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学问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2.过程(1)爆发标记: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斗争。(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驾驭了斗争主动权。(3)其次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斗争的结束。(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减弱了英法的实力,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变更了职能;变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构成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短暂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冲突,但由此建立起来的和平并不许久2.《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3.国际联盟(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平安”。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2)主要活动:复原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长久的和平。三、其次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冲突的发展。(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20世纪30年头经济危机的“催化”作用。(4)局部反法西斯力气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2.过程战场扩大转折反攻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倒戈—欧洲其次战场开拓北非英军与德、意军队绽开拉锯战阿拉曼战役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东欧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扰条约》,突袭苏联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太平洋日军突袭珍宝港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3.影响(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化人心。(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唤起了世人对斗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缘由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冲突激化。(2)表现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支配,组建北约。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3)特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干脆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开。2.20世纪七八十年头美苏由惊慌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20世纪70年头①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②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起先推行“缓和”战略。(2)20世纪80年头①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②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斗争1.朝鲜斗争(1)背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和冲突。(2)经过①爆发:1950年6月。②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干脆干涉朝鲜斗争。③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④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越南斗争(1)背景①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斗争。②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2)经过①爆发:1961—1964年“特种斗争”。②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斗争升级为“局部斗争”。(3)结果:越南取得成功,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斗争(1)缘由: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5次斗争,统称为中东斗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曲折的和平之路①1991年10月,阿以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②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了《关于在被占据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支配的原则宣言》。4.两伊斗争(1)缘由: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冲突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斗争爆发,始终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斗争造成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建了条件。5.海湾斗争(1)背景①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石油、领土和债务等方面长期存在尖锐的争端。②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③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并授权多国部队运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2)经过①1991年1月,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使伊拉克遭遇沉重打击。②1991年2月,多国部队发动“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迫使伊拉克接受安理睬决议,斗争基本结束。(3)特点①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斗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斗争。②整个斗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③电子战、信息战诞生。六、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1)建立①背景:国际联盟破产;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呼喊新的国际组织建立。②标记:1945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③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发展国际间以敬重人民同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加普遍和平;等等。④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理睬。(2)活动①在中东斗争、两伊斗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主动作用。②《世界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③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卑视。④人道主义救济。⑤维护妇女、儿童权益。2.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①随着生产力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休戚相关的整体。②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④维持长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①斗争危急依旧存在。②和平力气不断增加。(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①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②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现同等合作。[经典例析]1.(2024·广东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斗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吩咐美国的空海部队赐予韩国政府部队以掩护及支持”,并吩咐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认为,假如不把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在朝鲜半岛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国军就难以维持,并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扫雷舰队到朝鲜的元山等海疆参与扫雷作业,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疆旁边。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战双方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美国试图接着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杜鲁门回忆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遗忘,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1951年6月,美军建议停战和谈。谈判起先时,美方不行一世,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摘编自高嵩峰、王小雪《抗美援朝斗争始末及历史评价》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美国最终选择和谈的缘由。(5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朝鲜斗争对日本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美国试图接着向朝鲜增兵,但已力不从心”“谈判起先时,美方不行一世,在连续发动的军事进攻遭到强力回击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可得美军代价沉重;中朝军队依旧有长久作战实力;从材料“杜鲁门回忆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遗忘,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结合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史实,可得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结合朝鲜斗争发生在二战成功之后,运用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美国干预朝鲜半岛事务不得人心等史实,可得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潮流深化人心。