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关:记叙文阅读 真题解析+习题演练(含解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_第1页
第十一关:记叙文阅读 真题解析+习题演练(含解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_第2页
第十一关:记叙文阅读 真题解析+习题演练(含解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_第3页
第十一关:记叙文阅读 真题解析+习题演练(含解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_第4页
第十一关:记叙文阅读 真题解析+习题演练(含解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真题分析+习题闯关记叙文阅读真题分析+习题闯关一、真题解析(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栀子花魏芳芳①几天前,我在家门口的绿化地摘了一颗山栀(zhī)实,鲜亮的金红色浆果,一掰开,浓稠的鲜红果汁就流了一手。用水冲洗后,皮肤还是染上了纯净的黄色——“御用黄”果不其然。②这个“知识点”是好几年前,在西安一个小饭铺获得的。七月,热浪滚滚。等菜的时候,伙计来倒茶,那茶汤金红色,一股淡淡的清香,既不是茶叶的口感,也闻不出什么花的香味。好奇问掌柜,答是秦岭山栀子。栀子花会结果吗?掌柜拿出一包栀子,指头大小的绛红色果实上面有几条突出的楞线,一端尖尖的,像大肚子小花瓶,闻起来还真有点栀子花香的厚味。掌柜的说:栀子是一味好中药,能降压清脂泻火;还是一种天然染剂,打从秦汉始,皇家御用的黄色布料都是栀子染的。③初见栀子花,是三十年前了。端午前后,在重庆的一个马路小菜场,忽然微风吹来一种浓稠的香气,既野性又温润,循香觅见茅草叶扎着的几把绿白花,花型像荷,翠绿的叶子油亮亮的,摆在一个古朴的小竹簸箕里。“栀子花咧!”卖白菜的小妹声音又娇又脆:“自家屋头的,五毛钱一把。”都说重庆美人多,美人也都爱栀子花,有的就握在手上,有的随手插进发辨。有的时候,人也没看到,就只有一段香气,告诉你她们刚刚经过。④搬到上海后,我家小区西南角,有几棵大花栀子树,每年初夏,都会开很多花,浓雾般香气从园中升起并且浮动着,像一个迷宫,探进去,就会迷醉其中。栀子花期短,花开满后一两天就萎黄了,最好看的还是将开未开之时。端午节早晨,去门口菜场买了艾草菖蒲,回来的时候,我会折两三朵栀子花。回家后来不及先挂艾蒲,赶紧拿出栀子花,插进小瓷罐中,初夏的热顿时就凉下来。栀子是扭旋花,最外层带着浅绿色螺旋纹,绽开后花瓣洁白无瑕,质地丰腴肥腻,摸起来像厚厚的缎子。它的香也丰腴,令我想起重庆美人。⑤七年前六月初的黄梅天,突然得知母亲病重,得来上海住院。雨一直下,像是老天知晓一切,先哭给我看。我每天早出晚归,去医院陪她。在母亲身边,我们是彼此的良药。一天,我折了两枝栀子花带过去。母亲爱花,以前我们一起种过牵牛、粉豆、蜀葵和菊花,却从未种过栀子花。栀子花是母亲的稀客,她长久好奇地看着、闻着,眼里有莹激的喜悦。栀子花香冲淡了来苏水的味道,病房有了鲜活的气息。⑥没有治疗的时候,娘俩说着话,我给母亲梳头,像从前一样。我是母亲最小的闺女,天生就爱缠着她。只要母亲闲下来,或者坐着干活——剥玉米棒或者哪怕烧锅,我也能爬在她背上给她梳头。红色的塑料梳子,我高一下低一下乱扒,静电把头发扯飞,比不梳更乱。炎夏里母亲在门前树下网床上午休,我钻到网床下反复摆弄她的头发,母亲不胜其烦,却从未打过我,只是笑我“磨人精”。⑦人到中年,磨人精会梳头了,力道匀净,母亲闭着眼睛,很享受。母亲的头皮有点发红,灰白的头发多像苍茫的岁月——满头青丝怎么就不见踪迹了呢?我问她,是否愿意戴朵栀子花,她羞涩一笑,说这辈子没戴过鲜花呢。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可是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弯脚软的农妇,最省事的短发,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哪还有洋气的影子?⑧那就试试!母亲眼睛盈满笑意,上扬的嘴角是鼓励,我懂。挑了一朵刚开的,摘了叶子,别在她的左耳畔。母亲仔细照了一会儿镜子,顾盼之间,转头凄然一笑:“老了,配不上这鲜铮铮的花。”⑨“不!”我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栀子花太鲜亮太逼人了,生生放大了母亲的枯萎。我哆嗦着,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妈妈,你真美!”⑩这是她七十九年岁月里第一次戴上栀子花,也是最后一次。(选自2023年12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1.阅读文章,围绕“我”和“栀子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几天前“我”在家门口绿化地掰开一颗山栀实。好几年前①三十年前“我”在重庆小菜场初见栀子花。搬到上海后②七年前③2.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写到“重庆美人”,突出了栀子花的哪些特点?3.“我”折了栀子花带给病重住院的母亲,这样做有哪些用意?4.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5.细读第⑨段,根据“我”的举动揣摩并写出“我”的心理变化。【答案】1.示例:①“我”在西安小饭铺得知山栀子的功效(意思对即可)。②“我”在小区西南角折栀子花插在家中品赏(意思对即可)。③“我”在医院病房给病重的母亲戴栀子花(意思对即可)。2.香;美;普通(多)。3.母亲爱花,却从未种过栀子花,栀子花会给母亲惊喜;栀子花能冲淡来苏水的味道,使病房有鲜活的气息(或“栀子花香气浓郁,令人迷醉其中,让母亲宁静”);母亲也曾爱打扮,人美如花,希望以此焕发母亲生命的朝气;母亲性情之好,如栀子之美,花如其人;“我”爱栀子花,一如“我”对母亲的爱,以此寄托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4.划线句写出了小时候爱打扮、很洋气的母亲,与记事以来操劳忙碌无暇顾及形象的母亲形成对比,衬托母亲勤劳朴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既为“我”替母亲戴栀子花作铺垫,也为最后“我”在母亲面前感到惭愧遗憾作铺垫。(意思对即可)5.我大声喊“不”,是怕母亲产生消极情绪;但看到母亲在栀子花衬托下更加衰老的事实,失去母亲的担忧又让我因惧怕而“哆嗦”;不由抱住母亲,贴着她脸颊的举动是“我”对母亲的抚慰,也是希望和母亲永远在一起的无声告白;“妈妈,你真美”是鼓励母亲要有活下去的信心,也是“我”对母亲由衷的爱的流露。(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②段中“这个‘知识点’是好几年前,在西安一个小饭铺获得的。七月,热浪滚滚。等菜的时候,伙计来倒茶,那茶汤金红色,一股淡淡的清香,既不是茶叶的口感,也闻不出什么花的香味。好奇问掌柜,答是秦岭山栀子。栀子花会结果吗?掌柜拿出一包栀子,指头大小的绛红色果实上面有几条突出的楞线,一端尖尖的,像大肚子小花瓶,闻起来还真有点栀子花香的厚味。掌柜的说:栀子是一味好中药,能降压清脂泻火;还是一种天然染剂,打从秦汉始,皇家御用的黄色布料都是栀子染的”可概括为:“我”在西安小饭铺得知山栀子的功效;第二空,结合④段中“搬到上海后,我家小区西南角,有几棵大花栀子树,每年初夏,都会开很多花,浓雾般香气从园中升起并且浮动着,像一个迷宫,探进去,就会迷醉其中。栀子花期短,花开满后一两天就萎黄了,最好看的还是将开未开之时。端午节早晨,去门口菜场买了艾草菖蒲,回来的时候,我会折两三朵栀子花。回家后来不及先挂艾蒲,赶紧拿出栀子花,插进小瓷罐中,初夏的热顿时就凉下来”可概括为:“我”在小区西南角折栀子花插在家中品赏;第三空,结合⑤段中“七年前六月初的黄梅天,突然得知母亲病重,得来上海住院。雨一直下,像是老天知晓一切,先哭给我看。我每天早出晚归,去医院陪她。在母亲身边,我们是彼此的良药。一天,我折了两枝栀子花带过去”,⑧段中“那就试试!母亲眼睛盈满笑意,上扬的嘴角是鼓励,我懂。挑了一朵刚开的,摘了叶子,别在她的左耳畔”可概括为:“我”在医院病房给病重的母亲戴栀子花。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③段中“初见栀子花,是三十年前了。端午前后,在重庆的一个马路小菜场,忽然微风吹来一种浓稠的香气,既野性又温润,循香觅见茅草叶扎着的几把绿白花,花型像荷,翠绿的叶子油亮亮的,摆在一个古朴的小竹簸箕里……都说重庆美人多,美人也都爱栀子花,有的就握在手上,有的随手插进发辨。有的时候,人也没看到,就只有一段香气,告诉你她们刚刚经过”可知,栀子花散发出一种“浓稠的香气”,这种香气既“野性”又“温润”,与重庆美人身上带有的那种独特而迷人的气质相类似,让人难以忘怀。栀子花“花型像荷,翠绿的叶子油亮亮的”,其洁白无瑕的花瓣和丰腴肥腻的质地,如同缎子一般,这种美丽与重庆美人所展现的优雅和美丽相契合,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虽然栀子花美丽且香气袭人,但它在重庆却非常普遍,随处可见,就像重庆的美人一样,虽然个个美丽动人,但在当地却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常见。这种普遍性也体现了栀子花和重庆美人一样,都是那么地贴近生活,那么地接地气。综上所述,通过“重庆美人”的比喻,文章第③段突出了栀子花香、美、且普遍(多)的特点。