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3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概括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3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概括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3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概括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3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概括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考点3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概括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概括情节概括类试题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心理和小说的情节概括,散文考核内容的概括,一般是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指向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考向一概括人物心理考向一【典例引领】(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琼卖马谈歌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有删改)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方法技巧】概括文中人物心理变化注意一下要点:1、简单划分文章的层次,注意抓住文中情节变化的标志性词语。2、抓住文中直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3、注意侧面的烘托,重点注意次要人物或环境的烘托等。4、注意分析语言、动作等描写。5、要概括全面,不要遗漏。【通关训练】1.(2022·内蒙古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亮的距离伊塔洛•卡尔维诺据说,从前月亮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那时月亮就在我们头顶上,其大无比;而海潮呢,月亮压低时就涨潮。海潮高高的,月亮只差一丁点就要被海水浸泡湿了,顶多也就差几米吧。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到月亮上去吗?只需划着小船到月亮下面,支上一架木梯就能爬上月亮。月亮离地球最近的那一点是金礁湾。我们划着舢板,到达那个海域。船上有我、武贺德船长和他的妻子、我的表弟等人。那几夜,海面极其平静,银光闪闪,如同一池水银。我们的工作是这样进行的:我们在船上带了一架木梯,一个人扶着梯子,另一个则爬上去,还有人划桨,把船划到月下,站在梯子顶部最高一层横栏上平衡直立,只要伸出胳膊,正好可以够到月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徒手登月。在这种登月的跳跃中表现超群的是我的表弟。他像是要翻跟头一样,低头蜷身,靠手撑月面的反弹力腾空而起。我们从船上看他在空中翻跳起来,真像要用双手擎起月亮这个巨球。直到他落到我们上方,大家才能把他拉回到船上。在金礁湾的那些夜晚,我们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快活,就好像脑壳里面不是大脑,而是一条鱼,一条受月亮吸引而浮上来的鱼。我们唱着,叫着,耍着。船长的妻子弹竖琴,琴声甜美,悦耳动听。每个月,地球的这个卫星刚一离开金礁湾,我的表弟就进入沉闷无言的境地,只有到月亮接近时他才快活起来。然而,他能从一开始就知道月亮的轨道在变化吗?我们谁也没有对此有过疑问。也许只有他在朦胧中知道些什么,预感到将要告别月亮。那夜肯定是有些不正常:海面很柔和,好像月亮的磁力不再发生作用了。连月光也不同于其他满月之时,好像在黑色夜幕中变得更浓了。在月亮上面玩耍的其他水手发现了正在发生的情况,向小船投来惊慌的目光。他们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月亮远离地球而去了!”喊声未落,月亮上露出了我的表弟,他并不惊慌,而是像以往一样翻个跟头,在月亮和地球之间停顿了一会儿,其他水手都和他一样翻个跟头,相互抓住形成一团,一起向地球引力区前进,扑通一声落入海里。一同在月亮上的还有我和武贺德夫人,我爬到引力区,想伸手过去让她抓住,但我头顶到海面的距离不再是先前那么近了,天空像个无底深渊,只有星星越来越多,这使我陷入无比惊恐和头晕目眩之中,我不能动弹。就在那时,武贺德夫人和我留到了月亮上。漫长的一个月开始了,月亮缓缓地围绕着地球转动,在这个悬在空中的星球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熟悉的海岸,而是其深无比的汪洋大海、炽热的火山砾形成的荒漠、冰川覆盖的陆地……月球毫不间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只是在想念地球,是地球使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而非他人;而站在这个远离地球的地方,我自己似乎不是原来的我,我渴望回归地球,担心会失去它。月亮完成了它围绕地球一周的旋转,我们又再度回到金礁湾上方。当我认出这个熟悉的海湾时,真是惊恐万状:即使我作出了最悲观的预想,也没料到它会因距离加大而变小到如此地步。我的伙伴们在那一湾水面上又划船过来了,他们没有带梯子,因为实在是用不上了;就在此时,一条船开始伸出一支长长的竿子。要竖起它来需要非常缓慢的操作,因为竹竿很细,操作中的抖动会使它折断。这种操作要有很大力气,而且要技艺精湛,才能使所有的重力垂直,不让小船倾斜失衡。看啊!这竹竿的顶尖果真触到月球了!我们眼见它探过来,戳到月球表面,并且停顿了片刻。我认出来了,是我的表弟,只能是我的表弟!月亮就在竹竿上,仿佛是在靠他支撑保持平衡。我们发现,他施展出这种才干绝无任何其他目的,甚至可以说是要把月亮推开,把它送上更远的运行轨道。这就是他,他不会接受违背月球的本性、行程和意愿的观念,如果月球现在要远离地球而去,他是在享受这种远离,如同当初享受它的临近一样。面对这一切,我们该作何反应?武贺德夫人选择留在月亮上面,她并没有向竹竿迈近一步,只是举起竖琴,拨动起琴弦来。而我太想念地球了,竹竿刚一触到月球,我就跳上去抓住了它,立刻感受到一种回归地球的命令对自然力量的控制。