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度计的秘密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

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课前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

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

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

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

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

化。

(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

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

(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

(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巩固总结

讨论: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

3、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能列举生活中

常见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2、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来证明气体、固体有热

胀冷缩的现象。通过观察现象,进行交流描述。并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愿意和同伴交流

并分享对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的感知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其中“观察现象、交流描述现象和学会倾听交流”作为本课的重点,而“组内合作设计实验,

证明气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作为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如烧瓶、烧杯、冷水、热水、气球等。

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图片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

野,向生活开放。

教师准备烧杯、烧瓶、还要准备固体膨胀演示器、酒精灯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调动学生的趣味导入

1、教师操作“红墨水上下升降”试验。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3、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二、试验操作,验证猜想

(一)明确操作安全,制定实验方案

1、提问:怎么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

2、学生看材料,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强调:充分利用材料)

3、明确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强调安全、分工合作意识)

(二)分组实验操作,教师是服务者,提供材料;或参与各组活动,启发引导。

三、演示试验,汇报交流

1、学生派小组代表上台边讲边演示。

提出要求:(1)、你们想让大家看到什么?想证明什么呢?(2)、同学们的更要注意了:咱

们能看到什么现象?他们能证明出什么呢?

2、学生讲解演示。教师随时与学生交流重点内容或启发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完善实验操作。

3、师生总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请学生板书知识点:空气热胀冷缩

教师介绍科学家的种种实验证明,归纳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请学生板书知识点:气体

四、回顾前文,引出对固体的探究

1、回顾旧知:《温度计的秘密》一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请学生同时板书:液体

2、启发:我们都知道,物体一般有几种状态?现在,已经知道气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

象,此时,你还想知道什么吗?

3、学生猜想。板书:固体(?)

4、演示“固体膨胀演示器”。邀请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5、先观察材料,接着设计试验方案,最后合作实验。

6、学生观察,并思考现象。实验操作者简介不同材料的物体在相同情况下热胀冷缩程度的不

同。

7、师生总结板书: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擦去“?

五、简化总结,对比描述,严密知识

1、启发: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启发思考: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简介“反常膨胀”现象。总结出:一般情况下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分析判断图片,练习巩固知识点,向生活开放。

2、交流生活中,人们科学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地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抓住契机或启发学生思考“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知识点。请学生解释道理,揭示课题,

讲解预防措施。

4、教师简介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两面性。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就是因为一个密封圈的热胀冷缩的现象造

成的。先用温水洗脸再用冷水洗脸,能让你的皮肤更清洁更富有弹性。让热胀冷缩的现象为我

们服务。别忘了告诉你周边的人尝试一下。)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七、明确闪光点,树立自信,促成良好习惯养成,整合收获。

这节课高兴吗?(指着板书)咱们了解到这么多知识,我觉着其中离不开大家的愉快合作、

细心观察。你说对吗?

好,让我们再次团结合作,把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小组长领取自测题。)

板书设计:空气

气体

液体热胀冷缩

固体(?)

教后记:

3、认识岩石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对岩石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鉴别岩石硬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每组两盒:A盒、B盒。

每盒内装入上述五种岩石标本,分别贴上标号,两盒内的岩石号序不同。

2.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释的盐酸及滴管,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我们在一年级观察过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什么不同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呢?

(2)请同学们打开A盒,看一看里面是什么?(讲解:这些石头叫做“岩石”。)

(3)这些岩石都是一样的吗?

(4)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大地上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

藏。你知道地质学家是怎样研究岩石的吗?

