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3分析形象类鉴赏(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3分析形象类鉴赏(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3分析形象类鉴赏(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3分析形象类鉴赏(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3分析形象类鉴赏(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考点四分析形象类鉴赏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钥匙说钥匙的发明要比锁晚,这话逻辑不错,显然有点多余。老祖先洞穴时,还没来得及思考锁与钥匙的关系。秦风汉雨中,多数人还是住土墙柴门。到我小时候,依然是平房三间,剪着瓦片的发型,东窗和西窗十分匀称,一双东部乡村的眼睛,温和地注视着平稳的田野。那时候,乡下的门差不多是一种摆饰。一个房子没有一扇主人进出的门,好像说不过去,乡下的房子一般在门左下方,还有一扇小门,那是给狗进出的。乡下,人和狗都有点身份,这身份又远不同于如今人与狗的关系,人都快疏远爹妈,孝子般的和狗形影不离了。乡下的门对开,夜深了用木头栓下。白天时,人干农活离家不远,一眼就能瞧见自家的门,锁不锁都无所谓了。有时,也假装锁下,左右两个门环,一把结构简易的锁将它们拴一起。好像是锁了,推下,还有个足够的空间,钥匙就挂在门后的铁钩上,两扇门之间,胳膊是完全可以伸进去摸到那钥匙的。乡下,十有八九你想开哪家门都能摸到钥匙打开,但谁有心思去开别人家的门呢?米都是一块土地长出来的,想偷的瓜菜也是露天的,油盐酱醋没太多的去处,红糖还得凭计划供应,除了极个别的人家,哪家也不比哪家多点什么。我写过一句感叹,用了两个词牌,“犹记少年《摸鱼儿》,一觉醒来《琐寒窗》”,“琐寒窗”也可以叫做“锁窗寒”,两者各有味道,我偏爱于后者。还有收藏者,将存世最早的唐代铜铸钥匙称做“锁窗寒”,因为那钥匙形状似中国古代香阁的窗格。这么绕来绕去,锁似乎和门没多大的事,与窗倒是关系密切。周邦彦写《锁寒窗·暗柳啼鸦》有“故人剪烛西窗语”句,化的是李商隐《夜雨寄北》里的“何当共剪西窗烛”。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从前的老朋友相逢,话题特别多,聊啊聊啊,就有了“剪烛”这样美好的意象。而且,一旦老朋友相聚,灯总会亮在西窗。东窗似乎更适合设计阴谋,设计完了还容易事发。“剪烛西窗”于是成了古诗的特有画面,连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写杨于畏与女鬼连琐的故事也设置了“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的场景。以前,老朋友盼望“剪烛西窗”时还少不了一个“道具”:雨。李商隐生活在“巴山夜雨”现象中,那是西南山地多雨,周邦彦恰逢清明时节,雨也不少,“静锁一庭愁雨”用的是“桐花半亩”。写着写着,想起故乡的泡桐花确实很快就要开了。最初我只有一把钥匙,用细绳串好,挂在脖子上。那时世界小,只有一扇门等着你。后来读书远了,得骑上一辆单车往返,就多了一把自行车钥匙。第三把钥匙,是书桌抽屉的,因为有些小秘密得藏起来不想让大人知道。(那时还流行一种带锁的日记本,锁与钥匙的质地极差)我想,有两种钥匙我是一辈子用不上的,我家没有太值钱的东西,我也没有保管绝密文件的身份,家里就不必摆保险柜了。还有四个轮子的车钥匙,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了第四把匙,门口那只小小的信箱是我精神的巨大城堡,有书信、《散文》《钟山》《天涯》《花城》纷至沓来,有我一生的阅读。这两日读到余华说的一个细节,很有趣,“当时我们家有一个院子,邮递员骑车过来把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只要听到很响的声音就知道退稿来了,连我父亲都知道。有时候如果飞进来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我父亲就说这次有希望。”这段叙述对大多数职业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像我们这些人,会想起心提到嗓子眼的往事。我曾经每天在那差不多的时刻,等邮递员的身影,有种厚厚的信,装回你熬过的夜和编辑写上“大作不适刊用,请另投他处”之类字眼的稿签。失望了许多许多次后,终于有一天,我打开那只信箱,收到一封薄薄的“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信封上的来信地址是天津,印刷好的“《散文》编辑部”。我捏着这只蝴蝶,对着太阳,祈愿未拆前,阳光穿过翅膀能透出一点点命运的花纹。打开后,一张小小的信纸上写了几行清秀的字“您好,大作《轮回》《关于一条狗》留用,刊明年第1期,有新作继续寄来。鲍伯霞”,从投稿信到用稿信仅隔了一个星期,这短短的时间和短短的几句影响了我以后的岁月,我吻了吻那把信箱钥匙,等看两个月后2005年第1期《散文》的灿烂笑脸。后来搬过两次家,钥匙又多了几把。我始终没有给门装上一种手指可以当钥匙用的指纹锁。像我妈那样不肯歇下来的人,忙这忙那的,手指上的老茧也变换着个头,我怕有一天指纹锁认不出她来,她只能呆呆地被关在门外。