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爱护1.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淌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I→II→III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5.45107KJC.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D.不同养分级之间的能量流淌以有机物为载体【答案】D【解析】依据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的数值,I为15、II为111、III为3,并结合能量流淌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错误;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依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111-15-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41.5<5.45×107kJ,B错误;因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故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率=3.0÷15.0=20%,C错误;物质循环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量流淌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中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在不同养分级之间流淌,D正确。2.将某小型自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复原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整D.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答案】A【解析】人工鱼塘须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供应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藻类爆发的缘由是养分物质丰富,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复原,B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浮游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会加重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整,C正确;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D正确。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B.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养分级间的传递效率C.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D.负反馈调整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A正确;农业生态系统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可以利用动植物遗体及粪便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在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双向传递,C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而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因此,负反馈调整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4.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B.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C.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肯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A错误;伴随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B正确;乙过程可以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也可以代表化石燃料的燃烧,C错误;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若是蓝藻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就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5.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5330470440幼龄14604310360390注: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这种演替属于原生演替B.西黄松幼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老龄群落,因此幼龄西黄松生长速度更慢C.老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91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依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D【解析】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西黄松幼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老龄群落,但是幼龄西黄松生长速度不肯定慢,B错误;因为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所以老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7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依据年碳收支分析,对西黄松幼龄群落来说,流入生物群落的碳(1460)少于释放的碳的量(1460﹣360+390=1490),故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正确。6.湿地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C.把湿地改造成人工林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D.负反馈调整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答案】C【解析】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含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正确;把湿地改造成人工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C错误;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整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正确。7.我国某地采矿塌陷区实行生态修复的方法,经科学引种,开创了水生作物栽培、水产养殖和湿地景观开发的生产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引入新物种后,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生态修复后,该区域的反抗力稳定性增加D.某些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富集到人体内【答案】B【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引入新物种后,随种群数量增加,天敌增加,食物空间有限,故种群不能成J型增长,B错误;生态修复后,群落结构更加困难,该地区的反抗力稳定性增加,C正确;人的养分级较高,某些重金属离子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内,D正确。8.下列关于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淌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的B.能量在各养分级间可以循环利用C.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各养分级同化的能量少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A【解析】生产者大多数状况下也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动物吃绿色植物就又汲取了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故能量流淌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的,A正确;能量在各养分级间单向流淌、逐级递减,B错误;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各养分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9.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通过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通过模拟动物信息,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牢固率C.通过合理施肥、浇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通过建立精子库,实现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爱护【答案】A【解析】动物种群环境容纳量与栖息空间、食物、天敌等有关,自身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与环境容纳量无关,A错误;通过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牢固率,B正确;通过合理施肥、浇灌,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通过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爱护,D正确。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B.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C.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先于植物的演化D.草原上雄鸟发觉危情快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的警报属于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动物种群密度过高,种内斗争会加剧,过低简洁被环境所淘汰。