第(2)问,从材料“美国认为,假如不把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在朝鲜半岛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国军就难以维持”,结合日本成为美国后勤基地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可得美国扶植日本,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原和发展;从材料“并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扫雷舰队到朝鲜的元山等海疆参与扫雷作业,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可得日本走上了渐进的重整军备道路;结合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构建遏制共产主义包围圈等史实,可得推动了美日同盟的建立。[答案](1)美军代价沉重;中朝军队依旧有长久作战实力;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潮流深化人心。(2)美国扶植日本,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原和发展;推动了美日同盟的建立;日本走上了渐进的重整军备道路。2.(2024·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苏联政府关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声明(1945年4月5日)本日下午3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滕,并代表苏维埃政府,向他作下列声明:“苏日中立条约是在1941年4月13日缔结的,即是说,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和日本与英美间开战以前。自此以后,形势已根本变更了。德国进攻了苏联,而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斗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在此状况下,日本与苏联间的中立条约已失去其意义,证明这一条约的延长是不行能了。鉴于上述情形并依照上述条约第三条关于5年期满的前一年废除条约的权利的规定,苏维埃政府向日本政府宣布它废除1941年4月13日条约的愿望。”日本大使佐滕允将苏维埃政府的声明转达给日本政府。——塔斯社莫斯科1945年4月5日电讯(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依据“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斗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可知日本帮助德国进攻苏联,并且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依据“1945年4月5日”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加之苏日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这些都是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缘由。第(2)问,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意味着苏联即将进入对日宣战的状态,从而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还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答案](1)日本帮助德国进攻苏联,日本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苏日两国国家利益冲突。(2)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3.(2024·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1年12月初,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防卫支配”中提出西进战略构想,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斗争外围作战和防卫范围。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限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斗争初期成功后,西进作战支配被提上日程,海军确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随着太平洋斗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行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但太平洋斗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所以,西进战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日本西进战略的内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日本西进战略破产的缘由。(6分)[解析]第(1)问,依据“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斗争外围作战和防卫范围”得出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斗争的外围作战和防卫范围;依据“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限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得出与德意实现会师,迫使英国屈服,歼灭美英的海空兵力。第(2)问,依据“海军确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得出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分歧;依据“随着太平洋斗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得出太平洋斗争出现转折,形势对日本不利;依据“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行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得出德意在北非、地中海地区作战失利,无法与日本形成会师;依据“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得出日本的大部分陆军被中国战场牵制。[答案](1)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斗争的外围作战和防卫范围;与德意实现会师,迫使英国屈服,歼灭美英的海空兵力。(2)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分歧;太平洋斗争出现转折,形势对日本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地区作战失利,无法与日本形成会师;日本的大部分陆军被中国战场牵制。[深化拓展]一、对20世纪的斗争的规律相识斗争是人类历史上的常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斗争现象的分析探讨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相识。1.斗争的缘由:主要在于斗争发动者的一方,斗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斗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斗争的性质:是由斗争发动者的目的确定的,而目的又受斗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斗争性质的相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需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损害的目的都是须要指责的,其斗争性质必定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斗争的输赢:确定斗争输赢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经济政策、斗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斗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养、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协作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斗争的结果。4.斗争的影响:任何斗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斗争在客观上会产生主动作用,而且这种主动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主动作用、主动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斗争的性质和规模。二、其次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简单引发斗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当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逼,应当联合起来,奋起抗拒。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斗争还没有歼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需留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挡外敌的实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三、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化看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变更的根本因素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加,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峻减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50-60年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起先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峻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头苏联经济严峻衰退,使得它无法接着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气。四、地区冲突产生的缘由和教训1.缘由(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冲突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冲突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其次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冲突和纠纷起先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斗争的主要缘由。