再读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他说:“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不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坦白讲,因为读到这一段我才想起写写钥匙,我妈就是把那一串钥匙系在裤带上的,仿佛系住了乡下的房子,镇上的房子,城里的房子,我的城里的房子。她隔段日子就会去每个家打扫打扫,收拾收拾,她的裤带上系着爸爸,我,爱人和孩子,我妈那么满足。和爱人婚后两年,终于等来了两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在那个屋子里,我们迎来了儿子,他的脖子上也快挂上一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有时我还做梦,梦见有人敲门,门一打开,是一个长得那么像我的女孩,我拥她入怀,给她的脖子挂上一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选自2018年3期《钟山》,有删改)1.概括文中“我”的形象,作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广西省南宁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好树如诗王剑冰云蒸霞蔚的浮来山①,有一棵庙字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首展翅九万里的鲲鹏。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如虎龙盘,定力无限。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故居就在近旁。刘勰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互为知已,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象,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愈方运,万涂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字,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宪全一座层峦叠峰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风雨雷电,春华秋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也具有普遍意义。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与绚烂。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已的腾挪翻卷,以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全一样,它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吟唱在我的心间。(选自2021年1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浮来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境内,属于沂蒙山革命老区。2.文章在刻画银杏树的形象时,为什么会多次联想到鲲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题。(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在蓬莱,想一想神仙王开岭中国的地名,若论气质和姿色。“蓬莱”居首。这俩字,一经嘴里吐出,即像一朵荡漾的烟圈,飘飘袅袅,如坠雾中。同样美貌的还有“香格里拉”,藏语“心中的日月”,虽栖居大西南,却是借了欧洲人的小说才兴起的,论及对中国人的影响,晚了两千年。如果说,后者乃神秘的浪漫主义,前者即浪漫的神秘主义。后者年轻、时尚,像香水,以芳泽诱人。尽管美,但属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美在肌肤和姿容。而蓬莱,似酒,其魅惑在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让你恍惚之间,有虚幻玄迷之感。蓬莱最适于一类人前来,即灵魂有酒意者、精神有浮想者,诸如“竹林七贤”、李白、苏轼……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满载而归。想必每个抵达蓬莱的人,皆会共用一个动作:伸长了脖子,极目远眺。今人和先人的区别在于,咱们是观望,是憧憬,人家却是寻觅,是动了真格和真情的。今人更聪明,乃成年人的聪明,理性者的聪明,头脑严肃,不做傻事,但有遗憾。这遗憾就仿佛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古希腊和华夏先秦,何以同为神话繁茂、人神共舞的时代?我想,大概和人的精神体质有关。那是人类的童年期,正值大脑最空缺、心性最清澈的时候,也是灵魂最缥缈、想象力最发达的时候。对于儿童,“想入非非”是本能,“异想天开”是稟赋,童年的幸福和乐趣也在这儿。