2.谈话:

今天让我们像地质学家那样来认识岩石。(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给学生观察、辨认岩石的方法

(1)谈话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岩石?(让学生充分发言,引导他们从颜色、结构、

软硬以及遇酸后的反应等方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同时板书,板书内容同课文中的

表格。)

以上特征分别用什么方法观察?(随着学生的发言,在表格各项的上方分别写出

相应的观察、实验方法:看——颜色、结构;刻——软、硬;滴——遇酸后的反应

情况。)

(2)学习观察岩石的颜色和结构的方法

①讲解:岩石外表的颜色不同,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带

花纹的,我们要仔细看看每块岩石是什么颜色。我们还要看看岩石的结构,岩石

的结构是指岩石是一层层的还是一粒粒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

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

②提问:用什么仪器观察岩石的结构,才能看得更清楚些?(用放大镜)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岩石的硬度及遇酸后的反应

①提问:用什么方法比较岩石的软硬呢?(必要时可问:在《玩石头》和《铜铁

铝》两课中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的软硬的?)

②讲解演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给岩石的软硬划分等级,一般可分为三级。

(出示操作的提示。)

用小刀刻不动——很硬;

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较硬;

用铜钥匙刻得动——较软。

③讲解演示: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实验方法认识岩石。这个实验要用到一种化学

药品,叫“盐酸”。(出示操作提示)把盐酸滴在岩石的断面上,观察有什么反

应。盐酸有腐蚀性,不要弄在手上或衣服上。滴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

只滴2至3滴。实验完毕后要把岩石冲洗干净。

(4)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岩石特征的其他方法

提问:除了以上的方法,还能够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观察、辨认岩石的特

征?(若学生一时想不起,可提示:在玩石头时,我们用手摸石头表面是否光滑;

在认识金属时,我们发现金属有光泽。这些对你认识岩石有无启发?)

2.学生观察活动

(1)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2)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1号岩石有什么特征?2号呢?……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发现岩石的特征。通过讨论,把一

致的意见填写在“岩石特征表”中,填写的内容不局限于表格所列的方面。)

3.明确五种岩石的特征

(1)学生阅读课文中各种岩石的特征。

(2)谈话: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研究了五种岩石的主要特征,现在请你把记录

表中的岩石特征与标准岩石特征进行比较,说说A盒岩石1至5号分别是什么岩

石?

(3)学生比较并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五种岩石的名称及特征。另外,应评价学生观察活动的情况。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空格中五种岩石的名称。

(三)巩固

1.谈话:

刚才,我们用观察、实验、查资料的方法认识了五种典型的岩石。现在,请你用

刚才学习的鉴别岩石的方法,鉴别B盒中的几种岩石。

2.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查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相互讨论,给岩石定名。)

3.汇报定名结果,教师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岩石?用的是哪一种岩石?

2.到山上、河滩或建筑工地采集一些岩石标本。(讲解采集岩石的方法及安全事

项。)

板书设计:

教后记: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

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活动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一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

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

多的知识。

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学生交流:

生:我的这块岩石很好看,我知道它是石英岩。

生:这块石头是我从河边捡的,是圆形的,它可能是砂岩吧。

生:我的这块石头不知道是什么,爸爸告诉我是沉积岩。

谈话:现在知道了你们小组都带的什么岩石,观察一下自己小组的岩石,把他们分分类,每

一类放到一块。等一会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总结一下你们都有那些种类的岩石,有几块。

学生分组观察桌上的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谈话:哪个小组总结一下你们都有那些种类的岩石,有几块

学生交流

谈话: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

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

生:我准备把这块岩石送给第二小组。

生:我想用这块岩石同第四小组交换一块我们没有的岩石。

各组交换岩石。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你们小组研

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出示岩石百

宝箱的课件,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的图片,观看制作方法)

谈话:现在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准备怎么做研究一下你们小组的

分工。

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下面你们每个小组开始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完后,参加

我们班的岩石博览会,你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你们的作品。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师: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

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

学生进行展示。(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

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

价)

师:岩石中有很多学问和信息,利用岩石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岩石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

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岩石百宝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地质学家。

板书设计:

教后记:

5、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

2、知道人类对岩石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

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岩石用途以及岩石资源保护方面的课件或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帮助。

如岩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图片,岩石应用的视频资料;岩石用途、岩石文化、矿产资源的各种

资料;有关岩石、矿物和人类关系的图片。

学生准备:做剪贴报的材料工具——图片、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情趣、探究引入:

1、谈话:在我们美丽的校园。我随即拍摄了一幅图片,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图一:大理石

雕塑)

平时我们出入校园随时都能看到它,但有谁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3、谈话:我们学校里的其他物体还有哪些是由岩石做成的呢?

