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教案_第1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教案_第2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教案_第3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教案_第4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种瓜的情景。《稚子弄冰》一诗中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儿童在严寒天气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村晚》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22祖父的园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23*月是故乡明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4*梅花魂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1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1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由儿时的照片感悟成长,在明确习作目标的基础上开始习作。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能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句段运用:能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并能照样子口头描述一种情景。能发现三组句子“通过对比进行强调”的表达特点,并能进行仿写。日积月累:朗读、背诵古诗《游子吟》。1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感情。授课方法探究1古诗三首自读自悟,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并进行交流、感悟。2祖父的园子抓住字词句体会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3*月是故乡明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题目,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4*梅花魂理清文章结构,抓住重点段落研读,体会人物的感情。教学过程典案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歌,查找范成大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的诗句,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走进诗歌的花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拿出笔,在你的课堂记录本上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强调“园”是“公园”的“园”,“杂”字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撇、点)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介绍作者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他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家”。4.现在让我们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孩子们在做什么有趣的事。设计意图:引用与童趣相关的诗句,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读准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对于读不准的字你是怎么解决的?(查工具书、问同学、问家长……)“昼”是翘舌音,“耘”是整体认读音节,“供”读四声。2.再读诗歌,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4.结合课文插图,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这首诗写的是农村大人们在耕织、小孩子在学着种瓜的情景。)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诗中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多元的感受。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释题:“四时”怎么理解?“杂兴”是什么意思?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四时:四季。杂兴:随兴而写的诗。诗的题目的意思是作者随兴写下一年四季农村里的情景。)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诗意,与同学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者问老师。3.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句意:农民白天去田间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小孩子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的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感悟诗情。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1)想一想:在农村,人们除了要耘田,还要干什么?(播种、插秧、犁田、施肥、除虫、喂猪……)你体会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农民耘田图和夜晚搓麻图。用几句话说说图中的人是怎样劳动的,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说。(3)引读:大人们真能干啊!——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农民们太忙碌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最有趣的是谁?(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也傍桑阴学种瓜)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想象,体会乡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2)出示小孩种瓜图,说说孩子的神态、动作等。(3)引读:真是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真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多么懂事的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多么可爱的孩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想象一下:范成大会和农民说些什么?会和学种瓜的孩子说些什么?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感悟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劳动的乐趣。五、拓展阅读。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2.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的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拉拉。白天变长了,篱笆边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3.感悟。这首诗写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诗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使学生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儿女:耘田绩麻(勤劳、忙碌、热爱劳动)童孙:学种瓜(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第二课时《稚子弄冰》《村晚》【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自学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教学方法】抓住关键的几个字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体会《稚子弄冰》中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和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3.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在儿童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千多年前儿童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学习古诗《稚子弄冰》。(一)解诗题,知诗人。1.理解题目意思。2.了解作者:杨万里,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四大家”,被誉为“一代诗宗”。设计意图:借助对诗人背景的了解,理解古诗内容。(二)读准古诗,理解诗意。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2.再读古诗,了解诗意。自学要求:自由组合,合作学习。(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色丝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小孩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板书:“趣”)(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1.抓住“脱”“穿取”“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板书)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成玉磬”直至最后“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体会孩子的快乐。4.对“银钲”“玉磬”“玻璃”这些名词,要立足于生活实际来理解。设计意图: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而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三、学习古诗《村晚》。(一)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村晚”的意思是乡村的傍晚,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二)读准古诗。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流利。2.按节奏读出韵味。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三)理解古诗意思。1.教师点拨。陂(bēi):池岸。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漪(yī):水中的波纹。归去:回去。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 信口:随口。2.诗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四)领悟诗情。1.诗的题目是“村晚”,乡村的傍晚有什么景物?(读前两句)2.学习前两句。