所以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对种群的数量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A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由裸岩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演化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草原上雄鸟发觉危情快速起飞,以此给雌鸟发出的警报,因为这种信息是通过特别的行为实现的,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11.下列实践活动中的相关措施或方法不科学的是()A.调查野外某些小动物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纳样方法B.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可以从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等方面入手C.在油菜花期喷洒肯定浓度的2,4-D溶液可防止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减产D.在农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和无毒蛇,可以达到防治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答案】C【解析】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纳样方法,A正确;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油菜花期连续阴雨天气,无法正常授粉形成种子,而肯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只能促进果实发育,但是无法促进授粉,C错误;青蛙和蛇可以以害虫为食物,可以通过捕食将害虫限制在最低范畴,这是生物防治,D正确。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正确的是A.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B.a、b、c都有可能是细菌C.a曲线代表的生物肯定是消费者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b曲线二氧化碳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更而变更,可以代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a可能是寄生细菌,b可能是光能自养型细菌,c可能是化能合成型细菌,如硝化细菌,B正确;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D错误。故选B。13.某小组的同学打算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所用瓶子应是透亮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足够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养分上的联系【答案】C【解析】生态瓶制备时必需留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亮瓶中,在光照足够的地方放置;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绿色植物过多,缺少消费者和分解者,使得生态瓶内物质循环不能顺当进行。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14.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领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须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答案】A【解析】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重新利用,所以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须要不断的输入能量,A正确;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元素的循环而不是有机物的循环,B错误;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以及搭配比例,D错误。1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可以在K/2以上B.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C.合理间伐、科学浇灌和投放饵料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依据S型曲线的特点,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更新速度最快,因此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可以在K/2以上有利于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复原,A正确;出现过植被的地方,假如因地震、火山爆发等被彻底摧毁,可能发生初生演替,B错误;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养分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动调整实力越小,反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养分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而合理间伐、科学浇灌和投放饵料可以使养分结构变得困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属于生态系统化学信息传递的应用,该种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16.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难,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灾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出镶嵌分布的状况B.灾后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依旧存在C.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确定作用的只有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削减,其自我调整实力更高【答案】B【解析】呈现出镶嵌分布的特点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而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应当是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一个群落任何时候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当地陆生动物中每一个种群数量有的增长,有的削减,还有的维持相对稳定,对每一个种群数量变更起确定作用的是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削减,养分结构变的更为简洁,其自我调整实力变弱,D错误。17.湖南某地发”稻虾共生”生态农业,稻田为小龙虾供应活动空间,稻谷收获后秸秆还田、冬季灌水,既肥水养虾,又杀灭残存害虫;小龙虾的褪换甲壳和排泄物为水稻供应有机肥料。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統,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是由稻、虾、害虫、人等各类生物组成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小龙虾的养殖即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少稻田农药的运用,提高生态效益D.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除了稻、虾、害虫、人等各类生物成格外,还应当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小龙虾的养殖即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少稻田农药的运用,减轻环境污染,从而提高生态效益,C正确;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18.将城市污水引入人工湿地,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生物不肯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也不肯定是微生物B.采纳适当的人工介质,可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适当增加湿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为防止湿地植物遭害虫侵染,可运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化学防治【答案】D【解析】分解者不肯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少数动物,微生物也不肯定是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如寄生细菌)或生产者(如硝化细菌),A正确;建立人工湿地时,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适当增加湿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为防止湿地植物遭害虫侵染,可运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进行生物防治,D错误。19.2024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漂亮中国,我是行动者”,'即希望人们敬重自然,爱护自然,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峻破坏,此时对大熊猫极有效的爱护措施是异地爱护B.植树造林,采纳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整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沿海一带并快速扩散,增加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大熊猫的栖息地被严峻破坏,所以不能进行就地爱护,只能进行异地爱护,A正确;B项,植树造林、采纳低碳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湿地及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整气候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峻破坏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20.