打个比方吧,若你去通知个孩子,这世上压根儿没有外星人,什么后果呢?孩子会悲痛大哭。此举既无趣,又残忍。一个没有超人的童年是不及格的,一个没有神仙的尘世是不堪忍受的。从《山海经》《九歌》到《述异记》,从异兽鬼巫到神灵仙说,中国人的精神浪漫和迷离,是从对“超人”的瑰丽想象开始的。这不仅是迷信,更是生活美学和生存哲学,以之对抗生命的泥实和悲苦,对抗世界的沉闷和枯瘦。人类太孤独,人生太短限,人世太潦草,所以神仙来襄助。神仙,既是超人,又是邻居。它是人类童年的发小。蓬莱的盛大,是因为它的客厅,是因为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群客人,一群组团来的客人。如果说,“竹林七贤”是中国俗世最精致、最高贵的一个“朋友圈”,那“八仙过海”,则堪称中国仙界最豪迈、最江湖的一个“朋友圈”了。他们不仅来自五湖四海,还来自历朝历代;他们不仅是时间的代表,还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八仙”为何风靡民间?除了个性魅力,除了社会关怀和匡扶正义,根本原因尚在于:它空前地照顾到了“集体”,照顾到了“所有人”,其成员组合覆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每个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找到了自己的命运替身,这个人人平等的局面太温暖人心了。这想象力不仅归功于艺人,更来自世世代代的中国百姓。与其说是才华,不如说是社会夙愿。是其同体理想,是一场关于人类大解放的自由梦、翻身梦。此乃“八仙过海”的最大精神价值,它大亲民了,它提井了百姓的自信心,它激励着民间集体的进取欲望,超越自我、解放命运的欲望。当然,这欲望是成仙,而非成神,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倾向于尊神,东方文化倾向于崇仙;权力者更拥戴神,老百姓更爱慕仙,因为前者崇拜基因,后者仰仗后天。华夏之初,往往“鬼神”领衔。但渐渐地在民间叙事中,“仙”的出场次数越来越多。某种意义上,“仙”表达着人的自信,显示了民间叙事能力的增强。一方面,人找到了通往仙阶的晋升之路,界面被突破;另一方面,人仙之间渐趋平等,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彼此保持了情感的互敬和精神的对等。那么,何谓“仙”呢?“仙”的气质是什么?我觉得,是自由,是逍遥和任性,是灵魂中的酒意,是精神飘逸感,是快乐能力,是乘风踏歌的欢愉。是扔掉行李后的生命轻盈。“仙”,是慢慢活出来的,是从“人”蛹里升起来的另一个人,像蝶,像云,像花,像月……这得力于天赋和秉性,更取决于苏醒和选择。“八仙”故事中,他们都要在某个人生关口,做出重大选择。仙与人的区别在于选择,人与人的区别也在于选择。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这是句安慰话。对焦虑的现代人来说,仙的启示不在于道术和修炼,而在于对“活法”的选择,对“自由”的领悟,对“灵魂”的照料。蓬莱的碑刻辞章繁多,入我心者却寥寥。登上蓬莱阁,注视云天苍茫时,脑海里驶来一行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知苏东坡立于此崖时,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这句诗。蓬莱的波涛,让人有一去不复返的冲动。到蓬莱,看什么呢?看云,看空,看无,看沧水,看浩渺,看隐约……想必海市蜃楼里,定有爱情居住。否则不值得看,更不值得往。3.李白被后世称为“诗仙”,请结合李白相关诗句,谈谈其身上与文中画横线处有关“仙”的气质的阐述有何相通之处。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题。(江西省临川二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周测)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有改动)4.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考点四分析形象类鉴赏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钥匙说钥匙的发明要比锁晚,这话逻辑不错,显然有点多余。老祖先洞穴时,还没来得及思考锁与钥匙的关系。秦风汉雨中,多数人还是住土墙柴门。到我小时候,依然是平房三间,剪着瓦片的发型,东窗和西窗十分匀称,一双东部乡村的眼睛,温和地注视着平稳的田野。那时候,乡下的门差不多是一种摆饰。一个房子没有一扇主人进出的门,好像说不过去,乡下的房子一般在门左下方,还有一扇小门,那是给狗进出的。乡下,人和狗都有点身份,这身份又远不同于如今人与狗的关系,人都快疏远爹妈,孝子般的和狗形影不离了。乡下的门对开,夜深了用木头栓下。白天时,人干农活离家不远,一眼就能瞧见自家的门,锁不锁都无所谓了。有时,也假装锁下,左右两个门环,一把结构简易的锁将它们拴一起。好像是锁了,推下,还有个足够的空间,钥匙就挂在门后的铁钩上,两扇门之间,胳膊是完全可以伸进去摸到那钥匙的。乡下,十有八九你想开哪家门都能摸到钥匙打开,但谁有心思去开别人家的门呢?米都是一块土地长出来的,想偷的瓜菜也是露天的,油盐酱醋没太多的去处,红糖还得凭计划供应,除了极个别的人家,哪家也不比哪家多点什么。