(1)两个“满”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2)“衔”“浸”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的情景。(3)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抓住用得巧妙的字,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图画。3.学习后两句。(1)“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规矩矩地骑在牛背上,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2)前两句描写的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牧童自然就优哉游哉了。后两句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体会儿童的无忧无虑。四、拓展其他古诗。1.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 芭蕉分绿与窗纱。怪生无雨都张伞, 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看儿童捉柳花。2.从本课三首古诗中任选一首,展开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充满趣味的文章。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古诗积累量,并让学生将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既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又训练了写作能力。【板书设计】———————————————————————————————————————————————————————————————————————————————————————————————————————————————————————————————————————————————————————————————————————————————————————————————————2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蚱”等15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而快乐的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感悟园子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教学过程】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一)交流激趣,导入新课。1.童年的生活总是让人终生难忘,童年的记忆总是五彩缤纷。著名作家萧红一生魂牵梦萦的是祖父的园子,她在《呼兰河传》中写下了这样的感受——“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让我们随着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一同走进祖父的园子,感受作者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3.教师出示课件:作者简介。4.师: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自《呼兰河传》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的部分词语。3.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是我们对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5.师: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19个自然段,请选择自己在预习中读得还不够流利的段落,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大声地读一读。6.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7.检查学生阅读情况。(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③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出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2)指名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①指名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我”和祖父两个人的对话。朗读的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①指名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a.(课件出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两句话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写完花儿,下一句写鸟,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学生练习朗读。b.(课件出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才同学读这两句话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为什么?(这两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4)交流发现。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鸟、虫子。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我”。③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在我们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鸟、虫子,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里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对《祖父的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里的世界。(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1.指名读第1自然段,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1)谁能把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①学生朗读。(课件出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②课文的开头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边读边掰着手指数。)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④这句话说“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昆虫,一定还有其他昆虫。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也“样样都有”)(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①谁能把这一自然段中描写昆虫颜色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②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轻一些;“黄蝴蝶”中的“黄”字比“白蝴蝶”中的“白”字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重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应重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重读“金”和“绿”。)④学生练习朗读。⑤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描写昆虫的声音和飞行的样子的句子。①谁能把这一自然段中描写昆虫的声音以及昆虫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②学生朗读。(课件出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你怎样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昆虫的声音以及昆虫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并且读好“嗡嗡”这个拟声词,在朗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b.用略带夸张的语气,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蜜蜂胖而圆的特点。c.“飞”读得较快,“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不动”等词语,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蜜蜂的可爱。)⑤引导交流:这段话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a.学生各抒己见。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昆虫飞行的声音、飞行的样子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达作者对这个大花园的赞美之情。5.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1.谈话引导: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1)读第3自然段,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树。①指名读这段话,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a.(课件出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我”内心的遗憾,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b.(课件出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④学生自由朗读。(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①指名读这段话,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园子就这样浮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园子里的世界。三、总结。园子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由的、快乐的,那么“我”在园子中,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感受祖父的慈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自在)二、走进园中,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一)初进园子,感受园子的生机勃勃。自由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生机勃勃)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相机指导朗读。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我”非常喜爱它们。作者描写得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二)再进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快乐。1.