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第⑤段“母亲爱花,以前我们一起种过牵牛、粉豆、蜀葵和菊花,却从未种过栀子花。栀子花是母亲的稀客,她长久好奇地看着、闻着,眼里有莹激的喜悦”可知,母亲一直喜爱花卉,但从未有机会亲自种植栀子花。将栀子花带入病房,不仅满足了母亲对花的喜爱,也给她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让她在病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结合第⑤段“栀子花香冲淡了来苏水的味道,病房有了鲜活的气息”可知,医院病房内常弥漫着来苏水的消毒味,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栀子花的浓郁香气能够有效冲淡这种不愉快的气味,为病房增添一份清新和鲜活的气息,让母亲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养病。结合第⑦段“人到中年,磨人精会梳头了,力道匀净,母亲闭着眼睛,很享受。母亲的头皮有点发红,灰白的头发多像苍茫的岁月——满头青丝怎么就不见踪迹了呢?我问她,是否愿意戴朵栀子花,她羞涩一笑,说这辈子没戴过鲜花呢。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可是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弯脚软的农妇,最省事的短发,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哪还有洋气的影子”可知,回忆中,母亲年轻时是个爱打扮、洋气的女学生。将栀子花别在母亲耳畔,是希望唤起她对美好过往的回忆,同时激发她战胜病魔的勇气,焕发出生命的朝气和活力。结合全文来看,栀子花不仅美丽,而且其纯洁、高雅的品性与母亲温婉、善良的性情相得益彰。通过送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美好品质的赞美和敬仰。同时,栀子花是“我”情感的寄托,它不仅代表了“我”对花卉的喜爱,更深深蕴含着“我”对母亲深沉而真挚的爱。在母亲病重之时,送上一束栀子花,正是“我”对母亲无尽依恋和祝福的表达,希望用这份美好和温情给予她力量和支持,让她在病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的内容可知,这句话描绘了母亲小时候的形象,她爱打扮,穿着时尚,是一个洋气的女学生。这与“我”记事以来所见的母亲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记事中的母亲,因为长期的操劳和忙碌,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总是穿着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和时尚,更衬托了她后来的勤劳朴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展现了她为家庭无私奉献的伟大品质。从结构上看,划线句通过描述母亲年轻时的美丽和洋气,为后文中“我”替母亲戴栀子花的情节作了铺垫。它让读者理解,“我”之所以要给母亲戴栀子花,不仅仅是因为她喜欢花,更是因为希望母亲能够重拾年轻时的美丽和自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这句话也为最后“我”在母亲面前感到惭愧遗憾的情节作了铺垫。面对曾经如此爱美、如今却因操劳而苍老的母亲,“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遗憾,更加坚定了要让她在余生中感受到更多幸福的决心。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心理把握。结合⑨段中“‘不!’我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栀子花太鲜亮太逼人了,生生放大了母亲的枯萎。我哆嗦着,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妈妈,你真美!’”可知,面对母亲因年老而自谦配不上栀子花的感慨,“我”大声反驳并拥抱母亲,表达了对她深深的爱与赞美,同时传递出要她坚强活下去的鼓励。我大声喊“不”:在这一刻,“我”的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是因为看到母亲说自己“老了,配不上这鲜铮铮的花”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这个“不”字,是“我”在极力否定母亲的消极想法,害怕她因此产生放弃的念头或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中。我哆嗦着:紧接着,“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这是因为“我”在栀子花的鲜亮对比下,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母亲日益衰老的面容和体态,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深感痛心,同时也对即将失去母亲的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担忧。我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为了缓解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我”做出了一个本能的反应——从背后轻轻抱住母亲。这个举动既是“我”对母亲的一种抚慰,试图用自己的怀抱给予她温暖和力量;也是“我”内心深处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希望能够永远和她在一起。我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在抱住母亲的同时,“我”还把脸贴在了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这个亲密的动作,是“我”对母亲无声的爱意表达,也是“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母亲: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爱她如初,陪伴在她身边。“妈妈,你真美!”最后,“我”大声地对母亲说出了这句话。这不仅是“我”在鼓励母亲要有活下去的信心,告诉她即使岁月流逝,她依然美丽;更是“我”对母亲由衷的爱的流露,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美丽的翠屏山冯伟山①老卢细高个儿,白白嫩嫩的,就像一棵绿豆芽儿。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在训练场上却毫不含糊,摸爬滚打样样争第一。当兵第二年,驻军附近的一座山林着了火,风大火急,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消防大队奋战大半天才将火扑灭,最后在火场最里边的一棵烧枯了的大树旁找到了老卢。送到医院抢救后,老卢的命算是保住了,左腿却被烧坏锯去了一大截。22岁的老卢揣着一张二等功证书回到了家乡,去了一家工厂的保卫科。领导照顾他,让他在传达室值白班。可老卢不甘寂寞,休班也不闲着,还拄着单拐抓过进厂偷东西的人。他可真是一个好兵!后来知道他结婚了,还生了个胖小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眨眼的工夫,40年过去了,直到战友群里闪出老卢的名字,オー下勾起了很多往事。②老卢在群里发了不少图片,一片葱绿的山林,有花有果,也有小动物。他说这是自己承包的一座山,名叫翠屏山。我说想约几名战友去他的山上看看,叙叙旧,散散心。老卢听了,一个劲儿地说好。③等我们来到他承包的大山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在山口迎面走来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见我吸着烟,二话不说上来就把烟头拨拉到地上用脚踩碎了。我刚要发火,她把手一伸,说你一个老爷们儿不懂进山的规矩啊?把香烟和打火机都拿出来!我被噎了一下,但想想也是,就照办了。她又对我的同伴说,你们几个如果也带着火柴和打火机就拿出来,我代为保管,走时再归还你们。同伴们笑笑,也照办了。她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方便袋,说这个你们捎着,进山途中喝的矿泉水瓶和吃的食品包装袋都放在里面,见到垃圾桶再放进去。她说话嘎嘣脆,不容你有丝毫的犹豫。这个女人真不简单!我心里边嘀咕边抬头打量她。中等身材,黑红脸,穿着一件橘黄色的马甲,上面有“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白色字样,脚蹬黄胶鞋,手里提着一个编织袋。④真是好大的一座山,虽不算高,但绵绵延延一眼望不到边。山上植被丰茂,绿意盈人,小鸟惆啾,清冽的山泉从山顶蜿蜒而下,潺潺有声,真乃世外桃源也。⑤我们几个完全被大山的美景陶醉了,大口吸着新鲜的空气,早就忘记了来时的疲惫。等转到山后的石头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男子正朝着我们招手。老卢!我们喊着跑过去紧紧抱在了一起。