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莽莽(ǎng)文采汹涌(yǒn)原驰蜡象B稍逊(xùn)流盼枉然(wǎnɡ)一代天娇C冠冕(guàn)漫游顿失滔滔(tāo)略输文彩D风骚(sāo)飘逸呢喃(ní)红装素裹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晴朗的冬日,公园里有不少爷爷奶奶带着小朋友在做游戏,其中有个小姑娘红装素裹,漂亮极了。B我们要始终相信,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息的过程。C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拼搏,一定会柳暗花明,获得成功。D他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老伴健在,儿孙们也都陪伴在身边,尽享天伦之乐。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位于上饶的“·建筑科技文化馆”,是国内首家第一个以展览展示建筑科技、文化为主旨的专业性展馆。B这次的“爱鸟护鸟,我在行动”主题公益活动,宣传组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大自然滥杀动物。C古体诗向近体诗的嬗变使诗歌在格律、形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D由江西省文联滕王阁文学院举办的青年作家改稿班以扶植并发现本土文学新人为宗旨。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A③①⑥④②⑤B④②⑥①③⑤C⑤③①④⑥②D⑤①③④②⑥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拟人)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D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拟人)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恨别杜甫洛城①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注】①洛城:洛阳。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760)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B颔联中“草木变衰”写出了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D尾联抒发了诗人听到唐军已破幽燕、平叛乱的喜悦心情。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B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开阔。C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词浅情深。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①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②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注】①释褐:脱下布衣。②课:督促。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B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C鞠/大失所望D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知()(2)谢()(3)冀()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回答)鞠咏最后为什么把王化基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5)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6)知汝远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8)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草木旧知鄢虹要赏一场好银杏,其实难得。北京入冬早的年份,立冬前几日便可有雪,彼时银杏正值转黄之时,不经冻,大雪一压,冷雨一打,半青不黄的叶子也湿漉漉地落了一地,让人心里直叹可惜。放在五六年前,深秋时的北大,当属31楼底下最热闹。黄得亮堂堂的一小段路,处处车马喧阗,长枪短炮架着扛着,还时不时有拍婚纱照的。楼前的银杏慷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头顶依旧枝柯蔽日,风起时,还在纷纷地落。如此盛景,至多不过三五日,早了叶子尚未黄透,晚了零落稀疏,最要紧,得有好天气养着。我刚入学时,北京的蓝天尚属寻常。只要不下雨,澄蓝的天,真是浸透着阳光的海,令人时时想起林庚先生。在干燥温暖的阳光里泡着,银杏才养得出丰沛饱满的黄叶,一如好酒陈年。若得上天成全,中途没有雨雪搅扰,最终熟透时,便可醉人心目。一开始只要那前后十日没有雨雪便好。深秋雨,初冬雪,皆湿冷入骨,若连日有此,银杏必伤神韵,黄得瑟缩衰颓,失却应有的鲜洁明润,且不等放晴便稍稍零落。后,尘霾渐起,不见长安,爽快的碧空黄叶,便更难见到了。前年31楼拆除重建,大动干戈,楼前银杏颇遭戕损,元气大伤。昔年盛景,竟如华胥一梦,言之思之,已渐使人恍惚生疑。学校这几年拆了不少老楼,捎带着折了的植物多了,28楼北面的杨树,亦在此数。刚北京时,我还没怎么见过温带的落叶阔叶林。九月开学,慌忙间十月又匆匆过去,十一月入秋,北风乍起。每天从31楼出门,走过博实超市前的那条小路去上课,头顶都有一片震耳欲聋的海,滚滚地朝前涌。那时才知道什么叫“高树多悲风”。南方的芭蕉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北方轰轰烈烈的秋声,也着实让我惆怅了好一阵。过不了几天,这些北方的树便开始落叶。杨树太高,树叶又密又大,罡风一吹,漫天落木好似没有处,直教人逃都逃不出去,如果再一场雨逗引秋心,当真能让人无可奈何。等到看惯落叶,听惯秋声,已经在北京待足了两三年。此时不甚在意秋天的杨树,却总是在春末夏初时纳闷:明明刚长了嫩叶,怎么就绿得这么深了?只在此春中,春深不知处,时日悠闲,是该有此一问。据说春天的满城飞絮,有一多半是杨絮,渐暖时分,偏偏飘出一场“雪”,蒙蒙乱扑行人面,也是先前没见过的景象。常走的那条路上,种的似乎是加拿大杨,属黑杨之一种。除此之外,学校里还有毛白杨,灰白的树皮上有菱形散生的黑色皮孔,很好认。不知黑杨因何得名?入夏以后,这树倒真是绿得发黑,熏风过处,带角质层的阔大叶片翻腾出粼粼的白光,看得人犯困。我从没想过它们会被砍掉,也没想过要给它们拍照,再相见时,数了两遍路旁突兀的树桩,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日本有个说法叫一期一会,所有的相遇,都当它有今日无明日,想做的事,该尽的心,不要留到下次。彼时无端想起此语,只觉其见事通透。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生死盛衰,人亦难免,何况草木?不过曩昔相识,影迹尚在,一旦过其旧址,难免怀想,平白生出几段絮语,聊遣愚衷罢了。(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3月03日15版)13作者说“暗恨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是什么使作者生发如此感慨?请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赏析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联系上下文分析“然而都算不上什么大事”一句,说说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些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生死盛衰,人亦难免……”,请结合原文,说说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到“一期一会”。(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2题。(13分)丝路“糖史”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技术进一步革新,是很有帮助的。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包含占城、暹罗等东南亚“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8选文主体部分以_______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20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一)综合性学习(6分)232017年是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的特殊年。为此,九年级(3)班举行了“弘扬红色精神,纪念‘三个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历史事件、红色精神的了解,写一篇活动感言。