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961-2020_第1页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961-2020_第2页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961-2020_第3页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961-2020_第4页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DB41-T 1961-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01

P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施工技术规范

2020-07-23发布2020-10-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961—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材料..............................................................................................................................................................2

5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3

6施工技术要求..............................................................................................................................................5

7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8

I

DB41/T196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淮信

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洛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公路工程局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诚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汇新工程科技有限公

司、河南交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研发中心(郑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笑风、李小重、刘文娟、李万波、杨善东、刘建锋、王国晓、杨博、常灿华、

万晨光、杨兴旺、宋宽彬、李广、游鹏、裴辉、毋存粮、李晓伟、胡光胜、马淞江、王天强、张晓果、

褚付克、陈波、赵正峰、马广胜、王国栋、王晓宾、冯明林、高晓培、韩永超、刘洪磊、张瑞、郭艳萍、

鲍茜、关梁超、赵耀华、范增山。

II

DB41/T1961—2020

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

成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其他道路施工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

以钢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为原材料,并添加相关外加剂,经研磨而成的复合材料。

3.2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的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和水,经拌和得到的复合稳定土。

3.3

水稳系数

标准养生龄期7d最后一天浸水的稳定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不经过水中浸泡的同龄期试件的无

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1

DB41/T1961—2020

4材料

4.1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

4.1.1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初凝min≥180

凝结时间JTGE30T0505

终凝min实测记录

细度(80µm方孔筛筛余)%≤10.0JTGE30T0502

含水率%≤5.0JTGE51T0801

密度g/cm3≥2.4JTGE30T0503

外观—均匀一致,不应有结块观察法

4.1.2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若进行7d、28d胶砂强度检测,则按GB/T17671规定的试验方法执

行,强度值以实测值为准。

4.2土

4.2.1土的检验项目应包括含水率、颗粒分析、塑性指数、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等。

4.2.2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土的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含水率%实测记录JTGE51T0801

颗粒分析—满足级配要求JTGE42T0302

塑性指数a—≤17JTGE40T0118

有机质含量%≤2JTGE42T0336

硫酸盐含量%≤0.5JTGE42T0341

a应测定0.075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4.2.3当土的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5个百分点以上时,应进行晾晒处理。

4.2.4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可用于稳定粉土、砂土、风化砂、弱膨胀土等材料,强膨胀土不宜使用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处理。

4.3水

4.3.1符合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路基、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

4.3.2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pH值—≥4.5JGJ63

2

DB41/T1961—2020

表3(续)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Cl-含量mg/L≤3500

SO₄²⁻含量mg/L≤2700

碱含量mg/L≤1500

JGJ63

可溶物含量mg/L≤10000

不溶物含量mg/L≤5000

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

其他杂质—

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4.3.3养生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其他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5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组成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路基和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底基层,当应用于二级以上公

路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应经充分论证后方可使用。

5.1.2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各项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按JTGE51执行。

5.2压实度要求

5.2.1用于填筑路基时,压实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路基压实度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

填筑部位

m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上路床0~0.3≥96≥95≥94

轻、中等及重交通0.3~0.8≥94

下路床≥96≥95

特重、极重交通0.3~1.2—

轻、中等及重交通0.8~1.5≥93

上路堤≥94≥94

特重、极重交通1.2~1.9—

轻、中等及重交通>1.5

下路堤≥93≥92≥90

特重、极重交通>1.9

5.2.2用于铺筑底基层时,压实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底基层压实度要求

压实度/%

公路等级

稳定中、粗粒土稳定细粒土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95≥93

5.3强度要求

3

DB41/T1961—2020

5.3.1用于填筑路基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最小承载比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承载比CBR/%

填筑部位

m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上路床0~0.3865

轻、中等及重交通0.3~0.8

下路床543

特重、极重交通0.3~1.2

轻、中等及重交通0.8~1.5

上路堤433

特重、极重交通1.2~1.9

轻、中等及重交通>1.5

下路堤322

特重、极重交通>1.9

注1:填料最小承载比是根据路基不同填筑部位压实度的要求,按JTGE40中试验方法规定浸水96h确定的CBR。

注2:三、四级公路铺装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

5.3.2用于铺筑底基层时,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代表值)