聊得正欢,那个穿橘黄色马甲的女人提着编织袋过来了,里面有几个矿泉水空瓶子和装牛奶的空纸盒。老卢说,这是我老伴儿。他指着我们刚要介绍,女人一笑,说我知道,都是你的战友嘛,你都说过无数遍了,他们今天进山来看你。⑥我吃了一惊,既然知道,干嘛在山口还那么不给面子呢?女人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带火种进山我和老卢向来都是零容忍,不管是谁。何况你们还是消防兵出身,怎么就没这点儿常识呢?老卢的腿你们也都知道,我们要杜绝无谓的牺牲啊!老卢嫂子的刀子嘴让我们无地自容。⑦我问老卢,你退休后不去城里享福,怎么会想到要承包一座山呢?老卢眉头一皱,说这山原是一座荒山,上来玩的人多,火灾隐患也大,乱得实在不成样子。我看在眼里,就和当地政府签协议承包了这座山,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和治理。可谈何容易啊,十几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不仅没了收入,而且这些年的积蓄也花光了。好在这山也没辜负我们,现在有点儿模样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辈子不会离开一步了。⑧有风从脸颊拂过,凉爽中夹杂着青草的气息,让浮躁的心一下子静了。⑨好一座翠屏山!(选自《天池小小说》2022年第23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他可真是一个好兵”叙述老卢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忘军人本色的优良品质。B.小说第④段描写翠屏山美丽的风景,照应第②段的内容,烘托出我内心的留恋与不舍。C.小说在情节上埋下伏笔,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完整,显示出章法的严谨。D.小说使用第一人称,以平实晓畅的语言叙述故事,从而增强了作品真实感人的效果。7.下图概括了老卢的人生经历,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故事情节。8.文章以“好一座翠屏山”作结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文中“我”认为“这个女人真不简单”,你是否赞同这个看法?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答案】6.B7.①扑灭山火时左腿被烧坏锯去一大截。②在工厂保卫科工作,拄着拐杖抓过小偷。③结婚后生了个胖小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④承包翠屏山,和妻子一起保护和治理。8.再次赞叹翠屏山的美景,既在篇末点题,又照应上文,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为老卢夫妇的精神所感动,表达了对他们由衷的赞美之情,从而升华了小说主题。9.我赞同这个看法,理由是:①执法严苛,不管是谁违反规定,绝不容忍;②性格刚硬,扒拉掉我的香烟,还收缴了我们的香烟、火柴和打火机;③明晓事理,支持丈夫包山,没有收入还花光了积蓄;④吃苦耐劳,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巡山护林;⑤责任心强,认真保护和治理这座山。【解析】6.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B.根据第③段中的“等我们来到他承包的大山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可知,小说第④段描写翠屏山美丽的风景是作者初次见到的,此时还没有见到老卢,还未离开。所以本项“烘托出我内心的留恋与不舍”有误;故选B。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根据首段中的“我们消防大队奋战大半天才将火扑灭,最后在火场最里边的一棵烧枯了的大树旁找到了老卢。送到医院抢救后,老卢的命算是保住了,左腿却被烧坏锯去了一大截”可得:扑灭山火时左腿被烧坏锯去一大截。②根据首段中的“22岁的老卢揣着一张二等功证书回到了家乡,去了一家工厂的保卫科。领导照顾他,让他在传达室值白班。可老卢不甘寂寞,休班也不闲着,还拄着单拐抓过进厂偷东西的人”可得:在工厂保卫科工作,拄着拐杖抓过小偷。③根据首段中的“后来知道他结婚了,还生了个胖小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得:结婚后生了个胖小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④根据第⑦段中的“就和当地政府签协议承包了这座山,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和治理。可谈何容易啊,十几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可得:承包翠屏山,和妻子一起保护和治理。8.本题考查语段作用。末段“好一座翠屏山”是对翠屏山美丽风景的赞美,与题目“美丽的翠屏山”相照应,起到了文末点题的作用。照应了第④段中的“真是好大的一座山,虽不算高,但绵绵延延一眼望不到边。山上植被丰茂,绿意盈人,小鸟惆啾,清冽的山泉从山顶蜿蜒而下,潺潺有声,真乃世外桃源也”,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联系第⑦段中的“我看在眼里,就和当地政府签协议承包了这座山,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和治理。可谈何容易啊,十几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不仅没了收入,而且这些年的积蓄也花光了”可知,正是因为老卢夫妇扎根山野,无私奉献,才有了翠屏山如此的美景,所以此处对翠屏山美景的赞叹也表现了作者对老卢夫妇的赞美之情,升华了小说的主题。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⑥段中的“我吃了一惊,既然知道,干嘛在山口还那么不给面子呢?女人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带火种进山我和老卢向来都是零容忍,不管是谁。何况你们还是消防兵出身,怎么就没这点儿常识呢”可知,即使知道我们是老卢的战友,她依然严厉地指出我们的错误,这说明她是一个执法严苛的人。根据第③段中的“在山口迎面走来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见我吸着烟,二话不说上来就把烟头拨拉到地上用脚踩碎了。我刚要发火,她把手一伸,说你一个老爷们儿不懂进山的规矩啊?把香烟和打火机都拿出来!我被噎了一下,但想想也是,就照办了。她又对我的同伴说,你们几个如果也带着火柴和打火机就拿出来,我代为保管,走时再归还你们”可知,她生硬地打掉了我的烟,还把我们的打火机和烟都收掉,这说明她是一个性格刚硬的人。根据第⑦段中的“十几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不仅没了收入,而且这些年的积蓄也花光了”可知,她义无反顾地支持老卢保护和绿化翠屏山,这说明她是一个明晓事理的人。根据第⑦段中的“十几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可知,她不仅要照顾两人的生活,还要保护山林,这说明她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根据第⑥段中的“女人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带火种进山我和老卢向来都是零容忍,不管是谁。何况你们还是消防兵出身,怎么就没这点儿常识呢?老卢的腿你们也都知道,我们要杜绝无谓的牺牲啊”可知,她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所以应赞同这一说法。(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长城上的雕花张立忠①永安长城是一处“野长城”,却一直吸引着我去探访一番。②穿行在燕山余脉的山谷中,青山巍巍,草木葱茏,车像一叶扁舟在绿海中航行。走着走着,路的左边出现了一道高大漫长的石墙,如巨龙劲舞,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令人肃然。③这一段为锥子山段长城。走近石墙,垒墙的石头之间没有浇筑任何灰浆,墙面也没有抹缝,一块块石头就那么粗裸地互相叠压着、挨挤着、牵制着,形成了一个看似并不密致实则坚不可摧的整体。据史料记载,永安长城是由抗倭有功的戚家军奉旨所建,建成后戚继光将长城分为三等:双侧包砖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为二等边墙,而眼前的这种“干垒”为三等边墙。“干垒”的石墙要做到年深日久地坚固强稳,非常不易。古代工匠们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技艺,把这一切都做到了。从垒筑的石头颜色和质地来看,石墙就像附近某座山的拆分,与其脚下的山岭重新结成一个整体,又像山一样巍峨稳固。④在大毛山段长城,我们又见到了这种粗石垒就的城墙,但又明显不同。它巧妙地依山而建,前壁陡直高立,顶端则与山脊平齐,好像人工筑就了一道山的陡崖,于陡崖上再建成胸墙。这种技艺更难,因它是就着山势建成的,底部与山的斜坡相接,早已与山体结成一体。⑤全石垒筑的长城让我记忆深刻。