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峻火灾,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复原(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工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B.假如时间允许、气候相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C.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完全替代D.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人为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A错误;假如时间允许、气候适宣,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逝,群落组成和环境向肯定方向产生有依次的发展变更,称为演替;主要标记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更;或者是在肯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彻底消亡,C错误;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2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B.通过a的汲取,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示意图【答案】D【解析】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实力强于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A正确;碳循环是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来回运动,即通过a的汲取,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可实现碳循环,B正确;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朝困难化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汲取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C正确;由于能量只能单向流淌、逐级递减,且植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即使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题图也不行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示意图,D错误。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生态系统具有反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C.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引入外来物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措施【答案】C【解析】A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故A错误。B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故B错误。C项,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故C正确。D项,引入外来物种简洁导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故D错误。23.安徽农业高校科研人员探讨发觉,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四周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卫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B.该茶园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茶树→茶树、茶树→害虫天敌C.外源喷施肯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卫害虫的实力D.一片茶园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顺-3-己烯醇是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其不仅可以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还可以提示四周茶树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卫响应,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据以上分析可知,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属于化学信息,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是双向的,B错误;外源喷施肯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以使得茶树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卫响应,进而高茶树防卫害虫的实力,C正确;一片茶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其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淌和信息传递等功能,D正确。24.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别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答案】D【解析】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作分解者,A错误;食物链起始端必需是生产者,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25.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530330110A.表示的能量为B.流向第三养分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C.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掉D.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肯定的数量关系【答案】B【解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530-330=200J/(cm2·a),同化量有两个去向,即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200=X+110,因此,X表示的能量为90J/(cm2·a),A错误;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为200J/(cm2·a),按最高的传递效率20%来计算,则流向第三养分级的能量至多为200×20%=40J/(cm2·a),B正确;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百分比是:90/200×100%=45%,C错误;表中四个量之间有肯定的数量关系,D错误。26.《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给薄”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答案】D【解析】庄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题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B正确;“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给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冲突,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C正确;“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养分生殖,D错误。27.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细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桉树与菠萝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B.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C.桉树和菠萝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淌D.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答案】D【解析】群落中的桉树和波萝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等资源,但存在分层现象,竞争不明显,B正确;桉树和菠萝之间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因此只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淌,C正确;植物的保持水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8.肝片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椎实螺体内,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附着于大型水草接着发育,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体内。科研人员进行了农药、化肥等农化品的运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探讨,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椎实螺和肝片吸虫均属于初级消费者B.“水草→椎实螺→肝片吸虫→椎实螺天敌→羊”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D.农化品的运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答案】D【解析】椎实螺以水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而肝片吸虫寄生于椎实螺体内和牛、羊体内,不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食物链所以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椎实螺以水草为食,而肝片吸虫与椎实螺、牛羊之间都是寄生关系,B错误;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存在反相关关系,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农化品的运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和椎实螺天敌死亡率,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D正确。29.