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41.3项目投资估算及筹措方式 51.4研究结论 5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市场分析 123.1我国汽车驾驶员考试行业的现状 123.2我国汽车驾驶员考试行业发展策略 13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154.1选址原则 154.2选址条件 154.3选址方案 16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18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85.2项目建设的原则 185.3项目建设内容 185.4设备购置方案 195.5给排水方案 205.6电气 215.7防雷接地 235.8通讯和网络 23第六章环境保护、节能与绿化 256.1执行的环保标准和设计规范 256.2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66.3运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分析 286.4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96.5节能 326.6绿化 34第七章劳动安全和消防 367.1劳动安全 367.2消防设计 37第八章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398.1组织机构 398.2劳动定员 39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429.1建设工期 429.2实施进度 42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10.1投资估算 4610.2资金筹措 43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481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4811.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4811.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4811.4财务分析 5111.5不确定性分析 5211.6财务评价结论 53第十二章结论及建议 54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市麓山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建方)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地址位于########区洋湖片区西侧,临近湖南中医药大学。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市麓山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建方)经济性质:国有独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柒千万元整成立日期:2001年9月注册地址:####市####区####大道385号经营范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土地整理及房地产开发、经营;酒店管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等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者禁止进出口商品和技术除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单位名称: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单位资质等级与证书编号:工咨甲1222007002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用地为北偏西约30°,近长方形用地,总用地面积37993m2,可建设用地面积为34614m2。其南北总长约220m,东西宽约170m。项目规划办学规模为48班(其中初中24个班,小学24个班),建筑单体包括两栋普通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两栋学生午休房、一栋食堂/风雨操场及主次门卫。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0010.29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7088.26m2,包括一教学楼面积5261.75m2,二教学楼5261.75m2,综合楼5668.24m2,男生午休房2574.80m2,女生午休房2574.80m2,食堂/风雨操场4174.44m2,门卫35.20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4459.31m2。总计容建筑面积为27088.26m2,容积率0.7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6298.93万元,其中:土地费用5192.07万元、工程费用8248.4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42.42万元、预备费939.09万元,建设期利息776.88万元。备注:本项目总投资不含施工条件具备的五通一平费用、不含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教学座椅,教学设备)、不含铺底流动资金。资金筹措方式:其中工程静态投资的70%拟申请银行贷款,其余30%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6年6月-2018年5月。项目计划于2017年1月开工建设。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7.1编制依据教育部、建设部、国家计委:《教学楼建设标准》和有关规定;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学校总体规划、有关本项目建设方案设想及其它基础资料;栗山学校项目建设规划及总体发展规划;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市####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栗山学校新建项目建设立项的批复;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7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标准。1.7.2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条件、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消防安全卫生、节能、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社会效益进行论证和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参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面积单位备注1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37993.53㎡约56.99亩2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34614.28㎡约51.92亩3规划总建筑面积30010.29㎡4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7088.26㎡5地上总建筑面积25550.98㎡其中一教学楼5261.75㎡二教学楼5261.75㎡综合楼5668.24㎡食堂/风雨操场4174.44㎡女生午休房2574.00㎡男生午休房2574.00㎡门卫35.20㎡6地下总建筑面积4459.31㎡不计容建筑面积7容积率0.78-8绿地率35.24%9建筑密度18.21%10机动车停车泊位120个11项目建设总投资16298.93万元结论及建议1.9.1结论栗山学校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区的学位供应,解决了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对于规范校园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布局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经多次论证,本项目规模适宜。本项目选址####区以西,湖南中医药大学西侧,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北侧。距离洋湖湿地公园约3公里,距离猴石子大桥约7公里。项目东侧500米有####绕城高速南北向通过,北侧300米有长株潭西高速东西向经过,南侧300米有学士路东西向通过,其交通较为便利。选址方案可行。本项目建设方案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方案可行。本项目属公共类建筑,对环境影响较小。建设方案采取多项节能措施。从节能、环保方面讲是可行的。本项目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可操作性。项目的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及组织的参与,基本上不存在社会风险问题,是一个具备社会可行性的项目。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各方面条件已明确,本项目可行,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尽早安排实施。1.9.2建议资金是项目的关键,应保证资金按期到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投资控制应采取全过程控制,施工招标、设计变更、施工监理、现场签证等多环节监控,才能有效控制以确保不突破投资估算应及时有效的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调整进度计划是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诸多方面的研究表明,该项目的投资开发切实可行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相关部门给与大力支持,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区概况####区隶属于湖南省####市,1996年4月经国务院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位于湘江西滨,以湘江主航道为界,划江而治。截至2014年7月底,####区辖15个街道、2个镇,2个景区、2个科技产业园,总面积552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88万。####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首个全国生态示范区。####区是####的“西大门”,集山、水、洲、城于一体,拥有湘江、橘子洲、####山等生态资源。####区位于####西大门,辐射力强。319国道与宁乡紧密联系,道路网状格局“四纵六横”。通过绕城公路、城市环线与市区各片以及京珠高速公路联成网络,与机场、车站、港口等城市交通枢纽形成快速联系通道。项目建设背景####区辖区552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88余万人,按照湘江新区发展速度,常住人口还会有有所增长。栗山学校新校区位于####市####区以西,湖南中医药大学西侧,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北侧。距离洋湖湿地公园约3公里,距离猴石子大桥约7公里。项目东侧500米有####绕城高速南北向通过,北侧300米有长株潭西高速东西向经过,南侧300米有学士路东西向通过,其交通较为便利。栗山学校用地为南北向偏西约30°近长方形用地,总用地面积37993平方米,可建设用地面积为34614平米。其南北总长约220米,东西宽约170米。栗山学校用地现为丘陵,场地高差复杂,西南侧与东北侧有小山包,西北侧有洼地,东南部有池塘,场地内高差达15米,场地内拆迁量较少,有利于学校统一建设。2015年4约15日####市####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复了栗山学校项目的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约52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法律的要求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明确规定这一方向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一定社会的教育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因而也是教育的竞争。无论就增强经济、科技、军事的实力,还是就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国家富强昌盛大事情。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基本国策,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事业一直都是我国政府极为重视的公益事业。党的十七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好教学楼的建设,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关系到每个家长的期盼,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栗山学校为进一步贯彻十八大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期工作,必不断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决定建设本项目,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广大的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学校建设要求栗山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在校师生不断壮大,来校报名学生急剧增加导致现有教学楼不能满足扩招的需要。根据发展趋势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本项目的建设,在规模和建设内容确定上,严格按照《教学楼设计规范》要求,实事求是,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功能,满足发展要求。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教室和基础设备的配置条件,更好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3)三、本项目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区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校报名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新校的建设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原来现有的学校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校园环境已不能满足在校师生不断增长的需要。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建设内容项目办学规模为48班(其中初中24个班,小学24个班),建筑单体包括两栋普通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两栋学生午休房、一栋食堂/风雨操场及主次门卫。建设规模本项目为####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0010.29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7088.26m2,包括一教学楼面积5261.75m2,二教学楼5261.75m2,综合楼5668.24m2,男生午休房2574.80m2,女生午休房2574.80m2,食堂/风雨操场4174.44m2,门卫35.20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4459.31m2。总计容建筑面积为27088.26m2,容积率0.78。表4-1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序号名称面积单位备注1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37993.53㎡约56.99亩2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34614.28㎡约51.92亩3规划总建筑面积30010.29㎡4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7088.26㎡5地上总建筑面积25550.98㎡其中一教学楼5261.75㎡二教学楼5261.75㎡综合楼5668.24㎡食堂/风雨操场4174.44㎡女生午休房2574.00㎡男生午休房2574.00㎡门卫35.20㎡6地下总建筑面积4459.31㎡不计容建筑面积7容积率0.78-8绿地率35.24%9建筑密度18.21%10机动车停车泊位120个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场址选择####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位于########区洋湖片区西侧,临近湖南中医药大学。离西二环约2km,距离洋湖湿地公园约3km,其南临翰林路,西临紫苑路,交通较为便利。总用地面积37993.53平方米。场址条件4.2.11.气象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区全境丘、冈、平原地貌均有,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为