(至少用上一个成语,150字左右)材料一: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八一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由周恩、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8月1日后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材料二: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会议,做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材料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州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写作(50分)24请以《____________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D(Alíng—níng;B娇—骄;Cguàn—guān,彩—采)2A(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不能用形容“小姑娘”)3C(A语义重复,删去“首家”或“第一个”;B成分残缺,在“滥杀动物”后面加上“的行为”;D语序不当,将“扶植”与“发现”调换位置)4D5B(设问)6D(尾联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B(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8D9(1)掌管(2)感谢(3)希望10(1)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没有特别的礼遇,非常严格地考核督促他的公务。(2)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11担心他恃才傲物(意对即可);鞠咏明白了王化基实际在真正帮自己的良苦用心。【译文】鞠咏参加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后,鞠咏被提拔进士及第,经考试(被朝廷)授官为大理评事,掌管杭州仁和县。将要去做官,鞠咏把写的书信和诗寄给王化基,感谢(王化基)平日曾经对他的栽培,(并表达了)现在自己也担任官吏,希望能够用文字书信(与王化基)交往同乐的意愿。王化基没有回复。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没有特别的礼遇,非常严格地考核督促他的公务。鞠咏非常失望,于是不再希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而是专心干政事。后,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参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皇帝)举荐鞠咏。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担忧的是他恃才傲物、气盛为骄,我故意抑制他,成就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说了这件事,才把王化基作为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12(1)惟余莽莽(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4)槲叶落山路(5)云横秦岭家何在(6)好收吾骨瘴江边(7)秋草独寻人去后(8)月是故乡明13无论是深秋的银杏、初秋的杨树,还是春末夏初的杨树,都曾经给过作为南方人的作者以不同的情愫,现在却无端地被砍掉只剩下突兀的树桩,难免让作者产生“恨”的感觉。14“草木”指的是北大31楼前的银杏、北大28楼前的杨树;“旧知”意思是对这些草木以前的美好印象。暗含作者对见不到当初的银杏和杨树的遗憾和对生命盛衰的感慨。15将银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喜爱之情。16这里作者说的“算不上什么大事”是反语。在作者看,给人美好感受的草木被无端砍伐,在生死盛衰,人亦难免的前提下,的确算不得大事,但是联想到先前草木的辉煌,如今下场的可悲可叹,也应该属于大事了。17示例:我们切莫像作者一样,看到树桩方才感叹“草木无情,不知自保”。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趁青春年少,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同时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给自己留下遗憾。18时间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19D(“西洋糖”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20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21不能去掉(1分)。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1分);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22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1分)。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2分)。23示例:90年前,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岁月无声,历史有情。90年后的今天,那些先辈英灵、红土地上的红色基因正化作最浓酽的养分,春风化雨,将凝结成赣鄱儿女一颗颗坚定的初心,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回顾过去,实干现在,坚定地去创造最美好的风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4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折腰(shé)可汗(hán)娉婷(pīnɡ)B.分外(fèn)鲜妍(yàn)莽莽(ǎnɡ)C.稍逊(xùn)摇曳(yè)冠冕(ɡuān)D.红晕(yūn)呢喃(nán)丰润(rùn)(解析:A“折”应读作“zhé”;B“妍”应读作“yán”;D“晕”应读作“yù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素裹嘶哑原驰腊象B.汹涌海侠顿失滔滔C.风骚妖娆山舞银蛇D.腐烂黎明一代天娇(解析:A“腊”应改为“蜡”;B“侠”应改为“峡”;D“娇”应改为“骄”。)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C.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女生将剧中人物演得惟妙惟肖。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解析: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形容青少年不符合语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B.通过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体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历史,树立了民族自信。C.为了让选择留校的学生们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学校举办了留校学生新春联欢会。D.在互联时代,各领域的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络,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B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搭配不当,应将“推动”改为“促使”。)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敢畅言所见。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慧眼独具胆识过人B.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慧眼独具胆识过人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胆识过人慧眼独具D.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胆识过人慧眼独具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B.对于汉语的子民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解析:C项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在此处应使用逗号。)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D)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D.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解析:A比喻、拟人;B比喻;C设问。)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④这些话语本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A.②①⑤④③B.⑤②④①③C.②⑤①④③D.③⑤②④①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议论抒情。