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草原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预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4.字词反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认读字词。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6.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①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②句子比较: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7.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草原之美。学生对比朗读,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风光美。练习背诵。活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探究,与文本对话,并能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板书设计1.草原风光美(初见草原)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抄写生字两遍。拓展性作业熟练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1.草原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1.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2.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①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②品读句子。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用词语概括文段内容。活动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洒脱”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解草原的特点。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3.交流讨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感受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4.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5.同学们试试,在这些词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组成的词,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6.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思考,批注,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学生自主思考,完成填空: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感受。活动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能力,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并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板书设计1.草原热情迎接(迎客)人情美盛情款待(待客)深情话别(话别)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拓展性作业赏读老舍的《林海》一文,努力读出景色美、情感美和语言美。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丁香结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缀、窥”等14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重点品读优美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关键词句。教学难点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朗读法。以草原的美景图片导入,感受草原美景,以朗读再次感悟美景,直观感悟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学生提前预习字词,通读课文。2.准备资料:丁香花的图片;查找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家里都养了些什么花?其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花,看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2.板书课文题目,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她的《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丁香结》是她的一部散文集,本文选自其中一篇。3.齐读课文题目。活动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亲近学生生活,简单了解作者,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整体内容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提示: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课件出示所需掌握的词语】(1)学生自由认读。(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注意“拙”的读音是“zhuō”。(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参差(cēncī)单薄(bó)(4)同桌互读。(5)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参差”的意思。(6)借助字典,用这些字的其他读音组词。(7)学生齐读。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文章主要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2)教师引导梳理: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态以及丁香花陪伴“我”写作,后半部分写了雨中丁香以及丁香结引发的思考,由此得知,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丁香的?(板书:赏花悟花)活动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互帮互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任务三精读体悟,品花赏花,深层次理解文本1.自读圈画:仔细读课文,把描写丁香花的句子画出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2.合作交流,品读句子。(1)预设:颜色、气味美。(2)形态美。3.小结:丁香是作者心里的“花”,丁香的颜色、香味以及形态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板书:颜色香味形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雨中丁香”,一起感受它带给作者的无尽遐想和深思。活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跟随作者的脚步,抓住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态展开学习,以读促教,了解丁香的特点,感受丁香带给作者的欢愉。板书设计2.丁香结“拙”“zhuō”参差(cēncī)单薄(bó)模糊(hu)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课后生字3+2;第二课词语表词语抄2听一。拓展性作业通读课文,找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试着仿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丁香结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谈谈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教学准备老师:课件、准备丁香的图片。学生:预习、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学思结合,回顾巩固,开启新知1.回顾:学生朗读描写丁香花颜色、香味、形态的句子。2.导入: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丁香的美以及丁香给作者带来的欢愉,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雨中丁香”,一起感受它带给作者无尽的遐想和深思。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描写丁香花的句子,积累优美语句。总结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本文的兴趣。学习任务二细读感悟,想象画面1.