而记忆的另一面,则是长城的残缺和损毁。⑥永安长城上,我看到岁月与大自然的联手摧蚀,让它损毁异常严重,残缺不全。即使是一些保存相对较好的长城,也都遍布着破败的景象,看了让人心痛。然而,它的美依然是无与伦比的。夕阳下,它像祖先雕刻在华夏版图上的巨大花纹,点缀着江山的厚重与宏大。它的宏伟与庄严、粗犷与精致,都传递着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⑦在大毛山段城墙上,我见到了一座坍塌了的敌楼。一座残破的拱形门楼,在阳光下顽强地矗立于城墙顶上。西方的半边已经垮塌,参差的砖石就那样裸露着、支棱着,看起来摇摇欲坠。东方的一半则大致完好,那残存的拱形砖门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每一个稍微完整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精美……永安长城以一种不完整的残躯,坚守着历史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残损不是古物的缺失,而是时光对历史的遮掩。恰恰是这种自然真实的历史之美,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原始长城不可复制的珍贵。⑧从大毛山段长城下来,我们又驱车来到“小河口长城”,登上了蜿蜒于山谷东侧的长城。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赫然矗立着一座相对完整的敌楼。我们顺着一条被荒草掩蔽的小路来到了敌楼前。它的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面由著名的长城青砖垒成,砖缝用白色灰浆勾抹,墙面规整平滑,墙体棱角分明。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历史建筑不可思议的精致,组合营造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霸气。尽管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出现了损毁,但仍然不失其造型优美、筑工精细、坚固沉稳、气势恢宏的建筑品质。⑨敌楼分上下两层,底层是由许多拱门组成的横竖相遇的隧道。有砖梯通到楼上,砖梯又窄又陡,因年深日久,棱角已被磨掉,成为一个大致的斜坡。上面是一个正方形的平台,四周有近人高的胸墙,胸墙上有垛口,都保存相对完整,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旌旗猎猎、刀枪耀眼、甲兵森严。出人意料的是,靠北侧的胸墙前长着一棵茶杯口粗的小树,枝繁叶茂,绿意丰盈,精神抖擞地代替着古代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敌楼。举目四望,大明的疆土和塞外的山河都在我的视域之内,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守疆卫土的豪气和物是人非的怅然。⑩从敌楼里出来,不经意间,我惊讶地看到,那楼门的石框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有“祥云彩带”“狮子绣球”“木兰花”“缠枝莲”等。在那当花纹中间,还刻着两朵小花,左右门框上各有一朵,小花有四片花瓣,应该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十字科花朵。据史料记载,那些花纹都是由戚继光帐下的浙江义乌将士所刻,是义乌民间建筑上常见花纹的复制。实际上,这是戍边将士们把敌楼变成家居,把长城变成故乡,把守土保国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尝试和努力。⑪离开永安长城,再回首凝望它的时候,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感慨着历史的日常是如此鲜活,感叹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的爱无所不在、经久不衰。(选自《鸭绿江》2024年第4期,有删改)10.与永安长城的相遇,也是一次与历史的相会。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写作思路,把下面的简图补充完整。1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内容不同的两个部分巧妙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B.第③⑩两段中的“据史料记载”,补充有关历史事实,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长城的历史和精神。C.第⑧段中,“蜿蜒”写出了小河口段长城地势的陡峭险峻;“赫然”表现了相对完整的敌楼的高大、引人注目。D.第⑨段在对敌楼北侧胸墙前小树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对古代守卫长城士兵的敬意和对长城更加珍视的情感。12.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缺了双臂,但她的美依然无与伦比。有同学认为,永安长城完全可以与之媲美。请结合第⑥⑦两段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0.①大毛山段长城②城墙的因势而建③敌楼的亦残亦美11.D12.永安长城可以和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相媲美。古希腊雕塑里的维纳斯虽然缺失双臂,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与维纳斯一样,永安长城虽然也遍布着破败的景象,但长城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美,都能够体现出历史之美,和不可复制的珍贵,因此说残缺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丽。13.①结构上:照应题目;升华主题;总结全文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永安长城的赞美;运用了拟人,作者借长城上雕花的视角感慨岁月的流经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回答此题需要根据题目多给的提示,可找出提示信息在文章中的相应位置,然后确定答题区域,并根据提示概括出与之结构字数相当的答案。(1)结合题目中已给出的锥子山段长城(③段)和小河口段长城(⑧段)可知,第一空应从文章的④——⑦段寻找,④——⑦段主要讲了作者在大毛山段长城的见闻。因此一空填:大毛山段长城;(2)第二个空介绍大毛山段长城的特点。结合④段中“它巧妙地依山而建,前壁陡直高立,顶端则与山脊平齐,好像人工筑就了一道山的陡崖,于陡崖上再建成胸墙。这种技艺更难,因它是就着山势建成的,底部与山的斜坡相接,早已与山体结成一体”可概括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城墙的因势而建;(3)第三个空在大毛山段长城和小河口段长城中间,结合⑦段“一座残破的拱形门楼,在阳光下顽强地矗立于城墙顶上。西方的半边已经垮塌,参差的砖石就那样裸露着、支棱着,看起来摇摇欲坠”,⑧段“我们顺着一条被荒草掩蔽的小路来到了敌楼前。它的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面由著名的长城青砖垒成,砖缝用白色灰浆勾抹,墙面规整平滑,墙体棱角分明。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历史建筑不可思议的精致,组合营造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霸气。尽管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出现了损毁,但仍然不失其造型优美、筑工精细、坚固沉稳、气势恢宏的建筑品质”可概括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敌楼的亦残亦美。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融入了作者对古代守卫长城士兵的敬意和对长城更加珍视的情感”表述不准确,结合 ⑨段中“枝繁叶茂,绿意丰盈,精神抖擞地代替着古代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敌楼。举目四望,大明的疆土和塞外的山河都在我的视域之内,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守疆卫土的豪气和物是人非的怅然”可知,描写敌楼北侧胸墙前小树,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和看见祖国大好山河的豪情;故选D。12.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首先应点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寻找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与永安长城的相似之处,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断臂维纳斯和残缺的永安长城都不是完美的。