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题综合集训(六)从鸦片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宁波二模)中国近代某不同等条约规定:“凡佛兰西人……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立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该条约签订于哪一次侵华斗争后?()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中法斗争 D.甲午中日斗争A[依据材料“佛兰西人”“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建立礼拜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该条约指的是鸦片斗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的《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建立教堂、坟地,故A项正确;法国人在其次次鸦片斗争、中法斗争和甲午中日斗争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这些权利,故解除B、C、D三项。]2.(2024·微山二中开学考试)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斗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B.“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斗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B[依据材料“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中国战败的主要缘由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项符合题意;鸦片斗争的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A项解除;鸦片斗争以英国的获胜而告终,C项解除;“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D项解除。]3.(2024·临沂月考)鸦片斗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开了中外的冲突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情愿与国人相处B[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斗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城北划定了居留地,这被上海居民和上海道台认为是荒蔓之地而暗自窃喜,这是上海官民缺乏国家主权意识的表现,即普遍缺乏现代视野,B项正确;华洋隔离不能避开中外的冲突,A项错误;从风水的角度解读此现象是错误的,解除C项;材料内容与文化差异无关,解除D项。]4.(2024·合肥一模)英国近代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与外国冲突的记述时,多次出现“forcedto”(被迫)、“weak”(虚弱)等词。这些记述反映出()A.英国的教化领先于中国B.教科书违反了历史事实C.近代中外冲突过于频繁D.列强炮火下中国的逆境D[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虚弱”恰恰说明中国国力疲弱,在面临西方入侵时诸多的无奈,故选D项;“被迫”“虚弱”与英国教化水平无关,解除A项;英国教科书的描述肯定程度上符合近代中国国力“虚弱”的史实,解除B项;材料是对中国国力的描述,与中外冲突频繁无关,解除C项。]5.(2024·日照月考)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凹凸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全部官员全部是兼职。这表明清政府()A.对外屈辱妥协 B.政治变革艰难C.固守华夷之辨 D.外交人才匮乏B[清政府特选一民宅作为总理衙门的地址,以示中外仍有凹凸之别,虽然已经成立特地的外交机构,但仍旧不能同等地对待外国,说明清政府政治变革艰难,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外屈辱妥协,解除A项;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表现,C项中“固守”表述不恰当,解除;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D项结论。]6.1870年日本派员来华议时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全部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 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C.主见独立自主的外交 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B[“援例而来”中的“例”即国际惯例,由此可见当时对国际惯例的敬重,体现出李鸿章具有近代外交思想,故选B项;“援例而来,似系情理全部之事”即承认交往的合法性,但没有体现贸易的必要性,解除A项;独立自主的外交在近代不存在,解除C项;“援例而来”说明此次交往的依据是当时的国际惯例,不属于传统的夷夏观念,解除D项。]7.(2024·襄阳五校模拟)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锡鸿为其副使。刘锡鸿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倒戈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A.崇洋媚外外交观念遭人唾弃B.清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D.顽固派和维新派冲突突出C[依据材料可知,郭嵩焘出访外国,能够主动接受和适应当地习俗,遵循国际惯例,但却遭到顽固派的弹劾与排斥,最终黯然回国,称病回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步入世界潮流的艰难与曲折,C项正确;崇洋媚外是顽固派对郭嵩焘的攻击,A项解除;鸦片斗争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解除;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8.(2024·吕梁一模)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实行肯定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毅,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斗争是()A.中英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C[材料反映出在甲午中日斗争的黄海战役中,李鸿章“避战自保”,吩咐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不准巡海迎敌,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C项;在两次鸦片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期间,清政府都是主动迎敌,中国军民也是奋起抗拒的,而不是“实行肯定守势”,解除A、B、D三项。]9.(2024·青岛三模)甲午战后,日本出版学术著作,向世界呈现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斗争,证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情愿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其意图是()A.为“三国干涉还辽”正名B.证明其发动斗争的合理性C.展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D.加入八国联军侵华安排B[甲午战后,日本声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情愿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日本意在找寻其发动斗争的借口,即证明其发动斗争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A项错误;甲午斗争不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意图,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0.(2024·莱芜一中开学考试)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觉从1875年至1894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甲午中日斗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C.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意识渐渐觉醒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C[甲午斗争之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对主权的相识也更加深刻,故选C项;材料只能反映甲午斗争对当时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体现不出甲午中日斗争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西方主权思想在甲午斗争之前就引入中国了,D项错误。]11.(2024·韶关一模)国际银价自19世纪70年头起先进入长期跌落阶段,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价在19世纪70年头跌破16∶1之后,到20世纪初一路走低跌至33∶1。1894年甲午斗争爆发后,战败赔款总计约3.5亿两白银,由于这些赔款都以外币进行结算,导致实行银本位的中国()A.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中的购买力增加B.仿照美国和英国采纳金本位制C.每年都要承受一笔汇率比价的巨大亏损D.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兴办银行C[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由16∶1跌落至33∶1,因银价跌落清政府每年还本付息都要承受一笔额外的“镑亏”,即汇率比价的亏损,故选C项;银价走低使得白银的购买力下降,解除A项;清末的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实行的还是银本位制,解除B项;银价下跌并不是列强在中国开设银行的缘由,而是为了满意对华经济侵略的须要,解除D项。]12.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年份18921893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价值(海关两)582.5万两457.4万两511.4万两561.8万两692.9万两844.4万两796.7万两1307.5万两1291.8万两A.进入四川的商品在逐年增加B.甲午斗争之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C.新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C[从1895年之后,洋货在四川的输入量增长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了重庆,便利了列强对四川地区的商品输入,故选C项;由表格可知,1893年洋货输入四川的数量跟上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解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甲午斗争后,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解除B、D两项。]