如图为能量流淌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养分级的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养分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养分级和其次养分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答案】B【解析】第一养分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a4(第一养分级的残枝败叶)和a7(其次养分级排出的粪便)两部分,A错误;第一养分级散失的能量a3指的是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被生物捕获并同化的,B正确;a3是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不是以稳定的化学能存在,而是以热能形式存在,C错误;两个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是:下一养分级的同化量/上一养分级的同化量×100%,本题中,第一养分级的同化量是a1(或a2+a3),D错误。30.下列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气中的CO2的增加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而使地球变暖B.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富养化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增加C.氟利昂大量逸散会导致臭氧削减而使人类受到短波辐射的损害D.大量燃烧石油会使大气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增加导致酸雨【答案】B【解析】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A正确;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富养化,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削减,B错误;臭氧爱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等短波辐射损害,氟利昂大量逸散会导致臭氧削减,C正确;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D正确。3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潮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B.臭氧削减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C.家庭污水不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D.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有效防治酸雨【答案】B【解析】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安排、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加,可能降水削减,干旱加重,A错误;臭氧能汲取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爱护作用,紫外线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子,故臭氧削减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B正确;家庭污水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C错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有效防治温室效应,D错误。32.加强管理后,某自然爱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复原。数年后,出现了爱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挚友B.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主动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加D.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答案】C【解析】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挚友,A错误;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只能说其为了获得食物而破坏农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正在主动地寻求人类的帮助,B错误;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表明爱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加,须要更多食物,C正确;某种大型食草动物常常到爱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D错误。33.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进物种肯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诞生率属于化学防治D.建立大熊猫自然爱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引进物种不当会导致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物种,成为优势种群,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灭亡,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A错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的反复循环利用,能量单向流淌,不行循环利用,B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诞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爱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是因为虎的种内斗争激烈,获得的能量少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反抗力稳定性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得以提高的现象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D【解析】“一山不容二虎”是因为虎的养分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不是因为种内斗争越激烈导致虎获得的能量少,A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复原力稳定性,B错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循环利用,C错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D正确。3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下列从生物学角度对其进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变更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爱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建立某沿海丹顶鶴自然爱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D.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削减病虫害【答案】C【解析】利用性引诱剂变更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很多个体不能完成交配,可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A正确;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爱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C、建立丹顶鹤自然爱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爱护,C错误;D、通过增加食物链能提高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削减病虫害,D正确。36.在生态环境的探讨、爱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B.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爱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爱护区,仅是为了爱护丹顶鹤的生物多样性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爱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B正确;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爱护区主要是爱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C错误;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37.西安浐灞生态园区开展综合治理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中,引进外来物种水葫芦(凤眼莲),结果造成了水葫芦疯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能实现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增加B.是对凤眼莲进行异地爱护C.引入水葫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D.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浐灞生态园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不适当物种引入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二是因生态系统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入侵者,大多会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扩散并造成危害,变更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使当地的一些物种消逝,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也降低。据分析可知,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A错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就是就地爱护,B错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整作用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引入水葫芦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正确。