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199-20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_第1页
DB5305-T 199-20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_第2页
DB5305-T 199-20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_第3页
DB5305-T 199-20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_第4页
DB5305-T 199-20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220.01CCSC80DB5305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305/T199—2024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保山市消防救援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消防救援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廖光辉、杨航、陈来昌、何雁、沈跃辉、段晶、杨福旸、李红冬、郭大攀。1DB5305/T199—2024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器材、充电安全要求和消防安全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设计和已投入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其他电动非机动车的集中充电场所的设计参照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359.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第1部分:车辆类型GB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20517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125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3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XF1283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3术语和定义GB/T5359.1、GB177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2DB5305/T199—2024充电charging从外部电源供给蓄电池直流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蓄电池的过程。3.2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electricbicycleparkingandchargingplace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统称,具备其中一种或两种使用功能的场所,按所在区域分为室外场所(含露天,有顶棚、无外墙外窗等围护结构)和室内场所(含住宅建筑架空层、地上、半地下和地下)。3.3充电设施chargingfacility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的相关电气设施,由供电电源、充电设备和配套设施组成。供电电源一般包含配电箱、配电柜等;充电设备一般包含直流充电桩、直流充换电柜等;配套设施包含附属线缆、安装支架等。4一般规定4.1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与汽车库、停车场合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满足GB50016、GB50067、GB55037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所处区域的平面布置、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器材、电气、消防安全管理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4.2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应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其规模、面积应符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且应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既有小区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适用”的原则,结合小区改造参照本文件增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不应降低既有建筑的原有消防安全性需求。4.3已建成的住宅小区,不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可在小区外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及充电设施,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满足GB50016、GB50067、GB55037及本文件的相关要求。4.4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占地面积为1.6m2/辆~1.8m2/辆。4.5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不应拉接临时电源线路、插座和开关为车辆充电。4.6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具备防雷、通风、防风、防雨、防涝等功能。4.7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时,应对现有变压器容量及相关配电设备进行校核。当不能满足要求时,由产权单位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并组织实施。4.8不应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进行电动自行车电池故障检修及动火作业。4.9充电设施的充配电柜(箱)、电源线路、插座和开关周围1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品。5总平面布局5.1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选址和总平面图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场所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5.2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设置在室外时,不应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不应妨碍消防车操作和影响室外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3DB5305/T199—2024b)设置在室内时,不应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含休息平台)、楼层楼道、电梯厅、防烟前室。不应影响室内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c)不应设置在首层门厅内等公共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内。d)当与汽车库、停车场等合用时,应划分单独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e)不应贴邻楼梯间,确有困难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实体隔墙与楼梯间实现完全分隔。防火实体隔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5.3厂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宜布置在生活、办公等非生产区域,不应与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厂房、仓库贴邻或组合建造。5.4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及其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及其活动场所、学校教学楼及集体宿舍、医院病房楼、门诊楼,历史保护建筑等贴邻设置。5.5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放场所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就近设置在各组团内部和地块出入口附近。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宜结合实际需求分组设置充电区,充电区距离建筑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m。5.6地上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与单、多层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与高层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9m,与甲、乙类厂房(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与三、四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m。当建筑物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间距可以不限。6平面布局6.1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6.1.1地下或半地下场所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地上多层场所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不低于GB50016和GB55037的相关规定。6.1.2设置在建筑内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设置在地下时,应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地下、半地下层不得配建分散充电设施。6.1.3因场地不足确需使用民用建筑架空层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应采用没有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与建筑内的通风采光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公共部位进行有效防火分隔,消防设施器材和视频监控设备须保持完好有效,实行车辆分组停放,每组停车数量不应超过20辆,并设置专用充电设施。6.1.4场所内应规定停放区域、充电区域和疏散通道区域并划线标识。沿疏散通道双面布置停放电动自行车车位时,疏散通道的宽度宜为2.5m~2.7m;沿疏散通道单面布置停放电动自行车车位时,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m。6.1.5场所内的电动自行车应分组停放,每组停车位数量单排不宜超过25辆长度为20m,组与组之间(含停车区与充电区)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m的隔离带,或采用高度不低于1.5m、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实体隔墙分隔。6.1.6当与汽车库合用时,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不应跨越汽车库防火分区。在汽车库防火分区内划定一定区域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该区域与汽车停放区域进行防火分隔,应采用防火墙与其他部分实现完全分隔,防火墙上不宜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6.1.7场所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当利用建筑架空层作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时,建筑物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4DB5305/T199—20246.2室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6.2.1设计停车位数量大于200辆时,停放充电场所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出入口净宽度不应小于2.0m。6.2.2场所应规定停放区域、充电区域并划线标识。停车区应分组布置,每组停车位数量单排不宜超过25辆长度为20m,组与组之间(含停车区与充电区)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m的隔离带,或采用高度不低于1.5m、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实体隔墙分隔。