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深切思念的情怀。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解析:B《冥想》是穆旦的诗。)10.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与这三种类型的代表人物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1)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2)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3)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①林冲、秦明②卢俊义、关胜③武松、鲁智深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5)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二、阅读与理解(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一)古诗赏析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第12题。(共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A.本诗是针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所作的回赠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B.诗歌用典贴切,隐含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C.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诗歌情感发生了转变,由愤懑悲伤转变为豁达乐观,并且诗歌蕴含深刻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解析:C“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2)诗的颔联借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①“闻笛赋”(05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1分);②“烂柯人”(05分),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2)朝晖夕阴晖:日光(3)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4)长烟一空一:全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15.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若夫/淫雨霏霏C.至若/春和景明D.先天下/之忧而忧16.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共10分)冬眠的奥秘张劲硕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拿鱼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八十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17.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2分)18.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一词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1分),该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1分)。19.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通过冬眠菊头蝠与不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20.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第④⑤段简要概括。(3分)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1分);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1分);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1分)。(四)现代文阅读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1~24题。(共13分)雪之梦毛志成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⑾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⑿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⒀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⒁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⒂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21.文章写“雪之梦”,为什么从冬天的画面写起?对全文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冬天的画面中,如果没有雪,就显得没有神韵,缺乏质感,显得凡俗、轻佻、浅薄,有那么一点儿小家子气(1分)。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1分)。2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1分),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1分)。(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出雪花之细小和稀少的特点(1分),表现出“我”的失望之情(1分)。2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4分)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1分);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1分)。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1分);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1分)。24.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梦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3分)有必要(1分)。结构上,写梦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1分)。内容上,将梦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1分)。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针对当今“快餐式友谊”,朋友间仅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短信、点赞保持联系的现象,某校九年级(1)班发出了用书信、贺卡交流心境的倡议。现邀请你参加该班举行的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5.观察下面两幅图,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节日用电子产品发信息的形式给亲朋好友送祝福,只有极少数人采用书信、贺卡的形式送祝福。(言之有理即可)26.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心境的倡议。可你的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会怎么劝说他呢?(3分)【示例】现代通信技术固然时尚便捷,可是,你写的书信却是独一无二的,有形有色,可感可触,使我们的交流更有深度。同时,写信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27.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值得你感恩,请给你感激的人写一封简短的信,表达出你的感激之情。(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100字以内)(4分)爸爸:您好!在成长的每一天,您给我创造的都是自由宽松的环境,您从不给我压力,从不过分要求我,从不当面斥责我,全力支持我学习舞蹈,使我快乐成长。爸爸,作为您的女儿,我是幸运的!感谢您!祝生活愉快!您的女儿:×××2018年9月2日四、作文(60分。请将作文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8.(一)话题作文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请以“选择”为话题作文。