4、小组代表交流。

K说明》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知道的由岩石做成的物品都说出来。

5、小结: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岩石的种类很多,大自然给我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岩

石,关于岩石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们来探究呢!到底他们都有那些用途,你们知道吗?这

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关于岩石的用途,我们知道多少?

1、谈话:课前让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岩石用途的相关资料,搜集到了吗?先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

2、小组同学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说明X建议老师参与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观察、

思考,比一比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提示、指导小组同学填写“岩石用途”记录表。

“岩石用途”记录表

物品名称制作材料发现途径

4、谈话: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搜集的最多、最好,并说出搜集的途径,然

后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黑板标出1—6组比赛的分数)

5、小组代表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自己所整理的岩石用途,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

发现的问题。

6、师:汇报了这么多,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出示课件)

7、学生围绕课件所展示的资料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8、师生总结:岩石的用途

第一,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第二,岩石是重要的生活和生产用品;

第三,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第四,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矿产资源。谈话:同学们的想法与见解很有道理,下面,我

们分组有选择地探究、验证一下这些问题。

活动二:岩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交流知道了岩石的用途,但是你知道岩石与人类文明,与地球

文明的关系吗?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吗?下面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

2、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准备或老师提供的各种图书资料及相关的信息资料卡,查阅有关岩石

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并做好记录。

3、组织小组同学轮流观看为本环节专门制作的“岩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网页。

4、引导小组同学整理相关资料,形成交流报告,准备在全班交流、展示。

5、刚才各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查阅、整理了许多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下面,请代

表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整理的资料全面,有代表性。

6、小组代表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允许小组同学随时补充交流结果。)

7、播放关于岩石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与人类关系等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此总结本探究环节。

活动三:保护岩石资源

1、谈话:岩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在开采、利用岩石的同时,由于乱开采、,无计

划的开采既浪费了大量资源,也破坏了环境。谁能说出身边的例子?

2、学生交流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及看到的有关现象。

3、课件展示:人类乱开采矿产资源造成浪费,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谈话:我们在开采利用岩石的同时,也应保护岩石资源,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5、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

6、讲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到保护岩石资源的

紧迫感和重要性。

三、自由活动:

1、组织小组同学做剪贴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岩石的用途、岩石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岩

石资源。接下来,我们利用自己收集和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比一比,哪个小组

同学的创意新颖?设计、制作的有观赏性?

(2)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制作剪贴报。

(3)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剪贴报。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同学们的设计与创意。

2、组织小组同学对自己探究进行评价。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在小组内从“准

备的材料怎样、与同学讨论合作的怎样、自己的发现怎样及剪贴报”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评价,并填写在表格中。

(3)学生展示评价结果。

四、拓展活动:

1、谈话:小结本课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2、与学生交流,谈谈对岩石研究方面的探究活动方案和设想,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对岩石最

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板书设计:

教后记:

6、岩石的风化

教学目标: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酒精灯、水、镶子、岩石、塑料瓶、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课件出示象鼻山、石蘑菇、鹅卵石等图片)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看的景点都和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岩石(教师板书:岩石)

这些岩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奇特、奇形怪状等)

那么,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些奇特的岩石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吗?(学生猜测)

那么如果在过一万年,甚至更久,它们还会是这个模样吗?(教师板书:会改变模样吗)

是什么原因是这些岩石发生变化呢?

学生猜测各种原因(教师一一板书)

刚才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呢?