6.2.3当停放充电场所设置防风雨棚时,防风雨棚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应大于该场所外立面总面积的50%,开口区域总长度应大于该场所周长的50%。当防风雨棚四周开口面积不满足要求时,应按地上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相关要求执行。防风雨棚的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6.2.4充电场所建设应符合《云南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导则》-建筑篇第3.1.2条规定。7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7.1当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独立设置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场所应划分防火分区,地上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²,地下或半地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²。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b)设置在建筑内的停放充电场所,车辆出入口与人员安全出口应分开设置。c)停车位数量大于200辆时,车行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出入口净宽度不应小于1.8m。d)每个分区人员安全出口应不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室内任一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大于60m。对单层或设置在建筑首层的场所,室内任一点至室外最近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60m。e)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疏散楼梯: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停放充电场所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f)当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应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小于2h的楼板与建筑内的其他区域完全隔开。与住宅地下室相连通的停放充电场所,人员疏散可借用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当不能直接进入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间时,应在场所与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之间设置连通走道,走道应采用防火隔墙分隔,场所开向该走道的门均应采用甲级防火门。g)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设置门禁系统时,应确保断电后疏散门处于可开启状态,或设置紧急开门装置。h)室内场所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净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7.2当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与汽车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人员疏散设计参照GB50067相关规定执行。b)应满足本文件6.1.4的规定。7.3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内的电气线路应穿管保护。穿越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管道、桥架等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5DB5305/T199—20248消防设施和器材8.1室外消火栓建筑面积大于300m²时,独立建造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换)电场所,应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²范围内的,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8.2室内消火栓8.2.1地上建筑面积(含首层架空层)大于300m²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同层相邻的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30m,应保证消火栓水枪的两股充实水柱能够到达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8.2.2室内按照标准不需设室内消火栓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水龙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保证一股水流能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其安装高度应便于取用;b)消防软管卷盘配备的软管内径不应小于19mm,轻便水龙应配置公称直径25mm有内衬里的消防水带,两者长度宜为30m;c)应配置当量喷嘴直径6mm的消防水枪。8.3自动灭火设施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按GB50084的规定,确定为中危险Ⅱ级。除按照GB55036、GB55037和GB50067标准要求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室内停放场所外,其他有顶棚的室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宜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的设置应符合GB50084的规定。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除依据GB55037和GB50067中要求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停放场所外,其他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安装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报警信号应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守的值班室。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设置应符合GB20517的规定。8.5排烟设施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并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当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宜在外墙或顶部设置固定窗,并应符合GB55037、GB51251的规定。8.6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除露天以外的其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按照GB51309规定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消防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位置、高度及间距应符合GB17945的规定,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照度应符合GB17945的规定。8.7灭火器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级按民用建筑严重危险级确定,并宜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150m²应配置不少于2具5kg的干粉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应超过15m。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6DB5305/T199—20249充电安全9.1充电设施的供配电系统应符合GB50052、GB50054、GB55024的有关规定。9.2充电设施负荷等级为三级,充电设施的低压接地系统可采用TN-S、TN-C-S系统,不应采用TN-C系统。9.3每个充电设备应采用专用供电线路,低压电源引至充电场所后应配置配电箱(柜),成组布置的充电柜(桩)应采用放射式供电,供电线路上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有条件的宜安装具备远程监测、操控的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9.4充电柜(桩)应具备空载断电、充满自动断电、过载保护、超温保护、电流检测、故障自检、漏电保护等功能。9.5充电设备及供电装置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电源切断装置,应确保当发生火灾报警后,能自动切断供9.6电力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GB50217的有关规定,电力电缆截面可按高一级选择。主干线的截面应结合分散充电设施负荷计算结果,按远景目标选定,并应留有一定的裕度。9.7向充电设备供电的线路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2级的铜芯电线电缆,并应选用无卤低烟低毒阻燃型线缆,电线电缆选型及敷设符合GB55024的有关规定。9.8配电箱(柜)、充电柜(桩)本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配电箱(柜)、充电柜(桩)、充电插座应按装在不燃材料上,并应设置明显标识,便于操作。9.9配电箱(柜)、充电柜(桩)、充电插座室外安装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室内安装时不应低9.10设置于室内场所(含地上、半地下和地下)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24h全覆盖可视监控系统,设置于室外场所(含露天,有顶棚、无外墙外窗等围护结构)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24h全覆盖可视监控系统,信号实时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守的值班室。9.11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充电设施宜选用智能计量计费和远程监控模式。故障报警信号宜接入所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或有人值守的值班室。9.12户内安装的充电设备,应利用建筑物的接地装置接地;户外安装的充电设备宜与就近的建筑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当无法利用时,应加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GB/T50065的有关规定。9.13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GB50057GB、55024的有关规定。9.14当充电设备采用落地式安装方式时,室内充电设备基础应高出地坪50mm,室外充电设备基础应高出地坪200mm;当充电设备采用壁挂式安装方式时,设备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设备人机界面操作区域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宜为1.5m。充电插座的间距不应小于0.6m,安装高度距地应为0.3m~1.3m,应带漏电保护功能,为确保一个插座仅对一辆电动车充电,插座插孔数不超过五孔,宜设置一个2孔插座与一个3孔插座,2孔插座与3孔插座应交叉布置、互相闭锁。9.15配电箱(柜)每一分支回路上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不应大于30mA,且供电回路应装设保护接地导体(PE)。充电场所应设置辅助等电位联结。10消防安全与管理10.1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建设单位、业主单位、管理使用单位应当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确定消防安全管理单位,负责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7DB5305/T199—202410.2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管理其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符合XF1283一2015的规定。无物业管理的单位、住宅小区、楼院,由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