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豌、僵”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舒”等15个字,会写“豌豆、按照、暖洋洋”等17个词语。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和内心活动。3.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愉悦、生机和活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五粒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板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二、初读文章,认识字词。出示课件1: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生字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朗读课文,全班师生集体正音。)3.认识生字,指导书写。(1)会认字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生字“豌、僵、预、揭、苔、囚、框、溢”。重点指导:“框”是“木”加“匡”。“苔”是“艹”加“台”。“豌—碗”“囚—因”是形近字。“囚”还可以随文识字,观察字形结构,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人”在框里,就像人被关在一个牢房里。“僵”右部有两个“田”。(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生字“豌、按、舒、适、暗、恐、僵、硬、枪、耐、探、愉、曾、沟”。指导书写:“豌”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豆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恐、曾”都是上下结构。“恐”字下面的心字底要写得扁平,卧钩起笔与左边第二画竖的起笔齐平;“曾”字上半部分笔顺要写正确,先写中间的短竖,再写短竖两边的点。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3)词语理解。豌豆:可以参考图片进行理解。暖洋洋、舒适、黑暗:这些词语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理解。虚弱、愉快、兴奋:这些词语可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理解。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出示课件4,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四、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出示课件5,学生根据默读提示默读课文:(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2)提出问题的方法: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问题,说出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大家讨论。2.展示各小组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3.出示课件6,讨论解决:(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3)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五、课堂小结。1.学生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3.回顾提问方法。设计意图: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更深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1.出示课件7,听写本课字词。2.师生集体订正。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出示课件8:(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哪些话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它们的内心活动。(3)小组分角色朗读。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2)推选小演员,戴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探讨解决问题。(一)出示课件9,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二)出示课件10—18,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豌豆们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2.豌豆们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语说明了它们想出去的原因?“变得僵硬”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1)小组展开讨论。(2)汇报交流。指名读、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板书:第一粒:飞到广阔的世界第二粒:飞进太阳第三、四粒:在地上打滚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4.这五粒豌豆有怎样的性格?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7.“母亲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这是为什么?(这是母亲对女儿爱的体现。)8.你是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段话的?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9.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怎么样了?指名朗读。(板书:被鸽子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1.师:当小豌豆开出紫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却不尽人意。第二粒豌豆的两次表态是幽默的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2.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儿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3.出示课件19: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设计意图:体会情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练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蝙、蝠、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弄、科”等15个字,会写“蚊子、灵巧”等12个词语。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提问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问题。2.小组合作,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梳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科学家热爱科学、执着研究、善于思考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出示课件1,蝙蝠和雷达的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板书:6夜间飞行的秘密)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容易理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生字“蝙、蝠、即、锐、铛、蝇、证、障、碍、荧、屏”,多音字“系”。重点指导:“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蝙”不能读成“piān”。“锐”是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区别开。“系”是多音字,读“jì”时,可组词“系鞋带”;读“xì”时,可组词“关系”。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生字“蚊、弄、科、横、竖、绳、系、蝇、证、复、研、究、达、驾、驶”。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是左右结构的字。“蚊、科、横、绳、蝇、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3.词语理解。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1.出示课件4,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3.小结并质疑。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可能提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飞机装上雷达就能安全飞行了呢?……)4.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预设生1:(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3)为什么课文没有写后两次实验?预设生2:(4)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5)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师:你们的问题都很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证明你们都认真读课文了。问题(3)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问题(4)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问题(5)是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的。5.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出示课件5,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5.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1.出示课件6,听写词语。2.出示课件7,蝙蝠图。师:同学们,你们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师述:蝙蝠夜间能安全地飞行。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一)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标记。1.学生自学。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飞行特点)(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3.这段话该如何读好呢?谁来试试。学生练习—指名让两人比赛—学生评议—指名朗读。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蝙蝠是怎样探路的?)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二)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6自然段。出示课件8,把表格补充完整。实验顺序实验方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学生分小组学习。2.检查: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我在第一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实验证明——(出示课件9,学生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请大家在书上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自己还想知道什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三)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导学生探究。1.同桌一起自学第7自然段,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吗?2.同桌一起学第7自然段。