学生提出实验

我们能不能把大自然中的岩石和影响岩石的因素搬到教室里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试验

用具代替)

酒精灯模拟太阳,小石头模拟岩石,自来水模拟雨水,瓶子中的水晃动模拟流水冲刷。

那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来做?小组讨论

请一组会几组学生讲述,教师补充实验步骤。

二、实验求证

(-)冷热实验

1、我们就用这块小石头模拟校园里的岩石(出示小石头),那阳光和雨水用什么代替?

2、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讲解实验单的填写。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

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水槽底部有些小碎石)

7、小结:这些现象告诉你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得出结果:热胀冷缩

播放视频

二、流水实验

当山上的岩石碎裂后,滚到山脚下的溪流中,还会受到水流的冲刷和搬运,接下来同学们用

桌上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流水冲刷的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汇报实验收获。(请两组上台汇报)教师相机追问: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果继续实验

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小结:这个实验,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流水的冲刷和搬运过程中,是岩石之间互相碰撞,造成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

播放视频

视频中的岩石经过流水的冲刷后,变成了鹅卵石,我们刚才的小石头有没有变成鹅卵石?

为什么?

学生提出时间的问题

三、推测与解释

(一)课件展示另外一些岩石的图片。它们以前长这个样子吗?

(-)科学推理:联系刚才的实验,说一说这块岩石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课件出

示视频:岩石的风化)

(H)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因素也能使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学生讲述,教师板书。(教师

相机出示“石生树”图片:这棵树长在什么地方?一直长,岩石会怎样变化?植物的根也能

改变岩石的模样。另外,动物、大气污染等对岩石的破坏也很厉害,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四)明确风化概念: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四、巩固应用

生活中有许多石制的文物古迹,比如龙门石窟(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引

导学生发现被风化损坏的地方)

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保护文物古迹的方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教后记:

7、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

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

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师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

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

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

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

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着营养,显示着勃勃生机!(教师书“土”)

二、新授

1、预测:

学生预测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

①、讲述: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

的好方法呀!

②、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

③、请一小组来说说。

如说得不完整可以请其它小组来补充。

④、讲述:刚才大家想到了用多种感官、用多种方法来观察土壤,为了使大家的

研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这儿还有两条建议: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

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

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3、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

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

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

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

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

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

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

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

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

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

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

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

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三、巩固

①、讲述: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

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

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

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

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

②、提问: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③学生提问。

④、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

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

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

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设计:植物动物

土壤

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后记:

8、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三类土壤,3个同样大的去底塑料瓶、特制的支架(或3个铁架台)、粗

纱布、3个同样大的烧杯、水。

2、分组观察材料:三类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谈话:课前,你们观察我们附近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3、讲述:土壤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种类。这节课,我们学习“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分类

(1)讲解: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按土壤的颜色或按土壤中含砂、黏土多少来分类。在

这节课里,我们学习按含砂、黏土多少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

砂少、黏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在讲解的同时,板书三类土壤

的名称及其砂和粘土的含量。)

(2)提问:

a、刚才我们讲的,是根据什么给土壤分类?

b、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可以把土壤分为几类?(三类)哪三类?

c、这三类土壤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1)比较三类土壤的外观(形态)

a、将三类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b、分组观察:看一看,摸一摸这三类土壤有什么不同?

c、汇报观察结果。(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边听学生

讲边板书。)

d、讨论:为什么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

e、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砂质土的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的

颗粒大小居中。这三类土壤外观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与它们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关系。土壤

中含砂越多,看起来颗粒越大;含砂量越少,颗粒越小。

(2)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a、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这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例如下雨以后,渗水快慢

有什么不同?

b、讲述: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来做个实验。

c、演示实验:取3个去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

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

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d、观察:

哪种土渗水快?