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一个自然段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第16自然段)2.自由读第16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板书:自由自在)3.抓住“花”“鸟”“虫”,感受园子里的自由自在。(1)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自由自在呢?指名回答,并出示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齐读句子。作者说“一切都活了”,都有哪些事物活了呢?(花、鸟、虫子)(2)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花活了的?→生接读:就像睡醒了似的。(课件出示句子)体会: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还是人、是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花不是被叫醒的,也不是被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3)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鸟活了的?→生接读: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课件出示句子)体会:鸟儿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4)师引读:作者是如何形容虫子活了的?→生接读:就像在说话似的。(课件出示句子)想象: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些什么呢?(这个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自由、快乐的心情。指导朗读: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我”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4.抓住“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进一步感受园子里的自由自在。(1)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课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太阳也不知道。指名读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它们的自由自在的?(是从多次出现的“愿意”中感受到的。教师标出课件中的“愿意”)师生合作读:(师)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师)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2)小结:我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真不愧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教师手指板书中的“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这一自然段。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一)整体感知五件事。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萧红还难以忘怀什么呢?请读读第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①(朗读)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②(朗读)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④(朗读)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4)教师小结: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③祖父种菜,“我”就溜土;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⑤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4)祖父铲地(语速快),我也铲地(语速快)。(5)祖父浇菜(语速快),我也过来浇(语速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三)重点朗读“铲地”这部分。1.谈话引导:童年时的萧红就是这么调皮,这么任性,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读品味。祖父铲地……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1)(课件出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换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2)(课件出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的包容、耐心和慈爱。(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耐心的语气。)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3.教师小结:童年的萧红之所以那么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是因为她有一位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总是包容她,对她宠爱有加。(四)朗读“浇菜”这部分。1.谈话引导:“我”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仔细朗读“浇菜”这部分,继续感受“我”的顽皮与快乐。课件出示: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1)“我”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①“下——雨——啰——!下——雨——啰——!”(语速适当放慢,读出“我”陶醉的样子。)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③“下——雨——啰——!下雨啰!”(语速前慢后快,表现心情的变化。)④“下雨啰!下——雨——啰——!”(语速前快后慢,表现心情的变化。)(2)教师小结: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是快乐的,也是自由自在的。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这不仅是祖父的园子,还是“我”的园子。)(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我”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我”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是祖父的园子?(因为“我”在园子里快乐、自由、任性、幸福的生活是祖父给予的。祖父的理解、宽容,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我”拥有了快乐、自由任性、幸福的生活。)(五)感受园子里的自由。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我”是自由的,你还发现了哪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我”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我”的笔下,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3.教师引读。4.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的朗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2.“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溜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1)学生自由朗读。(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在园子里做起了美梦呢。(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看完后你一定会说——“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1)学生阅读全文。(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蜜蜂、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我”童年的乐园(“我”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我”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我”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我”童年快乐的源泉。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她和祖父在园子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条狗来,那么变着。这一些不能想象了。听说有二伯死了。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设计意图:学习完一篇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特别是在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今天,对于这样一篇节选文章,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地带领学生阅读原著。【板书设计】———————————————————————————————————————————————————————————————————————————————————————————————————————————————————————————————————————————————————————————————————————————————————————————————————3*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作者对不同地方的月亮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抓住句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1.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同学们,文章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难读的词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浩渺篝火旖旎徘徊澄澈嚼烂点缀恍然大悟离乡背井2.再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3.学生自学交流。4.学生汇报: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2—4自然段),第二层(第5、第6自然段)。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5.作者对月亮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现在我们首先来看故乡的月亮。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一)故乡的月亮。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却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什么情感?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课文第2自然段中说:“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水。