我写过一句感叹,用了两个词牌,“犹记少年《摸鱼儿》,一觉醒来《琐寒窗》”,“琐寒窗”也可以叫做“锁窗寒”,两者各有味道,我偏爱于后者。还有收藏者,将存世最早的唐代铜铸钥匙称做“锁窗寒”,因为那钥匙形状似中国古代香阁的窗格。这么绕来绕去,锁似乎和门没多大的事,与窗倒是关系密切。周邦彦写《锁寒窗·暗柳啼鸦》有“故人剪烛西窗语”句,化的是李商隐《夜雨寄北》里的“何当共剪西窗烛”。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从前的老朋友相逢,话题特别多,聊啊聊啊,就有了“剪烛”这样美好的意象。而且,一旦老朋友相聚,灯总会亮在西窗。东窗似乎更适合设计阴谋,设计完了还容易事发。“剪烛西窗”于是成了古诗的特有画面,连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写杨于畏与女鬼连琐的故事也设置了“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的场景。以前,老朋友盼望“剪烛西窗”时还少不了一个“道具”:雨。李商隐生活在“巴山夜雨”现象中,那是西南山地多雨,周邦彦恰逢清明时节,雨也不少,“静锁一庭愁雨”用的是“桐花半亩”。写着写着,想起故乡的泡桐花确实很快就要开了。最初我只有一把钥匙,用细绳串好,挂在脖子上。那时世界小,只有一扇门等着你。后来读书远了,得骑上一辆单车往返,就多了一把自行车钥匙。第三把钥匙,是书桌抽屉的,因为有些小秘密得藏起来不想让大人知道。(那时还流行一种带锁的日记本,锁与钥匙的质地极差)我想,有两种钥匙我是一辈子用不上的,我家没有太值钱的东西,我也没有保管绝密文件的身份,家里就不必摆保险柜了。还有四个轮子的车钥匙,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了第四把匙,门口那只小小的信箱是我精神的巨大城堡,有书信、《散文》《钟山》《天涯》《花城》纷至沓来,有我一生的阅读。这两日读到余华说的一个细节,很有趣,“当时我们家有一个院子,邮递员骑车过来把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只要听到很响的声音就知道退稿来了,连我父亲都知道。有时候如果飞进来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我父亲就说这次有希望。”这段叙述对大多数职业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像我们这些人,会想起心提到嗓子眼的往事。我曾经每天在那差不多的时刻,等邮递员的身影,有种厚厚的信,装回你熬过的夜和编辑写上“大作不适刊用,请另投他处”之类字眼的稿签。失望了许多许多次后,终于有一天,我打开那只信箱,收到一封薄薄的“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信封上的来信地址是天津,印刷好的“《散文》编辑部”。我捏着这只蝴蝶,对着太阳,祈愿未拆前,阳光穿过翅膀能透出一点点命运的花纹。打开后,一张小小的信纸上写了几行清秀的字“您好,大作《轮回》《关于一条狗》留用,刊明年第1期,有新作继续寄来。鲍伯霞”,从投稿信到用稿信仅隔了一个星期,这短短的时间和短短的几句影响了我以后的岁月,我吻了吻那把信箱钥匙,等看两个月后2005年第1期《散文》的灿烂笑脸。后来搬过两次家,钥匙又多了几把。我始终没有给门装上一种手指可以当钥匙用的指纹锁。像我妈那样不肯歇下来的人,忙这忙那的,手指上的老茧也变换着个头,我怕有一天指纹锁认不出她来,她只能呆呆地被关在门外。再读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他说:“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不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坦白讲,因为读到这一段我才想起写写钥匙,我妈就是把那一串钥匙系在裤带上的,仿佛系住了乡下的房子,镇上的房子,城里的房子,我的城里的房子。她隔段日子就会去每个家打扫打扫,收拾收拾,她的裤带上系着爸爸,我,爱人和孩子,我妈那么满足。和爱人婚后两年,终于等来了两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在那个屋子里,我们迎来了儿子,他的脖子上也快挂上一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有时我还做梦,梦见有人敲门,门一打开,是一个长得那么像我的女孩,我拥她入怀,给她的脖子挂上一把牙齿一模一样的钥匙……(选自2018年3期《钟山》,有删改)1.概括文中“我”的形象,作简要分析。【答案】=1\*GB3①学识颇丰,个性率真。对钥匙相关内容的介绍和评说,充分展现了学识的丰富和个性的率真。如对当下人狗关系的评点、自己不需要两把钥匙的解说等。=2\*GB3②怀旧,有诗意情怀和浪漫气质。=3\*GB3③热爱阅读、热爱写作。视阅读写作为一生的事业,为之熬夜、为之欢喜。=4\*GB3④孝顺父母、热爱家庭。为了母亲不装指纹锁,感恩母亲的辛勤付出;育儿长大,梦见拥女入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散文中的形象。通过阅读全文可以判断出,此题的信息区间是全文,因此要在理清全文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本文主要是从人物的动作、心理等角度描写人物,如“我写过一句感叹,用了两个词牌”“我曾经每天在那差不多的时刻,等邮递员的身影,有种厚厚的信,装回你熬过的夜和编辑写上‘大作不适刊用,请另投他处’之类字眼的稿签。