60-80

米,

最低海拔约29米,最高点谷山海拔362米,次高点####山海拔295米,地势起伏比####市区其它四区都大,相对高度为333米。####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16.9

17.5

℃,极端最高气温为

40.6

℃,极端最低气温为-

12

℃。年平均降水量为

1360-1400

毫米,4-7

月为雨季,是我国暖温区域的一部分。水文湘江流经####市区,有湘江水系支流289条,其中,流经####区内的龙王港、靳江河是湘江2条一级支流,水量十分丰富,更有西湖、后湖、桃子湖、尖山湖、鹭西湖等水体镶嵌城区。3.地震从历史资料看,####市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该区不属于地震强烈活动地带,因此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市的地震基本烈度定为6度。交通####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位于########区洋湖片区西侧,临近湖南中医药大学。离西二环约2km,距离洋湖湿地公园约3km,其南临翰林路,西临紫苑路,交通较为便利。5.供水区域内已有完善的供水管网,本项目用水驳接市政供水主管。供水满足本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用水需要。6.供电区域内已有完善的供电系统,本项目用电驳接小区现用750KVA变压器。供电满足本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用电需要。7.环境保护####市####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选址及周围无名胜古迹,无自然保护区,无矿床和文物,适宜作为中小学的建设用地,拟建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到生态环境,也不会影响到城市的防洪和排涝。4.2.21.该场地符合公共教育中心建设场地及规范要求:①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便利。②气候适宜、风景优美、通风且日光充足。2.能满足城市规划部门对绿地、建筑密度、停车数量和消防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指导思想1.符合学校总体规划要求,适应学校的发展趋势;2.满足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3.设计的总体思路体现“以人为本”,在使用功能,规划布局,建筑格调上,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一规划,使校园的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性;4.重视防火消防措施,防火设计遵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防火分区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5.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引入“生态节能”的设计概念,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尽量减少建筑物的能耗,使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6.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整体规划校园内各建筑物功能用房,建筑物新旧结合、风格统一,架构良好的园区环境空间。7.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满足抗震、节能、消防、环保以及供水、供电、通讯等市场管理的要求,做到建筑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交通便捷,方便使用。坚持科学合理,减少能耗,节约用地的原则。8.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总平面设计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原则,结合地形和规划条件,利用现有场地合理布局学校的使用功能,综合考虑各人流、车流、货流等交通组织,保证各交通流线通畅,互不干扰,方便快捷,功能分区明确合理,规划理念超前和稳重大气的公众建筑形象。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9.《####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1.《####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12.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应法规、规范及规定设计原则1、栗山学校南侧、西侧紫苑路和翰林路为城市道路,尤其南侧为规划校园主入口,因此,校园南立面的打造是项目空间形象设计的重点。2、场地地形高差复杂,竖向设计应与周边规划道路相衔接。3、设计理念:(1)栗山学校如何应对场地条件。a、将主次入口设置在南侧和西侧,注重这两侧的建筑形象与空间关系。b、在校园内部空间设计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保证校园内外景观与空间的互动。c、项目地形高差复杂,需要土方平衡,多利用高差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土方,降低造价。(2)栗山学校如何体现教育理念。a、综合楼位于轴线核心位置,功能布置围绕展开,通过建筑布局促进功能共享。b、采用院落式布局为基本布局形态,通过建筑空间形态促进学生交流。c、布局层次丰富,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3)栗山学校应如何体现时代特征。a、注重公共空间,室外景观环境的营造,创造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的室外校园交流环境。b、注重翰林路与紫苑路的立面打造,将外部景观资源引入校园内部,将内部空间轴线延伸至城市中。c、考虑校园公共设施的对外独立运营能力,既满足以馆养馆的运营需求,又可以让校园成为整个区域的文化体育中心。4、平面空间组织原则:各类不同性质用房分区设置,布局合理,又相互联系方便。有充足的公共空间供学生课间交往。教学用房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朝向以南向为主,避免中内廊。各教室之间避免噪声干扰。组织好人流疏散。5、发挥景观最大化原则,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渗透、融合,建筑是环境中的建筑,建筑必须融入环境,创造环境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绿色的校园更需环境与建筑一气呵成。校园内部留设公共广场,和运动场相互结合渗透,校内形成序列化若干景观组团特色,为丰富的空间创造条件,渲染宜居的校园氛围,亦为本工程争取了良好的城市展示面。总平面布置设计力求功能布局明晰合理。本项目根据建筑的功能分为南侧教学区,中部公共教学区,北侧运动区,西侧后勤区,东侧生活区。校园主入口位于用地南侧,临翰林路。南侧临近主入口布置为教学楼,综合楼布置在场地中间。北侧设计为体育运动区,按规范配置有25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西侧食堂和风雨操场相对独立,能合理安排后勤出入口,减少对校园内的干扰。东侧为生活用房包括男生午休房、女生午休房。各区之间动静有序,架构清晰,流线通畅短捷,整体布局和谐有机。总图建筑退让用地红线和道路红线均根据####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满足退让距离。交通组织设计力求交通流线清晰简洁,实现人车分流。项目共设置两个出入口。其中主出入口设置于南侧,为人车混行出入口(平时封闭,仅限人行,紧急情况开放),方便与城市衔接,校门处设前广场形成缓冲区,校门两侧设置了对外开放的接送车辆临时停车场。西侧次入口为主要车行出入口及后勤出入口,车辆进入校园后即可进入地下车库,从而保证校园内部正常情况下无机动车行驶,确保环境的幽静。总体车行流线靠建筑外围设置,与人行流线分离,有利于学生活动安全。人行流线基本沿中轴线布置,简洁有序,进入校门后通过中央步道与内部入口广场衔接,形成序列式的礼仪空间。教学楼和综合楼之间围合形成宽阔的景观广场,方便学生在此自由活动及各种集会。校园设有地下车库,停车采用地下和地面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地面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砌,形成绿化停车位。项目按小学2个/班、中学3个/班的标准配设机动停车位,满足规范要求。竖向设计地块南向翰林路标高由西往东为62m到60m降低,西向紫苑路标高由南往北为62m到63m升高。竖向设计整体原则以外围城市道路控制点标高、道路坡度和现有地形为高程控制和参照点,确定场地的竖向设计标高。