古希腊雕塑里的维纳斯虽然缺失双臂,但头部和身躯仍保持完好。她形象优美,散发着温柔、幽雅的迷人气息,身躯丰腴饱满,充满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虽缺了双臂,但她的美依然无与伦比;结合文章⑦段中“东方的一半则大致完好,那残存的拱形砖门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每一个稍微完整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精美……永安长城以一种不完整的残躯,坚守着历史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残损不是古物的缺失,而是时光对历史的遮掩。恰恰是这种自然真实的历史之美,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原始长城不可复制的珍贵”可知,与维纳斯一样,永安长城虽然也遍布着破败的景象,但长城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美,都能够体现出历史之美,和不可复制的珍贵,因此说残缺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丽。综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13.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段落作用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结尾段的作用通常有:①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总结全文;②内容上:交代结局,揭示真相,使情节完整;点明主题,抒发作者情感。学生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详细回答。结合⑪段“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再结合文章题目《长城上的雕花》可知,结尾段作用有照应题目;结合文章内容,作者主要记叙了自己游览永安长城的经过,从被“野长城”吸引,到沿着锥子山段长城——大毛山段长城——小河口长城的线路游览,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和感慨,结合⑪段“离开永安长城”可知,作者最后记录了自己离开永安长城的感慨,因此结尾段作用有总结全文;结合⑪段“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感慨着历史的日常是如此鲜活,感叹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的爱无所不在、经久不衰”可知,作者由游览永安长城,抒发了自己对于岁月,人生的感慨,升华了文章主题;同时,长城上的雕花“感慨”“感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雕花以人的情感,借助雕花的视角来抒发自己对永安长城的赞美,感慨岁月的流经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综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一个追风的女孩》,回答22—25题。一个追风的女孩王愉芳菲①十三岁那年,我认识了初中同学荔枝。②被唤作“荔枝”,缘于她名字的谐音。然而荔枝的身形却不似荔枝那般丰腴——如果非要用一种水果来形容她,她更像一根细高的甘蔗,荔枝给我的印象第一眼是瘦,第二眼是秀气。她有着细长而微挑的眉、上吊的凤眼,可她的鼻子圆而小巧,冲淡了她眉眼的凌厉,添了几分可爱。她的嘴巴也是小小的,抿唇时会勾出一道甜美的弧线。③纤秀的荔枝却有着与外形不相匹配的独立、坚韧。④荔枝的家庭不富裕,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挤下了老老少少五口人:她和父母、弟弟以及姥姥。尤记得第一次带她去我家玩时,她对我拥有自己的房间、父亲有一墙的书这些在我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大加赞叹。⑤中考结束,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没有作业和压力的暑假,那个假期,我第一次走进了她的家:一间饭厅兼客厅,一间小小的卫浴,母亲和弟弟睡主卧,她和姥姥在客卧睡上下铺,父亲总是睡在单位,每间屋子都显得老旧而斑驳,把我领进逼仄的家,她却没有丝毫的尴尬与不安,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一边给全家做晚餐。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张罗出一大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在她家吃完饭,她不让我帮忙,独自一人又是洗碗又是拖地,俨然一副大人的样子。⑥此后,我觉得她不那么像甘蔗了,倒像是一株顽强的野草,在有限的空间里蓬勃生长,铺洒出一片绿意。⑦进入高中后,荔枝的母亲因为弟弟的叛逆对她不怎么上心,她也跟我抱怨过母亲的偏心,但高中的紧张和忙碌冲淡了所有的小情绪。记得上高三时的一个中午,她将母亲那辆单车骑了出来,带我去离校园蛮远的小吃街解馋,花的钱是她赚的稿费,又去湖边兜风。彼时正值仲春,阳光温煦,带着几分凉意的清风迎面而来,吹起我们的发丝。荔枝在风中畅快地高歌,又说到将来可能要经历的坎坷,描述她向往的未来,谈她的梦想——她想做一名战地记者,或是一名维和军人……那一天,我们约定高考完还要来到这里,迎着风飞驰。⑧后来我们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她被北京的一所院校录取,我则将去成都。我们不能像从前那样每天见面了。我们没有浪费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不仅兜了风,还一起去川西,欣赏了壮美的自然风光,提前探访我的大学。⑨记得那天,我们在甘孜州理塘县,天很蓝,厚重的云层在雪山的衬托下显得很低,仿佛触手可及。我们在一处石滩上拍照,背景是雪山——神圣而庄严的雪山。她侧过脸的那一刹那,阳光为她白皙的脸庞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的头发在风中恣意飞扬。我立即按下快门,为她拍下了这趟旅程中我们认为最完美的照片。⑩返程时,她认真地说,虽然在追梦的路上迈进了一步,但前路漫漫,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我仿佛又回到了十三岁第一次见面时,她坐在我前桌,回头笑着说“你好”,又想起上高三时的那个中午,她骑单车载着我在湖边兜风,在风中聊未来,聊梦想。⑪如今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在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会想起荔枝,想起那个追风的女孩。(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4.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时间轴补充完整。15.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16.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7.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荔枝为什么像“野草”?【答案】14.①我认识荔枝。

②高三的一个中午

③我和荔枝兜风,去川西欣赏风光,探访我的大学。15.示例:①是文章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②交代了文章写作对象——一个追风的女孩。③暗示文章主旨,表现了女孩对梦想的执着追求。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6.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荔枝长相秀气,表现了我对荔枝的喜爱。17.示例:荔枝家境不富裕,母亲对她不怎么上心,她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但是她独立、坚韧,执着追求梦想,在有限的空间里蓬勃生长,像“野草”一样顽强。【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①空:结合文章第①段“十三岁那年,我认识了初中同学荔枝”可概括出,我认识了荔枝;第②空:结合⑦段的“记得上高三时的一个中午,她将母亲那辆单车骑了出来,带我去离校园蛮远的小吃街解馋,花的钱是她赚的稿费,又去湖边兜风”可知应填入:高三的一个中午;第③空:结合⑧段的“我们没有浪费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不仅兜了风,还一起去川西,欣赏了壮美的自然风光,提前探访我的大学”可概括出,我和荔枝兜风,去川西欣赏风光,提前探访我的大学。