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_第1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_第2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_第3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_第4页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反复诵读诗歌,抓住

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诗眼,把握诗歌内容。

理解诗人的隐士情怀,

赏析写景之妙,掌握

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

田园诗的艺术手法。

生志趣和境界。

《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桃花源记》

田园是生长粮食也是生长诗意的地方,陶渊明是田园诗

的集大成者。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本

心,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更为珍贵的东西。

为了追寻心灵的归处,《向往的生活》拟录制一期节目,

走进陶渊明的诗意生活,感受田园之美,引导人们找到自己

的精神家园。

穿越历史云烟,

走近陶渊明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在

视频开头向大家介绍诗人陶渊明,

以及《归园田居(其一)》创作

背景。请同学们认真搜集相关资

料,参与开头介绍片段的录制。

又名潜,字,自称,谥号,

东晋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后代评论家常用自然、平淡、真淳评

价陶诗的风格。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体

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以描写自然

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

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①对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②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颂田

园山水的美好风光;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怀,表达

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早年

28岁前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

“大济苍生”翥”的大志。

中年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

29—41岁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

“误入歧途”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

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晚年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

41岁后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归隐田园”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

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

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

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

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诗意朗读,

寻找诗眼

《向往的生活》邀请我们同

学参与“诗意朗读,寻找诗眼”

的诵读活动。请用心朗读,在诵

读中入情,寻找诗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zhu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yìn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ài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为何而归?

归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为何而归诵读指导

前八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入、进退的选择上。读得时候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语速慢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误落、三十年、恋、思”等。

归向何处诵读指导

读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后如何诵读指导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出轻松、自在、愉悦之感。

为何而归?

寻诗意生活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开

展陶渊明“为何而归”的讨论活

动。请同学们结合诗句,走进陶

渊明的心灵世界,探究归园的原

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并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只是因现实

的政治黑暗,才转而“爱丘山”。年轻

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

热爱山林田园的,诗人追求本真的本性

与官场的黑暗之间存在矛盾。

是陶渊明对十三年中自己几次出仕的高度总结,

“误”

体现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悔恨遗憾之情。

将官场的种种束缚比喻成一张尘网,写出了黑

“尘网”

暗官场对自己精神的束缚无处不在。

陶渊明从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县令前后共十三

“三十年”年。这里的“三十年”表明诗人在做官时度日

如年的煎熬心情。

恋旧林,思故渊。

诗人为什么要写“羁鸟”和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池鱼”?

羁鸟、池鱼:束缚已久的诗人

旧林、故渊: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

以“羁鸟”、“池鱼”为喻,将

困于官场的自己比作笼中鸟、池中鱼,

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通过笼中

鸟、池中鱼的“恋”、“思”,写出

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面表

达了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开荒南野际,归园田。

如何理解“守拙”?

“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

“取巧”相对而言的。指远离官场中的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保持本心。说明

诗人拒绝官场上那些钻营取巧、争名逐

利的做派,保持自己自然的天性。

爱丘山、恋旧林、误、三十年、尘

思故渊保持自己精神上网、樊笼

(向往自由自在的独立和自由(为了不受官场

的田园生活)影响而迷失本心)

归向何处?

赏诗意美景

《向往的生活》节目组拟

开展“归向何处?赏诗意美景”

的视频录制活动,邀请同学们

结合诗句,拍摄画面,从多角

度赏析诗人的写景之妙。

选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

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确定画面风格: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

园风光图

荫“荫”“罗”让人顿觉“榆柳”、“桃李”情

后意绵绵,别有深致。显得清新喜人,恬静幽美。

“榆柳”“桃李”,画面感强。柳绿、桃红为

堂田园画面增添色彩。

“暧暧”、“依依”写出了什么?把“依依”换成

远“袅袅”行不行?

村“依依”,好像在说

“暧暧”,写远处树木

,“炊烟也舍不得离开村

掩映之下的村庄,在暮

依庄,它缓缓地向上飘升,

色之中模糊不清的样子。

依似乎不忍离去”,把炊

“依依”写炊烟轻柔缓

墟烟拟人化了,更有人情

里慢地飘升,写得形象生

味。“袅袅”就不包含

动。这层意思。

吠为什么诗人要写“狗吠”、“鸡鸣”?

诗人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

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

最为和谐统一。人们往往以“鸡鸣狗吠”为田家俗语而不

以为意,却不知这是诗人苦心经营处。陶诗的“自然”是

鸣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树“狗吠深巷中”写远闻,“鸡鸣桑树颠”写近闻,以动衬

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谐,让美好的

。生活画面活起来!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勾勒这幅图景?

方宅草屋

静近景

动榆柳桃李远

静近

结结

合村庄炊烟合

动远景

狗吠鸡鸣

白描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

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诗人以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地

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描绘了一幅的生态田园生活图景,

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也

生动的形象。如初中所学“枯藤是陶渊明所渴望的能抚慰他心灵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神皈依之所。

归去如何?

抒诗意心境

庭如何理解“闲”字?

“闲”字并非单独的闲暇之意,更多的是一

虚种内心的悠闲与闲适。“闲”与“杂”相对,是

室两种境遇下的两种生命状态。远离官场,就远离

有了互相倾轧与勾心斗角,远离了束缚与煎熬;走

余向自然与田园,就走向了自由与闲适,走向了舒

闲心与宁静。

在可否把“返”字改成“回”?

,“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

复田园生活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

得然、舒畅的心情。“回”字没有“返”字的感情

真挚、深厚,“返”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重回大

自然怀抱的一种归属感。

返璞归真

做人要真实、

为何而归?寻诗意生活

不虚伪,

归真

具有人的本性;

园归向何处?赏诗意美景

居朴处世要朴实,

归去如何?抒诗意心境不造作,

不求富贵,而

是自由自在。

诗意灵魂,

悟光辉人格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

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

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

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向往的生活》增设了采访环节,邀请同学

们在学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后,针对“如何

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一问题,写一段小短文,

谈谈你的看法吧。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

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

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

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

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

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的心灵已经发展到真正和谐

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

一毫的冲突,因之,他的生活也像他的

诗一般那么自然而冲和。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陶渊明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拒绝沉迷物欲,

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气节,拒绝随波逐

流,坚守本性。这便是陶渊明的选择展示给我们的

人性之光。虽然命运无情地关闭了他的仕途之门、

理想之门,但陶渊明却保有气节,保有本真,他为

自己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那就是归隐田园,进行

文学创作,那官场上少了一位失意、叹息的官员,

而文学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确实令人向往,那柳绿,那桃红,那村落,那炊烟,那

狗吠,那鸡鸣……勾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图画。在那时的社会里,对官场生活的

厌倦,都源于官场生活的黑暗。像陶渊明这种清高耿介之人自然会生出辞官归隐、

躬耕田园的想法。

在当代中国,陶渊明尤其显出他的重大价值。陶渊明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自由

的精神,感召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冲破精神枷锁。陶渊明的真率人格,激

励我们努力做真人、讲真话,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是美育

的好教材。陶渊明的巨大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人们自身修为、洗涤灵魂的良药;

同时,也应该成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精神资源。早在1600多年前,陶渊明就

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田园风光,享受精神世界的美好,胜过

一切物质本身。让我们坚守独立的人格,回归生活的本真吧!

陶渊明,我想对您说

您的《归园田居》让我感受到您拥有独立和自由的人格,对官场的厌倦,

对辞官归隐的热爱,可我却隐隐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