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出示课件10)一起读第7自然段。(1)老师根据回答画出第2、4两句。(2)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能否自己读懂。(3)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嘴超声波障碍物反射耳朵)(4)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出示课件11)(5)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超声波的传播示意图。(生板演,师简评)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第1、3句,生第2、4句。5.问: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模仿它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1)学生自学。(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3)出示设计的示意图并介绍,生评。出示课件12(教师板书: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三、总结拓展。出示课件13:1.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的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吗?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等待着人类去发现,我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揭开大自然中更多的秘密,为人类造福。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匪浅。2.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叫作变态茎。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示例:(1)变态茎分为几种?(2)我们吃的马铃薯属于什么变态茎?四、作业巩固。出示课件14,表演题: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你觉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唤、纪、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技术”等17个词语。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你还知道哪些给人们带来方便的科学技术?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教师板书:7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意图: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个世纪100年的时间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探个究竟。2.出示课件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3.出示课件2,交流: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感染学生。三、学习生字。1.出示课件3,会认字:唤、纪、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1)形近字识字:唤—换亿—忆素—索(2)组词识字:赖皮质量哲学(3)“赖”的读音是边音,声母是l;“索”的读音是平舌音,声母是s。2.出示课件4,会写字:唤、纪、技、改、程、超、亿、核、奥、益、联、质、哲、任、善。易错字:“技”的偏旁是“扌”,不要写成“木”。3.出示课件5,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洞察:很清楚地观察。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再读课文。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的?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列出问题清单。小组检查交流。5.全班交流反馈:(1)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好处吗?(2)预设生1: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预设生2: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理解课文内容。预设生3: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深入思考。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拓展。四、当堂训练。出示课件6:1.听写生字。2.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7:1.听写词语。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新课学习。(一)出示课件8,学习第1、2自然段。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应读出“坚定、不容置疑”的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这几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2)出示课件9,句式: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出示课件10,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特点和作用。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齐读第2自然段。(4)出示课件1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指导朗读后两句,体会感悟。(二)学习第3、4、5自然段。1.出示课件1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2.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藏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3.出示课件13,三个专题:(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4.出示课件14,研读方法:(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2)细细品读,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3)讨论怎样读好这个自然段。(4)独立练读,小组朗读,并相互评议。(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提问: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为什么?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三)出示课件15,专题汇报,全班交流。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有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里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5)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课件16,理解重点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1)课文中举了哪些有关科学技术成就的事例,涉及哪些方面?(教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海底洞察天体)(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课件17,理解重点句子: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教师板书: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出示课件18:(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是怎样谈科学的?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具体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3)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指名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示例:科学技术创造了很多奇迹,在未来,科学还会不断进步,奇迹会越来越多。比如有的衣服,晴天穿着透气凉快,雨天穿着不渗雨;高铁的速度快得惊人。这都是科学的进步,都是奇迹。三、回读全文,抒发感受。1.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出示课件19,师总结全文: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儿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四、拓展作业,进入实践。出示课件20:1.小练笔。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的话写下来。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的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蝴蝶的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避、撼、喧、檐”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2.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3.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4.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3.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教学难点】1.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2.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生说。2.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玩耍。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蝴蝶虽然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铺垫。二、初读感知。1.出示课件2,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师: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预设生1:为什么“我”心里那样着急?题目是蝴蝶的家,开头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环境?预设生2:作者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三、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出示课件3: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1)出示课件4,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2)出示课件5,第二组词语:轻盈、斑斓、柔弱。①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②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3)出示课件6,第三组词语: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也未可知”:还不知道,没法确定。“家雀儿”中“雀”还读什么?还读“què”,可以组词:麻雀。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了词语,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一说各自然段写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情。五、全班交流,深化理解,体悟感情。预设:1.第1自然段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这不是难为蝴蝶吗?”(1)出示课件7,理解“震撼”“喧嚷”的意思,体会感情。