我顺着竹竿爬到某一点就不再需要用任何气力,便被地球吸引着头朝下跌落,竹竿折断了,我也落入海中。回归地球是甜美的,重返祖国是幸福的,但我却为远离月球而痛苦。现在,月亮变成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远远的银盘,而只要天空中有月亮出现,我的目光就投向它,每逢月圆就沉浸其中。(有删改)在登月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2.(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平瓶斋聂鑫森平湖和高峡成了好朋友,这真是怪事。平湖白须白眉,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而胖得很富态的高峡,年方不惑。论职业,平湖退休前是一家大商场站酒柜台的营业员,而高峡是一家包装设计公司的老板。两人非亲非故,但一经谋面,便有相见恨晚之感。平湖一辈子酒不沾唇,却兴致勃勃地收藏了一辈子的酒瓶。各种材质的都有,玻璃、陶瓷、青铜、竹木、玉石、锡、铝……各种形状的都有,圆形、方形、动物形、乐器形、人形……林林总总,有几千个。面积不大的小三室一厅,除老两口歇息的卧室兼书房,还有厨房、卫生间外,都有序地摆着一个一个挤满酒瓶的陈列架,他自书一横条,曰“平瓶斋”。放不下的酒瓶,堆在楼下的杂物间里。平湖的第一个藏品,是一瓶连瓶带酒的茅台。1960年时,他在城郊一个供销社站柜台,卖酒及酱、醋、茶,到年终盘底时,还有一瓶定价为三元钱的茅台酒没卖出去,经理很为难,觉得不好做账。平湖那时还没有成家,手头有点儿余钱,便买下了。他不会喝酒,父亲也不喝酒,就这么保存着,一晃就是几十年。他后来收藏的酒瓶,多是自己拾的、别人送的空瓶;有形状特别喜欢的,也自掏腰包买下来。他收藏酒瓶多了,名声渐为人所知,特别是退休后,还被记者写了专访登在报上。于是“平瓶斋”常有客人不召自来。高峡是看报后,又经朋友多次鼓吹,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午后,叩门来访“平瓶斋”的。他带来的见面礼,是一只“关公酒”的瓷酒瓶。瓶形是一尊关公背持大刀的立像,刀头在下,刀柄在上,柄端着盖,便是瓶口。“平老,我平生好酒,带来一只空瓶,见笑,见笑。”“小高呀,你之所赠,正是我之所爱,谢谢了。”“我一见‘平湖’两个字,便想起我叫高峡,不正合了毛泽东的一句诗‘高峡出平湖’,这不是缘分是什么?”平湖听了哈哈大笑。喝过茶、抽过烟后,平湖引领高峡观看酒瓶,并予以讲解,高峡十分兴奋。当平湖指点那瓶茅台酒时,金属瓶盖已锈迹斑斑,高峡的喉结上下蠕动,拼命咽下口水。“平老,展出的不过是你收藏的五分之一啊。”“放不下啊,大多都放在楼下的杂物间里。我年纪大了,老伴儿身体也不好。儿子一家都在杭州扎根了,老催我们住过去。”“你这些藏品可以运过去的。”“儿子那里放不下,他们也不喜欢这些东西。我想捐给博物馆,条件是辟专室作永久的展览,展示中国的酒文化,人家不干哪,因为都不是什么值钱的文物。”“唉。”高峡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长气。平湖的目光里充满了忧郁。高峡忽然说:“我是搞包装设计的,今来参观,受益不浅。我想请你和夫人去吃个便饭,以示谢意,请赏个脸,车子就停在楼下。”平湖真是受宠若惊了,说:“这怎么好……”高峡说:“二老是长辈,应该,应该。”说完,掏出手机联系,在本地最有名的酒楼订了餐。…………在以后的日子里,高峡隔三差五地领着酒厂的客户来参观,目的是为新出的酒品寻找最好的器形和外包装。这种见面似乎双方都很满足,他们的关系也就日见密切。秋天来了,大雁南飞。平湖打电话给高峡,请他中午到家里来吃个便餐,还破例备了一瓶“长城干红”葡萄酒。两人边喝酒,边闲谈,十分投机。高峡说:“平夫人的厨艺不错,怪不得儿子、儿媳、孙女都要你们去杭州!”平夫人说:“是啊,是啊。”平湖说:“今天请小高来小聚,因为我们要走了。”高峡问:“真的?”“我们不能再留在这里了。孙女要去法国留学,学费贵哩,这套房子得腾出来卖掉,我们住到杭州去。”高峡说:“酒瓶怎么办?”“小高,你是搞包装设计的,所有酒瓶,我一件不留,都送给你,你愿意收下吗?只是……”“只是要设专室作永久展览,这没有问题。而且,展览室仍叫‘平瓶斋’。”“小高,我信得过你。”“我总得补偿一些钱吧?”“我分文不收。否则,你就是看不起我了。”“啊……好吧。平老,谢谢你,这杯酒我一口干了。”一个月后,平湖和老伴儿去了杭州。在走之前,平湖应邀去了高峡的公司大楼,细看了酒瓶陈列的大厅,他很满意。“平瓶斋”三字,虽是平湖的手迹,但重新放大后做成了一块紫檀木雕镌的横匾,很气派。所有的酒瓶,有了一个最好的归宿。有一天上午,平湖在杭州的儿子家,看家乡电视台的节目,是一个拍卖会的现场直播。忽然,一瓶1960年的茅台酒,摆上了案台,起拍价为五万元。拍卖师说这瓶酒经考证,确系为当年的真品,藏家为高峡。竞拍很激烈,最后以十五万元落槌。平夫人说:“这是我家的那瓶酒!”平湖说:“送出去的酒,就不是我家的了。这小高,他把自己给卖了,卖得很便宜!”在平湖引领高峡观看酒瓶的过程中,高峡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3.(2022·河北衡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监听员(节选)刘慈欣1379号监听站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像这样的监听站,在三体世界中有几千个,它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宇宙间可能存在的智慧文明的信息。最初监听站中有上百名监听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只有一个人值守了。监听员是一个卑微的职业,他们虽然身处恒温且能保证生活供给的监听室中,在乱世纪不必脱水,但他们的生命也就在这小小的空间中流逝,能够享受到的恒纪元快乐比其他人要少得多。1379号监听员透过小小的窗子看着外面的三体世界,这是乱纪元的黑夜,巨月还没有升起来,大多数人都处于脱水的冬眠中,甚至植物也本能地脱水了,成了附着于地表没有生命的一束干纤维。星光下,大地看上去像一大块冰冷的金属。这是最孤寂的时刻,在静静的午夜,宇宙向它的聆听者展示着广漠的荒凉。1379号监听员最不愿意看的,就是显示器上缓缓移动的那条曲线,那是监听系统接收到的宇宙电波的波形,代表着无意义的噪声。一个个高低错落的波峰就像一粒粒大小不等的沙子,整条线就像是所有沙粒排成行形成的一维沙漠,荒凉寂寥,长得令人无法忍受。但今天,当监听员扫了一眼波形显示后,发现有些异样。眼前移动的波形,似乎多了某种说不出来的东西,这条起伏的细线像是有了灵魂。他敢肯定,眼前的电波是被智能调剂的!