失望了许多许多次后,终于有一天,我打开那只信箱,收到一封薄薄的‘像雪花一样飘扬的信’”这些描写能够更直观地体现“我”的形象,同时,关键的句段也能够帮助考生分析“我”的人物形象。如第一段中关于人和狗的阐述,第三段中我对诗词的解读,第五段中“我”对写作的热爱,第六、七段中“我”对母亲、爱人和孩子的描写等等,通过分析概括即可总结出答案中的性格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广西省南宁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好树如诗王剑冰云蒸霞蔚的浮来山①,有一棵庙字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首展翅九万里的鲲鹏。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如虎龙盘,定力无限。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故居就在近旁。刘勰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互为知已,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象,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愈方运,万涂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字,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宪全一座层峦叠峰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风雨雷电,春华秋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也具有普遍意义。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与绚烂。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已的腾挪翻卷,以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全一样,它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吟唱在我的心间。(选自2021年1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浮来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境内,属于沂蒙山革命老区。2.文章在刻画银杏树的形象时,为什么会多次联想到鲲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①两者有形似,站在老银杏树下看,老树根系发达,定力无限,枝繁叶茂,飘然欲飞,有如昂首展翅的鲲鹏。②两者有神似,都是罕有少见之物,老树立于高处,视野有鲲鹏般重叠涛涌的境界、磅礴的气势和无穷的力量。③两者境遇相似,鲲鹏绝云气,负青天,逍遥飞翔,获得新生;老树在冰川期结束,大地回暖时,诞生出新生命,两者都有着蓬勃的生机。④两者有共同的象征意义,即热情与自信,坚定的意志,不屈的灵魂。【解析】本题既考查对形象的分析,也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银杏树是主要物象形象,鲲鹏是为了突出衬托银杏树的次要形象。文章将老树与鲲鹏联系较为明显的至少有三处,分别在第二段、第八段和最后一段;隐晦的联系也有几处,如第四段写“巨大羽翅的倒影”,第六段“重叠涛涌的境界”,第八段“波涛起伏的大海”等。在找出这些或明或暗的联系后,再根据文中带有议论或评价性的语言来提炼概括,即可做出分析归纳。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题。(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在蓬莱,想一想神仙王开岭中国的地名,若论气质和姿色。“蓬莱”居首。这俩字,一经嘴里吐出,即像一朵荡漾的烟圈,飘飘袅袅,如坠雾中。同样美貌的还有“香格里拉”,藏语“心中的日月”,虽栖居大西南,却是借了欧洲人的小说才兴起的,论及对中国人的影响,晚了两千年。如果说,后者乃神秘的浪漫主义,前者即浪漫的神秘主义。后者年轻、时尚,像香水,以芳泽诱人。尽管美,但属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美在肌肤和姿容。而蓬莱,似酒,其魅惑在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让你恍惚之间,有虚幻玄迷之感。蓬莱最适于一类人前来,即灵魂有酒意者、精神有浮想者,诸如“竹林七贤”、李白、苏轼……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满载而归。想必每个抵达蓬莱的人,皆会共用一个动作:伸长了脖子,极目远眺。今人和先人的区别在于,咱们是观望,是憧憬,人家却是寻觅,是动了真格和真情的。今人更聪明,乃成年人的聪明,理性者的聪明,头脑严肃,不做傻事,但有遗憾。这遗憾就仿佛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古希腊和华夏先秦,何以同为神话繁茂、人神共舞的时代?