圈画: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批注自己的想法。(1)指名读句子。(2)引发想象(3)情景朗读(4)启发讨论: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5)引导:所以有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6)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表现画面美。2.小结:作者笔下的雨中丁香,娇俏妩媚,给人一种形态模糊、色彩朦胧的美,它带给作者无尽的遐想。活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赏读想象雨中丁香唯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丁香带给作者的遐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为后文感悟“丁香结”作准备。学习任务三梳理总结,迁移运用1.梳理总结:课文先抓住丁香的颜色、香味、形态,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丁香花娇俏灵动、纯洁幽雅、芬芳可爱的美,体会到丁香给作者带来的欢愉;接着写了在一次微雨中,作者偶然发现丁香结这一说法的缘由,并且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感悟,由此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板书: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迁移运用: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发挥想象,写一个小片段,把重点部分写详细。4.积累词句: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活动设计意图:梳理全文,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更加深刻,明确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让学生在小练笔中习得写法。学习任务四类比联想,悟花谈花1.思考:什么是丁香结?默读第5~6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课(1)指名读两段话。(2)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3)引导想象:为什么把小小的花苞称为丁香结?它象征着什么?(4)领悟寓意: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语文要素(5)联想表达: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一朵朵,一簇簇”的“丁香结”,对于你来说,目前心中的“丁香结”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去化解心中的“结”?语文要素(6)升华总结(7)联想迁移: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你还会想到哪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呢?活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朗读、思考,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丁香结的花之形;通过联想、讨论,引发学生对丁香结象征的人生中的问题的思考。同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找到目前自己心中的“丁香结”,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解决心中的“结”。教学层层推进,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板书设计2.丁香结丁香花形状颜色香味胸怀豁达生活乐观丁香结无限愁怨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摘抄课文中描写丁香的优美句子,并试着背诵;完成课后第1、3题。拓展性作业结合《丁香结》一课,试着仿写一片状物的“小练笔”。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3.《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学生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题目激趣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活动设计意图:解诗题,让学生产生了解美景的兴趣。学习任务二:建德江之美1.揭题,解题。介绍作者。介绍建德江。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自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意。想象画面,入境悟情。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入境入情,感受诗人的“愁”。学习任务三:望湖楼之美1.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2.初学古诗,感知意思。3.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4.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自读古诗,感知诗意。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板书设计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完成生字书写。2.背诵古诗。拓展性作业将想象出来的景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2.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3.体会三首诗词的共同之处。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学生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复习旧知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背诵古诗。说说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新课,让学生在有基础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新课。学习任务二:黄沙道之美1.品读上阕。(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2)同桌试着演演说说。(3)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4)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2.品读下阕。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学生在词中找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想象画面,感受景美人美。活动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入境入情,感受词中的喜悦之情。学习任务三:对比说写法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同样是写月夜,寻找相同之处和不能之处。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惊鹊

清风,鸣蝉,蛙声

热爱大自然

稻花香

关心人民生活

说丰年

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拓展性作业将想象出来的景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4.花之歌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2.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感受并交流课文和《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多幅鲜花的图片)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让我们跟随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灵性吧。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花之歌散文诗)3.介绍作者。(1)教师简介作者: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就是——纪伯伦。学生默读资料,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相应补充。活动设计意图: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二)读懂文意1.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之作,全诗都是“花”的隐喻,尤其是第四段可以看出花的特征。2.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3.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受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2.听范读思考。