(二)全命题作文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感悟。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作文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地壳(ké)惬意(qiè)剔透(tì)B.污垢(gòu)怅惘(ǎng)淙淙(zōng)C.褒贬(bǎo)嶙峋(lín)精髓(suì)D.拾级(shè)古刹(chà)圩子(wéi)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心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悉的路标,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盏灯,那是陶醉时的一屡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墨时的一句问询……错别字改正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诚实守信,老王的超市整天顾客盈门,真是生意盎然啊!B.由于观点的分歧、性情的差异,两人慢慢疏离了,最后分道扬镳,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北京,各奔自己的前程。C.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保持乐观。D.我早就盼望着能去长城游玩了。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4.选出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B.22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C.《朗读者》播出后,圈内人士评论“这才是国产综艺节目该有的样子”,观众称“该节目是良心之作。”D.船家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5.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B.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C.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D.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6.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①____。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___②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③____。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7.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鼎湖山听泉》中作者把山泉当成山的灵魂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自己对人生的见解。B.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C.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导游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D.《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的和绣出的山和水。8.名著阅读。(5分)“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做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3分)(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2分)9.综合性学习。(7分)现阶段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疑难探讨】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分)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海撷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2分)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吴功正《阿里山纪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口语交际】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请你各写出一个;但有些反映的又不合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加之现在科技越越发达,因而王飞同学认为再依靠成语、谚语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3分)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探究(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1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2.“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2分)13.选文的语言精练形象,往往一个词语就能描绘出景物的神韵,试赏析文中加点的“滤”字的精妙。(2分)14.文段中把“泉声”比成提琴、弹拨乐器、铜管等的声音,有什么好处?(3分)15.文中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后面又写“泉声浸着月光,听格外清晰”,你觉得前后矛盾吗?说说理由。(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悠悠楠溪江陈鹏举①楠溪江生长在永嘉。它使当时的永嘉太守谢灵运成了山水诗的第一人。②我大概是为了看望谢灵运,才到楠溪江的。因为在我记忆里,许多诗写过的山水本未必好。到了楠溪江,却发现楠溪江这头,真该有着谢灵运。①③在楠溪江的半腰渡头村,去乘漂流的竹筏。一团青葱中,流水无声,村口树上那悠长的蝉声,把这没有尽头的安宁,唱成了舒坦和慵懒。三两顶竹做的斗笠,让两岸的山形稍稍闪过了一番坚挺。据说这水边的小路很漫长,可以到达山的心坎。一位永嘉的朋友,曾经一次次从这儿步行十多小时去深山的丛林中讨生活。他说这儿的山水太静,静到会让人从心中渗出苦味。于是,在这个头,一个小小的竹筏,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④楠溪江见不到现代生活的景致,这是一片上古留下的天地。水清澈到鱼以为它活在天上。江两边的滩林,半在水中,半在水上。我一直不敢去想人眼的差异。因为人眼的差异,说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曾见过自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一些作品中的纯净和明媚,我一直以为是因了人眼的差异。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欧洲的许多天空和大地,真是这样的纯净和明媚时,我才有了一个成年人的惊异。我甚至因此相信那种高贵的青黛,是欧洲人很荣幸的独有。然而在楠溪江,我见到了这种青黛,这种停泊在水天之间,被午后的阳光映出的青黛。这时节,万籁俱寂;在这头,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黛色参天二千尺”,一下子明白了这纯净明媚的青黛,绝非独独属于欧洲人。⑤眼中的水天出奇地空阔起,人与这水天也出奇地感觉到了一种亲密,甚至很想在这水天之间有一个久长。撑筏人很快活,用歌声,也用他四肢的语言,叙说着他的快活。在这头,快乐和恬淡像诗画一样浓郁。⑥住在楠溪江边的芙蓉山庄。入夜,山庄前的名为“芙蓉三冠”的山峰,被一轮明月映衬出一个深深的山形。那晚,高大的山形依然寂寞。山前有滩林般的几丛枝干很美的树影,树前是一条溪流,水声很低,然而很欢快。动情的是各色虫鸣,还不时有几句蛙的情话。虫声十分精致,也十分富丽。它们与这山这水、与楠溪江一样永远,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小坐片刻,沉思相随。一位与水墨交游了大半生的画家明白了,中国画的全部美意,正在于它是用水墨描写大自然无限美妙的夜。一位用文字过滤百年孤寂的鉴赏家,明白了山、水,还有虫的歌唱,并不需要见诸文字。而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多余,明白了人其实并不被山、被水,甚至被虫子放在眼里。⑦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⑧离开楠溪江之前,又去拜访了楠溪江边两个古老的村庄:芙蓉村和苍坡村。这两个村庄大都有了一千个年份。村庄里的石街和屋宇都已苍老得散发出草木的滋味。鸡叫声是如此的悠长,仿佛自久远的宋代。苍坡村有个说是建于宋代的木质凉亭。这亭里外有两圈木凳。阳光很淡然,好像弥漫着许多年月。两圈木凳上或坐或躺着七八个老人,个个慈眉善目,像是宋代翰林院中的人物;个个很健康的肤色和饱满的身子,又像是那遥远的年代退了伍的将军。阳光与他们的谐和,谱成了生活的艺术。这个村庄的人都姓李。听得说到姓李,老人们都扳着指头悠悠地说起李家的大业。而楠溪江也在村前悠悠地流。【注释】①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