1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结合文章①段“十三岁那年,我认识了初中同学荔枝”直到⑪段“如今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在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会想起荔枝,想起那个追风的女孩”可以看出,荔枝是全文写作的对象,因此,题目交待了文章写作对象,是全文的线索和中心人物;结合第④段“荔枝的家庭不富裕,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挤下了老老少少五口人”,第⑤段“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张罗出一大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在她家吃完饭,她不让我帮忙,独自一人又是洗碗又是拖地”,第⑦段“荔枝在风中畅快地高歌,又说到将来可能要经历的坎坷,描述她向往的未来,谈她的梦想——她想做一名战地记者,或是一名维和军人”和第⑩段“虽然在追梦的路上迈进了一步,但前路漫漫,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知,荔枝是一个在生活条件很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她乐观积极,在家很勤劳干家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在追梦的路上,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追风”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主人公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奋进,超越自己,表现作者对主人公勇于追求梦想的赞美之情;“一个追风的女孩”是谁?如何追风?题目不直接写“荔枝”,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6.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结合“细长而微挑的眉、上吊的风眼”“她的鼻子”“她的嘴巴”等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外貌描写;结合上句的“荔枝给我的印象第一眼是瘦,第二眼是秀气”和“添了几分可爱”可以看出,它具体表现了荔枝秀气、可爱的特点,表现了我对她的喜爱。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第②段“然而荔枝的身形却不似荔枝那般丰腴——如果非要用一种水果来形容她,她更像一根细高的甘蔗。荔枝给我的印象第一眼是瘦,第二眼是秀气”,第⑤段“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张罗出一大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在她家吃完饭,她不让我帮忙,独自一人又是洗碗又是拖地”,第⑦段“荔枝在风中畅快地高歌,又说到将来可能要经历的坎坷,描述她向往的未来,谈她的梦想——她想做一名战地记者,或是一名维和军人……那一天,我们约定高考完还要来到这里,迎着风飞驰”可知,荔枝的外形很瘦弱,长得很秀气,但她内心很强大。她不因生活条件很艰苦而自卑,她在家很勤快干家务,对未来充满憧憬。由此可见她的个性就如野草一般,面对艰难的成长环境毫不畏惧,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正如第⑥段所言“像是一株顽强的野草,在有限的空间里蓬勃生长,铺洒出一片绿意”。二、习题闯关阅读《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完成下面小题。我走过的最长的路①好心的街坊告诉我的母亲,她从收音机里听到,某个农村公社的卫生院有位老中医,对于治疗精神病很有经验,所开的药也很见效。②那个农村人民公社在“江北”,也就是松花江的北岸。当年,“江北”几十里内,除了农村,还是农村。③我的母亲要为我的哥哥去买药。一条收音机里都广播了的消息,使母亲心生巨大的希望,这是多么正常啊!④然而,我坚决反对母亲去。到江北往返都要过江桥——过江桥就得上下旋梯。冬季里,旋梯的铁踏板很滑,我担心母亲出意外。⑤母亲说:“无论怎样也得去一次,妈会小心的。⑥我说:”那也不必你亲自去,我去好啦!“⑦我说服母亲同意了我的“主动请缨”。⑧从我家住的地方去往松花江畔,如果乘车的话,也只能乘三站到斜纹街口,三站都是短站,却往往要等上十几分钟。我觉得有等车的时间都可以走两站路了,而且乘车还要花一角钱,所以我就没乘车,索性往斜纹街走。⑨走到斜纹街,还要通过嗒尔滨那条著名的中央大街。走到中央大街尽头,就走到了防洪纪念塔前,也就看到松花江大桥了——它在防洪纪念塔左边。⑩我穿得厚,走得急,刚到桥头便出汗了。旋梯果然滑,我十分庆幸踏上旋梯的是我而不是母亲。⑪下了江桥,但见眼前白茫茫一片、雪野直连天边,一时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空旷的天地之间,风更大了。⑫不远处,一道雪岗后有屋顶显现——屋顶也是白的,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⑬我决定朝那里走,心想:即使走的是相反的方向,也可以敲开哪户人家的门问清路线。当年没有手机导航,去往陌生的地方,全靠多问。⑭当年的江北没有水泥路,更没有柏油路,雪覆盖在沙土路上往往会将路面和两边的田野连成一片。如果路上再没有马车或卡车留下的印迹,那就更容易走偏了,会不知不觉走到田野里去,结果白走了冤枉路。所以我放慢了脚步,走一段停下来分辨一次。⑮经过了四五个村子,还真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问了一次。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到了那人民公社的卫生院。接着是领号、排诊。排诊的人还不少,都是慕名前来替亲人求医的。⑯一位农村大婶问我从哪里来。我回答之后,她又问我怎么来的。我说走来的。她吃惊地说:“孩子,那你起码走了十三四里地呀!”我不知再说什么好,只好笑笑。⑰她叹口气又说,她是为她女儿来抓药的,说罢落了泪。⑱那时的我还不会劝人,更加不知说什么好,只好起身请她排在我前边。她谢过了我,非但没往我前边站,反而动员别人让我排到前边去。排队的都是农村人,听那位大婶说我是从市区走来的,肯定还因为我是个孩子,都愿意让我往前排。这个也让,那个也让,结果我反而站在了最前边。⑲我很快就见到了那位出名的老中医。他没听我讲完哥哥的病情就打断了我的话。他说:“孩子,一定是别人没说明白,我不是精神病科医生,我是用祖传偏方治癫痫病的,这两种病是完全不同的病啊!”⑳我呆住了,忽然很想哭。㉑老中医又说:“孩子,别急,既然你大老远冲我的名气来了,那我就不应该让你空着手回去。这样吧,精神病人以精神镇定为好,我给你开几服起这种作用的中草药吧。你回去告诉你妈妈,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治愈精神病的药,不必再四处求医浪费钱了,能住院还是住院吧,精神病院是唯一能缓解这种病情的地方!”㉒他还叫来护士,让护士带我去抓药,并且郑重地指示:“别收这孩子的钱㉓我谢过老中医和护士,拎着几包草药走到外边时,一个大男人跟了出来。㉔我以为他有什么歹念,不免对他有所警惕。他让我别怕,说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想买我身上的光板皮大衣,问二十元肯不肯卖给他。㉕我听父亲说过,那是他在新疆时花二十元买的,所以我坚持要卖三十元。毕竟,我父亲千里迢迢将它带回了哈尔滨——全东北都很难买到这种用新疆细毛羊的羊皮缝制的大衣。㉖他说他只有二十元钱。我说二十元我是不会卖的,那就卖亏了,回家会挨训的。㉗看来他是真喜欢,他让我等他一会儿,他进卫生院去借钱。转眼他就出来了,高兴地说借到钱了。㉘我坚持先收钱后脱衣服。他依我。我脱下衣服后,他又犹豫了,不无悔意地说:“孩子,你还得往回走十几里地呀,只穿一件薄棉袄行吗?”㉙我说:“行,我抗冻!”——我怕他真的反悔,将皮大衣往他怀里一塞,拔腿就跑。我脱去那件大衣,身上轻多了,衣兜里多了三十元钱,心里也特高兴。三十元啊!快够我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回去的路熟了,“任务”出色地完成了,我身轻心悦,反而浑身是劲,走得极快,有时还跑一段。㉚‘呀!呀!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母亲见我头发都湿了,吃惊又不安。㉛我拿起一只碗,掀开缸盖就要喝凉水,被母亲阻止了。母亲命我立刻脱鞋上炕,坐在热乎的炕头那儿忍会儿渴,她要为我煮一碗加糖的姜汤。㉜我这时才觉得脚疼——包脚布走散了,双脚磨出了几个疱。㉝喝下姜汤,我背上大汗淋漓。母亲替我擦汗时,我汇报了买药的经过。我说:“不许批评我自作主张把羊皮衣卖了,我认为卖得值!”㉞母亲说:“妈怎么会批评你呢!如果去买药的是妈,那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了。”母亲似乎想搂我一下,却又没那么做——因为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以佩服的眼光看着我,仿佛他们的二哥是一个冒险而归的勇士。我想,对弟弟妹妹而言,往返三十里地大约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㉟连哥哥也从旁说了句明白的话:“可别感冒了。”㊱母亲接着他的话说:“你二弟是为你去抓药的,还不谢谢你二弟?”㊲哥哥却又转身嘟囔起他的疯话了。㊳母亲向弟弟妹妹们说:“你们幸亏还有一个二哥,对不对?”弟弟妹妹们点头。