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15 表达方式-抒情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15 表达方式-抒情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15 表达方式-抒情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15 表达方式-抒情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15 表达方式-抒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表达方式(抒情)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三、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作用: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旨。手法:(一)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直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示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最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答案】(1)最后两句直抒胸臆。(2)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注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注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直接抒情。(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释运用)③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析作用)(二)间接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借其他对象(景、物、人、事)表现出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移情);融情于事:借古讽今、用典、(即事抒情);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概念: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一般情况下,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乐景抒哀情或哀景抒乐情的写法。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情与景的关系大体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当情与景关系一致时,属于借景抒情;反衬,当情与景关系不一致时,属于反衬,可以使乐景写哀请,也可以是哀景写乐情;触景生情,即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借景抒情是先产生情,作者把情移到景上,触景生情是现有景,由景想到和景有关的人或事。【练习】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闲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互文)。[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②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或:诗人通过对凄寒雨夜里,凄清月色下,青苔与红树显得孤独与哀愁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评)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答案①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点)②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③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注,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6分)答案①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点)②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想象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③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注意:以景结情(诗歌的构思立意:写景诗句放在最后)【示例】《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以景结情,借景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双调】折桂令·九日①张可久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了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2、乐景写哀情与乐景写哀情【练习】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歌景和情的关系如何?请加以简析。答案:(1)以乐景写哀情。(2)诗的前两句写乐景,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后两句一转写哀情,归期遥远,流露出思乡之情。这是以乐景反衬出诗人漂泊的感伤和浓厚的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短诗。(6分)【答案】①情景交融,全诗描写了天寒日暮时分投宿山居人家的情景,在景物描写中表现了自己行路的孤孑和主人归家时的喜悦;②以景结情,诗歌最后一句以所投宿山家主人的归家景象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想象空间;③哀景写乐情,前两句写寒冬天气暮色苍茫、天寒路远的阴冷景象,衬托了下文主人归家的喜悦和温馨。【解析】这道题考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诗歌一共四句,全都属于景物描写,从结构角度分析,可知这属于“情景交融”的关系。诗歌的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是景物描写,所以还可以回答“以景结情”这种关系。“以景结情”这种手法的作用,就是含蓄抒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同时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最后犬吠声昭示主人归家时,情感应该是欣喜温馨而不是凄凉的,和前两句对比,还有哀景衬乐的使用,解题时要注意深入阅读。理清思路后,依照答题规范,用简洁的语言分条作答即可。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答案:A。分析有误。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万里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选项认为,“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故选A。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1)“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注意审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则就应当从情景的角度来考虑。分析景和情的关系,来诗结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憔悴”,联系上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是药酒名。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通过以上可知,二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题规范】①点出情景关系;②描述画面内容(翻译原句法或择要概括法);③分析作者情感(或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3、托物言志概念: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和叙述,表达志向和情感。)作用:委婉、深沉、形象、感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问: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答案:(1)托物言志。(2)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流莺李商隐流莺漂泊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凤城:这里借指长安;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问: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则称之为“寄托深而措辞婉”,分析这样写的妙处。【答案】①本诗妙在使用托物言志手法,明写黄莺,暗寓身世。②首联借流莺的漂泊无依写自己的辗转流徙(飘零身世),借流莺的“不自持”写自己的难以掌控命运;颈联联借流莺的美妙啼唱写自己的才华横溢;颔联借流莺啼唱的执著写自己的求索的坚执(希望得到赏识);尾联用流莺无枝可栖写自己的年华虚度、抱负成空。③通过对流莺形象的刻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遭受冷遇、终生潦倒的愁苦和无奈。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题目。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6分)答案:①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②《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③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4、移情概念: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练习】阅读下面一首曲子,回答问题。【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沦落天涯、孤寂愁苦(倦于漂泊、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2)表达了作者漂泊羁旅的愁苦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1)“倦鸟呼愁”一句,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2)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乡思和愁苦。5、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概念: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借历史表达自己的感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示例】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借贾生的遭遇,既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怀古许浑①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宫。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①许浑,晚唐时期诗人,长于律体,其咏史怀古诗成就突出。②《诗经·王风·黍离》小序中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遍地禾黍,感伤王都颠覆,故作此诗。③《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1.