38.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验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全部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答案】A【解析】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利于生物生存,是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渐渐增大,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39.浮萍(一种被子植物)能分泌某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浮萍分泌某些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B.浮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属于分解者C.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的生长D.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浮萍分泌某些物质的过程不涉及不同个体间的信息传递,不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A项错误;浮萍是一种被子植物,属于生产者,B项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C项错误;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浮萍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作用,该作用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40.三江源自然爱护区是高原水塔,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爱护区内在众多国家级爱护动植物,爱护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爱护区总面积的24%。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爱护区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爱护区内众多的动植物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爱护区遭到破坏将干脆威逼到旁边水域的生态平安【答案】B【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正确;爱护区内众多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错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爱护区遭到破坏将干脆威逼到旁边水域的生态平安,D正确。41.爱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实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C.近年来探讨表明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建立自然爱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爱护【答案】C【解析】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实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干脆价值,C错误;建立自然爱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爱护,D正确。42.在我国云南发觉并确认的虫媒传粉植物白旗兜兰,现仅残留有20余株成年植株,且生境破坏严峻,亟待对其开展抢救性爱护。探讨人员正通过人为协助手段,将其从当前的自然分布范围移植到高海拔潜在栖息生境中,以期达到爱护的目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现有的白旗兜兰种群可能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B.人工移植要考虑新栖息生境中是否具备有效的传粉昆虫C.种子在新生境中能否萌发影响新种群自我维系与更新D.人工移植的白旗兜兰种群将具有比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答案】D【解析】白旗兜兰是植物,现有的白旗兜兰种群只有20株成年植株,可能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A正确;人工移植要考虑新栖息生境中是否具备有效的传粉昆虫,因为白旗兜兰是虫媒传粉植物,B正确;种子在新生境中能否萌发影响新种群自我维系与更新,所以进行移植时须要考虑环境是否相宜,C正确;由于白旗兜兰仅有20余株成年植株,故人工移植的白旗兜兰种群短期内遗传多样性比较低,D错误。故选D。43.为了探讨水生生物对富养分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探讨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试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更,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比照处理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B.第2、3、4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C.为爱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限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D.“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答案】A【解析】比照处理的水体中仍旧含有水体中的微生物,A错误;依据图示可知,第2、3、4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B正确;为爱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限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水葫芦由于适应环境可能会出现疯长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识图分析可知,“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D正确。44.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定要求。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间接和潜在价值B.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养分级别而提高其稳定性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D.多数生态系统都须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于维持其正常功能【答案】B【解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爱护的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干脆价值,A正确;农作物、树林等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植树造林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养分级别,B错误;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C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须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即光能的补充,D正确。45.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整人口的诞生率,变更人口的年龄组成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3个养分级D.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会对引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逼【答案】C【解析】全面二孩政策干脆调整的是人口的诞生率,能变更人口的年龄组成,A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导致温室效应,B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含有一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黄雀为三级消费者第四养分级,故该食物链含有4个养分级,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二、非选择题1.某滨海低洼区因自然和人为缘由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后来经过生态改造,建立了人工湖泊并用于鱼类养殖。下图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湖泊养分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曲线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碱斑地的全部碱蓬构成一个______。酸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蒿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据图分析,当水体养分化程度处于______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相宜条件下其数量可呈J型增长,但在湖泊中种植芦苇(一种挺水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缘由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____等无机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4)罗氏沼虾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科研人员对该湖泊罗氏沼虾的能量流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藻类同化的能量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50.647.825.4?21.2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______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答案】种群水平中养分化矿质元素二氧化碳1.214.9%【解析】(1)该碱斑地的全部碱蓬是同一种植物,构成种群;不同地段土壤的酸碱度不同,造成碱蓬和碱蒿分布在不同的地段,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养分化程度处于中养分化时,微囊藻数量较少,而脆杆藻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微囊藻是蓝藻,芦苇是挺水植物,两者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遮挡了蓝藻的阳光,两者在光照、矿质元素、二氧化碳等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4)罗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沼虾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47.8-25.4-21.2=1.2kJ/(cm2•a),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养分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47.8-25.4)÷150.6×100%=14.9%。