监听员打开结果文件,三体人第一次读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息:向收到该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通过以下信息,你们将对地球文明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劳动和创造,建立了灿烂的文明,涌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初步了解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规律,我们珍视这一切。人类社会正在努力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地球文明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发送该信息的国家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使每个人类成员的劳动和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尊重,使所有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都得到充分的满足,使地球文明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文明。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期待着与宇宙中其他文明社会建立联系,期待着与你们一起,在广阔的宇宙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令他头晕目眩的激动中,监听员看着波形显示,信息仍源源不断地从太空涌进天线,由于自译解系统的存在,计算机已经可以实现实时翻译,接收到的信息被立刻显示出来。在以后的两个三体时中,监听员知道了地球世界的存在,知道了那个只有一个太阳、永远处于恒纪元中的世界,知道了在永远风调雨顺的天堂中诞生的人类文明。来自太阳系的信息结束了,译解计算机开始无结果地运行,监听系统所听到的,又是宇宙荒凉的噪声,但监听员可以确定,刚才的一切不是梦。二百轮文明爬行在漆黑的隧道中,现在终于在前方看到了一线光亮。监听员又一遍阅读来自地球的信息,他的思绪在地球那永不封冻的蓝色海洋和翠绿的森林田野间飞翔,感受着那和煦的阳光和清凉的微风的抚摸,那是个多么美丽的世界啊,二百多轮文明幻想中的天堂居然真的存在!激动和兴奋很快冷却下来,剩下的只有失落和凄凉。在过去那漫长的孤寂时光中,监听员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即使有一天真的收到了外星文明的信息,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个天堂不属于自己,自己这孤独而卑微的生活不会因此有丝毫改变。但我至少可以在梦中拥有它……监听员想着,让自己进入了睡眠。但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梦,蓝色的地球确实在梦中出现了,但在一支庞大的星际舰队的炮火下,地球美丽的大陆开始燃烧,蔚蓝的海洋沸腾蒸发……监听员从噩梦中醒来,看到刚刚升起的巨月把一束冷光投进小窗。他看着窗外寒冷的大地,开始回顾自己孤独的一生。现在,他已经活了六十万个三体时,三体人的寿命一般在七十至八十万个三体时,其实大部分人早在这之前就失去了工作能力,这时他们就会被强制脱水,脱水后的干纤维躯体被付之一炬,三体社会是不养闲人的。在老之将至的这几年,监听员千万遍问自己:这就是我的一生吗?他又千万次回答:是的,这就是你的一生,这一生所拥有的,只有监听室这小小空间中无尽的孤独。他不能失去那个遥远的天堂,即使是在梦中。监听员扑到操作屏前,在计算机上编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并指令计算机译成与收到的地球信息相同的语言。然后,他将监听站的发射天线指向地球信息来源的方向,发射按钮呈红色的长方形,这时,监听员的手指悬在它上面。三体文明的命运,就系于这纤细的两指之上。毫不犹豫地,监听员按下了发射键,高功率电波带着那条简短但可能拯救另一个文明的信息飞向黑暗的太空:这个世界收到了你们的信息。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和平主义者,我首先收到信息是你们文明的幸运,警告你们: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摘选自刘慈欣《三体·监听员》)结合文本,概括监听员的心理变化过程。考向二小说情节概括考向二【典例引领】(2022·甘肃天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未遂赖海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开别墅,一步一摇地向文化广场走去。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后面。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医院,急救室。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去收费处缴费!”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我有他儿子电话,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三天后。小酒馆。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谢谢你把我妈送到医院,救了她一条命。”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给你结清。你等我的好消息。来,我再敬你一杯。”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住哪里?”“我在老围租房子住。”老围?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住。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挂断了电话。老围路口。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他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我们工资。我自罚一杯。”说着一饮而尽。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否则……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请结合文章简要梳理、概括。【方法技巧】小说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通关训练】1.(2022·安徽马鞍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徙(节选)汪曾祺高先生,名鹏,字北溟。