(二)外国的月亮。1.外国的月亮是怎样的?作者内心有什么感受?2.学生读文,勾画,交流。3.外国的月亮:美妙绝伦。但作者还是忘不了故乡的月亮。(三)北京的月亮。北京的月亮是怎样的?作者内心有什么感受?作者住的朗润园是赏月胜地,但作者想到的依然是故乡平凡的小月亮。(四)深入体会思乡之情。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亮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2.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因此,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思乡之情而具有特别的意味。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和思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学生甲: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学生乙: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学生丙: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家乡。大家的回答都有道理。4.由于作者不能回去,所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月亮”上。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对比、借景抒情、形散神不散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四、总结。1.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句作为题目呢?由于杜甫的这句诗是千古名句,广为传诵,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用它作为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2.总结: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根植于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了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辉煌的人生,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有人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五、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摘抄到积累本上。【板书设计】4*梅花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腮、虬”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首尾照应、前后连贯”的。【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文字: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那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隐隐飘来阵阵梅花的香气。2.引导谈话:同学们,欣赏了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文字,你们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你们从这首古诗中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和它沁人心脾的“暗香”。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设计意图:以梅花图片及古诗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了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交流解题。(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全班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设计意图: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描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具体叙述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再点出外祖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1.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出示课件:①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句子时会落泪。②因为“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罕见地发了脾气。③外祖父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④离别的前一天,外祖父送“我”墨梅图,赞美了梅花和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⑤离别当天,外祖父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2.以上五件事中,从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批注,自己品读探究。(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从“因为‘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罕见地发了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五、体会外祖父的情感。(三次流泪)出示自学提示: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学生自学,勾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1.吟诗落泪——思乡之泪。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1)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这说明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学习祖国的文化。(2)适当说明诗句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乡,不能回去,所以流泪了。)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在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关闭柴门。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希望朋友早日回来的思想感情。浣溪沙[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薄薄春寒无声息地侵入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意境幽幽。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忧愁悲慨之情。2.心想归而身不行——无奈之泪。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1)“我”的哪句话直接触动了外祖父那根敏感的神经?——“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外祖父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这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2)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国却不能回,多么心酸,多么无奈啊!此时的泪是什么样的泪?——这是无奈的泪水。3.送别时眼含泪水——深情之泪。(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4、15自然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2)想象这令人心酸的画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准备怎么读?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3)出示课件: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4)老师也被这个画面深深感动了。(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中有一个词特别揪心,是哪个词?(衰老)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许多?(5)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吗?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是饱含深情的泪水。(6)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愁绪万千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的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外祖父的这颗心是靠什么来传达的?请你再读读这段话。(7)这是怎样的手绢?——这还是那块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飘走的手绢吗?读出它的“沉甸甸”。设计意图:学生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师重点抓住几句话点拨,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六、深入体会“梅花魂”。1.出示自学提示。(1)梅花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默读第13自然段)(2)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2.学生汇报。(1)赞美梅花的精神。(教师相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2)小结:外祖父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3)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4)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指名说)苏武:受尽屈辱十九年,爱国之心永不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日英雄赵一曼:毒刑拷打何所惧,民族气节显忠魂。杨靖宇: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江姐: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5.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示这颗心,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魂,我想,最好的词是“中国心”。这不仅仅是外祖父的一颗心,更是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海外华人的一颗心。他们像外祖父一样,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时时眷恋着祖国。