我想,大概和人的精神体质有关。那是人类的童年期,正值大脑最空缺、心性最清澈的时候,也是灵魂最缥缈、想象力最发达的时候。对于儿童,“想入非非”是本能,“异想天开”是稟赋,童年的幸福和乐趣也在这儿。打个比方吧,若你去通知个孩子,这世上压根儿没有外星人,什么后果呢?孩子会悲痛大哭。此举既无趣,又残忍。一个没有超人的童年是不及格的,一个没有神仙的尘世是不堪忍受的。从《山海经》《九歌》到《述异记》,从异兽鬼巫到神灵仙说,中国人的精神浪漫和迷离,是从对“超人”的瑰丽想象开始的。这不仅是迷信,更是生活美学和生存哲学,以之对抗生命的泥实和悲苦,对抗世界的沉闷和枯瘦。人类太孤独,人生太短限,人世太潦草,所以神仙来襄助。神仙,既是超人,又是邻居。它是人类童年的发小。蓬莱的盛大,是因为它的客厅,是因为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群客人,一群组团来的客人。如果说,“竹林七贤”是中国俗世最精致、最高贵的一个“朋友圈”,那“八仙过海”,则堪称中国仙界最豪迈、最江湖的一个“朋友圈”了。他们不仅来自五湖四海,还来自历朝历代;他们不仅是时间的代表,还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八仙”为何风靡民间?除了个性魅力,除了社会关怀和匡扶正义,根本原因尚在于:它空前地照顾到了“集体”,照顾到了“所有人”,其成员组合覆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每个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找到了自己的命运替身,这个人人平等的局面太温暖人心了。这想象力不仅归功于艺人,更来自世世代代的中国百姓。与其说是才华,不如说是社会夙愿。是其同体理想,是一场关于人类大解放的自由梦、翻身梦。此乃“八仙过海”的最大精神价值,它大亲民了,它提井了百姓的自信心,它激励着民间集体的进取欲望,超越自我、解放命运的欲望。当然,这欲望是成仙,而非成神,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倾向于尊神,东方文化倾向于崇仙;权力者更拥戴神,老百姓更爱慕仙,因为前者崇拜基因,后者仰仗后天。华夏之初,往往“鬼神”领衔。但渐渐地在民间叙事中,“仙”的出场次数越来越多。某种意义上,“仙”表达着人的自信,显示了民间叙事能力的增强。一方面,人找到了通往仙阶的晋升之路,界面被突破;另一方面,人仙之间渐趋平等,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彼此保持了情感的互敬和精神的对等。那么,何谓“仙”呢?“仙”的气质是什么?我觉得,是自由,是逍遥和任性,是灵魂中的酒意,是精神飘逸感,是快乐能力,是乘风踏歌的欢愉。是扔掉行李后的生命轻盈。“仙”,是慢慢活出来的,是从“人”蛹里升起来的另一个人,像蝶,像云,像花,像月……这得力于天赋和秉性,更取决于苏醒和选择。“八仙”故事中,他们都要在某个人生关口,做出重大选择。仙与人的区别在于选择,人与人的区别也在于选择。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这是句安慰话。对焦虑的现代人来说,仙的启示不在于道术和修炼,而在于对“活法”的选择,对“自由”的领悟,对“灵魂”的照料。蓬莱的碑刻辞章繁多,入我心者却寥寥。登上蓬莱阁,注视云天苍茫时,脑海里驶来一行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知苏东坡立于此崖时,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这句诗。蓬莱的波涛,让人有一去不复返的冲动。到蓬莱,看什么呢?看云,看空,看无,看沧水,看浩渺,看隐约……想必海市蜃楼里,定有爱情居住。否则不值得看,更不值得往。3.李白被后世称为“诗仙”,请结合李白相关诗句,谈谈其身上与文中画横线处有关“仙”的气质的阐述有何相通之处。【答案】①李白是自由、逍遥和任性的。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不屈从于权贵,超凡脱俗,有“仙”的自由、逍遥和任性。②李白灵魂中有酒意,精神有飘逸感。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诗中充满了豪放与飘逸,充满了想象,体现了灵魂中的酒意、精神飘逸感。③李白身上有扔掉行李后的生命轻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有着生命轻盈。【解析】本题在考查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又考察了对名句名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首先从画线句的句意切入,分析出这是一句评价性的语句。经过筛选分析,可以得出三种评价即“是自由、逍遥和任性,是灵魂中的酒意,是精神飘逸感”,由此,再思考李白的哪些诗句能够分别体现这三个特点,然后组织答案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题。(江西省临川二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周测)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