先生少孤,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甓渔,为谈先生之高足。这谈甓渔是个诗人,也是个怪人。他功名不高,只中过举人,名气却很大。中举之后,累考不进,无意仕途,就在江南江北,沭阳溧阳等地就馆。谈老先生知道高家很穷,他教高先生书,不受修金。每回高先生的母亲封了节敬送去,谈老先生必亲白上门退回,说:“老嫂子,我与高鹏的父亲是贫贱之交,总角之交,你千万不要这样!我一定格外用心地教他,不负故人。”果然,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高高地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功名道断,高北溟怎么办呢?头二年,他还能靠笔耕生活,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所得润笔,尚可飦粥。谈先生寿终,高北溟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他开设私垫教几个小小蒙童,收他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然而除了少数极其守旧的人家,都已经把孩子送进学校了,正在袁空咄咄,百无聊赖,有一个平素很少来往的世交沈石君来看他。沈石君比高北溟大几岁,也曾跟谈甓渔读过书,开笔成篇以后,到苏州进了书院。书院改成学堂,革命、“光复”……他就成了新派,多年在外边做事。他有志办教育,在省里当督学。回乡视察了几个小学之后,拍开了高家的白木板门。他劝高北溟去读两年简易师范,取得一个资格,教书。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恰好沈石君因和厅里一个科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回家闲居,正在四处写信,托人找事,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长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件:所有教员,由他决定。教育局长沉吟了一会,说:“可以。”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自然要考虑各种关系,也明知局长的口袋里装了几个人,想往初中里塞,不得不适当照顾,但是几门主要课程的教员绝对不能迁就。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许多人都感到意外,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沈石君认为很有道理。高先生要求“随班走”。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共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他要求在那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找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存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唐坊文礼》。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穿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他非常重视作文。他说学国文的最终的目的,是把文章写通。学生作文他先眉批一道,指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由学生自己改一遍,或同学间互相改;交上来,他再改一遍,加总批,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誊一遍,留起来;要学生随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他说,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三年,只在磨道里转。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段,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高先生这几年心境很好,人也变随和了一些。他和沈石君以及一般同事相处甚得。沈石君每年暑假要请一次客,对校中同仁表示慰劳,席间也谈谈校务。高先生是不须催请,早早就到的。他还备了几样便菜,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员,在家里赏荷小聚。高先生有一件心事:想把谈老师的诗文刻印出来。谈老先生死后,后人很没出息,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几年工夫,把谈先生挣下的家业败得精光,最后竟至靠拆卖房屋的砖瓦维持生活。谈老先生的哲嗣名叫幼渔,到无米下锅时,就到谈先生的学生家去打秋风。到了高北溟家,高先生总要周济他一块、两块、三块、五块。总不让他空着手回去。每年腊月,还得为他准备几斗米,一方腌肉,两条风鱼,否则这个年幼渔师弟过不去。高北溟怕他把谈先生的文稿卖了,狠了狠心,拿出一百块钱,跟谈幼渔把稿子买了。想刻印,却很难。松华斋可以铅印,尚古山房可以雕板。问了问价钱,都贵得吓人,为高北溟力所不及.稿子放在架上,逐年摊晒。高先生觉得对不起老师,心里很不安。一九八一年八月四日于青岛黄岛高鹏老师在教学上敢想敢做。他在部定课本之外对教材有哪些创新举措?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喜事西戎这几天,小秀真高兴,脸颊红润润的。一碰到人,她便把黑缎子似的头发一甩,忍不住咧开嘴笑了。“哎哟!有了喜,高兴得嘴都抿不住哩!”村里和小秀同辈的妇女们,见了面这样开着玩笑。小秀真是有了喜,再过两天,就要同互助组里海娃结婚啦。还在半个月前,小秀就和海娃商量好结婚要做的衣服、要买的东西,海娃进城全置办回来了:蓝花布、红花布、红毛衣、洋袜子,样样都叫小秀满意。海娃知道小秀爱讲卫生,爱学习,还特别多买了一块香胰子、一个小日记本送给小秀。小秀呢?也早加工缝了一件西式衬衫、一个“时兴”挂包送给海娃。这几天,小秀约了她的几个伙伴,一面赶缝嫁衣,顺便就又讲起她和海娃来了。小秀一点不封建,她讲同她妈妈闹斗争。原来不久前,东土村有一家差了两个媒人来说媒,妈妈答应下了,小秀不依,向她提出抗议说:“旧社会把妇女当牲口卖,这新社会不能啦,没有经我同意,就是不成!”就这样,小秀拒绝了她妈妈的意见,根据自己要求的条件,挑上了海娃。海娃呢?也爱小秀。两个人的条件,自然是在一块谈过了,都同意,才向家里提出来的。海娃爹来找小秀妈妈探话了:“他大婶,你看海娃和小秀……你是个什么意见呢?”