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亳州利辛金石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亳州利辛金石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亳州利辛金石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亳州利辛金石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亳州利辛金石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亳州利辛金石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3.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是该草地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青蛙、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渔网网目过小,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增加来年鱼产量D.用性引诱剂大量诱杀某农业害虫的雄虫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4.如图是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②③B.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大于②的渗透压C.②中含有甲状腺激素、多巴胺、氨基酸、消化酶等物质D.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进行治疗5.一种日本特有的蚜虫的雌性个体在出生后半年就开始不断繁殖后代,而且在丧失繁殖能力后仍能继续分泌黏液,攻击瓢虫等天敌,这与其它雌性昆虫繁殖后会死去不同,因此获得“蚜虫奶奶”的美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条件下,蚜虫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蚜虫奶奶”现象涉及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C.“蚜虫奶奶”现象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D.“蚜虫奶奶”与瓢虫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6.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DNA病毒B.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与艾滋病人握手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D.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可能用于治疗艾滋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实验小组在果蝇种群中发现了一只雌性突变体果蝇,并用该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了如下图所示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推测该突变体雌果蝇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上述推测正确,请给图中实验结果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突变型果蝇:野生型果蝇=______,F2中雄果蝇占_____________。(3)也有人猜测,“染色体片段缺失”也可能是该雌性突变体果蝇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可以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的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代表调节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图中丙受损,会使人患_______________。(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与图中A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9.(10分)树懒是一种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猴,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很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主要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如角雕)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其外表呈现绿色。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回答下列问题:(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沿着其营养结构进行的。(2)调查树懒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根据树懒生活习性,推测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研究人员对该热带雨林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102kJ/(m2·a)]。项目GPXR甲12.62.99.7乙838.2166.0672.2丙0.90.40.5丁105.038.866.2分解者184.523.8160.7①据表分析,表格中X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树懒所属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该营养级与其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4)树懒排便要到远离栖息树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10.(10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图甲和图乙为两类不同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核DNA分子通常在_______期进行复制,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2)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________(填“同一空间内”或“不同空间”)。合成蛋白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除了mRNA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翻译过程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填“a→b”或“b→a”),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11.(15分)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_____________。(2)图C中含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__________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当该个体由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在该个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4)若由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与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详解】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A正确;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溶质分子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和Cl-,而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我蛋白质,C正确;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是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结构,D正确。故选B。2、C【解析】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错误故选C3、B【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单位面积的蒲公英的数量是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A错误;B、调查青蛙、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B正确;C、渔网网目过小,捕捞了部分幼龄的个体,使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或衰退型,不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增加来年鱼产量,C错误;D、用性引诱剂大量诱杀某农业害虫的雄虫会改变性别比例,降低该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减小,D错误。故选B。4、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④为细胞内液;①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①代表淋巴液,②代表血浆,③代表组织液,④代表细胞内液。②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A错误;B、红细胞应该生活在等渗溶液中,它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等于②的渗透压,B错误;C、②血浆中没有消化酶,C错误;D、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组织液中的水渗透到血浆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C【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详解】A、在自然条件下,资源是有限的,故蚜虫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蚜虫奶奶”与其他蚜虫为种内互助关系,与瓢虫等天敌之间是种间斗争,B错误;C、“蚜虫奶奶”现象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蚜虫奶奶”与瓢虫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C。6、D【解析】1、艾滋病病毒(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3、艾滋病病人发病后,常死于各种感染,主要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进而破坏了整个免疫系统,导致无法抵御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详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属于一种RNA病毒,A错误;B、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故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B错误;C、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的接触不会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C错误;D、HIV为逆转录病毒,因此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可能用于治疗艾滋病,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X②.雌性存在两种表现型,雄性只存在一种表现型,雌性∶雄性=2∶1,即存在性别差异(2)①.突变型为显性突变,亲本为雌性杂合子,子一代中存在显性纯合子的雄性致死现象②.1∶6③.3/7(3)通过显微镜观察该雌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突变型雌性与野生型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为两种表现型,雄性为一种表现型,且雌∶雄=2∶1,说明存在雄性致死的类型。小问1详解】根据子一代中雌性表现两种表现型,雄性表现一种表现型,即存在性别差异,可知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根据(1)分析可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子一代中雌性存在两种表现型,可知亲本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且为杂合子,而子一代的雄性只有野生型,可知突变型的雄性个体存在纯合致死效应。设突变基因为A,则控制野生型的基因为a,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比例为1∶1∶1,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为XA∶Xa=1∶3,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a∶Y=1∶1,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为XAXa∶XaXa∶XAY(致死)∶XaY=(1/4×1/2)∶(3/4×1/2)∶(1/4×1/2)∶(3/4×1/2)=1∶3∶1∶3,存活个体中突变型果蝇∶野生型果蝇=1/7∶(3/7+3/7)=1∶6,由于XAY狐会致死,F2中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为4:3,因此F2中雄果蝇占3/7。【小问3详解】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变异,可通过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即可判断。【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染色体变异的观察和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8、(1).垂体(2).胰高血糖素(3).糖尿病(4).生长激素【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等腺体,A是乙分泌的相关的激素;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D为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垂体,能分泌各种促激素。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2)据图分析可知,丙为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当丙受损时,机体会因缺乏胰岛素而患糖尿病。(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需要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参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因此图中A为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点睛】掌握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与血糖调节过程,能识别并理解激素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图,并用其结合题意解决问题。9、(1)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①.样方法②.竞争和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③.形成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3)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丁(第二营养级)③.12%(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分析表格: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同化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丙是三级消费者。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研究食物链(网)进行。【小问2详解】树懒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树懒也以嫩叶为食,两者之间属于竞争的关系。同时树懒蛾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由此可见,树懒和树懒蛾又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树懒活动能力弱,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小问3详解】①依据同化量等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则可知表格中X的含义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树懒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则其处于丁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2.6÷105.0×100%=12%。【小问4详解】树懒通过排便的气味防止天敌捕食同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及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细胞分裂间(有丝分裂的间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②.半保留复制③.边解旋边复制(2)①.同一空间内②.起始密码子③.终止密码子④.tRNA⑤.rRNA(3)①.a→b②.相同【解析】基因表达是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基因→mRNA)和翻译(mRNA→蛋白质),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共同点,都受基因控制,都需要在核糖体上完成,等等。不同点: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不需要进行加工即开始翻译,即边转录边翻译,而真核生物的基因在细胞核转录后,还需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才能出细胞核进行翻译。图甲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示意图,图乙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示意图。【小问1详解】细胞分裂时需要进行DNA的复制,通常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且边解旋边复制。【小问2详解】图甲边转录边翻译,发生在拟核区同一空间内;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其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称为遗传密码,翻译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该过程还需要搬运工具tRNA、合成场所核糖体(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还需要tRNA、rRNA等核酸。【小问3详解】图乙中a→b方向,核糖体上的多肽链变长,因此翻译方向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