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永怀一颗中国心,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音乐声中下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拓展,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七、布置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2.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板书设计】4*梅花魂梅花:不怕风欺雪压,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民族魂: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目标】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大人们的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学重难点】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2.耐心听别人讲话,边听边做记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了解大人的童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1.播放歌曲《童年》。2.《童年》这首歌好听吗?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是五彩的,那么,大人们的童年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将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歌曲,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二、明确交际要求。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1.读教材第1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发言进行整理。)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示课件:交际要求(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2)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3.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交际内容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父母、邻居,再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问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把提问对象和问题写下来。下面的表格仅供参考。提问对象问题一问题二……邻居阿姨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干过什么傻事?说过什么傻话?爸爸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下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4.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可以从这些方面提问:他们小时候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难忘的事情……(2)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3)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4)整理记录。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1.小组合作交流。交流要求:交流时,可以谈整理后的结果,也可以谈提问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还可以谈你的感受。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1)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说话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教师相机指导点拨,重点从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和内容是否有条理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3.评议谁最棒。(1)全班评议,说说同学讲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2)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3)教师小结。四、欣赏范例。爸爸的童年趣事爸爸的童年是充满快乐、丰富多彩的,他给我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等。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爸爸十岁左右的时候,快过春节了,奶奶叫爸爸和他哥哥,也就是我大伯,出去买白糖。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爸爸最喜欢跑腿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逃出奶奶的视线,无拘无束地玩耍了。那时买东西都用供应票,买油用油票,买布用布票,买糖用糖票,而且那时候没有商店,买东西只能去几千米外的供销社。于是爸爸和大伯就出发了,爸爸习惯性地把糖票放在帽子里戴上。在路上,他们俩兴奋地玩着滚铁环,路上洒下了他们的欢歌笑语,他们早把糖票放在帽子里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这时,他们来到了供销社。售货员说:“你们要买什么?”爸爸和大伯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要买白糖。”售货员又问:“那你们的糖票呢?”爸爸摸了身上所有的衣兜,没找着。“呀!”“怎么了?”大伯问。“我们的糖票不见了!”爸爸回答。大伯也焦急地找起来,把全身都摸了个遍。爸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急得汗都出来了。爸爸热得摘下帽子,糖票掉出来了,“啊!在这里!”爸爸兴奋地叫了起来,大伯甚至跳了起来,就像打了胜仗那么喜悦。售货员称好糖,用报纸包好(那时候没塑料袋),系上绳子。他们俩提着糖一边往家赶,一边滚着铁环。突然,报纸破了个小洞,可怜的白糖撒了一路,而爸爸和大伯并未发觉。这时,一个老爷爷路过,看到这情形,立刻喊道:“你们俩小兔崽子,糖都漏了,回家还不得挨骂!”爸爸扭头一看,哎呀!这都已经铺成一条长长的“糖路”了!这可怎么办?爸爸灵机一动,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把糖包好,抱着回家了。爸爸的童年是多么有趣啊!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通过交际,我们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感受到了他们童年的丰富多彩。如果让我形容童年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成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累累硕果的葡萄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童话般的故事吧!(播放歌曲《童年》)2.布置作业。(1)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了解更多人的童年生活。(2)搜集和阅读名家描写童年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说给自己的同学或家人听。推荐阅读:余秋雨的《笔墨童年》。【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2.说说大人的童年和自己的感受。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目标】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教学重点】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抓住“那一刻”,把故事写清楚,写具体。【教学过程】一、播放照片,感受成长。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幻灯片播放学生婴幼儿时期、小学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谁。)2.学生猜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3.师:刚才欣赏照片的时候,很多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些同学忍不住惊叫起来。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大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老师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千。转眼间,同学们已经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娃娃长成了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啊。板书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二、明确目标,审清题目。1.学生读课本第14页,说说这次习作的目标。2.学生汇报这次的习作目标。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3.解题:“那一刻”告诉我们在文章中要突出让自己成长的细节,尤其是对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刻”的刻画。“长大”则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内心的触动,甚至是震撼。三、引导选材。1.习作指导。(1)应该写最近发生的事,以表现“长大了”的主题,并重点表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用成长过程中的前后两件事作对比,以突出“长大了”这一主题。(2)可以先写自己对“长大”的理解,并抒发自己渴望长大的心情,然后写一件事表明自己真的长大了。2.选材引导。(1)在挫折中成长。(难忘的经历或锻炼)可以写一次沉痛的教训,学会坚强、乐观。(2)在反思中成长。(理解爱、回报爱)由一件事触发了心灵,学会反思、体谅他人。(3)成长的路上,万事万物皆我师。(人生感悟)①在阅读中成长,从书中懂得了道理。②在生活小事中成长,由生活中的小事感悟成长。③在自然中成长,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感悟成长。四、七嘴八舌话成长。1.师:翻开记忆的相册,长大的冲动、长大的快乐,现在想来,历历在目。同学们,你们是在哪一刻感觉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你做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么想的?2.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3.学生汇报交流令自己感觉到成长的故事。4.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关于成长的材料。五、例文引导。那一刻,我长大了“长大”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却认为,成长有时只在一瞬间。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气晴朗,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了,妹妹和她同学出去玩了。家里只剩我一个人,看着家里凌乱不堪的样子,我忽然觉得有些不能忍受,于是决定打扫一下。说干就干,从哪里做起呢?不如先从客厅干起吧。我又擦又拖,忙了好半天。而后是大小卧室、卫生间、厨房。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