2.某淡水湖因为N、P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探讨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淌进行了探讨,拟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湖泊中有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2)图甲显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讨表明,大量养殖可吞食浮游动植物的鱼类,可减轻水体富养分化。一方面增加了藻类生存阻力,从而降低了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增加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难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力。(4)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示意图(a-i为能量值,①~③为生理过程)。图中分解者获得的g、h中的能量依次来源于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分级,能量从其次养分级传递到第三养分级的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答案】丰富度(物种组成)藻类大量生长,积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K值(环境容纳量)养分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自我调整(反抗外界干扰)一、二e/b【解析】(1)湖泊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统称为群落,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是调查群落的丰富度。(2)5、7月份藻类大量生长,积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导致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3)大量养殖可吞食浮游动植物的鱼类,一方面可以增加藻类生存阻力,从而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食物链,增加了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的困难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的实力,从而减轻水体富养分化。(4)图乙中分解者获得的g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养分级即第一养分级的同化量,h初级消费者遗体中的能量属于其次养分级的同化量。其次养分级的同化量为b,第三养分级的同化量为e,故其次养分级传递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3.调查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个植食性动物种群的值(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年份种群20112012201320142015202420242024A0.90.80.80.70.80.91.01.0B0.80.60.30.50.70.81.11.0C2.02.01.81.71.41.01.01.0(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A、B、C外,还应当包括____________。(2)表中数据显示B种群数量最少的是______年,调查小组发觉B种群在2013—2014年值较低,其缘由之一是该种群中雌性:雄性的值较低,降低了______而导致的,(3)假如三种动物中有一种为新引进物种,则该物种是______。该物种的引进是引起另外两种群值变更的主要缘由,经多年调整,2024年后,三种群的值稳定在1.0,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答案】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024诞生率C反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整实力)【解析】(1)图中ABC均为植食性动物,属于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B种群2011年-2025年种群数量始终在下降,2024年种群数量有所上升,后维持稳定,故2024年种群数量最少。B种群在2013—2014年值较低,可能是该种群中雌性:雄性的值较低,降低了诞生率,进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3)三种生物中C生物种群数量在2011-2015年始终在大幅度的增加,最可能是外来物种入侵,缺乏天敌,食物比较足够,所以出现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经多年调整,2024年后,三种群的值稳定在1.0,种群数量维持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4.某湿地物种资源丰富,孕育着湿地松、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某科研小组对该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探讨。请回答下列问题:(1)芦苇能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两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2)该湿地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它具有_____实力,确定该实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湿地在蓄洪防旱、调整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3)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发觉,低养分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养分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从能量流淌角度分析,缘由是_____。(4)调查发觉湿地内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需接受某种波长的光处理才能萌发生长,这说明_____。(5)如图为某食物网的示意图,若草能供应20000KJ的能量,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养分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KJ和_____KJ。【答案】竞争自我调整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间接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养分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0800【解析】(1)芦苇能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可见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2)该湿地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它具有自我调整实力,确定该实力大小的因素是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湿地在蓄洪防旱、调整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养分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养分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养分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4)依据题意分析,湿地内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需接受某种波长的光处理才能萌发生长,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5)如图为某食物网的示意图,若草能供应20000KJ的能量,养分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养分级能够得到的最低(选最长食物链“草→兔→鼠→蛇→鹰”、依据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和最高(选最短食物链“草→兔→鹰”、依据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能量值分别是20000×10%×10%×10%×10%=20KJ和20000×20%×20%=800KJ。5.遭到砍伐后的森林具有复原力稳定性。科研人员对某森林的复原群落和原始林(未受干扰)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探讨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植被类型生物量(g·m-2)群落草本灌木乔木A55.036.23.8B10.96.51.6注: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1)调查时须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___________取样,选取部分植物依据植物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表格中代表复原群落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2)复原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___%,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大幅度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原到原状。(3)复原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建了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大型动物从被捕食动物处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_固定的能量。【答案】随机B20自我调整实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产者【解析】(1)调查时须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随机取样,选取部分植物,依据植物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由于B群落各植被生物量普遍低于A,所以图中代表复原群落生物量的是B。
