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797第一章引言 499131.1生态农业概述 4267711.2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与意义 474101.3生态农业发展策略与目标 417598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 598722.1农业资源调查 5157882.1.1土地资源调查 5107672.1.2水资源调查 5228972.1.3气候资源调查 542472.1.4生物资源调查 5292962.1.5农业生态环境调查 5290422.2农业资源评估 560082.2.1土地资源评估 5189972.2.2水资源评估 6229762.2.3气候资源评估 6126202.2.4生物资源评估 6245262.2.5农业生态环境评估 676232.3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632152.3.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6303542.3.2水资源合理配置 6174442.3.3气候资源利用 6277852.3.4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 6256562.3.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632257第三章生态农业关键技术 6296543.1种植业关键技术 6142663.1.1间作套种技术 6284373.1.2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 798243.1.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7299813.2畜禽养殖业关键技术 7176593.2.1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749413.2.2生态养殖技术 7225333.2.3疫病防控技术 7323903.3水产养殖业关键技术 7250813.3.1水质调控技术 7214853.3.2生态池塘养殖技术 714343.3.3优良品种选育技术 711873.3.4饲料及投喂技术 82891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8277074.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8107854.1.1土地资源退化 8204804.1.2水资源污染 8313904.1.3生物多样性减少 8136394.1.4农业面源污染 8266784.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121204.2.1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8245914.2.2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824984.2.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8119244.2.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 966654.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9191604.3.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971874.3.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14994.3.3发展生态农业 9222144.3.4农业水土保持 91327第五章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 9293525.1产业链概述 9275375.1.1产业链内涵 9313725.1.2产业链特点 9264755.1.3发展意义 10323945.2生态农业产业链设计 10241665.2.1产业链结构设计 10214635.2.2环节选择 10262175.2.3产业链布局 10535.3产业链优化与提升 10327005.3.1技术创新 1056535.3.2政策支持 10248785.3.3组织协调 11119425.3.4市场开拓 11282625.3.5人才培养 1122875第六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291336.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11216856.1.1作物秸秆 11160486.1.2稻壳 11169836.1.3农膜 11178036.1.4畜禽粪便 1122693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132166.2.1秸秆还田 11262466.2.2稻壳能源化利用 12164506.2.3农膜回收利用 12250826.2.4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275486.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2165506.3.1案例一:秸秆生物有机肥生产 12284196.3.2案例二:稻壳发电项目 1244906.3.3案例三:农膜回收利用项目 123966.3.4案例四: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线 1218799第七章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 1235837.1国家生态农业政策概述 12327277.1.1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政策 13284497.1.2生态农业扶持政策 1321747.1.3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1396407.2地方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 13301087.2.1地方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1396877.2.2地方生态农业扶持政策 13126907.2.3地方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法规 137877.3生态农业政策建议 1347747.3.1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13289507.3.2加大生态农业投入 1486987.3.3强化生态农业监管 1440017.3.4推广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14222457.3.5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和培训 1423775第八章生态农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 14210708.1生态农产品市场分析 14194228.1.1市场需求分析 14168358.1.2市场供给分析 14101818.1.3市场竞争分析 1441908.2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14290978.2.1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14316688.2.2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1456898.2.3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1454808.3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154068.3.1政策支持与引导 15158878.3.2产业技术创新 1528278.3.3品牌建设与推广 15195988.3.4市场拓展与营销策略 15162728.3.5产业链延伸与产业融合 15279328.3.6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2350第九章生态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5239429.1生态农业信息化概述 15252839.2生态农业智能化技术 1562549.3生态农业大数据应用 16700第十章生态农业发展案例与启示 162037210.1国内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163192910.1.1案例一:某省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62187510.1.2案例二:某地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 16645710.2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经验 172270910.2.1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172349010.2.2德国: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171031310.3生态农业发展启示与建议 171308410.3.1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171154910.3.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172780210.3.3拓展生态农业产业链 172837110.3.4加强生态农业宣传与培训 17269910.3.5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监测与评价体系 17第一章引言1.1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原则,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生态农业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2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三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三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效益。(4)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1.3生态农业发展策略与目标为实现三农村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以下发展策略与目标:(1)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农业。(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升生态农业发展质量。(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具体目标如下:①提高生态农业覆盖率,力争达到80%以上。②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④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⑤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2.1农业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调查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所需资源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是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1土地资源调查调查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利用现状及潜力。重点关注耕地、园地、草地、水域等农业用地类型,以及土壤类型、肥力状况、酸碱度、盐渍化程度等土壤属性。2.1.2水资源调查分析调查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径流等,评估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2.1.3气候资源调查了解调查区域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光照、风速等,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1.4生物资源调查调查区域内农作物、林木、畜禽、水产等生物资源的种类、分布、优势品种及遗传资源。2.1.5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包括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生物多样性等,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依据。2.2农业资源评估农业资源评估是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为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2.1土地资源评估评估耕地质量、利用效益、潜力及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2.2.2水资源评估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利用效率、开发潜力及生态环境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2.2.3气候资源评估分析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适宜性、稳定性和潜力,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提供参考。2.2.4生物资源评估评估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优势品种、遗传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2.2.5农业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指导。2.3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根据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以下可持续利用策略:2.3.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耕地、园地、草地等农业用地比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2.3.2水资源合理配置实施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用水需求。2.3.3气候资源利用根据气候条件,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2.3.4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2.3.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生态农业关键技术3.1种植业关键技术3.1.1间作套种技术间作套种技术是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比例和方式种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3.1.2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生物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作物生长。3.1.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3.2畜禽养殖业关键技术3.2.1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厌氧消化等方法,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3.2.2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注重动物福利和生态环境保护,采用低密度养殖、天然饲料、优良品种等措施,提高养殖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2.3疫病防控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包括疫苗接种、生物安全、药物防治等方法,以保证畜禽健康,减少疫病传播,提高养殖效益。3.3水产养殖业关键技术3.3.1水质调控技术水质调控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保持养殖水体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在适宜范围内,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3.3.2生态池塘养殖技术生态池塘养殖技术利用植物、底栖动物等生态因子,构建养殖生态系统,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减少养殖污染。3.3.3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优良品种选育技术通过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的品种,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3.3.4饲料及投喂技术饲料及投喂技术根据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研发环保型饲料,采用科学投喂方法,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水体污染。