13.《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更反映出()A.民众困难且冲突的心理状态B.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共识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D.西式服装成为社会主流服饰A[由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发生之初,义和团团员对西洋事物极其痛恨,但八国联军进京以后则对洋人洋物毕恭毕敬,这种变更反映出民众困难且冲突的心理状态,故A项正确;“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共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服饰的信息,故D项错误。]14.“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材料表明()A.清政府变更历法与纪年方式B.国内出现惊慌恐怖氛围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C[《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任何人参与任何反帝爱国运动,这与“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的信息相符,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项,解除D项;材料不是强调清政府变更历法与纪年方式以及国内出现惊慌恐怖氛围,解除A、B两项。]15.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更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斗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反抗意识的全部丢失。”材料中的显著变更发生在()A.鸦片斗争爆发后 B.甲午斗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后 D.武昌起义爆发后C[依据材料“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对洋人奴颜和谀态,故选C项;鸦片斗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看法强硬,解除A项;甲午战败后,中国各阶级绽开救亡图存斗争,这与材料中“民族反抗意识的全部丢失”不符,解除B项;武昌起义时慈禧太后早已去世,解除D项。]16.(2024·湛江调研)有学者统计,在1860-1900年发生的400余起“反洋教运动”中,起宣扬动员作用的“揭帖”,对传教士的称谓,由“夷”转向“鬼子”“洋鬼”等俚语俗语,且运用频次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增多。这可以用来说明()A.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 B.传教士在华活动区域C.大众传媒的媒介功能 D.俚语俗语的运用范围A[“反洋教”斗争的“揭帖”中从运用文言“夷”到运用俚语俗语“鬼子”“洋鬼”,说明参与斗争的群体由士绅阶层向社会下层民众扩散,体现出抗拒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传教士在华的活动范围,B项错误;“揭帖”不属于大众传媒,C项错误;各地区的俚语俗语并不相同,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17.(2024·山东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及附件各条款的看法组别条款清政府看法A组割香港岛给英国琦善:弹丸之地耆英:荒岛、孤立海中、贫困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B组赔款2100万银元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C组协议关税“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吵”“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胜利”D组领事裁判权“免以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便利、最省事的方法”——摘编自2024年12月《历史教学》(1)从材料中清政府对《南京条约》的看法,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存在哪些缺陷?(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清政府的外交缺陷给中国带来的危害。(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弹丸之地”“荒岛、孤立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便利、最省事的方法”“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胜利”等信息概括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吵”“暂行赏借”“自以为外交胜利”等信息分析即可。[答案](1)缺陷:对西方世界和国际格局变更了解匮乏;罔顾国家主权,固守“天朝上国”理念;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外交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8分)(2)危害:将侵略斗争结果条约化,给中国带来了长久、严峻的危害;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使中国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6分)18.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斗争爆发120周年》材料二“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材料三甲午斗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刘新如《甲午的殇思》(1)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斗争结局的缘由有哪些?(4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4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学问,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几个方面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一“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材料二“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及材料二出处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理解”,依据材料三“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回答。其次小问“史实”,依据所学甲午斗争后相关学问回答。[答案](1)缘由: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且程度不断加深,清廷希望挽救统治危局;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军工、民用企业的创办;思想上,“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传播;个人方面,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推动作用。(6分)(2)缘由: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4分)(3)理解: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史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分)19.(2024·海口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我们认为西洋的那些国家都很小。从农业国那种只有田地多、人口多才算富强的价值推断他们,认为他们的土地面积小和人口少,所以国力自然无法和中国同日而语。殊不知,在工商业社会中,确定国家强弱的已经不是这种标准了。另外,我们看不起这些异国商人,看不起这些以工商为立国之本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对他们就有一种先天的鄙视。始终到1840年的鸦片斗争,我们强大帝国的海军和陆军,被事实上只由几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16艘战舰,4艘汽艇,4000名英军)击败。我们中国人才梦醒,对这些“洋鬼子”不得不刮目相看。——摘编自何新《中国文化史新论》依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围绕“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详细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依据材料“从农业国那种只有田地多、人口多才算富强的价值推断他们,认为他们的土地面积小和人口少,所以国力自然无法和中国同日而语”等信息可以确定“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影响中国人正确相识近代西方”的论题;依据材料“始终到1840年的鸦片斗争,我们强大帝国的海军和陆军,被事实上只由几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16艘战舰,4艘汽艇,4000名英军)击败。我们中国人才梦醒,对这些‘洋鬼子’不得不刮目相看”可以确定“鸦片斗争是国人对西方相识的转折点”的论题,然后随意选取一种进行论述。本题在解答过程中看法要详细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示例:看法:鸦片斗争是国人对西方相识的转折点。(2分)说明:鸦片斗争前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向中国朝贡的国家是藩属国,不愿朝贡的国家是外邦,西方国家更是蛮夷之地,把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称为“奇技淫巧”。这种夜郎自大心理在鸦片斗争中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摧毁,有志之士起先相识到“夷有所长,华有所短”,须“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动地去看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社区团购合同范本
- 再生资源回收收购合同范本
- 化工储罐出租合同范本
- 加盟艺术培训合同范本
- 债权置换合同范本
- 农土租赁合同范本
- 加工店转让合同范本
- 中介拿钥匙装修合同范本
- 劳务包活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辞退合同范本
- 05临水临电临时设施安全监理细则
- 工龄认定文件
-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 采购入库单模板
-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物理)及答案
- GB/T 36800.2-2018塑料热机械分析法(TMA)第2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15566.6-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6部分:医疗场所
-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
- 智能制造知识课件
- 中国音乐学院:乐理三级笔试试卷(学生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