(2)复原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为10.9+6.5+1.6=19,原始林群落的总生物量为55.0+36.2+3.8=95,复原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左右;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大幅度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原到原状。
(3)复原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建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自然生态系统中输入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故大型动物从被捕食动物处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6.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示意图(单位:kJ/m2•a),图中字母代表各种生物类型。据图回答:(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字母_____________代表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型动物群。(2)图中尚未用箭头标出的是各类型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系统受到外界的稍微干扰导致E大量削减,则短时期内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削减。但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又复原到原来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4)在野外调查D的种群密度时,某同学将初次捕获的50个个体用记号笔标记后放回,半年后进行了重捕,该同学由此计算出的种群估算数值很可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答案】竞争D未利用的能量和自身呼吸散失的热能C负反馈调整大于【解析】(1)图中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字母D代表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型动物群;(2)图中只表示出了流入下一养分级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没有标出未利用的能量和自身呼吸散失的热能;(3)若E大量死亡,则短期内该生态系统中是D首先受到影响,所以种群密度明显增加的种群是D,C会明显削减,当受到外界的稍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复原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该实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整;(4)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目N/第一次捕获个体数目=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由于半年后进行重捕,时间太久,可能有些标记个体死亡,所以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会少,最终导致种群估算数值比实际种群数量偏大。7.如图是北温带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状况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单位:cal/(cm2•a)](1)如图是探讨能量沿______流淌的定量分析,生态学家还可以探讨能量沿着______流淌。(2)能量从其次养分级流入第三养分级传递效率是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流淌的特点______。(3)假如在该湖泊中养殖了一些鲢鱼和鳙鱼,从能量流淌的角度看,须要定期投入饲料的缘由是______。
因为养殖导致湖泊中原有的一些鱼类被取代,这种状况属于______演替。【答案】养分级一个食物链20%单方向的、不行逆的,逐级递减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次生【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模式图体现能量流淌的特点单向不行逆,逐级递减的特点;其中植食动物获得的能量是3+0.5+4.5+7=15cal/cm2•a;则总初级生产量3+23+70+15=111cal/cm2•a。(1)能量流淌沿养分结构进行,本题是探讨的养分级之间的流淌关系。每一养分级的生物可以有好多种,生态学家还可以探讨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流淌状况。(2)能量从其次养分级流入第三养分级传递效率是3÷15=20%;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流淌具有单方向的、不行逆的,逐级递减特点。(3)在该湖泊中养殖了一些鲢鱼和鳙鱼,须要定期投入饲料的缘由是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因为养殖导致湖泊中原有的一些鱼类被取代并没有使全部生物灭亡,这种状况属于次生演替。8.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由于土壤盐渍化严峻,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低,因此优势种芦苇遗传多样性对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特别重要。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遗传变异及其与生境盐度的关系,探讨人员在该湿地采集了7个芦苇群体280个个体的叶片进行探讨,为植被的生态修复和保育供应科学参考。(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系统的___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芦苇植被为昆虫、底栖生物、水鸟等动物供应栖息生境,也具有护岸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2)芦苇样本叶片处理后,提取总DNA,设计___,对相关片段进行PCR扩增,分析遗传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如下表)。群体生境基因多样性(H)Shannon信息指数(I)全碳(g·kg-1)全氮(g·kg-1)电导率(ms·cm-1)群体1非潮汐湿地0.0770.13323.240.902.25群体2非潮汐湿地0.0820.14213.270.412.01群体3非潮汐湿地0.0820.14124.480.912.27群体4潮汐湿地0.1010.17626.290.735.87群体5非潮汐湿地0.0880.15216.190.481.79群体6非潮汐湿地0.0820.14213.970.341.60群体7潮汐湿地0.1070.18515.230.274.15注:H越大,遗传多样性越高;I越大,生物种类和个体安排匀称度越高;电导率表示土壤盐度。①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芦苇对环境变更的适应实力___。分析缘由可能是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盐碱度高,种子萌发率低,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B.种群密度小,个体分布不匀称C.风暴潮、黄河改道、断流等因素导致芦苇种群处于常常重建的初级阶段D.气候变更引起的土壤盐渍化使得芦苇种群缩小E.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片断化②依据表中数据,群体4和群体7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可能与土壤环境中__理化因素相关。(3)依据以上探讨结果,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植被的爱护措施:___。【答案】生产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间接引物弱ACDE潮汐湿地的盐度较高优先爱护生长在潮汐湿地的芦苇及其生境完整性,保持或扩大其种群面积多选择其他地区(尤其是盐碱生境)的芦苇种苗或繁殖体,以提高芦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植转基因芦苇耐盐品种【解析】(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芦苇植被为昆虫、底栖生物、水鸟等动物供应栖息生境,也具有护岸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PCR技术扩增DNA,须要的条件是: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④DNA聚合酶等,故芦苇样本叶片处理后,提取总DNA,设计引物,对相关片段进行PCR扩增。①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芦苇对环境变更的适应实力弱。分析缘由可能是ACDE均能降低遗传多样性,B不会降低遗传多样性,故选ACDE。②依据表中数据,群体4和群体7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可能与土壤环境中潮汐湿地的盐度较高理化因素相关。(3)依据以上探讨结果,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植被的爱护措施:优先爱护生长在潮汐湿地的芦苇及其生境完整性,保持或扩大其种群面积多选择其他地区(尤其是盐碱生境)的芦苇种苗或繁殖体,以提高芦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植转基因芦苇耐盐品种。9.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草原上,探讨牧草→鼠→黄鼬这一条食物链。下图表示能量流经黄鼬这一环节的示意图,A、B、C、D、E分别表示探讨人员在某一时刻测算的各部分含有的能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生命系统的角度看,该食物链中黄鼬属于______层次,从种群特征考虑,该草原中的黄鼬的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的干脆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表示黄鼬的摄人量,那么贮存在黄鼬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是___部分,用于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若只考虑植物→鼠→黄鼬这一条食物链,则要确保黄鼬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___________。