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想象奇特)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机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鸣噌”“祭献"等词语。思考课文导读部分的问题。学生思考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并简单地写一写批注。弄清楚“花”的意义。了解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对比阅读活动设计意图: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拓展性作业查阅并积累纪伯伦的其他诗歌。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习作:变形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者自己拟一个有趣的题目进行习作。2.展开想象,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并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教学重点发挥想象,运用第一人称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教学难点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感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激趣导入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倘若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传奇故事吧!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谈谈对“变形”二字的理解。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和第3~9自然段,发现点面结合的不同表现方式,在领悟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析能力。学习任务二畅谈变形后的经历活动二:畅谈变形后的经历1.学生交流“我的经历”。(1)学习活动二:构思变形后的经历。以变成“小虫子”后的经历为例,出示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经历吸不吸引人?怎样使经历变得更加吸引人?试着补充,使过程更丰富。(3)学习活动三:小组讨论。说:组内交流自己的经历。评:谁的经历更吸引人议:怎样的经历更加吸引人,得出方法(4)学习活动四:学生对比两组经历,交流发现不同。结交蚂蚁朋友→帮忙搬运米粒→受到攻击→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结交蚂蚁朋友→帮忙搬运米粒→暴雨冲走食物→冒险寻找新食物→发现新世界→受到攻击→团结一心,共渡难关(5)小结方法:经历越曲折越吸引人,不断出现新状况,故事会更奇特。2.学习活动五:学生修改“我的经历”。(1)自主学习:修改《变形通行证》上的经历,让经历变曲折(2)同桌合作学习:同桌讨论修改。评价标准:经历曲折,想象奇特。(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出示习作评价表,师生共同讲评。《变形记》习作评价表评价标准得星书写端正,字迹美观,无错别字。(★)经历曲折,过程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想象奇特,富有创意。(★★★)学生制作自己的变形通行证变形通行证变形通行证我的新身份:小虫子我的经历:得到蚂蚁的帮助→小心搬运米粒→受到攻击→团结一心,共渡难关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畅谈变形后的经历,明白越曲折越吸引人,不断出现新状况,故事会更奇特。板书设计习作:变形记1.见闻写具体2.对话写具体3.感受写具体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习作修改拓展性作业积累优秀范文,摘抄好词好句。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方法,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习惯和能力。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教学重点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明辨路牌不迷路1.旅行的路上少不了交通工具的帮忙,怎样能不迷路呢?出示路牌。仔细观察,这些路牌有什么区别?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路牌?预设:蓝色的路牌在普通道路上常出现。绿色的在高速公路上常出现。2.从路牌上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地名的拼写有什么特点?预设:(1)路牌可以告诉我们这是哪里,还可以知道距离下一个地方有多远。(2)地名的拼音都是大写,而且有的拼音中间分开,有的连在一起。3.出示各种路牌。仔细观察并思考:什么情况下地名的拼写要分开,什么时候连在一起呢?学生观察归纳。教师小结: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如“顾榭、北凫”,要作为词语连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山、河、湖、路”,要单独写。4.课堂演练:出示几组路牌,学生根据规则将路牌补充完整。(1)仔细观察。(2)观察归纳。(3)书写补充完整。活动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观察练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任务二走出国门作介绍过渡:旅行有时还会走出国门,当你向外国友人自我介绍时,可以用拼音字母告诉他们你的名字。1.出示人名拼写。想一想:人名拼写时有哪些规则?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小结: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字名,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2.用拼音拼写自己和同桌的名字,并根据情境演一演。过渡:交到了新朋友你要向他介绍旅行的所见所闻,怎样说才能更吸引人呢?1.出示语句:读一读这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2.出示语句:对比读一读,同桌交流: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预设:更喜欢第一句,因为读起来有节奏感,语言更优美。3.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排比句式,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性,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内容集中,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4.出示风景图。用学到的排比句式写一写。展示学生作品。5.根据学生作品提出质疑:在排比的句子中有同学用到了分号,这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交流。6.出示语句:这两组句子中也用到了分号,请你圈一圈,并与小组同伴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分号。7.交流分享,相机点拨。出示语句: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分号前后写了哪些内容?前后的表达顺序是怎样的?读课文,完成填空:学生根据情境,在表演中巩固姓名拼写规则。学生用拼音拼写自己和同桌的名字,并根据情境演。学生自由交流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填标点,并说说原因。活动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依据课后习题提示,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板书设计分号:前后相关联分号:前后相关联排比:情感强烈有节奏感排比:情感强烈有节奏感路牌拼写要大写山、河、湖、路单独写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联系造句排比句拓展性作业批注阅读文章中分号的作用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熟悉姓名的拼写规则。2.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大致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熟悉姓名的拼写规则。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感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美好回忆给我启发1.同学们,还记得这一单元我们跟随课本去了哪些地方旅行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过渡:草原风光让人心驰神往,草原上的人民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2.出示语句,读一读,你由此想到了什么?预设:想到了自己旅行时的场景、想到自己与朋友分别的样子。3.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怎样做?小结:在阅读到相关内容时可以进行联想,并结想开去的方向。过渡:不光要与朋友相处,有时人们还需要独处,在独处时大脑会不断思考。4.出示语句,读一读,在赏花时,作者都想到了什么?预设:由花想到古人的诗句,又想到自己的人生态度。5.这给你怎样的启发?