①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是谁在喧嚷呢?“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②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起时,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时,当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时,当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时……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翅膀会被雨点儿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3)是啊!这轻盈的蝴蝶,是多么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引情入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又使他们对课文的探究目标更为明晰;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交流而不再陌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师生融为一体,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2.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1)屋宇、麦田、树林、园里的花朵、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是怎样做的?(3)我们都应该睁大眼睛去观察生活,运用聪灵的耳朵去聆听生活,像作者一样,置身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①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②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这个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女孩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了这个女孩对蝴蝶的美好祝愿。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在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六、小诗作结,总结升华。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说一说。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都有着纯真、善良的心灵,老师也有很深的感触,找来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出示课件8:蝴蝶的家麻雀的家在屋檐下,青鸟的家在大树上,蝴蝶呀蝴蝶,下雨的时候,你去了哪儿?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你斑斓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不要害怕,快快回家!设计意图:最后的环节,畅谈学习感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全课以师生齐读作结,实现了对文本的整体回顾,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板书设计】8*蝴蝶的家蝴蝶的家在哪里?(不仅仅是好奇)“我”为什么着急?(关爱蝴蝶)蝴蝶的家美丽香甜吗?(对弱小生命的关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我的家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特点。2.学会通过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会从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事例。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发现家人的不同特点。2.提醒学生记录并整理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积累写作素材。3.引导学生把体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表达清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人的不同特点,并通过习作表达对家人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通过典型事例,表现出家人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把体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表达清楚。【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观察并记录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家人的特点。2.通过印象深刻的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3.能够通过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是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写他们特点的习作,来介绍我们的家人吧。(板书——习作:我的家人)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将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相关联,激发学生兴趣。二、细致审题。1.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本次习作的要求。(出示课件1)家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往往不止一个,要选择他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在选择事例时,也应该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他们特点的事。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家中的几个人来写。写好了读给同桌听,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2.通过阅读习作要求,提取关键信息,我们能知道本次习作要写的人物是谁呢?生:写自己的家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3.那怎样才能将家人介绍清楚呢?生:要选择人物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并选择印象最深、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事作为例子。4.习作完成后,读给同桌听一听,根据建议进行修改;回家让家人听一听,看看写得像不像。三、交流写作方法。1.通过审题我们知道,本次习作要求我们通过印象深刻的事,写出一位或多位家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写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回顾同学们刚刚分享的家人特点:(1)突出的外貌特点;(2)典型的性格特点;(3)特别的生活习惯。……2.人物的每个特点,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写家人特点的时候,要注意提炼出最能体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那么,我们要想把事情写清楚的话,又该怎么做呢?学生交流反馈:要写清人物的做法。3.让我们看一个范例。(出示课件2)在通过一件事来介绍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各种表现叙述出来,人物的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四、梳理写作素材。1.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现在我们要结合实际,组织写作素材。想一想,你最想写的是哪位家人,说一说原因。(学生自由发言,选取写作对象,逐步明晰自己的写作内容。)2.把最能突出自己家人特点的事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通过口头表达交流,对写作内容进行简单梳理。)3.梳理写作框架。(出示课件3)(以具体情境,带领学生进行构段、写法运用、事例梳理,形成写作框架。)4.给习作拟题。(1)以“我的”为题。(2)以家人的特点拟题,如“勤劳的奶奶”“爱养花的爷爷”。(3)以家人的职业拟题,如“警察爸爸”“有个医生妈妈的苦恼”。(4)比喻拟题,如“绵羊妈妈”“家里的老黄牛——爸爸”。(5)其他方式拟题。五、课堂小结。1.回顾习作要求及写法。2.课后完成自己的习作。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典型事例写出家人的突出特点。2.能运用恰当的写法来表现人物特点。3.通过分享、互评,修改完善习作。【教学过程】一、回顾习作要求。1.出示习作要求。2.回顾习作写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次习作的写法进行巩固。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习作的要求与写法,同学们也在课后完成了自己的习作,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看一看我们是否把家人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二、分享习作。1.出示并让学生阅读习作范文。2.学生合作,交流习作范文中的优点。(1)关注语句的表达是否通顺。(2)对人物的描写是否突出了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交流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掌握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三、习作修改。1.同桌互相阅读习作。2.结合范文,说一说读后感受,提出修改意见。3.结合同学给出的修改意见,修改习作。四、表达情感。家是我们的温暖港湾,家人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同学们不仅写出了家人的特点,更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了对家人的爱,这就是对亲情的真挚表达。【板书设计】突出人物一人/多人习作:我的家人语言爱体现特点事例动作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2.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教学重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正式个人贷款协议样式一
- 2024至2030年中国子式举升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垂直摇臂喷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台历打孔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双星洗菜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四责协同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便携式漏氢测试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with标的物为音乐作品2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荧光灯支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PVC缠绕波纹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树人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 2023-2024学年《Web开发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
- 期末试卷-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课件
-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机制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
- 皖医大儿科学习题及答案
- 刘铁敏《金融专业英语》(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20
- 《公路工程建设监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