(2)从现实状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斗争的一个重要缘由。2.教训(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遇灾难性的破坏。(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同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敬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逼。[综合检测]1.(2024·广州月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如同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的言论,震撼了欧美代表。此后,中国人民要求收回山东主权的群众运动遍及全国各地。1921年7月,美国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消息传出后,日本急迫谋求在会议召开之前与中国干脆交涉山东问题。美国政府亦意识到,不能解决山东问题便不能够维持远东的许久和平,因此同意调停山东问题。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应将德国旧租借地胶州湾交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日本将胶济铁路及一切附属产业移交中国;青岛海关及原由日本占有或经营的矿山、盐场、海底电线、无线电台等,均移交中国。——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山东问题能够解决的缘由。(5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解决山东悬案条约》。(7分)[答案](1)缘由:顾维钧的外交才智;群众运动的推动;政府的政治努力;日本的客观推动;美国的调停。(2)评价:中国收回了山东各项权益,维护了国家主权;是中国外交的成功,增加了民族自信念;为美国干预中国事务、扩大在中国影响创建了契机。2.(2024·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攻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除舰的短缺问题。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除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除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倒戈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斗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看法。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反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平安的须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年9月,双方最终签订“驱除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除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足。——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就驱除舰问题发起谈判的缘由。(5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驱除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攻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除舰的短缺问题”可知,德国潜艇的攻击、英国反潜艇武器的短缺;依据材料“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除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除舰”可知,争取美国的支援。第(2)问,依据材料中“1940年9月,双方最终签订‘驱除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除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足”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加强了英国反潜力气、粉碎德国侵略支配、促使美国变更中立立场、促进英美结盟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此外,依据材料“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平安的须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美国用50艘老旧驱除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可知,使美国获得了军事基地,满足了国家平安和国家战略须要。[答案](1)德国潜艇的攻击;英国反潜艇武器的短缺;争取美国的支援。(2)加强了英国的海上反潜力气,彻底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英国的支配;促使美国变更中立立场,为英美结盟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基础;使美国获得了军事基地,满足了国家平安和国家战略须要。3.(2024·中山月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军队官僚体系的痛疾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确定在缺乏1/3作战航母与舰载机的状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美军拦截日本情报,完全了解了日军的作战支配。1942年5月27日,美军确定简洁有力的战术规划,让中途岛与各舰队指挥官有着足够的指挥权与自主权,航母和作战飞机的行踪都让日军很难抓住规律。日本人原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了多项支配,但却全都成了摆设,最终日本舰队为了躲避轰炸而不得不反复规避,队形混乱,导致三艘航母最终躲闪不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获得毫无争议的大胜。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斗争的时候,自以为可以恒久立于不败之地,中途岛海战终结了其疯狂的攻击行为,向世人证明白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战之后,美军驾驭了战场主动权。——摘编自周渝等《决战中途岛》(1)依据材料,概括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成功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成功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在军队官僚体系的痛疾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确定在缺乏1/3作战航母与舰载机的状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日本人原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了多项支配”“美军确定简洁有力的战术”“美军拦截日本情报,完全了解了日军的作战支配”等信息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中途岛海战终结了其疯狂的攻击行为,向世人证明白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战之后,美军驾驭了战场主动权”等信息,从斗争对于日军的影响、对斗争形势的转变或对整个反法西斯斗争的影响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缘由:美军战前获得了日军作战支配,战备充分;美军战术规划简洁有力,指挥有效;日本军队官僚体系存在病疾,战备不充分;日军有轻敌思想。(随意3点)(2)意义:打击了日军,使日本对外斗争转向被动;美国实现了太平洋战场的转折;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终成功。4.(2024·马鞍山二模)(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引爆,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苏联被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所震慑,起先加紧了对核武器的研制进程,随着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美苏之间起先了核军备竞赛,核武器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到70年头初,美苏战略核力气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实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在重大危机、冲突中没有运用核武器,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斗争。战后国际体系中的两极格局与核武器相结合,将超级大国锁定在惊慌关系的中心,并将国际冲突扩展到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核武器的存在既强化了“冷战”的格局,也促使了人们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索和相识。——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美苏“冷战”中没有运用核武器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核武器在“冷战”对抗中的作用。(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美苏战略核力气大体形成均势”“核武器有巨大杀伤力”等信息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强化了‘冷战’的格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从世界局势、科技等角度回答。[答案](1)缘由:基于“核威慑”(或美苏核力气势均力敌);出于“核禁忌”(或核武器杀伤力巨大);慑于国际社会反核和反战运动。(2)作用:强化了“冷战”的格局;维系了“冷战”下的和平;造成亚非拉地区的冲突与灾难;促使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产生;客观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5.(2024·珠海质检)(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驻韩美军,由来已久。1945年日本战败,美、苏协议,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派军,以接受日军倒戈。任务结束,苏军于1948年12月,从北方全部撤走,1949年6月美军撤出,留下500名军事顾问。1950年朝鲜斗争爆发后,美军以联合国军名义重返朝鲜半岛。1953年7月,持续3年多的朝鲜斗争按下了暂停键,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协定规定:以北纬三十八度旁边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退二公里,建立非军事区;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1954年9月—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起先分批从朝鲜撤回。1953年10月,《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签订,美军驻留韩国,总兵力达32万人,主导韩国防务。1990年驻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