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4.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本节主要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4.1.1土地资源退化农业土地资源退化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4.1.2水资源污染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业废弃物排放,以及养殖业污染等问题,导致农业水资源受到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4.1.3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体现在作物品种减少、野生生物种群减少等方面,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威胁。4.1.4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4.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本节提出以下保护措施。4.2.1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4.2.2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2.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4.2.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4.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以下治理措施。4.3.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4.3.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4.3.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增加农田生态功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4.3.4农业水土保持加强农业水土保持工作,降低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5.1产业链概述生态农业产业链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条具有生态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的产业链。本章节将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内涵、特点及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概述。5.1.1产业链内涵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指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5.1.2产业链特点(1)循环性:生态农业产业链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2)互补性: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3)层次性:生态农业产业链由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存在明确的层次关系。(4)动态性:生态农业产业链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5.1.3发展意义(1)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2)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4)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2生态农业产业链设计生态农业产业链设计是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产业链结构、环节选择、产业链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5.2.1产业链结构设计根据生态农业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产业链结构,包括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5.2.2环节选择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定位,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环节作为发展重点。5.2.3产业链布局合理布局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产业链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5.3产业链优化与提升为提高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本节将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组织协调等方面提出优化与提升措施。5.3.1技术创新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链高效运行。5.3.2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引导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5.3.3组织协调加强产业链内各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的组织协调,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5.3.4市场开拓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5.3.5人才培养加强生态农业产业链相关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水平。第六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稻壳、农膜、畜禽粪便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组成成分。本节对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及其特性进行详细阐述。6.1.1作物秸秆作物秸秆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茎秆和叶子。秸秆富含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物质能和纤维素含量。6.1.2稻壳稻壳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具有轻质、多孔、高热值等特点。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还含有少量的硅、镁等元素。6.1.3农膜农膜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膜、棚膜等塑料制品。农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6.1.4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是指畜禽在生长过程中排泄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不同畜禽粪便的成分和性质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具有较高的肥效和生物质能。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废弃物,采用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6.2.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作为有机肥料的一种方式。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促进作物生长。6.2.2稻壳能源化利用稻壳能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稻壳发电、稻壳气化、稻壳燃料棒等。这些技术将稻壳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6.2.3农膜回收利用农膜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农膜回收、清洗、造粒等环节。通过回收利用,降低农膜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6.2.4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技术包括堆肥化、厌氧发酵、有机肥生产等。这些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效益。6.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以供参考。6.3.1案例一:秸秆生物有机肥生产某农业企业采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该技术实现了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6.3.2案例二:稻壳发电项目某稻米加工企业利用稻壳为燃料,建设稻壳发电站,为周边企业提供电能。该项目有效利用了稻壳资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6.3.3案例三:农膜回收利用项目某地区开展农膜回收利用项目,通过建立回收站点、推广环保农膜、实施补贴政策等措施,提高了农膜回收率,降低了环境污染。6.3.4案例四: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线某养殖企业投资建设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线,将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该项目实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养殖环境,提高了农业效益。第七章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7.1国家生态农业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政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生态农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7.1.1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政策国家将生态农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升级。7.1.2生态农业扶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信贷、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从事生态农业生产。7.1.3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严格农业环境监管,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7.2地方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各地根据国家生态农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地方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2.1地方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各地根据国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7.2.2地方生态农业扶持政策地方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税收优惠、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推动生态农业发展。7.2.3地方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各地加强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问题的监管。7.3生态农业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7.3.1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加强生态农业政策顶层设计,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连续性。7.3.2加大生态农业投入继续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提高生态农业产业水平。7.3.3强化生态农业监管加强生态农业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7.3.4推广生态农业典型模式7.3.5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态农业意识,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生态农业发展能力。第八章生态农业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8.1生态农产品市场分析8.1.1市场需求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本节从消费者需求、消费习惯、消费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依据。8.1.2市场供给分析分析当前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品种、质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生态农业产业现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8.1.3市场竞争分析从生态农产品品牌、价格、销售渠道等方面,分析市场竞争态势,为生态农业企业制定市场战略提供依据。8.2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分析8.2.1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全面评估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8.2.2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方向。8.2.3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结合生态农业产业特点,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策略,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8.3生态农业发展策略8.3.1政策支持与引导分析国家及地方政策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8.3.2产业技术创新探讨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8.3.3品牌建设与推广强调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品牌定位、传播策略和推广手段。8.3.4市场拓展与营销策略分析生态农产品市场拓展的关键因素,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差异化、渠道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8.3.5产业链延伸与产业融合探讨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路径,实现产业协同发展。8.3.6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九章生态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9.1生态农业信息化概述生态农业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态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绿色化水平。9.2生态农业智能化技术生态农业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农业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1)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远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智能感知技术:利用光谱、图像、雷达等遥感技术,获取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3)农业技术:研发具有自主行走、作业功能的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4)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合专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9.3生态农业大数据应用生态农业大数据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