“唉!怕不好吧!外人听见了会说闲话!”“噫,”海娃爹偏了一下头,“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将来没埋怨,闹生产呀,过日子呀,人家能合到一块。看从前,花上银钱孩子们还不如意,今天打架,明天动武,根本是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嘛!”“呵!也真是!”小秀妈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痛苦,动摇了。“如今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干甚都要新脑筋,咱们这老脑筋,人家说‘顽固’‘封建’,依我看,也是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啦。由他们年轻人去吧!”小秀妈妈想了想海娃,虽然相貌黑些,倒是个挺好的后生,便正式征求小秀的意见:“海娃你满意的,可是脸黑呀!”“黑怕什么?”小秀驳斥着她妈妈,“又不贴在墙上当画看!”老婆婆叫女儿驳倒了,发着感慨:“如今这世道,就是好活了你们这一把子年轻人!”“对嘛!妇女要解放,就是为的这个嘛!”正月十五是海娃和小秀结婚的日子,没有请先生,也不测八字,是他两个选择的。因为刚过了年,全村都在闹红火,吃好的,能好好高兴几天。真是个好天气,太阳红燉燉的。海娃家的黄土院打扫得净光,门口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男人耕种做模范,妇女纺织当英雄。傍晌午,鞭炮辟辟啪啪响,秧歌队的锣鼓就震天价敲打起来。这时,海娃穿了一身深蓝布棉袄棉裤,束了一根宽皮带,洋袜子新鞋,头上戴一顶狐皮的带檐帽,脸也洗得挺干净,俊堂堂的。胸前戴一朵大红花。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花”,五角星的毛主席像牌牌,挂在红花上面。小秀穿戴也一崭新,花格裤,海青色袄,头上扎着雪白的羊肚毛巾,俊旦旦的脸盘,和胸膛上戴的红花一样,格外惹人喜欢。两面旗飘在前面,中间是秧歌队的人打着锣鼓,吹着笙管,最后在簇拥的人群中,海娃和小秀手拉着手,随上走。人们唱着,笑着,乐器奏着,一直在村子里绕了一个大圈圈,又返回到院子里布棚下面,正式举行结婚仪式。看热闹的人把院子挤满了,简直水泄不通。连窗台上也爬满了小孩。“向父母行礼!”司仪生贵子喊开了。海娃和小秀同时转过身,海娃拉开腿,正准备磕头,小秀一把拉住了他。这时东墙角一群妇女叫起来:“磕嘛!跪下磕嘛!”村主任突然从人堆里挤出来招着手说:“吵死人啦,老婆老婆,赛过打锣,这新式结婚是鞠躬嘛!”海娃和小秀便向坐在正面椅子上的海娃爹、小秀妈鞠了一躬。接着生贵子又喊:“向来宾行礼!”“男女互相行礼!”海娃和小秀站成了对脸,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羞得低下了头,周围人群里,霎时爆发出一阵掌声笑声。礼罢,村主任出来讲话了。他一开口便说:“在场的青年团、妇联会,婆姨女子少先队,今天海娃和小秀,是自由结婚,这就是咱新社会的结婚。旧社会里,婚姻不合理,受媒人的骗,谁也见不了谁,花上银钱,还不知道是哑子,是麻子,是拐子,是爬子,到结了婚,两口都不如意,今天吵,明天闹,你看糟糕不糟糕?你们说那日子怎能过好呢?”他讲到这里,突然向西墙角招手大呼:“哎,老婆婆们,你们有经验,我讲得对呀不对?”全场子人都哄然大笑了……天黑,摆开了酒席。吃饭的时候,小秀妈、海娃爹同村里的一些老年人,在一张桌上吃喜酒。有一个感慨着今天的喜事,对海娃爹和小秀妈说:“你们今天好大的喜事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没经过,又红火,又省事!”“看人家如今这多好,”又一个老婆婆羡慕地说,“我那闺女早知道能这样,也寻不了死!”说着,伤心地拧了一把鼻涕,哭了。黑夜,村里的一群小孩子,偷偷爬到新郎和新娘子的窗台上听房……1948年正月(有删改)海娃爹说“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这里的“自由”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2022·重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路标王愿坚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甲】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几,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包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图,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向,就是方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还有呢?”“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乙】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有删改)请简要梳理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考向三散文情节概括考向三【典例引领】(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1941年9月(有删改)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方法技巧】散文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通关训练】1.(2022·山西·太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沙堆里的城隍梁衡2021年9月,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全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在榆林一带被当地人轻松地叫作“边墙”,听起来就像两户人家之间的一堵短墙。沿长城的县都被冠以“边”字:靖边、安边、定边。远在天边有人家,墙里墙外胡汉两大家。边墙战时为军事工程,平时为通商口岸,类似现在的海关。亦军亦民,忽战忽和,千百年来恩恩怨怨,可谓一道奇异的风景。为适应这种状况,明代沿榆林一线的边墙修了36个堡子,既是藏兵御敌的工事,又是开关互市的场子。慢慢地,堡子里聚集了人口,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于是要请一尊神来主事,最实用的神就是城隍。现在正挖掘的这个堡子名“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周长不到两公里,里面也设了个城隍。