校园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相接处以不小于1%的坡度从出入口处向道路放坡,保证城市道路的雨水不倒灌入校园内。规划高程设计与景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有机结合,采用平坡结合的竖向设计,将建筑空间和活动空间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高程上,地块内场地坡度均不小于0.3%。地块南向场地标高为61m到62m,地块中部场地标高为63m,保证主次入口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北侧运动场标高为59m,刚好可以利用高差设计出地下室及运动场、看台等,减少土方量。消防设计项目设有两个消防车可进入的出入口,学校内部消防车道形成环道,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可直达每一栋建筑物,消防通道满足12m的转弯半径,宽度高度均大于4m,并在部分消防通道的尽端设置了不小于15*15m的消防回车场地。景观绿化设计设计力求景观空间丰富动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校景观以大量绿化植被为主,辅以硬质铺地、高大的行道树、精致的景观小品,既保证了学生活动的场地需求,又营造出高品质的校园活动空间。校园入口结合绿化,采用了景观步道的方式:精致的大门和文化构架、挺拔的乔木、时代气息的硬质铺地,形成了极具归属感和校园气息的入口仪式空间。在空间效果的处理上,采取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法,从精致的入口空间,逐步过渡到开阔的中心广场,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校园内以中心绿化休闲广场以及北向的教学楼庭院空间等做为整个校园景观的主旋律,以一种流动、舒缓、自然的空间形态确立了校园环境的高品质。规划注重学生在行进中的感受,注重空间收放和学校亲切尺度的塑造。结合流畅的建筑形体,把空间组织得有疏有密,张弛有度。不同形状的场所,不同景致的组团景观有机的被校园的行进路线连接起来。景观设计以生态为原则,校园绿化休闲广场采用透水砖,足球场采用纯天然草皮,东西两端的庭院更加激发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天性。校园总体环境宛如一幅清丽的水彩画,气韵流淌,营造出安逸宁静、和谐的校园氛围。注重学校总体形象的把握,摈弃华而不实的设计表现手法,以清新、现代、流畅的设计手法创造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趣味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景观的细节和表现元素上,注重与整体环境风格设计的统一,渲染休闲舒适氛围。景观系统设计:1、室外家具(1)服务设施,包括健身器械、垃圾桶。结合人流布置,设施识别性强。(2)休闲设施,包括座椅、凉棚、景亭等。设施突出景观性,座椅造型多样,可结合景观环境,以雕塑或小品的形式出现。(3)雕塑,结合场所主题设计,注重表达地域文化。2、铺装(1)广场铺装,以广场砖铺装为主,强调人文意味。不同主题选取不同色系和铺砌方式,但整体协调。铺地与草地、花池、草坡等结合。(2)道路铺装,机动车道以沥青路面为主,局部采用与广场铺装相协调的铺砌方式;步行路铺装采用防滑的石材、青砖或植草砖等,强调步行的舒适安全。3、景观照明根据景观照明载体条件,确立以景观步行道照明为主线,以立体照明为背景,分别对建筑、景观小品等进行刻画,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照明格局。4、植物配置植物配置设计本着“创造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原则进行规划。绿地植物以乔木为主,辅以花草灌木,充分发挥乔木的整合优势,改善局部环境小气候。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配置,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在植物的色彩设计上,以常绿植被为主,点缀上部分落叶观赏植物,丰富小区环境色彩。无障碍设计本工程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计的部位包括:项目基地的人行道,停车车位,校园建筑的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电梯桥厢,公共走道,公共卫生间。在室外广场设缘石坡道及盲道,在建筑物的出入口设残疾人坡道,建筑内部的通道、平台和垂直交通设计都符合无障碍建筑规范要求,在公共卫生间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数值单位总用地面积37993.53㎡净用地面积34614.28㎡总建筑面积30010.29㎡计容总建筑面积27088.26㎡地上建筑面积25550.98㎡其中一教学楼5261.75㎡二教学楼5261.75㎡综合楼5668.24㎡食堂风雨操场4174.44㎡男生午休房2574.80㎡女生午休房2574.80㎡门卫35.20㎡地下总建筑面积4459.31㎡建筑容积率0.78建筑密度18.21%建筑占地面积6303.18㎡总绿地率35.24%规划班级48个规划学生数2280人停车位120个其中地上车位51个地下车位69个学生午休房间数65间学生午休房床位744个建筑设计建筑单体包括两栋普通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两栋学生午休房、一栋食堂及风雨操场及配套门卫用房。所有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设计依据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7.《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9.《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10.《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1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4.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应法规、规范及规定平面设计学校由两栋四层的教学楼、一栋五层的综合楼、两栋五层学生午休房、一栋三层的食堂与风雨操场。教学楼之间通过连廊连接,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出丰富的庭院空间,满足学生室外活动需求。在设计中我们注重教室空间的创造性和使用的舒适性。教学楼为4层,层高为3.9m,由2个单元通过连廊组成,形成U字形空间,每层布置有普通教室及教学办公室,附带一间公共教学用房。综合楼一栋为5层,层高为3.9m,主要功能包括各类公共教学用房、图书阅览及综合活动用房等。午休房为5层,层高为3.6m,男女生午休房均有独立的出入口。食堂及风雨操场为3层,一二层食堂层高为4.5m,三层为篮球馆,层高为14m。平面布置中,各功能区均有良好的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且均满足规范间距和日照要求。各建筑单体间围合成空间丰富的庭院、广场空间,使学生可观、可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室外广场设缘石坡道及盲道;学校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设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建筑物的出入口设残疾人坡道,入口平台宽度大于2.0m;候梯厅、电梯轿厢设有残疾人按钮;建筑内部通道、平台和垂直交通等部位均考虑无障碍设计,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小于1.20m。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均设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卫生间。立面设计建筑设计采用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通过虚实对比、材料质感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塑造舒适、活泼、健康的校园建筑形象。外观线条流畅、富有韵律。立面细节精美于整体里显现节奏变化。建筑立面的光影与层次丰富,建筑显得坚实而富有时尚感。富有质感但又不张扬。虽然各栋建筑使用性质不尽相同,体现到建筑立面上也富有差异,但通过相同元素的反复运用,使各栋在立面风格上得到了统一而又各具特质。立面上强调竖向线条,外窗和外墙设计凹凸有致,顶部的变化使整个建筑尽显经典三段式。立面色彩上以砖红色为主色调,通过白色搭配,使整个学校具有强烈的校园文化气息。剖面设计建筑正负零标高依地势起伏而定。教学楼,层高为3.9m,建筑高度为15.9m;综合楼为五层,层高为3.9m,建筑高度为21.15m,学生午休房为五层,层高为3.6m,建筑高度为18.3m,食堂及风雨操场为三层,一、二层层高为4.5m,三层为14m,建筑高度为23.15m。