预设:在阅读是想开去的方向,可以是由课文内容联想起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也可以是课文联想的方式引起自己的共鸣,从而联想到更多。6.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你有没有在阅读中想开去呢?你觉得阅读时善于想开去,对于阅读乃至对于学习有什么好处。出示《落花生》《忆读书》《伊索寓言》,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想开去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在今后的阅读中要不断运用。学生交流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探讨交流感悟人物品质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活动设计意图:想开去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析能力。学习任务二古人智慧助我成长1.出示作者简介。理解诗题:故人就是老朋友的意思。2.出示古诗: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注意“还”的读音为huán。3.出示注释和插图,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鸡黍:指鸡肉和黄米饭,这里就是指丰盛的酒菜。合:指环绕。郭:指墙。轩:指门窗。场圃:指谷场、菜园等种菜和收打作物的地方。桑麻:字面上是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农事。就菊花:来赏菊的意思。4.理解含义再读古诗,说说你通过诗句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再读古诗,读出喜爱。5.作者在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刻又有怎样的想法呢?出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预设:作者想到以后,与朋友约定还要一起聚会。6.你有没有和朋友约定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心情?7.带着期待再读古诗,试着背一背。读古诗,回想画面感情朗读古诗,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插图、音乐、齐读,感受友人相聚场面,让学生通过读文、读题、感受诗人情怀。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过故人庄——向往田园、情谊深厚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完成古诗背诵拓展性作业添加想象续写古诗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5.七律·长征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激情导入,初读诗文1.激情导入。引导交流: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2.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七律)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诗文,配乐朗诵诗文,读准节奏。4.学生自读。自由朗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5.同桌互读。与同桌互读互听,互查字音是不是读准了,诗句是不是读顺了。6.出示生词:等闲、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铁索、大渡河。7.提示节奏:这是一首律诗,一般按照“二二三”的节奏停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齐读诗歌:注意读准节奏,读出气势。学生充资料,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及长征相关背景知识,简要介绍长征。指名学生试读,请一个学生把全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发表意见。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读准节奏、读出气势,为理解诗的大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任务二再读诗句,了解大意1.默读并思考:联系教材上的插图,结合注释以及查阅的相关资料,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概意思。2.小组交流:说大意,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3.再读课文: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合作朗读:教师读第一、二句,男生读第三、四句,女生读第五、六句,齐读第七、八句。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活动设计意图:理解诗歌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对照注释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补充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设计意图:活动设计意图:活动设计意图:活动设计意图:板书设计5.七律·长征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尽开颜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抄写生字,注释,朗读课文拓展性作业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教学反思亮点不足改进措施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寇、副”等15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2.会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3.初步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重点会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学生自读: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字词反馈。①引导观察: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②教师提示:寇:“寇”的部件“攴”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我们在写“攴”这个部件时,不要把它写成“支”,也不要把它写成“餐”的左上部分,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下面是“又”。贯: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不是横,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3.初读交流: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1)认读字词。(2)齐读字词。(3)书写字词。活动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并加强对难写字的指导,让学生初步认识五位壮士,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任务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了解写法特点1.引导默读: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反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五位壮士的哪些壮举呢?2.借助示意图,梳理内容。(1)明确任务: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请按照示意图,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2)学习第1自然段,梳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①提问:浏览课文,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接受任务”。②指名朗读,思考:哪个句子写了“接受任务”这件事?③交流学法:你们发现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方法了吗?(出示方法提示,指名学生交流)(3)指导学生概括第2自然段的小标题。①请浏览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②出示课件。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3.发现写法特点。(1)引导发现:刚才交流的句子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读读第2自然段前两句,你有什么发现?(先从整体概括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2)小结板书:文段的开头对五位壮士群体的概括描写就是“面”的描写,后面对五位壮士个体的具体描写就是“点”的描写。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读课文,完成填空:接受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