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úyǐ)薄言(báo)掇拾(duō)辍学(chuò)B.捋袖子(luō)袺之(jié)襭之(xié)采撷(xié)C.阴霪(yín)场圃(pǔ)村酤(gǔ)牛牯(gǔ)D.炊饼(chuī)了事(liǎo)闭廪(lín)凛冽(lǐn)2.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掇之缀满枝头啜汤惙怛伤悴B.仓廪殷实大义凛然窗檩如实禀报C.一竿晴日百尺杆头干旱肝胆相照D.酤酒对酌怙恶不悛估计沽名钓誉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________、自强不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________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________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________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A.改弦易辙凝聚渗透包含B.革故鼎新凝结渗透蕴涵C.改弦易辙凝结浸透包含D.革故鼎新凝聚浸透蕴涵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③⑤⑥5.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写诸孙入村帮作者收麦,他们顾不得饥饿困乏抢收麦子,最后收麦入仓的情景。B.本诗题目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作者却没有正面写收麦情景,只是叙述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场面,这是侧面描写手法。C.诗歌用平实的语言叙写了平淡的日常劳动生活。用充满温馨的场面暗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D.“急炊大饼”与“多博村酤”两个细节写出了作者对诸孙的感谢与喜爱之情,也写出了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2.诗歌多处运用前后对比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并谈谈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二、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B.全诗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一个“赖”字饱含深情。C.第三联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D.结尾写了收麦结束后的轻松,“赋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2.赏析颔联。3.试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2.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南有樛①木南有樛木,葛藟②累③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④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选自《国风·周南》)注:①樛(jiū):向下弯曲的树木。②藟(lěi):藤。③累(lěi):攀援。④荒:掩盖。1.诗歌使用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解析。2.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评价这首诗时说:“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之意自见。”请结合全诗说说这种评价的根据。3.“绥”“将”“成”三个词语是如何有层次地表现诗中男子的幸福生活的?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移居(其二)①[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北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①《移居二首》是陶渊明从隐居上京的旧宅,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后不久所作。此诗为这组诗中的第二首。②将:岂。③纪:经营1.下列对《移居》一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秋”两句写诗人新迁南村,常登高赋诗。士大夫常有的雅兴,此时又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B.“过门”两句写诗人与邻人,常互相亲切地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便一起斟酌品尝。C.诗人与邻人平时各自忙于农务。农闲时会彼此想念,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D.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感悟到的人生真谛,这使全诗的意蕴更加丰富。2.请结合《移居》全诗,说明诗人在劳动之余感受到了哪些乐趣。3.同样涉及田间劳作的话题,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书写了另一幅场景。请简要分析苏诗颔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片段写作】有时候,人们会把内心的某种情感寄托在一个具体的物件之中。请选择一个寄托着你的某种情感的物件,写一段抒情文字。150字左右。1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úyǐ)薄言(báo)掇拾(duō)辍学(chuò)B.捋袖子(luō)袺之(jié)襭之(xié)采撷(xié)C.阴霪(yín)场圃(pǔ)村酤(gǔ)牛牯(gǔ)D.炊饼(chuī)了事(liǎo)闭廪(lín)凛冽(lǐ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本题中,A项,薄,bó;C项,酤,gū;D项,廪,lǐn。故选B。2.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掇之缀满枝头啜汤惙怛伤悴B.仓廪殷实大义凛然窗檩如实禀报C.一竿晴日百尺杆头干旱肝胆相照D.酤酒对酌怙恶不悛估计沽名钓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题中,C项,百尺杆头,应写作“百尺竿头”。故选C。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________、自强不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________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________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________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A.改弦易辙凝聚渗透包含B.革故鼎新凝结渗透蕴涵C.改弦易辙凝结浸透包含D.革故鼎新凝聚浸透蕴涵【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改弦易辙:意思是换上新琴弦、改变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针、办法或方向。革故鼎新: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结合“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等分析,选用“革故鼎新”;凝聚: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属于液化形式中的一种,但不完全等于液化。是一种相变,故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凝结,会伴随着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等发生跃变。结合“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分析,选用“凝聚”;渗透:渗入,透过。浸透: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液体渗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结合“辛勤汗水”分析,选用“浸透”;包含:一是指里边含有。二同包涵,宽容,原谅。蕴涵:里边含有,包含;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叫蕴涵,表现形式是“如果……则……”。结合“劳动者的牺牲奉献”分析,选用“蕴涵”。故选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③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从语段横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⑥,据此排除A项、B项;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③应在④前,据此排除D项。故选C。5.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①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②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选C。【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写诸孙入村帮作者收麦,他们顾不得饥饿困乏抢收麦子,最后收麦入仓的情景。B.本诗题目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作者却没有正面写收麦情景,只是叙述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场面,这是侧面描写手法。C.诗歌用平实的语言叙写了平淡的日常劳动生活。用充满温馨的场面暗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D.“急炊大饼”与“多博村酤”两个细节写出了作者对诸孙的感谢与喜爱之情,也写出了长慈幼孝的浓浓亲情。2.诗歌多处运用前后对比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并谈谈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答案】1.C2.作者“欲收新麦”而不得的先忧,与诸孙替老人收麦后乐的对比;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天气前后变化的对比;前面“败场圃”的沮丧和后面“舞比邻”的欣喜的对比。通过前后变化的对比,使诗歌有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更好地突出了诗人的欢喜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题中C项,“对官场的厌恶”错,于文无据,结合诗歌内容,表现的是作者看到农村劳作和收获的快乐,“对官场的厌恶”在诗歌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句。