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探究培养液中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用台盼蓝等试剂区分细胞是否存活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将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统计在内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跳蝻是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应选择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在“S”型增长种群的不同时期,其年龄组成可能呈现增长型C.水稻田中的水稻与杂草等植物高度不一,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弃耕的农田可能经过若干年演替成森林3.下列不属于人体血糖的来源的是()A.肝糖原的分解 B.肌糖原的直接分解C.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D.非糖物质的转化4.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5.预测我国总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主要的依据是()A.人口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结构 D.迁入和迁出6.“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实验小组在果蝇种群中发现了一只雌性突变体果蝇,并用该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了如下图所示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推测该突变体雌果蝇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上述推测正确,请给图中实验结果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突变型果蝇:野生型果蝇=______,F2中雄果蝇占_____________。(3)也有人猜测,“染色体片段缺失”也可能是该雌性突变体果蝇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可以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了多种地雀,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在不同岛屿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各个小岛上不同的环境因素使种群基因频率_________。这些环境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2)各个小岛之间的广阔海域,使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阻断了各种群间的__________。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造成基因库差异巨大,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由此可见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多种不同的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多样性。(4)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其原因是_________。9.(10分)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________。10.(10分)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关系。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2)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3)图2中A表示_____。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11.(15分)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有助于理解生命活动的生理过程。请根据下列简易模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________,并由b即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即________。(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感受器,b表示________,c表示效应器,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二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________。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2、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A、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将使调查结果偏大,A错误;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可能使调查的物种丰富度偏小,B正确;C、探究培养液中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用台盼蓝等试剂区分细胞是否存活,将死酵母菌也计算在内,将使调查结果偏大,C错误;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样方线上的植株,一般采用“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的原则,若将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统计在内,将使调查结果偏大,D错误。故选B。2、A【解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3、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详解】A、跳蝻活动能力较弱,应选择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B、在“S”型增长种群的不同时期,其年龄组成可能在K值前呈现增长型,到达K值后处于稳定型,B正确;C、水稻与杂草等植物由于受光照的影响,出现高度不一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弃耕的农田可能经过若干年演替成森林,D正确。故选A。3、B【解析】血糖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详解】人体血糖的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其中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和吸收;但肌糖原不能分解,B正确,ACD错误。故选B。4、A【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且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可以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A符合题意;B、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D、如果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解析】种群基本特征:1、种群的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3、种群的年龄组成;4、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详解】预测我国总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种群年龄结构。故选C。6、B【解析】绝食期间,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这时体内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一般正常进食,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B正确。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程度,注意一般血糖浓度下降,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二者是协同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X②.雌性存在两种表现型,雄性只存在一种表现型,雌性∶雄性=2∶1,即存在性别差异(2)①.突变型为显性突变,亲本为雌性杂合子,子一代中存在显性纯合子的雄性致死现象②.1∶6③.3/7(3)通过显微镜观察该雌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突变型雌性与野生型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为两种表现型,雄性为一种表现型,且雌∶雄=2∶1,说明存在雄性致死的类型。小问1详解】根据子一代中雌性表现两种表现型,雄性表现一种表现型,即存在性别差异,可知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根据(1)分析可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子一代中雌性存在两种表现型,可知亲本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且为杂合子,而子一代的雄性只有野生型,可知突变型的雄性个体存在纯合致死效应。设突变基因为A,则控制野生型的基因为a,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比例为1∶1∶1,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为XA∶Xa=1∶3,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a∶Y=1∶1,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为XAXa∶XaXa∶XAY(致死)∶XaY=(1/4×1/2)∶(3/4×1/2)∶(1/4×1/2)∶(3/4×1/2)=1∶3∶1∶3,存活个体中突变型果蝇∶野生型果蝇=1/7∶(3/7+3/7)=1∶6,由于XAY狐会致死,F2中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为4:3,因此F2中雄果蝇占3/7。【小问3详解】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变异,可通过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即可判断。【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染色体变异的观察和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8、(1).朝不同方向改变(2).(自然)选择(3).地理隔离(4).基因交流(5).隔离(6).物种(7).捕食者通过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1)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分布在不同小岛上的鸟的突变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从而使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2)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发生的变异和面临的自然选择不同,使各自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逐渐积累后,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即(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不同地雀属于不同的物种,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4)捕食者通过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故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题图信息分析作答。9、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伴X显性遗传③.1/1296④.1/36⑤.0【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I1和I2都没有甲病,而其女儿有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2)由图可知乙病的男性其女儿没有乙病,所以乙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最可能是伴Y遗传。(3)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II3有2/3是甲病的携带者,所以III1有1/3是甲病携带者的概率,同样III2也有1/3是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所以其孩子之一患甲病的概率是1/3×1/3×1/4=1/36,两个孩子同时患甲病的概率应是1/36×1/36=1/1296。双胞胎男孩患有乙病的概率是1,所以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是1/36。女孩不可能患乙病,所以女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是0。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计算能力。10、(1)①.丰富度②.减小③.竞争④.次生⑤.速度和方向(2)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3)①.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②.初级消费者##上一营养级或A【解析】分析题图:图1是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图,由图知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大,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图2是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由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05×109-3×108=7.5×108,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2.44×107-1.9×106=2.25×107(单位:J/hm2.a)。【小问1详解】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小问2详解】实验设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