技术设计(1)采光主要用房窗地比均满足规范要求,见表。名称比值普通教室、阅览室、办公室、会议室1/6计算机教室、视听室1/6浴室、厕所、门厅、楼梯间1/10对于无自然采光条件或采光要求达不到上表规定数值的房间,采用人工照明,满足照度要求。(2)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对无条件者设置机械送风或机械排风设施。室内外装修栗山学校,室内外装修简洁大方,富有变化。(1)屋面和楼板: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Ⅱ级防水,防水层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细石防水混凝土。(2)墙体:外墙砌体采用页岩多孔砖,内墙为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内隔墙;地下室外墙采用抗渗混凝土,底板及外墙均刷聚合物防水涂料。(3)墙面:校园建筑外墙采用大玻璃门窗分格和砖红色真石漆;主楼外墙采用砖红色真石漆,局部为白色涂料,消防安防网络控制室、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为白色仿瓷涂料;普通及专用教室、教具室、餐厅、体育馆、综合楼、午休房、学生活动室、楼梯间、门厅、走廊等学生活动区室内墙面为白色仿瓷涂料,下部设1.5米高面砖墙裙;厨房、卫生间内墙为釉面砖墙面到顶;(4)门窗:建筑外窗外门为蓝灰色铝合金单框普通中空玻璃平开门窗(6+12A+6);建筑内门木质夹板门。(5)楼地面:均为水磨石地面;(6)顶棚:地上部分专业教室、教研室、图书室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公共卫生间采用铝合金方型板吊顶,其余均为为白色仿瓷涂料;(7)栏杆:学校建筑栏杆为深灰色铝合金栏杆,高度不低于1.100m。结构设计基本概况本项目位于####市####区学士街道,临近湖南中医药大学。新建建筑单体包括两栋普通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两栋学生午休房、一栋食堂及风雨操场及配套门卫用房。设计依据本工程采用的主要国家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建筑物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抗震设防本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或者重点设防类。本工程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建筑物实际为三级或者四级。自然条件1、风荷载:基本风压W0=0.35KN/m22、雪荷载:基本雪压S0=0.45KN/m2场地及地基地质条件需进行地质勘查再进一步深化设计。给排水设计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3)《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4)《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2、建设单位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提供的有关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3、本项目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设计内容本设计包括生活给排水系统、室内外消防系统。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栗山学校新建项目,栗山学校项目新建建筑单体包括两栋普通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两栋学生午休房、一栋食堂及风雨操场及配套门卫用房。给水设计1、水源情况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从西侧紫苑路及南侧翰林路城市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二根DN150给水管道,在用地红线内成环供校区室内外消防以及生活用水。2、给水系统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建筑室内给水系统由市政直供。若实测数据不满足直供,则采用分区供水,低区直供,高区采用二次加压供给(分区层数根据实际市政水压确定),加压设备及生活水箱可设置于综合楼内。3、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室外消防给水系统采用常高压制,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承担,最大室外消防(以综合楼设计)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2h。4、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最大室内消防(以综合楼设计)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2h,一次火灾设计用水量为108m3。综合楼地下车库设消防水池(有效容积220m3)、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泵房内设两台消火栓系统加压泵(一用一备),综合楼屋顶设有效容积18m3消防水箱。5、室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地下车库设置室内喷淋消防系统,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消防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1h,一次火灾设计用水量为108m3。水源为综合楼地下车库消防水池储水,消防水泵房内设两台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加压泵(一用一备)。6、建筑灭火器系统车库按中危险级B类火灾,午休房按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其余部分按中危险级A类火灾设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排水设计1、雨水系统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根据地形校区雨水排入南侧翰林路城市市政雨水管网。建筑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外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雨水综合利用根据地方要求统一规划设计。1).暴雨强度公式q=1392.1(1+0.55lgT)/(t+12.548)0.5452(L/ha.s)2).室外设计重现期T=2a,建筑屋面设计重现期T=3a,建筑屋面溢流口设计重现期T=10a。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Ψ=0.65,屋面径流系数Ψ=0.90。2、生活污、废水系统污水收集起来经初步处理后排入校区南侧翰林路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排至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制,高层综合楼采用双立管通气排水系统,其余建筑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排水系统。室内±0.000m以上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出;±0.000m以下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市政管网。生活排水经室外化粪池、厨房废水经室外隔油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管材1、给水管材:建筑室内给水管道以及所有立管、干管采用衬塑钢管,DN<100mm采用卡环连接。给水支管采用给水PPR管,热熔或电熔连接。室外给水管材采用PE80(聚乙烯)复合管,橡胶圈密封柔性连接,直埋敷设于室外道路下。2、排水管材:建筑室内排水支管、立管、横干管以及通气管均采用白色硬聚氯乙烯(UPVC)管,粘接连接,建筑凝结水管、雨水采用硬聚氯乙烯(UPVC)管,粘接连接。室外排水、雨水管材采用PE(聚乙烯)双壁波纹管,弹性橡胶圈柔性连接,直埋敷设于室外道路下。3、消防给水管材: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DN≤80mm丝扣连接,DN>80mm沟槽式卡箍连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80mm丝扣连接,DN>80mm沟槽式卡箍连接。室外消防给水管材采用PE80(聚乙烯)复合管,橡胶圈密封柔性连接,直埋敷设于室外道路下。