强度/MPa

结构层公路等级龄期/d

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轻交通

7≥2.5≥2.0≥1.0

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8≥3.0≥2.5≥1.5

5.4水稳定性要求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的水稳系数应不小于80%。

5.5材料组成设计要求

5.5.1根据公路等级、应用层位和交通荷载等因素综合确定材料组成设计的技术要求。

5.5.2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室内试验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其设计流程见图1。

确定技术标准当地材料特点

确定稳定材料

原材料检验室内试验施工参数确定

结合料检验结合料最佳掺量确定结合料剂量

被稳定材料检验最佳含水率确定合理含水率

其他材料检验最大干密度确定最大干密度

图1材料组成设计流程

4

DB41/T1961—2020

5.5.3采用重型击实方法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5.5.4材料组成设计时,应选择不少于5个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量下混合料的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5.5.5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材料组成设计所得剂量少于表8中的最

小剂量时,应采用表8的最小剂量。

表8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最小剂量

最小剂量/%

结构层公路等级

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轻交通

路基各等级公路3

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654

5.5.6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成型标准试件,进行CBR试验或7d和

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表

中规定值时,应重做试验或增加试件数量。

表9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

偏差系数<10%10%~15%15%~20%

细粒土69—

试件数量中粒土6913

粗粒土—913

5.5.7土的种类或规格以及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技术指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

计。

6施工技术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用于各等级公路路基时可采用路拌法施工,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时

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

6.1.2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且不应在雨天施工。

6.1.3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符合JTG/T3610中对施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相

关规定。

6.1.4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前,应先铺筑试验路段。

6.2试验路段铺筑

6.2.1试验路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应不小于

200m。

6.2.2通过试验路段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3准备下承层

5

DB41/T1961—2020

6.3.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界面粗糙、结构完好,具有规定的路拱。

6.3.2根据下承层所处的层位,应按JTG/T3610的相关规定对下承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铺筑上

层。

6.4施工放样

施工测量应符合JTG/T3610的相关规定。

6.5取土

6.5.1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公路建设要求进行。

6.5.2取土应将树木、草皮和杂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筛除土中的超尺寸颗粒。

6.6路拌法施工

6.6.1施工工艺流程

路拌法施工应包括备料、摊铺土与整形、布料等工序,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备土布干湿碾

料与料拌拌压

图2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

6.6.2备料

6.6.2.1计算材料用量:

a)根据各路段铺筑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用土量;

b)根据取土场土样的含水率和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c)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干密度及结合料剂量,计算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单位面积用量。

6.6.2.2当路肩用料与稳定土层用料不同时,应采取培肩措施。

6.6.3摊铺土与整形

6.6.3.1土的摊铺长度宜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控制,满足次日施工需求。

6.6.3.2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松铺系数,人工摊铺时,松铺系数也可按表10选用。

表10混合料松铺系数推荐值

材料名称松铺系数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风化砂1.30~1.35

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1.53~1.58

6.6.3.3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c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cm。

6.6.3.4摊铺土过程中,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如土中有较多土块,应进行粉碎。

6.6.3.5摊铺完成后应采用平地机整形,直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刮平,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刮平。

6

DB41/T1961—2020

6.6.3.6整形后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6.6.4布料

6.6.4.1土摊铺完成1d~2d内应进行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布料,实际用量宜高于室内试验确定剂

量0.5~1.0个百分点。

6.6.4.2可采用人工布料或机械撒布。人工布料时,采用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在土层上布置网格,

网格尺寸宜为1m×1m,在网格内摆放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并用刮板均匀摊开。

6.6.5干拌

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和,随时检查、调整拌和深度,拌和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并侵入下承层

5mm~10mm,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

6.6.6湿拌

6.6.6.1综合考虑土的含水率和施工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宜采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含水率宜高

于最佳含水率1~2个百分点。洒水后,应及时再次进行拌和。

6.6.6.2拌和后,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离析现象。

6.6.7碾压

6.6.7.1取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的初凝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6.6.7.2初压采用重型压路机在全宽范围内进行前静后振碾压一遍;复压碾压次数宜为6~8遍,碾

压速度宜先慢后快,前两遍宜为1.5km/h~1.7km/h,以后宜为2.0km/h~2.5km/h;终压速度宜为

4km/h。

6.6.7.3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宜从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且轮迹应重叠1/2轮宽。