随着历史的变迁,整个堡子渐为风沙所埋,现沙面上已固化为耕地、草坡、灌木林,间有大树,城隍爷就埋在下面。一般古墓、古城的挖掘是平地挖坑,考古人员要十分小心地沿台阶层层下探。遇有重要处,为防踏毁文物,还要搭吊板俯身悬空作业。这次只需将沙堆层层剥开,就渐渐露出了庙墙、院落、廊房、殿宇,就像意大利从火山灰中挖出了一个庞贝古城。我们从容地迈步进院,穿堂入室。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城隍爷端坐高台之上,文人而一身戎装,双耳垂肩,白脸红唇,身威而面慈。他宽袍大袖,右手握拳支膝,左手微张成接物状,目视前方。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是个胡人,作狰狞状以驱恶鬼。这些塑像,或坐或立,并没有全部露出沙外,考古人员只是大概地清扫出他们的轮廓,为防风化正准备以塑料蒙面处理。我们正赶上将蒙未蒙之时,难得一见的佛光乍现的这一刻。凡神都是人造的,因此习惯上总要拿一个现实的人来做躯壳,就像写小说要有个原型。比如关公被推举来作财神,秦琼、尉迟恭被选来作门神。至于城隍的替身,并无统一规定,由当地百姓自己选举产生,一般都是品学兼优、政绩卓著、可以信赖的人物。比如杭州城隍就是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其天地正气足以保民永远平安。那么,这座长城脚下的明代小城堡,该选谁来任城隍呢?这一线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要数范仲淹。北宋与长城外的西夏长年对峙,屡遭败绩,守边武将已畏敌如虎,皇帝就把文臣范仲淹派去带兵。范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宋仁宗说,有范仲淹在前线,我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范长年在这里风餐露宿,枕戈待旦,有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为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至今还坐在这个小庙里。我仔细端详眼前的这尊城隍,他方脸圆腮,一个冬瓜式的面型,还真像史上留下的范公画像。我仔细研读出土的碑文,“设官,以治于治之所及;设神,以治于治之所不及。上天为民虑者深且切也!”“治之所及”是什么呢?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现实的方方面面。“治之所不及”是什么呢?就是各人心中所想,他们的世界观。这才是一片无边的天地,一股巨大的潜在力量。一念之善,春风化雨:一念之恶,翻江倒海。所以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总是让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而在古代中国,遍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不能不说这是古人的伟大发明,且能寓教于美,托人塑形,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于民,流传于后。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动,600年仍衣带如水,神清目明。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神。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周长两公里的堡子只是小小的一个点,但它是长城、塞外、沙漠的交集,代表着一种地貌,一种气候,一段自然生态的轮回。你只要看看脚下被深埋着的这一座城、一座庙、一个神,就知道这里曾经是怎样的沙尘肆虐。当地传统说书中有一个代表作《刮大风》:“风婆娘娘放出一股风,刮得天昏地暗怕死个人。刮得那个大山没顶顶,刮得那个小山平又平。千年的大树连根拔,万年的顽石乱翻滚。刮得碾盘掼烧饼,刮得那个碾轱辘滚流星,哎呀呀好大的风。”远的不说,40年前我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沙壅都推不开门。下乡采访,起风时一片昏暗要开车灯。可是现在呢?高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消失。来前,我曾拜访已70多岁的治沙英雄牛玉琴。她一嫁到这沙窝深处,便在家门口一棵棵地栽树,直到栽出一片绿洲,因此被请去联合国作报告。当地人戏称她“种树种到联合国”。这样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少。600年啊,城隍在深深的沙土下做了好长一个梦,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员把他轻轻推醒,他朦胧中看星汉摇落,旭日东升,浩浩乎绿海无垠。(2022年1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减)在古代,城隍庙遍及全国各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2.(2022·贵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观大伾山有感侯发山2015年初秋的一天,在浚县挚友、作家马金章兄的陪同下,我游览了大伾山。来到山脚下,山门上的对联一下子攫取了我的心,使我对大伾山顿生敬畏之感。“邯郸道上,黄鹤楼头,一剑西风留幻迹;卫水桥边,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尘寰。”横额题“青坛紫府”。“青坛”,即青坛山。相传,东汉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军,还师时经过大伾山,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谥大伾山为青坛山。“紫府”,指神仙所居之处。呵呵,能到神仙居所游览一遭,确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们一行数人一边登山,一边聆听马金章兄的讲解。马金章兄不愧是当地文化名人,讲起大伾山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大伾山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尚书·禹贡》载:“东过洛汭,至于大伾。”相传大禹治水时到过大伾山,历代称为“禹贡名山”。从那些摩崖石刻(题记)中可以看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登山览胜者代不乏人,他们多赋诗留言,刻碑勒石,抒发“登大伾,俯大河,怀大禹”的感慨豪情,其中以唐代的洪经伦题记和明代的王铎书法最为有名。