其他其他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卫生防疫均按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设计。采暖通风设计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5.建筑资料设计内容1、空调设计2、通风、防排烟设计室内设计参数室内通风设计参数:序号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1卫生间102变配电房123水泵房64电梯机房15空调设计本工程采用分体空调,仅预留电气条件和室外机位置。通风设计1.水泵房内设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h-1计算。2.配电间内设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2h-1计算,并设有火灾后排风系统。3.各卫生间设置卫生间通风器进行机械排风换气,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0h-1计算。4.电梯机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5h-1计算。防排烟设计1.防烟设计所有区域原则上采用自然排烟,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2.排烟设计(1)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及面积超过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设排烟设施,原则上采用自然排烟,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设置机械排烟。(2)超过20m的内走道和40m的疏散走道设排烟设施,原则上采用自然排烟,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设置机械排烟。(3)超过60m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4)所有排烟风机在其入口处的风管上均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联锁,排烟风机设停机信号指示,要求排烟风机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自控、节能及材料1.所有排烟风机均能在火灾时自动启动。2.所有设备选用高效节能产品。3.通风及排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软接头采用防火软接管。4.所有吊装设备均采用悬吊减振器。电气设计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7)《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1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1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2.各专业提供与电气设计有关的设计资料本工程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变配发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系统,接地及安全措施,电气节能和环保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线电视,广播,通讯网络,综合布线等。变配发电系统1.负荷级别以及总负荷估算容量本工程的所有消防负荷,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电子监控室等的照明为二级负荷,其它均为三级负荷。根据各专业所提供的资料以及建设方的要求,负荷计算如下:教学楼综合楼照明等按50W/m2,取0.7的需要系数,午休房按40W/m2取0.8的需要系数计算,地下室按12W/m2,取0.7的需要系数计算,景观预留50KW,总的计算负荷为807KW。2.电源,城市电网提供的电压等级、回路数、容量。本工程由城市电网引来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一用一备。3.拟设置的变配发电站数量和位置在本工程地下室设置1座配电所,内设置两台630KVA的变压器对整校区供电。防雷接地1、建筑物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设置。屋顶采用ф12镀锌圆钢作避雷带,于建筑物屋顶设置防雷网,网格20m×20m,避雷带与楼板内主筋、钢构架等金属物件焊接与基础接地装置相通。校园内旗杆应做好防雷安全接地。2、建筑的接地利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及基础底板内网状钢筋接成均压接地装置,采用共用接地形式,接地电阻≤1欧姆,如无法达到接地电阻的要求,还须在建筑物外围设置人工接地装置加以辅助。3、在配电房内设第一级(65KA)电涌保护,各建筑的总配电箱及网络中心配电箱设第二级(40KA)电涌保护,在弱电各信号入口设第三级(20KA)电涌保护。4、等电位联结各建筑物均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箱,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供配电系统的PE总保护线均与本栋建筑内的总等电位联结箱联结,在各建筑的卫生间、电气管道井、弱电机房等处设置局部等电位端子。电气节能1、照明灯具选用节能灯具,办公,教室等采用三基色高效荧光灯,采用就地控制的方式。走道等处选用透明保护罩紧凑型荧光灯,其灯具效率应不小于65%。走道等处选用感应开关或采用延时自闭开关控制。所有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补偿后照明功率数为0.9。2、配电变压器选用低损耗、低噪音的SCB11系列变压器;为抑制三次谐波电流采用D,yn11接线的变压器;照明、空调用电分别采用不同的变压器供电。变压器深入负荷中心,以减短电缆长度,减少电能损耗。3、对需要单独计量的用电单位分别设置计量设备进行计量。4、无功功率采用在变配电所集中补偿,补偿前的功率因数为0.80,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电视、电话、网络综合布线及广播系统1.语音及数据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在教学楼的各教室、办公室、计算机房内设置语音或数据点。在食堂及综合楼适当位置设置语音或数据点。本校区内语音线直接引自城市管网,采用50对数话缆引到教学楼弱电间(弱电竖井),在由弱电间分配到各建筑。建筑内语音及数据配线采用光缆和大对数话缆组成综合布线的垂直主干网。根据每层用户(含电话)数量及20%备用量,每层设有室内语音、数据配线架(设在弱电竖井内)。水平分支到各工作面的用户语音及数据线一律采用超五类双绞线。2.有线电视系统在教学楼的各教室,食堂的餐厅,及综合楼的办公室适当位置设置有线电视点。校区内有线电视信号源引自城市有线电视网。采用SYV-75-9同轴电缆引到教学楼弱电间(弱电竖井),在由弱电间分配到各建筑。各建筑的系统内部结构布线采用并联接线方式。视频分配设备及放大器均采用双向传输设备,以便适应未来发展。分支电缆沿电桥架和穿阻燃PVC管沿墙、地面暗敷。3.在校内广场设有广播系统。在教学楼多功能教室及综合楼会议室设有多媒体投影设施。保安监控系统为了管理及安全的需要,在校区内设保安监控系统,该系统在物业管理处设保安监控室,在走道、主要出入口道路等处设置摄象机。该系统与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以及门禁对讲系统联合使用。电气消防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3的规定,本工程地下室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对地下室的火灾报警及消防的联动。消防控制室设置于综合楼的一层,入口直接对外。2.应急照明系统(1)应急照明主供电源为市电,备用电源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供电,火灾时点亮应急照明灯,主供电源断电时由蓄电池供电,蓄电池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2)疏散照明:教学楼、综合楼、午休房、食堂风雨操场的疏散走道、公共出口设置疏散照明照度不低于0.5lx。(3)备用照明:在配电小间设置备用房照明。主供电源为市电,并设置EPS作为备用电源,主供电源断电时由EPS供电,EPS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分钟。备用照明的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的最低照度。(4)应急照明干线缆采用ZN-YJV-0.6/1型阻燃耐火电力电缆沿防火桥架敷设或穿JDG镀锌电线管暗敷设。(5)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平时做正常照明使用,火灾时点亮。