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e、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f、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

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

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3)比较三类土壤的透气性

a、讨论:三类土壤中的空气多少是否相同?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多,哪一类土壤中空气

比较少?为什么?

b、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说明三类土壤透气性好坏的示意图。

c、讲解:土壤的透气性是与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密切相关的,土壤中的空气存在土壤的

孔隙中,如果土壤的孔隙被水占据着,空气就不能占据。

d、讨论:根据以上道理,你再说说哪种土壤透气性好,哪种土壤透气性差,哪种土壤透气

性居中?为什么?

e、教师小结:砂质土颗粒大,土壤孔隙大,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颗粒小,

土壤孔隙小,渗水性差,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颗粒大小居中,土壤孔隙大小居中,渗

水性、保水性居中,透气性也居中。

(4)综合比较三类土壤的性质。

a、讲述:现在,我们系统地看一看三类土壤的性质。

b、提问:

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保水性有什

么不同?三类土壤的透气性有什么不同?

砂质土有什么性质?(把颗粒大小、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透气性好坏连起来说。)黏质

土有什么性质?壤土有什么性质?

C、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关于三类土壤性质的空白。

(三)巩固练习

1、教师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土壤分为几类?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2)三类土壤的含砂量有什么不同?

(3)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4)土壤的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透气性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或问这些性质与土壤

的什么成分有关系?)

(四)布置作业

观察、实验:当地的士壤是哪类土壤?

板书设计

教后记

9、植物与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

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

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板书设计:

教后记:

10、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

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板书设计:

教后记:

11、认识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利用Internet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蜡烛、激光器、带有小孔的硬纸片、吸管、装有红颜色的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在悄悄的变化着,特别是我们城市的夜景。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一段我们城市的夜景。

(播放城市夜景录像)

师:看了夜景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美、美极了。

师:什么美?

生:城市的夜景美、灯光美、建筑美。

师:最美的是什么?

生:灯光美。

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

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生:世界将一片黑,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的,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光》。

(板书课题)

(二)研究光沿直线传播:

师:有了光人们才能看见世间的物体;有了光人们才能感到温暖;有了光植物才能生长等等,

关于光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后把自己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学生交流想研究

的问题)

生:光是怎样传播的?

哪些物体会发光?

哪些地方需要光?

光有几种?

光的应用?

光的传播速度?

(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根据你已有的经验猜想一下,光有可

能是怎样传播的?

生:...

(教师播放太阳图启发)

生:(交流)光沿直线传播。

师:无论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个答案,都没关系,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要进行实验,因

为实验是解决我们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材料,请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并填好记录表。

(小组进行实验)

师: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都很注意相互合作,

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法,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

(小组汇报、交流)老师播放图片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并介绍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看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个现

象。

生:看到蜡烛的像

师:师:像有什么特点?

生:生:倒着的。

师:师:为什么是倒着的?

生:因为蜡烛的光穿过小孔后光就反过来了所以就成了倒立的像。

生:因为蜡烛很大,小孔很小所以就成了倒立的像。

生:因为蜡烛火焰上部的光穿过小孔后到了屏幕的下部,火焰下部的光穿过小孔后到了屏幕

的上部,所以就成了倒立的像。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播放课件)

(三)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哪些地方需要光、光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等知识:

师:剩下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好呢?

生:(答方法)

师:这些问题用上网查询的方法比较好,老师已经把有关的资料放到我们学校的网站上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上网去查询资料寻找答案吧。

(板书:上网查询资料)

生:学生上网查询资料。

师:同学们找到要查询的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

(学生交流)

师: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遨游,并把你们的研究成果通

过电子邮箱告诉老师(教师演示:点击“与老师联系”)

(四)课后拓展

师:我们再来做一下刚才激光灯在水中传播的实验,让激光灯离开水杯一段距离,从对面看,

激光灯发光点与水中传播的路线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你感兴趣

可以通过实验、上网等方法来找答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玩镜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学生通过对凸透镜的研究,进行定理观测,初步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学习测量它

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3、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是怎样成像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1、焦距不同的各种凸透镜,纸屏、蜡烛。