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原文“欲收新麦”却不得的忧虑,“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对外孙劳动结束关仓归来后的赞叹,前后形成对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将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人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这样行文使诗歌跌宕起伏的变化。二、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B.全诗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一个“赖”字饱含深情。C.第三联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D.结尾写了收麦结束后的轻松,“赋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2.赏析颔联。3.试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C2.以对比手法表现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借景抒情,“阴霪”写久雨无法收麦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们的欢喜。对仗,数词的运用。3.对外孙的感激,表现浓浓的亲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劳动的欢乐。【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本题C项,“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错,结合诗句“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故不是“正面展现”,而是“侧面”。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本题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同时“阴霪”“晴日”也是借景抒情,“阴霪”写久雨无法收麦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们的欢喜。另外这两句形式上用到了“对仗”,与内容的对比互相映衬,达到了更好的抒情效果。“三”“一”的数字运用也很有特色,形成了对照,表现人们的焦急或惊喜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答题时注意抓住颈联中的手法用典,结合注释分析典故的内容,然后分析典故中的人物和诗人的相似之处。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老人想要收新麦,放入装有陈谷的米缸里,奈何年老,体力不济。幸而有外孙来替他干活,一个“赖”子表达了老人对外孙的感激,表现浓浓的亲情;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表现了劳动的欢乐场面;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表现劳动结束后老人的满足;这两句写出了老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劳动的欢乐。【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2.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B2.(1)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2)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3)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句的内容,将诗句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B项“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不准确,“挂铜钲”也是形似。故选B项。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中运用的手法有: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南有樛①木南有樛木,葛藟②累③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④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选自《国风·周南》)注:①樛(jiū):向下弯曲的树木。②藟(lěi):藤。③累(lěi):攀援。④荒:掩盖。1.诗歌使用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解析。2.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评价这首诗时说:“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之意自见。”请结合全诗说说这种评价的根据。3.“绥”“将”“成”三个词语是如何有层次地表现诗中男子的幸福生活的?【答案】1.赋、重章叠句。全诗三个章节,每章第一、第三两句完全重复,而第二、第四两句各换一个字。起到节奏轻快、情调柔婉的效果。2.全诗三个章节,只调换了六个字,但没有改变诗意,只是以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葛藟缠绕樛木的比喻,强调女子对男子的情深义厚。3.“绥”指幸福的初步降临,“将”指幸福的长久保持,“成”指幸福的完全成就。三个词语表现男子幸福生活的发展过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本诗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使用了《诗经》中赋的手法。同时,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重章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所以又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诗共三章,每章只改易六字,句式整饬,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而“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藟萦之”三句,以葛藟缠绕樛木来引出后面的爱情故事,同时兼有比喻的手法,用葛藟缠绕樛木来比喻女子对男子的情深义厚,所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3.本题考查诗歌中炼字的技巧。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章的后半部分只是改变了三个动词。“绥”,安好,指幸福的初步降临;“将”,将来,指幸福的长久保持;“成”,成就,指幸福的完全成就,这三个词语写出了男女之间爱情的不同时期,概况了男子的幸福生活的过程。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移居(其二)①[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北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①《移居二首》是陶渊明从隐居上京的旧宅,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后不久所作。此诗为这组诗中的第二首。②将:岂。③纪:经营1.下列对《移居》一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秋”两句写诗人新迁南村,常登高赋诗。士大夫常有的雅兴,此时又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B.“过门”两句写诗人与邻人,常互相亲切地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便一起斟酌品尝。C.诗人与邻人平时各自忙于农务。农闲时会彼此想念,即使很晚也会聚在一起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D.诗人在结尾处,强调了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感悟到的人生真谛,这使全诗的意蕴更加丰富。2.请结合《移居》全诗,说明诗人在劳动之余感受到了哪些乐趣。3.同样涉及田间劳作的话题,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则书写了另一幅场景。请简要分析苏诗颔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答案】1.C2.①登高赋诗之乐②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③自然交谈之乐(闲聚之乐)3.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是天气好坏的对比,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与雨过天晴时欢欣也形成对比,表现了麦收时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中,C项,“倾诉对艰苦劳作的厌倦”理解错误,两句诗反映了诗人与邻人的相聚,在时间上不受俗态的拘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质押资产重组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仓储物流服务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路灯照明设施安全检测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建造与设备安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质量检测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电子支付与结算规范3篇
- 3、2025年度绿色出行接送机服务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开发合同范本3篇
- 家里陪护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小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2030年中国光电干扰一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函数与导数专题讲座课件
- 心电图基本知识
- 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消防接警员应知应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2024风电场在役叶片维修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的研究
-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届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