6.6.7.3碾压过程中,稳定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6.6.7.4碾压结束前,应对局部高出部分采用平地机终平一次,纵坡、路拱和超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局部低洼之处,不再找补。

6.7厂拌法施工

6.7.1稳定细粒土集中拌和时,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应不大于15mm。

6.7.2拌和与运输

6.7.2.1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机的摊铺能力相匹配,调试所用设备,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6.7.2.2当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拌和含水率应适当增加,宜高于最佳含水率1~2个百分点。

6.7.2.3拌和后的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应尽快运送到摊铺现场,运送过程中,运料车应进行覆盖。

6.7.3摊铺

6.7.3.1路基施工时,可采用平地机摊铺;底基层施工时,应采用摊铺机连续摊铺。

6.7.3.2两台摊铺机并排摊铺时,前后间距宜不大于10m,且两个施工断面纵向应重叠30cm~40

cm。

6.7.3.3分层铺筑时,下层检验合格后应刮毛;在上层施工前1h~2h,宜洒铺水胶比为0.5的工业

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净浆,洒铺量为1.0kg/m2~1.5kg/m2。

7

DB41/T1961—2020

6.7.4碾压

碾压工艺参照6.6.7执行。

6.7.5接缝处理

6.7.5.1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应垂直相接,严禁斜接。

6.7.5.2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m~8m不碾压;

b)后一段施工时,在前一段的未压部分再加部分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

起碾压。

6.7.5.3应做好每天最后一段的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已碾压完成的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层末端,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的槽,直至

下承层顶面。形成与路的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

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见图3;

b)用原挖出的材料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c)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

d)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补充拌和;

e)整平时,接缝处的稳定材料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0mm;

f)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

图3横向接缝处理示意图

6.7.6底基层养生及交通管制

6.7.6.1碾压完成后,立即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

6.7.6.2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薄膜覆盖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等方式,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

宜的方式。

6.7.6.3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控制车辆通行。

7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7.1原材料检验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原材料检验项目与频率

材料名称检验项目频率试验方法

8

DB41/T1961—2020

材料组成设计材料进场施工过程中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初、终凝时间1次/每个料源1次/200t—JTGE30T0505

表11(续)

频率

材料名称检验项目试验方法

材料组成设计材料进场施工过程中

含水率2次/每个料源—使用前2次/作业日JTGE51T0801

颗粒分析2次/每个料源—2次/2000m3JTGE40T0115

液限和塑性指数2次/每个料源—2次/2000m3JTGE40T0118

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1次/每个料源——JTGE40T0151

7.2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混合料检验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混合料检验项目与频率

检验项目频率试验方法

重型击实试验材料发生变化时JTGE51T0804

CBR(路基)JTGE40T0134

强度1组/2000m2

抗压强度(底基层)JTGE51T0805

含水率每作业日2组JTGE51T0801

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剂量每作业日2组JTGE51T0809

7.3施工过程质量检验项目与频率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施工过程检验项目与频率

项目检验时间频率检查方法

压实度碾压后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2000m2检查6处以上灌砂法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每20延长米1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高程碾压后水准仪

20延长米1个断面,每个断面3~5点

厚度碾压后每1500m2~2000m26个点挖验

宽度碾压后每40延米1处量测

平整度碾压后每200延米2处,每处连续10尺3m直尺或多轮仪

横坡度碾压后每100延米3处水准仪测量计算

7.4施工完成后,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质量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质量标准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类别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2处

路基

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值落锤式弯沉仪:每一双车道评定路

9

DB41/T1961—2020

段不少于40点

纵断高程/mm+10,-15+10,-20水准仪:中线位置每200m测2点

全站仪:每200m测2点,弯道加

中线偏差/mm50100

HY、YH两点

表14(续)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类别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点

平整度/mm≤15≤203m直尺:每200m测2处测5尺

路基

横坡/%±0.3±0.5水准仪:每200m测2个断面

边坡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点

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2处

平整度/mm—≤153m直尺:每200m测2处×5尺

底基代表值—-12

厚度/mm钻芯取样:每200m测2点

层合格值—-30

纵断高程/mm—+5,-20水准仪:每200m测2个断面

强度/MPa—满足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1组/2000m2

10

DB41/T1961—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