2、投影仪、幻片、凸透镜成像原理图投影片、老花眼镜、铁架台。

3、塑料尺、火柴、印有彩色图文的透明纸、照相底片、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只放大镜和一副老花眼镜)

谈话:同学们都见过爷爷的老花眼镜或者放大镜吧?说说你有哪些玩法呢?(学生一般都玩

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至少也能回答出“能放大”“能晒着火柴头”等玩法)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一下放大镜和老花眼镜还有哪些玩法和其中的奥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平面镜成的像左右相反

这项活动包括三点内容:

(1)把“平面镜”一词教给学生。

(2)从平时生活中使用平面镜引入平面镜成像。面对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用课本对着平面

镜,看镜中课本的像。描述成像的特点。

这一部分不难,低年级学生也能发现成像特点。

(3)“你怎样运用平面镜成像?”这样设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一项活动和前一项活动区

别开来,并由此引入下一项活动。

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很快做出反应,可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由别的学生说他怎样用平

面镜成像。

.认识平面镜成的像左右相反

这项活动包括三点内容:

(1)把“平面镜”一词教给学生。

(2)从平时生活中使用平面镜引入平面镜成像。面对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用课本对着平面

镜,看镜中课本的像。描述成像的特点。

这一部分不难,低年级学生也能发现成像特点。

(3)“你怎样运用平面镜成像?”这样设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一项活动和前一项活动区

别开来,并由此引入下一项活动。

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很快做出反应,可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由别的学生说他怎样用平

面镜成像。

2、认识凸透镜。

(1)学生用手摸凸透镜。

(投影——竖放的放大镜镜片)

(2)讲述: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放大镜和老花眼镜都是凸透镜。(板书

课题)

3、认识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1)组织学生拿着凸透镜、火柴和直尺到室外阳光强的地方玩凸透镜。(一部分学生用凸透

镜自由玩,一部分学生不用凸透镜,直接将火柴放到阳光下晒,然后再交换做实验)教师要

巡回指导,如凸透镜面要和阳光垂直,调节镜面到火柴头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手拿放大

镜不要晃动等。也可让学生边玩边研究怎样玩才能达到以上几个要求。

(2)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学生一般会回答:

①火柴头被点燃了。

②蚂蚁、小虫被晒死了。

③纸被烧冒烟了,纸被烧出一个小洞。

(3)师生小结: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成一个亮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集中了太阳

的光和热,温度很高,所以能使火柴燃烧。因为老花眼镜也是凸透镜,因此不能用它去看太

阳或其他强光源,以防烧伤眼睛。

(4)教师示范用直尺测量凸透镜焦距,并告诉学生什么叫焦距及其测量的方法。

(5)学生分组测量凸透镜焦距,并记录数据。

(6)师生回到室内并进行实验小结:凸透镜有聚光和放大作用。

(7)指导学生用两把相同的尺子测量凸透镜放大倍数。为了避免凸透镜的晃动,可以用铁架

台固定放大镜。

4、认识凸透镜成像作用。

(1)讲述: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凸透镜有聚光和放大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

用呢?请同学们右手持凸透镜,左手拿一张白纸进行实验。你发现有什么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4)师生小结。

(5)学生填写课本第14页实验结果。

(6)用投影仪出示凸透镜成像原理图。提问:通过刚才实验,你知道凸透镜的位置与成像大

小有什么关系?

(7)讨论:为什么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5、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作用。

(1)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后提供给学生下面表格,让学生边

实验边填写。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提问:

①凸透镜成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

②怎样做能使图像清晰?(移动蜡烛、凸透镜或纸屏)

③成像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图像就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图像就大。)

(4)小结成像的大小变化规律。

①演示“投影机”成像。

②学生参照课本第15页图制作模拟投影机。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要把窗帘拉上遮光,

使室内光线较暗。

③各组交流“投影机”制作方法、效果及经验。如:“怎样做成像上的图案和文字才不会颠倒?

