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2鲁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2鲁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2鲁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2鲁科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2鲁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卫星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司南版必修2第五章其次节中的第一课时,讲解并描述人造卫星的运行状况,介绍人造卫星的种类。通过本节的学习探讨,使学生理解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规律,建立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模型,驾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本节还亲密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另外,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探讨、探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2、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学问水平: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已驾驭了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章节的理论,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学问,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一些天体运动的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学习者是一般校的学生,抽象思维实力以及分析实力较弱,建立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模型较为困难,须要老师供应直观的动画,帮助学生建立模型。(3)分析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新奇心。而本节的丰富内容,精致的图片,与生活、科技紧密接合的事例,也能激起了学生探究科学的爱好。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驾驭探讨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理解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规律,建立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模型。(3)了解近地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的有关学问,并会推导和计算近地卫星的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问题,培育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构建物理模型的实力;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归纳、分析和推导及表达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探讨方法对人类相识自然的重要作用,养成仔细思索、主动参加、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科学,酷爱科学的激情。三、教学重点1、卫星运行的动力学特点规律,运行速率、周期、角速度、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2、近地卫星、地球同步卫星运行规律。近地卫星速度和周期的推导四、教学难点1、理解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规律,建立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模型。2、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五、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探讨、沟通,讲练相结合。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幻灯片展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卫星的图片,介绍各种各样卫星的用途。引出概念: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称为人造卫星。<二>新课教学一、卫星的运行引导:1、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由什么力供应?(万有引力)2、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卫星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探究1】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试求卫星运动的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1)由

得(2)由

(3)由

得(4)由

得引导:依据推导出的表达式分析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1、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由M、r确定,与卫星质量m无关2、对同一个中心天体,r确定,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也确定。幻灯片展示:同一轨道上,不同卫星运动快慢相同。3、轨道半径r增加,速度v减小,角速度ω减小,周期T增加,向心加速度a减小。幻灯片展示:不同轨道上,卫星运动快慢不相同,离地球越远的卫星运动越慢。小结:卫星运动规律用“远、慢、长”来概括远——距地心远、慢——运动慢、长——周期长。巩固训练1、轨迹为圆形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半径越大,则其角速度越_________,线速度越_________,向心加速度越_________。2、如图所示,a、b、c是环绕地球圆形轨道上运行的3颗人造卫星,它们的质量关系是ma=mb<mc,则()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的周期相等,且小于a的周期C.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D.b所需向心力最小二、卫星的轨道引导:若在地球上空有一颗卫星,那么这颗卫星轨道平面的中心应是地轴上的某点而不肯定是地心,其须要的向心力也指向这一点,而地球所能够供应的引力只能指向地心。那么引力除了供应向心力外,还分解为指向赤道的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卫星将向赤道移动。结论: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圆心与地心重合。卫星的种类1、近地卫星:是指轨道在地球表面旁边的卫星,计算时轨道半径可近似取地球半径(r=R)。【探究2】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旁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引导:1、7.9km/s相当于一秒钟绕学校400m操场20圈。2、卫星绕地运转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大。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旁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轨道半径最小,所以近地卫星的速度是最大的运行速度。【探究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半径为R.求: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旁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探究4】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旁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引导:卫星绕地运转轨道半径越小,周期越小。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旁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轨道半径最小,所以近地卫星的周期是最小的周期。2、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做地球的同步卫星。【探究5】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运行轨道结论:(1)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2)同步卫星的轨道肯定与赤道平面共面且在肯定高度(3)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6000km(4)同步卫星的r、v、ω、T、a均为定值小结:地球同步卫星必需放射在赤道正上方的固定高度,并且以固定的速度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幻灯片展示:比较下列3颗卫星运动物理量(r、T、v)大小巩固训练1、是否有可能放射一颗80min绕地球一周的人造地球卫星。为什么?2、同步卫星是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它的周期T=24h,关于同步卫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和运行速度是肯定的。(B)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高,其运行速度越大;高度越低,速度越小。(C)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D)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E)同步卫星的质量都相等。<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课本第101页题1、2、3、42、搜集了解更多的与卫星相关的学问。学生观看、探讨沟通学生仔细思索,回答问题学生分四组,自主推导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的表达式。各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板演,师生互动、生生沟通,得出最终表达式。分析比较表达式得出结论学生观看,初步建立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图景。学生观看,进一步建立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图景。学生思索总结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探讨沟通,回答相应问题学生视察、思索分析学生自主推导、相互沟通探讨,师生互动,得出近地卫星的速度。感受近地卫星的速度学生思索分析学生自主推导、相互沟通探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学生自主推导、相互沟通探讨、师生互动,得出近地卫星的周期。学生思索分析学生思索分析、沟通探讨,得出结论类比三个卫星的运行状况,建立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正确图景。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探讨沟通,回答相应问题;老师点评。学生归纳讲解并描述本节课内容,老师总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爱好,引入课题驾驭探讨卫星绕行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学生自主推导,相互沟通,探讨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的参加课堂教学。同时培育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和表达实力。利用课件呈现直观、显明的图景,为学生的思索搭台阶。建立卫星的运动模型。培育学生归纳总结实力引导学生用物理模型的方法,通过习题巩固前面的重点学问,让学生的认知逐步提升。利用课件呈现直观、显明的图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学问储备处理轨道问题。学生主动参加、独立思索,培育学生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协同学习的实力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近地卫星速度的大小。学生主动参加、独立思索培育学生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协同学习的实力。通过学生探讨探究同步卫星的运行及轨道特点,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从物理角度分析实际生活的实力。并切实理解人造卫星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点。巩固本节课的学问,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用物理模型的方法,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学问,培育分析和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培育学生归纳总结实力,构建学问网络。七、教学反思

1.从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本节课在设计中突动身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激励学生的大胆思索、主动参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讨来驾驭获得相关的学问和方法。2.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本节课重点讲解并描述了人造卫星的运行状况,介绍了人造卫星的种类。而将放射卫星和宇宙速度内容支配在其次课时完成。这样支配是因为学习者是一般校的学生,学习实力不强,上课内容不宜多。而且把最大的环绕速度和最小的放射速度分开讲,避开了学生在学问理解的混乱。

3.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细心设计的五个探究环节,贴近学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加中来。学生自主推导公式、分组探讨和沟通合作,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索问题。从而达到了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