看到那些在石刻前驻足观赏、留影的游客,马金章兄自豪地说:“大伾山石刻,从唐代至明清时期共遗存460多处,因此,以欣赏大伾山摩崖石刻,鉴赏其书法、艺术价值为主题的‘大伾山摩崖石刻风情游’越来越火。”我也不甘寂寞,在一块“愿读尽天下有用书”的石刻前留影,以此告诫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大伾山的大石佛。大石佛,古称大佛岩,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1474)雕刻。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有三道肉领。左手抚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身穿五彩方格袈裟。因胸部残破,衣纹不清,似是双襟直垂……大石佛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以中国最早、北方最大而著称于世。随同的马金章兄解释说,古时,黄河流于其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山上寺庙洞阁棋布,始建于北魏的天宁寺,规模宏大,年代最早,寺内有藏经阁,原藏明代南藏经6053卷,为宗教典籍珍品。宋代的天齐庙、太平兴国寺、丰泽庙,元代的观音岩,明清的阳明书院、吕祖祠、禹王庙、张仙洞等建筑,皆各有其妙,为大伾山增光添彩。站在古柏环绕的古庙前,使人如入仙境,飘飘欲仙。大伾山不像其他山登起来那么累,山路舒缓、平坦,可以一边走一边细细品味。山上秀丽幽静,松柏苍郁,上千年的古柏随处可见,有的树干笔直,直至蓝天,树冠蓊郁,一派舍我其谁的霸气;有的树干遒劲斑驳,稀疏的树冠透出饱经岁月的沧桑……马金章兄介绍说,大伾山有汉唐古柏400余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棵古柏从树根部裂开,中间钻出一棵槐树,当地称之为“柏抱槐”。两棵树同根共生,一样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看着两棵树如此亲密无间,相互依偎,我和爱人也在这棵树前合影留念,祈望我们也和“柏抱槐”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担风雨,共享阳光。然而,大伾山又是很小的一座山,笔者说的“小”指的是它的海拔、面积和山势。大伾山系太行余脉,东西宽0.95公里,南北长1.75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35米,平地高起70米。它不是丛山中的峻岭,而是平原突起的孤峰。尽管其“小”,但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石刻艺术博大精深,故并不影响其名山的地位。由大伾山我想到了郭明义,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但是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里,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他19年里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共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往在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由大怀山我想到了胡发生老人,他有3个儿子和5个女儿,晚年本应平静而殷实,但是他退休后毅然背起编织袋,当上了“破烂王”。18年来,他用卖破烂挣的钱,为乡里学校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月饼。85岁的他在离世的前一天,还忙着在集市上捡废品……被评为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已过耄耋之年的刘盛兰老人拾荒助学近20载,几十年未尝肉味,家徒四壁,却捐出了十多万元。其人其事“感动中国”,他也成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类似的“小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可观的收入,他们图的不是“利”,也不是“名”,但是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就像大伾山一样,不高大,不险峻,但因其厚重的文化和内涵,永远矗立在中国名山之林!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大石佛的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2022·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失眠之夜萧红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我终究不怎样亲切。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不是为着对方。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点。“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唉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而我,我想:“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1937年8月23日【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一、(2022·河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葵园