消防设计规划、建筑消防设计1、有关技术标准、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0010.29平方米,校区中最高五层,建筑类别均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总平面布局在建筑四周设有宽度不小于4米的消防车道和广场铺地,并与城市道路相通,消防车道边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满足消防车转弯要求,建筑物四周有较宽的空旷场地,能满足消防车扑救要求。3、防火分区每栋建筑每层分为1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2500m2,并都有二个独立的疏散出口,每个疏散出口都能就近通向室外。4、安全疏散本工程根据规范要求各栋建筑楼梯宽度均按1m/百人计算,每栋建筑均设置了至少2部以上疏散楼梯,楼梯宽度按1m/百人设计,充分满足了人流疏散及防火要求。楼梯间在底层均设有就近的对外出口,能满足人员直接疏散至室外的要求。给排水消防设计1、消防水量:室外消火栓25L/S,室内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校区一次消防用水总量为432m3,地下消防水池实际贮量按220m3考虑。2、室外消火栓系统:该系统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由市政给水管引入1根DN150给水管在红线内布置成环状,在环状管上设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m,保护半径150m。满足保护范围要求的市政道路上的消火栓作为校区室外消防补充。3、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内设消火栓保护,系统由地下室的消防水池、消火栓加压泵、屋顶水箱(18m3)及增压稳压装置组成,地下室水泵房内设置的两台消火栓泵(一备一用),建筑外设2套DN150消防水泵结合器,保证系统用水。该系统坚向分1个区,保证最低处消火栓口静压不超过1.0MPa;动压超过0.5MPa的消火栓采用栓口设减压孔板。4、室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车库设置室内喷淋消防系统,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m2,消防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1h,一次火灾设计用水量为108m3。水源为综合楼地下车库消防水池储水,消防水泵房内设两台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加压泵(一用一备)。5、灭火器: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学生午休房等按严重危险级设置,火灾类型为A类,每个配置点的最大保护距离15米,每个配置点配2具5Kg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食堂、教学楼、综合楼等按中危险级设置,火灾类型为A类,每个配置点的最大保护距离20米,每个配置点配2具4Kg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车库按中危险级设置,火灾类型为B类,每个配置点的最大保护距离20米,每个配置点配2具4Kg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电气消防设计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3的规定,本工程地下室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对地下室的火灾报警及消防的联动。消防控制室设置于综合楼的一层,入口直接对外。2.应急照明系统(1)应急照明主供电源为市电,备用电源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供电,火灾时点亮应急照明灯,主供电源断电时由蓄电池供电,蓄电池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2)疏散照明:教学楼、综合楼、午休房、食堂风雨操场的疏散走道、公共出口设置疏散照明照度不低于0.5lx。(3)备用照明:在配电小间设置备用房照明。主供电源为市电,并设置EPS作为备用电源,主供电源断电时由EPS供电,EPS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分钟。备用照明的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的最低照度。(4)应急照明干线缆采用ZN-YJV-0.6/1型阻燃耐火电力电缆沿防火桥架敷设或穿JDG镀锌电线管暗敷设。(5)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平时做正常照明使用,火灾时点亮。

