10分)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肝糖原分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和醛固酮都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B.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不能持续发挥作用C.肾上腺素可通过血液定向运输至内脏,对内脏进行调节D.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二、非选择题9.(10分)为探究“萌发的玉米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大小相同、数量相等的琼脂块分别浸入6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12小时,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玉米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图),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回答问题。分组待测样液生长素溶液浓度(mmol/L)00.40.81.21.62.0α角/度15071522.52415(1)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浓度为1.6m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2.0mmol/L的溶液α形成的角度变小,这说明了_____,由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上表可知,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如浓度0.8mmol/L和浓度2.0mmol/L)形成相同的α角,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4)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8mmol/L还是2.0mmol/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10.(14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一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____________(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然后引起________________,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中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Y、Z表示蜥蜴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12.某水产动物幼体均为雌性,存在性反转现象。下图表示该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性反转相关的生理机制,下表为有关研究结果。请回答:组别褪黑激素幼体数中间型数雄性数对照组(正常饲喂)174.3/(mg·L-1)18144实验组(饥饿处理)253.6/(mg·L-1)18711(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____________,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垂体。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___________(两种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2)脊髓胸段含有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___________。该种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3)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提高了__________。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都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兴奋性,A错误;B、有机磷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不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B错误;C、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突触后膜,C正确;D、阿托品的作用机理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而有机磷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二者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C。2、A【解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等,生物因素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和共生。【详解】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获得无子番茄,其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没有体现生态因子对种群的影响,A符合题意;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关,即与一年蓬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体现了阳光对种群密度的影响,阳光属于生态因子,B不符合题意;C、某种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大量死亡,主要体现了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温度属于生态因子,C不符合题意;D、高温干旱导致某地蝗虫灾害频发,体现了温度和水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生态因子对种群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解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错误;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C、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CO2的含量大量增加,C错误;D、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4、A【解析】题意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各自产生两个精细胞。【详解】据分析可知,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分别形成两个精细胞,若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两条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则产生了两个异常的精细胞,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两个正常的精细胞,因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A正确,BCD错误。故选A。5、B【解析】A、由题图可知,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B、由题图可知,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与基因选择表达无关,B错误;C、由题意知,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C正确;D、豌豆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6、C【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7、B【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详解】A、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①②③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④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三分之二,A错误;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组织液,若①—②—③连接正确,则①为淋巴,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④为细胞内液,则③←→④应改为②←→④,B正确;C、对于此图,若③—④连接正确,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则①②③中的连接符应改为①→②←→③→①,C错误;D、此图箭头有误,无法很好的表示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关系,D错误。故选B。8、B【解析】根据题意,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作为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内脏及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速,汗腺分泌,肝糖原分解,使得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作为激素,调节特点具有通过体液运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以及微量高效性。【详解】A、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产生,A错误;B、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能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C、肾上腺素的运输不具有定向性,随体液运输,C错误;D、突触后膜受肾上腺素作用,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②.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③.不能④.本实验只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促进作用)⑤.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来看,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形成的α角度最大,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α角度⑥.将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若形成的α角度大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2.0mmol/L若形成的α角度小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8mmol/L【解析】1、胚芽鞘之所以弯曲生长,是因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造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匀。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生长素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由图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玉米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2)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胚芽鞘左侧生长就越快,α角就越大,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弱,α角就越小,最小为0,与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6m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2.0mmol/L的溶液α形成的角度变小,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与生长素溶液浓度为0比较,表格中不同的生长素浓度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强,形成的α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都更弱,形成的α角度就会更小,上述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如浓度0.8mmol/L和浓度2.0mmol/L)形成相同的α角,说明这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并促进生长的作用相同,从而形成的α角度相同。(4)由上题可知,这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8mmol/L还是2.0mmol/L,如果将这个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生长素浓度为0.8mmol/L稀释后变成0.4mmol/L,生长素浓度为2.0mmol/L稀释后变成1.0mmol/L,对照表格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4mmol/L的α角为7度(小于15度),生长素浓度为1.0mmol/L,α角大于15度。因此实验思路:将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形成的α角度大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浓度为2.0mmol/L;若形成的α角度小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浓度为0.8mmol/L。【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以及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①.K+外流②.低③.Na+内流④.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⑤.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⑥.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⑦.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Na+的浓度比膜外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没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所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电极刺激胞体后,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实验思路和结果为: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预期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点睛】钾离子内多外少,钠离子外多内少,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11、(1)①.突变或基因重组(变异)②.自然选择(2)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在食物缺乏时,比分趾个体更具生存优势③.基因频率【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