(3)流人黄鼬这一环节的能量______(填“是”或“不是”)都通过C返回无机环境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种群诞生率与迁入率之和等于死亡率与迁出率之和E生长、发育、繁殖25B不是黄鼬的呼吸作用也使一部分能量返回无机环境【解析】(1)食物链中的任一环节的某种生物是指区域生活的全部该种生物,因此黄鼬属于种群层次;从种群特征考虑,当诞生率与迁入率之和等于死亡率与迁出率之和时,该草原中的黄鼬的种群数量维持稳定;(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若A是摄入量,则B是同化量,C是分解者的分解量,D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是贮存在黄鼬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若只考虑植物→鼠→黄鼬这一条食物链,则要确保黄鼬的能量需求(B),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则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25B;(3)因黄鼬的呼吸作用也会使一部分能量返回无机环境,故流入黄鼬这一环节的能量不是都通过C(分解者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的。10.请回答下列有关内容:(1)捕食者捕食猎物时,主要捕食中老年、体弱的个体,客观上起着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被捕食者传染疾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弱”或“不变”)(不考虑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交叉传染)。(2)精明的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能够形成自我约束实力,对猎物不造成过捕,可保持其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捕食关系能够调整__________;此策略对人类利用资源的启示是__________。(3)在草→兔子→狼这条食物链中,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会流入分解者,这一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子的__________和狼的__________中的能量。【答案】促进减弱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开发自然资源要遵循这一规律,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避开受到自然惩处遗体残骸粪便【解析】(1)捕食者捕食猎物时,主要捕食中老年、体弱的个体,使生存下来的被捕食者在性状上更优良一些,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被捕食者传染疾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2)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捕食关系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精明的捕食者对猎物不造成过捕,可保持其食物来源,因此“精明的捕食者”策略给人类的启示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遵循这一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避开受到自然惩处。(3)在草→兔子→狼这条食物链中,兔子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子的同化量的范畴,狼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子的同化量的一部分;兔子的遗体残骸和狼的粪便中的能量都会流入分解者。1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相识到它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爱护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湿地公园”将成为很多城市的一张名片。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公园”从政府规划到园区开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从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水生植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湿地植物常呈_________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净化生活污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大于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的含量、溶氧量等是检测水质的指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净化后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来确定湿地的水质状况.【答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第一养分级镶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属于流经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抽样检测【解析】(1)“湿地公园”从政府规划到园区开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从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水生植物属于第一养分级;在水平方向上,湿地植物常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净化生活污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流经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大于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理由是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也属于流经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微生物的含量、溶氧量等是检测水质的指标,可以用抽样检测法12.在玉米、大豆间种的地块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危害玉米的玉米螟,危害大豆的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地表上活动着一些蚂蚁、蜈蚣等,土壤中还有蚯蚓和螨类等。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玉米螟、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都属于消费者,它们在该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从群落的空间结构上看,农田中的大豆、玉米及杂草等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重要意义在于显著提高,________,而动物的分布状况则受________的影响。(2)若调查玉米田中玉米螟幼虫的密度,采纳的方法是________。(3)在另外一块农田中仅种植了玉米一种农作物,对于这块农田中的玉米来说,种群的空间特征属于________。(4)若比较玉米、大豆间种地块和单纯的玉米地块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纳的统计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5)—种食虫鸟以玉米螟、豆荚螟及大豆食心虫为食,若该地块中的大豆及玉米固定的太阳能为m千焦,则生活在该农田中的这种食虫鸟获得的能量最多是_______千焦。【答案】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垂直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栖息空间的食物条件样方法匀称分布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0.04m(或1/25m)【解析】(1)消费者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水、CO2、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垂直方向上,大豆、玉米及杂草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植物可以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同时根系也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及无机盐,这大大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供应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玉米田中玉米螟幼虫的活动实力很小,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3)种植农作物时,会使植株间保持适当的株距,因此玉米种群的空间特征属于匀称分布。(4)比较两地块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纳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5)由于玉米螟、豆荚螟及大豆食心虫均属于初级消费者,最多获得农作物固定的总能量的1/5,食虫鸟属于次级消费者,最多能获得初级消费者固定的总能量的1/5,所以食虫鸟获得的能量最多是0.04m千焦。13.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漂亮中国。某地因地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控控制电缆接配线技术规范
- 小学工会读书分享会计划
- 产房护理文书管理规范
- 酒店前台服务礼仪标准化培训
- 食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及创优计划
- 脑外伤手术护理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与质量管理措施
- 2025外汇业务发展工作计划
- 戏曲进校园的志愿者招募计划
- 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KISSSOFT操作与齿轮设计培训教程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城乡规划原理题目及答案
- 25道中国建筑商务合约经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JGT116-2012 聚碳酸酯(PC)中空板
- DBJ-43T507-2019湖南省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 《华为国际化之路》课件
- 高空作业安全责任协议书防盗网
- 关于地下室渗漏水问题的总结及堵漏措施
- (完整版)聚乙烯课件
- 《碳计量》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