人防设计本项目用地属于中小学用地,由于应建面积小于地面建筑首层面积,且用地紧张,本工程不考虑人防设计。应建人防地下室面积依据《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十五条第五款规定,由建设单位按标准缴纳易地建设费。

无障碍设计设计依据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4.《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总图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关于总图部分的设计要求,在本工程中道路交通、公共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均考虑无障碍设计。1、无障碍道路贯通设置,坡道坡度均控制在1:12以下,坡道宽度均不小于1.5m。2、人行道路的交叉路口及广场入口均设置有扇形单面缘石坡道(下口宽均不小于1.5m,转角处不小于2.0m),坡度均为1:20,缘石下口高于车行道均在20mm以下,坡面平整且表面扫毛处理。3、无障碍道路保持连续,中间没有任何影响行走的障碍物。盲道及各类标志标识的设置均满足规范所要求。4、人行道路及建筑入口的雨水篦子均不高于地面,且其空洞均小于15mm×15mm。单体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关于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求,在建筑入口、入口平台、门、公共走道、无障碍用房、水平及垂直交通及停车位等部位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公共电话、饮水器等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均由装饰设计单位二次设计时补充设计。1、在建筑主入口设置有宽度为1.5m,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及相应坡道扶手(临空侧设有100mm高的安全挡台),无障碍坡道的设置均满足规范所要求。2、建筑入口平台宽度均不小于1.50m,且无障碍入口上方设置有防坠落雨篷。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均为15mm,且都以斜坡过渡。3、所有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均不小于1.50m,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均不影响走道宽度。4、所有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均不小于0.80m,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均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乘轮椅者使用的门扇均安装有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安装有0.35m高的护门板。5、在一层位置公共厕所设置无障碍专用厕所。6、所有无障碍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门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均采用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识及提示盲道。电气设计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呼叫及按钮及报警器。