有哪些做法可以使图像更清晰?”等等。

6、教师总结本课。

课后感受:由于凸透镜在生活中比较多见,在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都曾玩过,因此教学本课

较轻松,学生实验也较成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筷子“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

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

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

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

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

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

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

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

能不能把书照亮?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

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

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

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

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

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

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

方向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教后记:

14、彩虹的秘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

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2、看到物体颜色的材料——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3、认识光的三原色的实验材料——每人一支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黏胶片。

4、制作彩色陀螺所需材料——火柴梗,红、绿、蓝圆形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

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

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

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

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

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

的哪一边呢?

(7)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像彩虹一样的的七色光?你还有哪些方法做成彩虹?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

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

光就被它吸收了。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

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

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

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

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

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飞旋的陀螺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记录表述自

己的研究结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前要让学生准备制作简易陀螺的材料:卡纸、火柴棒、胶水、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以

及涂色的工具——水彩颜料.教师除了准备上述材料外、还应准备几个做好的陀螺.为了方便

学生研究色光的合成、课前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涂好七种颜色的纸片、上课时发给学生、以

备探究时使用.

教学过程

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

活动一:

教师首先出示几个已经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讲解制作陀螺的方法、步骤、然后让学生交流

自己知道的制作陀螺的方法、也可以让几个不同方法的同学做一下演示、做到小组之间相互

借鉴、以丰富制作的方法、避免制作上的千篇一律.这一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开让

学生动手做、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每

个实验小组最好能多做几个、这样、在给陀螺涂色时、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问题.

活动二:

这部分的教学可分成两个步骤:一是给陀螺涂色.涂色时、可以先要求学生每个小组先按教科

书提供的颜色比例涂一个陀螺、然后再让学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涂色、可以涂两种颜色、

也可以涂三种甚至更多的颜色;二是玩陀螺.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让陀螺稳定地转起来、这是完

成下面探究活动的关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自制的陀螺转得更稳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找到使陀螺转得更稳定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

察和探究.另外、应对每个涂不同颜色的陀螺都要反复实验、仔细观察旋转的陀螺呈现出什

么颜色、并指导学生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汇报和交流.

教学时、教师只可对看到的现象及“视觉暂留"的生理特征作简单的介绍、但对愿意做进一步

探索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查阅资料或走访专家、作更深入的探究.

活动三:

进行这部分教学前、教师要准备足够多的各种颜色的玻璃纸;教学时、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

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在材料和时间上的要求.

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做这个实验时、应拉上教室的窗帘、制造一个相对较

暗的环境.实验时、除了按照课本上提供的三种情况外、还应注意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和

创造性、去尝试多种不同的混光情况.同样、在这个实验中、也应提醒学生及时把实验的情

况记录下来、教师可设计几种表格、方便学生的记录.如下表.

我的观察记录表

组合方式

组合效果(可以绘图)

红光+绿光

黄光

教学时还应注意: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一样的.光的三原色是指红光、绿光和蓝光.

而颜料的三原色是指红色、蓝色和黄色.本课主要研究的是光的三原色相叠加的情况、教学

中要注意区分.

对”资料卡”的教学、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形式进行、不仅要对故事中的知识加深认识、

更要对其所折射出的科学精神深入体会.光学方面的科学探究故事还很多、教师可启发学生

课下去搜集、研读.

自由活动:

本课的自由活动制作三色陀螺、难度较大、但是活动特别有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加

强指导、使活动落到实处.对于制作材料、最好选取硬一点的卡纸做圆盘、或选用三种颜色

的塑料片制作(如果有现成的学具就更好了).学生有了这个制作好的三色陀螺后、一定会产生

浓厚的研究兴趣、课堂上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尽情的玩制作好的三色陀螺、畅谈自己的

发现、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相互间尝试着做出解释、

教师不要给以明确的答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使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活动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小组的合作水平、制

作的完成情况等进行重点反思、总结得失、以利于下一步的科学学习.

先由小组交流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

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