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AS-桑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TGXAS-桑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TGXAS-桑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TGXAS-桑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TGXAS-桑螟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提出、归口并宣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河池市蚕业技术指导站、百色市蚕业技术指导站、来宾市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桑螟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界定了桑螟防治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桑螟的调查时间和方法、防治时间、防治技术和防治记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桑螟的防治。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027桑园用药技术规程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45/T86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绢野螟属Diaphania。桑螟形态特征、习性及为害特征参见附录A。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单位面积内桑螟幼虫、蛹、成虫的数量,通常以“头/667m2”表示。

防治适期optimumcontrolperiod桑螟发生和为害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

诱杀altractandkill

利用桑螟成虫的趋性,通过灯光、性信息素等方法诱集杀死成虫。虫情监测监测时间生长期调查: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每隔5d调查1次;4月下旬至6月下旬,每隔3d调查1次;8月上旬至10月下旬,每隔5d调查1次。越冬虫量调查:11月至翌年2月,越冬前、后各调查1次。监测方法生长期调查每类型田采用梅花点取样法,每点取4株,共调查20株桑树,分株调查各龄幼虫数量和蛹量,结果填入桑螟虫情系统调查表(参见附录B表B.1),计算田间虫口密度。越冬虫量调查冬前及翌年桑螟孵化前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每类型田调查桑树50株,将每株桑螟虫量记入调查表中(参见附录B表B.2),计算越冬存活率。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做好家蚕饲养规划,合理采摘桑叶,使养蚕用叶高峰期提前于桑螟危害高峰;桑螟为害高峰期时,每批次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药物防治,保障用叶安全(具体用药与安全间隔时间见附录C表C.1)。清洁桑园经常护理桑园,清除桑园枯枝落叶及杂草,摘除虫口叶、老叶等虫口容易隐藏的场所;冬、夏伐条后及时将桑枝搬离田间集中处理。物理防治灯光诱杀连片桑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桑螟成虫,每公顷1~2盏,均匀放置。人工捕杀人工抹杀桑螟幼虫、蛹等,对卷叶或叠叶时人工摘除,带离桑园集中处理。束草诱杀11月上、中旬束草或堆草于枝干分叉处,诱集老熟幼虫越冬,翌年1月中旬左右将束草或堆草带离桑园集中处理。生物防治投放寄生性天敌保护和利用螟黄赤眼蜂、绒茧蜂、姬蜂等桑螟寄生性天敌,控制桑螟种群数量。性诱剂诱杀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减少成虫交配,控制桑螟的发生基数。化学防治防治适期4~6月和8~9月在桑螟2龄幼虫尚未卷叶前防治。防治指标密植桑园的虫口密度3000~5000头/667m2,嫁接桑园虫口密度1600~3000头/667m2。防治方法选在晴天或阴天的早上露水干后或傍晚时进行用药喷雾防治,药剂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NY/T1276和NY/T1027的规定,常用药剂参见附录C表C.1。喷药时桑树上、中、下部叶片的正、背面都要喷洒均匀,喷药量以桑叶滴水为度;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种类;严格执行农药品种和用量的安全间隔期;喷药后3h内如遇下雨,应及时补喷。防治记录建立防治台账,做好使用药物种类、剂量、时间及天气情况等记录。

(资料性)

桑螟的形态特征、习性和为害特征形态特征成虫桑螟成虫体长约10.0mm,翅展约20.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1条下方生一白色圆孔,孔内有一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见图A.1.k)。卵卵长0.5mm~0.7mm,呈水绿色,扁圆形(见图A.1.a)。幼虫成长幼虫体长24.0mm,呈水绿色,头呈黄褐色,越冬幼虫呈淡红色,背线呈深绿色,胸腹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1根~2根。桑螟幼虫各龄的分级特征(见图A.1.b~f):一龄:体长3mm左右,各胸腹节无毛片出现;二龄:体长5mm左右,第一、二胸节于气门上线处各有1对明显毛片,第三胸节和第一腹节于气门上线处各有1对隐约可见的毛片;三龄:体长8mm左右,幼虫胸腹各节气门上线,左右对称各有1明显毛片,第二、三胸节于气门上线处,在原来毛片上下各又出现一点毛片,左右对称;四龄:体长13mm左右,第二、三胸节于毛片同三龄,自第三胸节至后腹节亚背线处左右各出现两点毛片,和原毛片呈“丁”字形;五龄:体长24mm左右,特征同四龄。蛹约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纵脊,末端生细长钩刺8根(见图A.1.k)。a)卵b)一龄幼虫c)二龄桑幼虫d)三龄幼虫e)四龄幼虫f)五龄幼虫g)蛹k)成虫桑螟形态特征习性广西桑螟年发生代数8代~10代,越冬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蛹在束草上、树根裂缝处及枯枝落叶中隐藏越冬。翌年2月底、3月初,气温回升时羽化,正常年份在3月上旬在田间可以见到第一代幼虫,以后每隔一个月发生一代。从5月份开始出现世代重叠,虫口密度急剧增加。7月份大部份桑园夏伐后,受食物和农事活动的影响,田间虫源大量被清除掉,少数桑螟转移到失管桑园或野桑上伏夏。下半年卵孵化不整齐,造成各世代划分不明显。9月中、下旬后,天气转凉,有利于桑螟的繁殖活动,持续至10月底虫口密度仍较大,为害比较严重。11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或蛹转移到束草、树干裂缝、蛀孔等处开始越冬。为害特征桑螟的寄主植物主要为桑树,是桑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主要蚕桑养植省份均有发生和为害。以其幼虫为害夏秋桑叶,以晚秋桑叶受最重,发生严重时,造成桑叶产量下降,质量变差,影响养蚕生产。初孵幼虫位于桑叶叶背分叉处,啃食桑叶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并潜伏其中进行取食,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桑螟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

(资料性)

桑螟虫情系统调查调查表见表B.1,表B.2。桑螟发育进度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株序调查植株枝条数(枝)幼虫数(头)蛹寄生合计1龄2龄3龄4龄5龄老熟1…20合计桑螟越冬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品种:天气情况:株序1234567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