李沐心这块勉强可以称得上耕地的地块,处在一条东西方向的河川北岸,形状顺从了雨季河流的切割。看它那隐忍的样子,想必曾经不可避免地遭受过山洪的蹂躏,从陡坎断面清清楚楚地看出几十公分厚的土层下覆盖着深不见底的砂砾。但尽管如此,它依然是这里的耕地。每年春天,农人一样要精细耕作,像是伺候一个产妇那样悉心。在他们投向土地的每一粒种子中,都充满了希冀,盼它们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中长大,然后慢慢成熟。厚道的土地虽然耕土瘠薄了些,但她既已怀就了农人的种子,就决意不能亏待他们。在雨水和阳光的配合下,竭尽心力地把那些种子焐热,催芽,再鼓励它们从自我的怀抱中挣脱出去,见阳光,经风雨,去报答与土地相濡以沫的农人。万物的发生似乎都是一样,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就在谷雨刚刚过去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场古老的“活剧”,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土地从长夜中苏醒,山麓开始泛青,一对农民夫妇开始了与土地的“交欢”。他们一前一后默契地配合着,平静且坚韧,丈夫扛着犁辕,妻子把扶着犁铧,艰难地把土地一条一条地划开。这样的场景,在机械化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它是农耕历史的活态化石,早该归于博物馆里。但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心酸。这对夫妇不是在为我们演示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而是要从这块土地上获得生活的营养。土地被一垄垄地剖开后,妻子将一粒粒葵花种子不远不近地撒了进去,手起手落的刹那,竟没有一粒被抛在垄外。葵花种子东倒西歪地躺在地垄里,等待一场春雨的催生。种子被撒到地里后要等待一段时间,土地似乎恢复了平静,那种古老的种植方式也暂时被收藏起来。这段时间,我们天天从省道上经过,却渐渐忘记了土层下面的种子,而更加关注田边那些粉嫩的杏花,一天一个样子地开放。但是,土地的平静是表面的。就像那对夫妇,虽然没有再出现在这块土地中,但那些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底开始复活一样,在土地的表层下面,所有葵花种子都从冬眠中醒了过来,在一场春雨的浸润下开始吸胀、膨发。肿肿的,大大的,相互推搡挤占着地下空间。长成胚芽后奋力挤出了地面。除了那对夫妇,种子演变的声势对于其他人而言,都是悄然无声毫无感觉的,尽管它们在破土的刹那,迎逢了滚动的春雷。但在农夫的心里,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次庄严的祭礼,无数生命开始鲜活,遥远的希望露出曙光。葵苗终于不负时节,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出落得俊秀挺拔。它们目不转睛旁若无人,它们乐此不疲,即使阴云蔽日,也能循着太阳的轨迹从东到西地摇移。在这条川道上,它们的绽放成了这个时节最美的风景。春耕以后的土地,大致没有两样,但几天不见就像换了新装,尤其盛夏雨水的轮番登场,却已经把万物泼成了绿色。在省道上骑行,哪还能分得清楚其中物种的不同。但葵园却夺人眼目地跳了出来,也使得那对农民夫妇春耕的场景重又浮现眼前。白裙紫带在黄花绿叶间飘舞,绿绮绛纨于蝶舞蜂飞中灿烂,原本朴素的田园在这盛夏时节因了省道的沟通而繁华生色,但这里唯独少了他们的身影。他们此时,在这个农闲的时节应该适有闲情,坐在村边的空地上静听鸟叫蝉鸣,或是脸上盖着一顶泛黑的草帽做做白日美梦,也不管葵花长成什么样子,任其与那些女人在烈日下争芳斗艳。他们深谙葵园的繁华只不过是季节中的一抹丹曦,怎能抵得过金秋田园的斑斓?在他草帽下的金梦中,早已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中秋一过,葵园埂上的各色野菊花开得正盛,但葵花却渐渐苍老下去,大部分葵叶已经泛黄打卷,靠近地面的叶子干枯得在秋风中哗哗作响。葵花成熟了,它的朝向早已在某一时刻固定在了东方,没有了倾阳的激情,只有向地的沉默。它因承受不住葵花盘的重力而垂首大地,既以饱满的果实回馈了农人,又以固定的方向记录着岁月,更以感恩的情怀向大地致以崇高的敬礼!几天以后,那对农民夫妇出现在了葵园。丈夫穿了一身绿色迷彩服,妻子上着暗红色罩衣,下着深蓝色裤子,竟然都还是春耕时的装束,好像他们一直未曾离开过葵园。他们面颊绯红又暗含喜悦,双双手执镰刀,就像当年开犁一样,步履稳健地走向葵园。这是他们自己的葵园,他们只有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才有更足的底气和自信。(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种子“报答与土地相濡以沫的农人”,将种子、土地、农人关联在一起,写出了三者如纽带般不可分割的情感联系。B.文章认为在葵园土地上演的古老的“活剧”,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心酸”,揭示农人生产和生存的环境,体现出人文情怀。C.文章用“从冬眠中醒过来”“相互推搡挤占着地下空间”等来形容葵种,赋予其人格特征,表达葵种想要破土而出的急切。D.文章写葵花老去、葵叶干枯,“承受不住重力而垂首”并“向地的沉默”,流露出向日葵那种走到了生命尽头的伤感之情。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大量的笔墨写土地的贫瘠,欲扬先抑,写出葵种生长环境的恶劣,同时也为下文叙述农人在葵园种植葵种做铺垫。B.文章第三段写栽种葵种的细节,用了“剖开”“撒”“起”“落”“抛在”等动词,凸显栽种动作的娴熟,暗示农人周而复始的辛勤劳作。C.文章结尾写农民夫妇又出现在葵园的穿着和春耕时一样,意在表明他们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含蓄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D.文章主要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句式灵活多变,感情深沉真挚,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内涵。3.请从葵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说明农人的心理变化过程。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情景互寄”,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何以“葵园”为题。二、(2022·辽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份久远的歉疚阎连科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景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就都各自吃饭去了。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村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他答着去了。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