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发热原理_第1页
内科护理学发热原理_第2页
内科护理学发热原理_第3页
内科护理学发热原理_第4页
内科护理学发热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护理学发热原理汇报人:xxx20xx-04-12CATALOGUE目录发热概述体温调节机制发热时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热概述01发热定义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37.3℃。发热分类根据发热程度不同,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发热定义与分类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发热机制包括无菌性坏死zu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等导致的发热。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发热。030201发热原因及机制病情观察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发热在内科护理中重要性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观察体温变化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及时处理发热,避免高热惊厥、脱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以缓解患者的不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热的相关知识,指导其正确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体温调节机制02产热和散热平衡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产热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肌的代谢活动,而散热则主要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等方式实现。体温昼夜节律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变化,通常清晨较低,下午至傍晚较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这种节律变化与人体生物钟和内分泌调节有关。正常体温调节过程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是调节体温的关键部位。它接受来自体内外的温度刺激,通过整合作用后发出调节指令,控制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调节中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的温度感受器负责监测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其中,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分别感受寒冷和温暖刺激。外周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及外周感受器作用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皮肤血管舒缩、汗腺分泌等生理过程,从而影响体温变化。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交感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加,促进散热;反之则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0102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调节机体代谢率和产热过程。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机体代谢率和产热量;反之则分泌减少,降低机体代谢率和产热量。此外,前列腺素E2(PGE2)也参与体温调节过程,它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神经、体液因素对体温调节影响发热时病理生理变化03发热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能量消耗增加,产热过程加强。能量代谢增加发热时,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负氮平衡,但长期高热会导致蛋白质消耗过多,引起消瘦、贫血等。蛋白质分解加强为了满足机体能量需求,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也加强,但消耗过多也会导致血糖降低、脂肪消耗等。糖和脂肪代谢加强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改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等,以适应机体高代谢状态的需要。但长期高热会导致心肌损伤、心力衰竭等。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肺通气量和散热。但高热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消化系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减退等,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发热时,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炎症修复适当发热可促进炎症修复和愈合,有利于病情恢复。免疫防御反应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一种免疫防御反应,通过体温升高来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同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但长期高热或超高热会对机体造成损害,需要及时降温处理。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及意义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04不同程度和类型发热特点比较体温37.3-38℃,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体温38.1-39℃,常见于普通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体温39.1-41℃,常见于急性感染、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体温41℃以上,较为罕见,但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寒zhan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随症状和体征分析01020304发热时常伴有寒zhan,提示感染可能较重或处于体温上升期。部分感染性疾病在发热同时会出现皮疹,如麻疹、水痘等。发热伴有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炎或淋巴瘤等疾病。发热伴有肝脾肿大,可能见于肝炎、白血病等疾病。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反映感染类型和程度,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血常规尿路感染时尿常规可出现异常,如白细胞增多、蛋白尿等。尿常规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感染、肿瘤等病灶。影像学检查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可明确感染病原体,指导临床用药。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解读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05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肿瘤治疗等。病因治疗针对发热症状进行治疗,如解热镇痛、补液等。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情况评估针对性治疗策略选择非药物降温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温水擦浴等,安全无副作用但降温速度较慢。药物降温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作用快速但可能有副作用。综合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应用药物和非药物降温方法。药物降温和非药物降温方法比较03健康宣教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01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脱水等。02康复期管理在患者康复期,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期管理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6掌握发热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包括致热源的作用、体温调节中枢的改变等。发热机制发热类型护理评估降温措施熟悉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类型,如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等。掌握对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包括体温监测、症状观察等。熟悉常用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新型物理降温技术介绍冰毯、冰帽、降温贴等新型物理降温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药物降温新进展介绍新型退热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展望未来降温技术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降温技术,如纳米技术在降温领域的应用等。新型降温技术介绍及展望通过培训、学习班等形式,提高内科护士对发热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模拟演练、临床实习等方式,提高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