㊴我觉得母亲问弟弟妹妹们这句话,是对我的最高表扬。这段经历使我忽然明白了,责任也是生活天然的一部分。既然是天然的,那就只有尽力把它担起来。(有删改)1.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多亏好心的街坊告诉母亲那位老中医对于治疗精神病很有经验,所开的药也很见效,“我”才能在老中医那找到可以治愈哥哥的中草药。B.“我”没有乘车的唯一原因,是不舍得花一角钱,所以直接从我家住的地方走到了松花江大桥。C.“我”看到白色屋顶后,决定朝那个方向走,经过了四五个村子,靠自己不断敲门询问,走了很久后终于走到了卫生院。D.当“我”完成买药任务回到家后,母亲似乎想要搂我一下,却又没那么做,是因为不想冷落得病的哥哥。2.第⑳段为什么“我呆住了,忽然很想哭”?3.联系语境,分析下面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这个也让,那个也让,结果我反而站在了最前边。(2)母亲向弟弟妹妹们说:“你们幸亏还有一个二哥,对不对?”4.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我走过的最长的路”的含义?5.文章结尾说:“我忽然明白了,责任也是生活天然的一部分。既然是天然的,那就只有尽力把它担起来。”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阅读《父亲不敢老》,回答各题。父亲不敢老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回想当年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⑧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迫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6.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7.分析下列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2)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8.文中第⑦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10.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父亲不敢老”的?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贺兰山凝眸乔洪涛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11.下列分析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作者从云端俯瞰,生出一种荒芜之感,再是近处观看被植物生命力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生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B.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多用短句,如“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读来层次错落,富有节奏感。C.第④段描写岩羊的灵动飞奔,抒发了作者对贺兰山神秘莫测的感叹。和前文相呼应。D.第⑥段通过写作者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联想到几万年前人类的生存,内心百感交集。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13.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1)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从修辞角度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2)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从重音角度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14.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你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请阅读以下现代游记,完成下面小题。千年的桨声①夜宿江南古镇同里,只听得自己的梦,在静谧的秋里,振了一夜的翅。朦胧中,有桨声在远处响,悠扬如天籁。干脆早起,舍不得睡了。②依街角望去,曙色如黛的古镇,像一叶睡莲,或一朵浮萍,静静地铺陈在烟波浩渺的湖面,千年一梦,香鼾如酿。古老的晓月千年的秋风,把尘世的一切都归零,归于同里一宿的静,一如隐居深山不染凡间半根游丝的庵寺。但这种静不是失落了生机的寂寥,而是一种淡泊从容、处世无惊的定。③只有渐近的桨声,是这幅水墨佳作的画外音,千年不变。④月在月光中走,风在风天里行,我在听自己的心跳。循了依稀桨声,我轻轻地走在同里披了黛色外衣的晨里,一任自己的心,从容地在古境里散步。巷路上的条形石横排竖镶,两侧的云片石挤挤密密,拥向光线不甚明晰的远处。悄悄地,我生怕叩在石板上的足声和沾着的红尘,侵扰了古镇的宁静与圣洁。⑤记得昨夜,投宿在古镇明清老街上的世德堂,只见深深庭院里的石桌石椅静冷如雕,曲桥亭荷旁的石榴灿灿灼灼地挂在空中,低眉顺目,枝掩叶捂。偌大的五进院落69间房,楼对阁、户对窗,只住进同伴和我。他有些怯怯地问,是不是有点儿冷清,我说庭院冷清,湖水清冷,既冷又清,恰是静心养性的曼妙仙境。清冷是一种意境,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来就来了,走就走了,同里的水依旧清冷如许、清泠如许,微澜不兴,轻波不扬,千年如此。⑥记得昨夜,踟蹰在灯火阑珊处,【A】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醮着比酒还醇的夜风,呡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以及葱姜蒜酱油醋,专心而安详地剔着咂着。秋风起,蟹脚痒,被湖风浪起的蟹们,性急地爬进渔子们早已张着的蟹池鱼网,钻进早已等候在湖边或者潜藏水底的蟹箱,以及湖中央高脚屋下泊着的渔船,被渔夫们吱呀吱呀地摇着、浪着,就拢了岸,装了车,坐了飞机,去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急急去填塞那些本已膏油满贯的肚子们。也有的就近上了寻常百姓的餐碟,驱除水上人家一天的辛劳。问多少钱一只,老人头也不抬地答:“侬吃伐,十五块一只?”轻醉微熏,恬静淡泊,秋风不催,千年如此。⑦记得昨夜,依河港的边街行走,石板高高低低,喀哒喀哒,如空谷间的山石萌动。民居静寂安宁,前街后坊,开门做店,闭门为家。临街的门缝里,偶尔透出点儿光亮和悉悉索索的家语。有旧报旧书糊了窗玻璃的,定晴一瞥,恰是一幅倒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偶有一两盏灯笼高高地亮起,却又被夜色浓浓地围起,光晕下一桌麻将正静静地推来倒去。不争不抢,要紧不慢,默无声息,千年如此。⑧一个快意的嚏喷打过去,长长的幽巷那头,久久地激起一个更加响亮的回应。天凉了。天也渐亮了。⑨有户枢依呀地响起清晰的音符,此起彼伏,唱和无序,从唐宋唱到明清,婉转如歌到今天,该有一千多年了吧!⑩同里的早晨特别悠扬,舒展得像港汊一样没有尽头;温婉的光景被同里抻长,长得像里弄一样找不见尾巴。街巷里锅碗瓢盆声和远处河街菜市的嘈杂声,奏响古镇千年如一的晨曲。街里套街,店后有店,客气的招徕,温情的应答,榨油糕和油条的飘香,让人涎滴三尺三。不时有渔船靠上来叫卖,讨价还价,一团和气。【B】同里湖丰沛的鱼虾菱藕,滋养着水岸人家,锅里炖着沸着熬着煮着蒸着炸着的,全是鲜美香艳,让隔湖相望、以特色风味闻名的苏州人不得不惊叹“吃在同里”。⑪千年的长河在同里歇了歇脚,继续前行,把个江南古镇的韵味,全留在一桥一水一人家之间了。……⑫乡村是城市的母亲。同里用舒缓的节奏,放慢了世人急促的步履和急切的心跳,一扫风尘世故,是现代社会一处天然的“疗吧”。达官显贵、文人仕子、渔妇耕夫,都能在这温柔水乡停舟歇桨,找到一处心灵皈依的芳草洲。古镇以她博大的文化包容性和普适性,成就了自己历千年而依然蓬勃的生命力和永不凋谢的魅力。同里是历史的博物馆,是江南的化石,是文化的标点,是《诗经》的故乡,是一支苍老的桨。那桨声,从容地响起,千年不变。(选自刘汉俊《在江之南》,有删减)【理所至】15.梳理本文的旅游路线图,请你根据文本内容补全信息。由于同里的特殊环境,作者此次旅程非常简单。旅行虽发生在早晨,但作者写出了从“③”(摘文中原词)到“天渐亮”的时间变化,所见也发生着变化。期间作者通过回忆起昨夜的经历,既交代了他的游踪,也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赏所见】16.文中多处描绘了同里人的“吃”,请比较【A】【B】两句,从遣词造句角度分析两处关于“吃”的刻画有何不同。【悟所感】17.作者在文末写道“那桨声,从容地响起,千年不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桨声千年不变。→思考提示:分解问题(1)为什么会有“桨声”响起?分解问题(2)“千年不变”的只是桨声吗?……【用所学】18.请你根据本文的阅读体验,为同里古镇寻找两类潜在旅游客户,并向他们分别拟写一句旅游宣传语,吸引他们来同里旅游。