绿色建筑设计设计依据(1)《####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CJ002-2010);(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4)《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5)《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04-2013(6)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7)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设计措施1、设计目标:以《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为评价标准,达到湖南省绿色建一星级(设计阶段)的设计目标。2、专业措施:(1)建筑立面凹凸明显采用被动式遮阳系统(2)建筑屋顶南、东向坡屋面采用太阳能系统;(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5)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6)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减少人车干扰,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不行距离不超过500m;(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8)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9)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10)教育类建筑室内背景噪音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音标准中的二级要求;(11)教育类建筑75%以上主要功能空间及其类型公共建筑的室内采光系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33)要求;(12)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13)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14)土建和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15)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16)供配电系统采取节能措施;(17)建筑室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18)设置雨水回收系统,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节能节水措施建筑节能1、设计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201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6-2008(7)《建筑幕墙》GB/T21086-2007(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分册》(2007年版)2、本案位于####室,属夏热冬冷地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内容,采用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以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建筑布局与室外热环境设计在总体规划时,采取接近南北向布局,有利于避免夏季日晒,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热环境。本工程绿化规划采用集中绿地布置和建筑周边环形绿化带布置相结合,整个地块的绿地率不低于35%。大面积的绿化带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及室外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情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室外绿化物种注重选择适宜华南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室外公共活动场所地面以透水性铺装为主,利用透水砖、绿化带和水体吸纳水分,不仅可以降低暴雨时期的地面径流量,还可以利用水分的蒸发降低夏季地表温度,改善室外热环境质量。4、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确定公建部分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窗框+Low-E中空玻璃(5+9A+5),传热系数不超过2.4W/m2.K,遮阳系数不超过0.43,可见光透射比大于0.62;居建部分外窗采用普通铝合金窗框+Low-E中空玻璃(5+9A+5),传热系数不超过3.2W/m2.K,遮阳系数不超过0.43,可见光透射比大于0.62。空调设备均设减震措施,风机出入口做消声措施。空调系统噪声及震动控制应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设备与管道连接处设软接,减小震动影响。建筑热工设计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另详专项设计。空气调节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3.26条的规定。给排水节能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必须符合CJ164-2002的相关要求。(1)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2)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3)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2、所有单体均设集中水表一只。水表采用IC卡水表。3、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4、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5、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电气节能1、公共部分采用触摸延时开关,照明集中控制。2、当光源为荧光灯或其他气体放电光源时,使用电子镇流器;3、使用的电梯、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变频等到节能措施;4、建筑物的照明功率值均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规定;5、合理选择配电房及箱变位置,减少供电半径,并合理选用电缆型号。太阳能热水系统公共浴室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环保,符合####市两型社会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排污处理1、废水处理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雨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2、废气处理废气主要来源于食堂厨房油烟。厨房油烟废气经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2mg/m3。油烟经专用排烟通道由建筑物的顶部排放。3、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主要生活垃圾收集后运送至校区垃圾站,再转运至城市垃圾站统一处理。给排水环保1、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振动传递。2、消防给水泵防噪隔振(1)泵组采用隔振基础;(2)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3)水泵出水管止回阀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3、本工程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淤塞。4、地下层潜水泵坑均采用防臭密闭人孔盖,其中生活粪便污水潜水泵坑设独立通气管并伸至屋顶之外,使室内环境不受影响。电气环保1.变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线路敷设和电缆井尽量走直线,减少线路损耗和电压降。2.采用干式变压器、节能型灯具和用电设备如:可控硅调速节能电梯、节能空调机、电子式IC卡电表。减少电耗,合理利用电能。3.公共区域采用延时或声控开关,减少无用电耗。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1、地形环境保护措施①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②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施工后采取措施恢复。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③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④及早施做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⑤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他处理措施。⑥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他措施处理后运至专门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②清洗骨料的水和其他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③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3、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①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家作物的污染。②对运输易飞扬的物料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③设备选型时选择污染小,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达标排放。④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①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院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②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③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5、降低振动、噪音控制措施由于振动、噪音是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面较为广泛的一种公害,因此,本工程中应将施工振动、噪音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来处理。施工中的噪音源主要来自各种运输车辆、砼搅拌机、振捣器、柴油发电机以及泵类机械等。本工程中控制噪音源的最重要的手段是降低噪音源的噪音,辅以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通过这些控制措施,应使本工程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控制在国家噪音标准极限内,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极值)GB12523—90》。振动、噪声控制措施:①在确定施工方法时,尽量选择产生噪声较少的工艺,并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②选用性能优良、噪声低、保养良好的施工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现场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③对自卸货车、起重机等移动机械采用安装排气管消音器减低噪音;对空压机、砼搅拌机、砼泵、柴油机组、电动机组等固定机械采用隔离机器的振动部件来降低噪声,如底座加装抗震板、隔震器等。④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声音很大的机械。⑤机械车辆途径居住场所时应减速行,不鸣喇叭。⑥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⑦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工作面,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充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6、水质污染控制措施①地面冲洗物,包括水泥、淤泥和其他悬浮或溶解物质,应引入污泥井中以防止未经处理的排放。②生活水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有毒废水要用专用容器收集,并根据所含毒物的性质进行相应处理。③及时处理、分离施工废物料,并堆放在指定的自理场和安全的临时贮存处,以防雨水造成对水质的污染。7、水土保持措施(1)在施工期间爱护一草一木,不随意砍伐树木。(2)临时道路、驻地、生产临时设施场地做好场地硬化、绿化工作,以保证水土稳定。(3)及时做好各种排水措施,将雨水汇集到排水沟内,以免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土的流失。

安全卫生措施给排水安全卫生1、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2、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3、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液压延时自闭冲洗阀,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水嘴和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4、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伸顶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5、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电气安全1、防雷等级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本建筑物为三类防雷建筑物。2、防雷与接地及安全措施(1)为防止直接雷击,配合屋顶建筑造型安装避雷针及沿女儿墙装设环状避雷带,并在屋面上形成不大于20m×20m的网格。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及管道均与避雷带紧密焊接。(2)利用土建结构柱内对角主筋上下焊接作为引下线,利用基础底板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并利用基础底板钢筋焊接成的网格均衡地电位。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等均与接地网相连。(3)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从低压配电装置开始,N线与PE线分开。N线为工作零线,PE线为保护接地线,三相五线制。(4)低压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用电设备的保护接地以及弱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5)低压配电系统中,插座回路装设漏电保护。卫生防疫措施1、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环形通气管或伸顶通气管,可改善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2、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3、防污染隔断阀:生活用水进水总管的水表后均设防污染隔断阀。

组织机构与定员组织机构实行校长领导下“三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两室”(办公室、教研室)管理架构,各部门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学校按照计划班级48个,拟招收2280人。其组织框架见下图。图栗山学校组织结构人员配置栗山学校共需要教职员200人左右。各管理机构职能如下:(1)办公室负责学校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