下面对本诗内容和思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陈朝却已末日来临,隋军直逼景阳宫,金陵由盛转衰。B.前两联首先追述前朝历史,然后补写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中蕴含的历史教训。C.本诗中间两联既直观描述,又委婉倾诉。现实与传说并存,形象丰富多彩,气氛神秘莫测。D.除了抒发金陵繁华一去不返的慨叹,诗人还在尾联展现对自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期许。答案:D项,选项“对自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期许”无中生有。尾联应是“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故选D。2.本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怀古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①借史实的对比抒发盛衰之感。首联以陈后主的骄奢淫逸与隋军的雷霆万钧作对比,抒发了朝代盛衰更迭的慨叹。②以景物描写烘托怀古幽情。颔联描写了金陵城的衰败景象,登高远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禾黍残宫,烘托了思古之悲凉。尾联以青山不改之景,烘托了世事多变之慨。③借典故抒发怀古之情。颔联的“禾黍”化用了《诗经》的典故,使自己对盛衰的慨叹更有历史深度。④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怀古之情。颈联的“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通过它们搅动风云的描写,表现了对历代王朝兴亡交替、盛衰无常的慨叹。【解析】此题主要是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用典、比喻等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注意答出借史实的对比抒发盛衰之感、以景物描写烘托怀古幽情、借典故抒发怀古之情、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怀古之情。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借史实的对比抒发盛衰之感。以景物描写烘托怀古幽情。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借典故抒发怀古之情。“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使自己对盛衰的慨叹更有历史深度。6、用典概念:借用历史故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增加作品的表现力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2)加深意境,使人联想;——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八百里(牛名)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3)借古抒怀,表意委婉(含蓄深刻);——增加表达的含蓄性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颈联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也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4)援引事例,说服力强。——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典故类型:1.历史事件: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第》)2.历史人物: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传说故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前人诗文: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用典方法:1.明用典故:直接引用典故本事、用作正面的比喻寄托,达到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2.暗用典故:诗人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行文流畅贯通,如若己出。即使不如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3.正用典故:正用就是直用其事,将典故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含义融为一体。4.反用典故: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借以抒发一种与典故相反的思想感情或见解。【示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典故——抒发感情,讽刺时事)这首词分为两阙,共八句,总共运用了五个典故,包括孙仲谋、寄奴、刘义隆、佛狸、廉颇五个人物相关的历史典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借古人抒今情,追慕了曾在京口起兵的孙权、刘裕两位英雄的丰功伟绩,流露出作者对英雄钦佩与羡慕之情,伤感岁月不居、物是人非的沧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中的“封狼居胥”是典中套典地用了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下片首句用史实影射现实,借谴责刘义隆仓促北伐而遭惨败的谬举来警示当权者忌草率出兵,展现了作者对北伐大业深谋远虑的大智慧,隐喻自身的怀才不遇,暗露对当权者无能的不满。“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句运用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典故,且与上一句承启相联。这句描写了当权者四十三年来的苟且偷安使得国民麻木沉沦,早已忘却国耻并丧失了战斗意识,收复中原更是遥遥无期。眼下的和平景象与扬州路的烽火形成鲜明对照,作者不禁感慨万千、不堪回首,此句的时代悲哀与上句的个人身世感慨相互交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尾借用廉颇的典故自况,叹息自身境遇的悲哀。【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宋】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问:“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是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用典。作者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明自己胸怀大志却又难以实现的悲愤与无奈之情;②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潮落秋江冷”写秋江之上衰颓寂寞的景象,表现了作者面对人事变换时内心的悲凉。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辛弃疾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朋友间的酬和诗,第一句扣题点出新居是元宵节刚过开始营建的。B.第二句赞叹虽然是草堂,但是装饰精致,加上山环水绕,风景之美,宛如画卷。C.第六句以反诘表达对发奋苦读的重视,亦可见诗人怀才不遇只能读书的苦闷。D.“此心留待”写出诗人壮心不已,趋于慷慨豪迈,冲淡了“种木”句的伤感之情。“装饰精致”错误,于诗无据,曲解文意。参考答案:B(2)《词林纪事》引楼敬思所言:“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请简要分析本诗所用典故及其作用。(6分)【答案】①“畴昔”“只今”两句化用塞翁失马、濠梁观鱼的典故,刻画诗人罢官闲居郁郁不平却又旷达乐观的心态;(2分)②“苦无”句化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③诗人借用前人寓言、故事和诗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蕴更加丰厚悠远,语言更加典雅妍丽。(2分)本题点出艺术手法,分析时既要论述用典的整体作用,也要结合具体诗句详细分析其内涵所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贺王帅宣子①平湖南寇宋•辛弃疾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②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鼪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三万卷,龙头客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元自兜鍪出④。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涪溪石。(注)①王帅宣子:指王佐,王佐字宣子,1179年以潭州知州身份平定陈唄叛乱。②白羽:裴启《语林》云“诸葛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③龙头客:指科举时代中状元的人,王佐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状元。④貂蝉:指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兜鍪:古时战士的头盔。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笳鼓归来”既描绘了王佐得胜归来时军乐演奏的景况,也照应了本词题目中的*贺".B.“貌虎噪""雜賠泣,巧用比喻和对比,着力表现了我军勇武强大和敌军的不堪一击。C.“浑未得,文章力”写王佐建功却非凭文章,词人敬佩中也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D.“笑驱锋铀”写王佐指挥情状,同“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写周瑜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CC项,“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理解错误。原文有“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元自兜鍪出”,可以见出词人对王佐的期望,而且被任命评定叛乱,可见被皇帝信任。故选C。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词上片“何如诸葛”'渡泸深入”“白羽风生”三处皆涉及诸葛亮,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交待战事的相似性:两者皆在五月出兵平寇,以诸葛亮南征,暗叙王佐平寇之事。②言明二者气度相类:皆以“白羽”装饰且能在敌前潇洒从容的指挥,突出王佐的儒将风采。③对两者情感相同:王佐与诸葛亮皆为文将却能平乱,表达对王佐的推崇与赞赏。【解析】本题考查用典的作用。用典,又叫用事,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用典可以使立论有根据;可以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可以减少语辞之繁累;可以充实内容、美化词句。本题,要求分析“何如诸葛”“渡泸深入”“白羽风生”三处皆涉及诸葛亮的原因。“何如诸葛”意思是和诸葛亮相比怎么样?在词中,辛弃疾将王佐比作诸葛亮,表达了对王佐的推崇和赞赏。“渡泸深入”前有“匆匆五月”,点明了王佐和诸葛亮出兵的时间一致,表面写诸葛亮,暗写王佐平寇之事。“白羽风生”本是指诸葛亮的白羽扇,一派儒将打扮。此处用此句突出王佐也有儒将风度。【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答案:猿声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答案】(1)第一首寓情于景,“昏”字渲染了日暮时分的凄凉,“繁”字写出暮雨之密集,与猿声一起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哀愁;(2)第二首开篇借“枫林”的典故暗示愁情,末句“愁落行人心”一句以议论直抒胸臆,写出了愁不在景物而在人心的道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