要求:宣传语能够体现同里特色,有针对性。示例:美食爱好者——“饿了吗?来同里!鱼虾菱藕等着你!”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如梦一场①每年近春,我脑子都会冒出一个念头,内心被这个念头诱惑得高瞻远瞩,双腿奔忙如风火轮。静夜里,我想我可能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年华从此不虚度。但每次——已经好几次——我的念头又被强大的春天所击溃,我和我的计划像遗落在大地上的野菜一般零落不足惜。②我的念头是寻找春天从哪里开始。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吗?当然是,但是春天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呢?③众人所说的春意,对我住的地方而言,到了三月中旬还没动静。我读一本道家谈风水的书,书上说阳春地下有气运行。大地无端鼓起一个包,正是地气汇聚所致。此时看,还看不出哪个地方鼓起土包。④有一件事我们要理清:寒地冬季的结束与春天到来会分明吗?这事说不好,谁也不敢定。冬天有多少种迹象代表冬?春天有多少种迹象代表春?我们作为渺小的人类真的说不清。你说冬天有白雪,然而春天有春雪。大自然不会把季节安排得像小学一年级、二年级那么清楚。⑤大地寂寥,现在是三月下旬,四周依旧静悄悄。田野没有绿衣、野花和蝴蝶。大地仿佛入定了,没谁能改变它。只有春天。在这个时刻瞭望春天——假如他从未经历春天的话——会觉得春天可能不来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我回想往年的春天每每像不来了,每每轰然而至。它之到来如卸车,卸下无数吨的青草,更多吨的绿叶,一小吨的鲜花,更少吨的小鸟、甲虫和云母片一般天上的轻云。⑥作为一个悭吝的人,我不情愿让春天就这样冲过来了事,不如捕捉一些线索,看它怎样动作。我住在沈阳北三环外的远郊。此处无所有,聊备大野荒。我在荒地上奔走,虽不种地,但比种地的农民还忙。我要找眼前哪怕一点点绿的痕迹,没有;坐下来歇息时,却见柳条软了,柳枝在褐色外面敷盖一层微黄。我跳起来去看那黄的柳枝,此色却如韩愈所说“近却无”矣。手在地上抓两把土,土松软,并有潮湿的凉意。⑦后来,大地每日暴露一些春的行迹。桃花迟迟疑疑开了,半白半红,而没开的蓓蕾包着深红的围脖。连翘是春天的抢跑者,举着明黄的花瓣,堂皇招摇。若醒的早,会听到鸟儿在曦光里畅谈古今。跑步时,我发现了一只钮扣大的蝴蝶,紫色套金边。春云呢,它是那么薄。夏日里成垛的云,春天可以扯平覆盖整个天空,如蚕丝一般空灵。这样说来,春天到了或基本上到了。但春日并不以“日”为单位,春不分昼夜。⑧今日,我骑自行车沿蒲河大道往东走,没出两公里,见前方路边站满了灼灼的桃花,延伸无尽。这阵势把我吓得不敢再走。我只不过要寻找枝头草尖上面小小的春意,而春天却声势浩大地把我堵在了路口。春天还用找吗?这么浩荡的春天如洪水袭来,让我如一个逃犯面对着漫山遍野桃花的警察不敢移步。我不走了,我从前方桃树模糊的绯红里想象一朵一朵的桃花,爬满每一棵树与每一根枝条。它们置身一场名叫“花”的瘟疫里无可拯救。我仍然不知春天到还是没到,桃花占领了路旁,大地却未返青。春天貌似杂乱无章,实则严密有序地往外冒。用眼睛发现的春天似可见又不可见,我颓然坐在杨树下,听树上鸟鸣,一声声恰恰分明,而风温柔地拂到脸上,像为我做个石膏模子又离去。我知道在我睁开眼睛之后,春色又进驻了几分,我又有新的发现,这一切恰如一个梦。19.综观全文,作者描写的春天具有哪些特征?请分点概述。20.第④段是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作者安排此段内容意在表明什么?21.从第⑥段中“作为一个悭吝的人,我不情愿让春天就这样冲过来了事,不如捕捉一些线索,看它怎样动作”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怎样的特点?23.你所在的城市的春天是怎样的?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阅读《感谢我的自卑》,完成下面小题。感谢我的自卑雪小禅①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现在,自卑还常常在,我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②小时候,我长到10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那时候,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打雪仗,没有人当我是个女孩,我玩的野性而自由,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笑话,我的口音他们每天都在模仿,并且学我走路的样子,当老师提问,我用外婆的家乡话回答时,全班哄堂大笑。③自卑的情绪绵延开来。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下降,我只盼望快点离开学校,离开让我感觉到自卑的地方。④后来我勉强考上了一个三流的中学。那时,我仍然自卑,那个中学有好多官宦子弟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整天在说自己吃的什么牌子的外国巧克力,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我仍然寡言,我每天发呆,不知道日子如何结束,于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看看天,数数蚂蚁。⑤后来的一天,我写的日记被老师发现了,我画的画被美术老师看到了。⑥老师读了我的日记,那是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我在书上看到一句写冬天的诗,于是用上了,“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于一个12岁的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引用。老师的无意夸奖让我很温暖,美术老师让我给班里板报画插图,虽然我仍沉默寡言,但是我意识到,我,原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⑦之后,我开始学习,开始努力,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到前三名,然后进入年级的前三名,这个三流的中学,每年考入一中的人不会超过五个,那年,只考上五个,而我,是这五个人中分数最高的一个。⑧在升入重点高中后,我仍然很自卑。⑨全市最好的学生都在这里,第一次摸底考试,班里55名学生,我排名第五十位,虽然在初中时我的成绩是最好的,可我在的中学是全市最差的,我哭了。一个人躲在一中院子里的合欢树下哭着。⑩我来自最差的中学,我英语口语的发音那么蹩脚,我的一切都那么落伍,那些从重点中学里考上来的学生分成一派,根本看不起我们这些三流学校出来的人,他们常常说他们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对于我而言,那些实验室图书馆根本没有过。⑪但我想,我们现在都是在一个学校!⑫我还是沉默寡言,仍然不多说话,别人都睡后,我打开手电筒学习,我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来到黑乎乎的教室,因为还没有到供电时间,于是,我点上蜡烛学习。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⑬可我仍然很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我依然沉默,把太多的时间交给了书,整个高中时期,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⑭我写了一篇青涩的小说,投给了当时的《河北文学》,两个月之后,我接到了用稿通知,我不相信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我告诉了自己的同桌,他怀疑的看着我说,真的么?不会吧?咱们学校还没有人发表过东西呢?⑮为了让他们相信,我努力的写,不停地投稿,当样报不停的寄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默,我想,这些就是最大的力量,何必用言语?⑯上了大学,我仍然很自卑。⑰我来自小城,留着过时的短发,瘦高,穿着小城带来的衣服,口音还带着浓重的家乡色彩,那些大城市的女孩子笑话着我的着装和口音,他们谈着奢侈化妆品和高尔夫的时候,我还不知道那些外国名字是干什么的。⑱我开始疯狂的写稿子,泡在图书馆里,这个宿舍,我是第一个过英语六级的人,整个年级,我是第一个靠着自己的稿费不再靠家里养活的人,到毕业的时候,我已经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⑲但我仍然自卑,我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不善言,不会搞各种关系,我只会写字,通过写字证明我自己。⑳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选自《时代青年悦读》24.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补充完整。(1)从村里到城里上学因着装异而自卑,不与别人交流盼望离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