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牛栏山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牛栏山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牛栏山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牛栏山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牛栏山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牛栏山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A.阳光→草→兔子→狐狸 B.植物→鼠→蛇→鹰C.植物→斑马→狮子→细菌 D.田鼠→蛇→鹰2.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B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C D.该示意图包含5个营养级3.我国的一些古诗词及谚语中常常包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生物的分布受光照强度限制D.“毋覆巢,毋杀孩虫”,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4.研究人员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中含32P的成分是磷脂分子和DNA分子B.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后,放射性全部集中在沉淀物中C.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D.本实验可以证明T2噬菌体DNA可侵入大肠杆菌5.研究者以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超矮生型突变体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的受体B.图乙表明,生长素浓度大于25μM会抑制野生型植株的生长C.实验表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对生长素和赤霉素都不敏感D.据图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调控植物茎的伸长6.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7.在黑暗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设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图中“+”的多少表示生长素含量的多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2、3处生长受到抑制,1、4处促进生长B.生长素对茎的近地侧生长的促进作用比远地侧强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生长快D.茎背地生长和根向地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8.(10分)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二、非选择题9.(10分)节肢动物藤壶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1)藤壶固着在海边的岩石上生活,调查某块岩石上某种藤壶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2)某海域沿岸主要分布着甲、乙两种藤壶,如图1。研究人员移除乙后观察甲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2。①两种藤壶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二者在潮间带占据的位置、资源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称为它们各自的________。②实验中采用移除的处理符合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原理。③实验结果显示,如果中潮间带没有乙,则甲________;而在上潮间带,________。据此推测,如果没有乙,甲的栖息范围________。④研究者还发现,在下潮间带区域,即使没有乙,甲的死亡率也很高,且有证据显示甲可以忍受较长时间的水淹,即可排除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推测甲不能生存在下潮间带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10.(14分)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考查结果(单位:千焦/厘米2·年),请据图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有________千焦/厘米2·年。(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效率为________%,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越多。(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能量。(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散失的________。(5)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其功能,除了能量流动外,生态系统还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_____。11.(14分)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1)常用于豆芽生产的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应属于______________类植物激素类似物。(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图1所示,图甲、图乙(“﹣”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高)。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________(“能”、“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3)在生产实践中,用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大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与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的降低有关。(4)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2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_(“是”、“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向左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3)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_(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使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第一营养级(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例如:草→鼠→蛇→猫头鹰。据此答题。【详解】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B、在植物→鼠→蛇→鹰中,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鼠→次级消费者蛇→三级消费者鹰,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B正确;C、绝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D、田鼠属于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故选B2、B【解析】分析碳循环示意图:A与C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同时A有多个指出的箭头,说明A代表生产者;而C具有多个指进的箭头,C代表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D、E、F都指向B,说明B代表分解者;而A指向D,D又指向E,E指向F,说明D代表初级消费者,E代表次级消费者,F是三级消费者。【详解】A、A表示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C才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错误;B、由分析可知,A、D、E、F都指向B,B代表分解者,B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B正确;C、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次级消费者传递到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C错误;D、该示意图可写出食物链为:A→D→E→F,包含4个营养级,D错误。故选B。3、A【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详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后被植物吸收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A正确;B、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C、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表明生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C错误;D、“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年龄组成,D错误。故选A。4、D【解析】A、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有DNA和蛋白质构成,32P存在于DNA中,A项错误;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DNA分子,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B项错误;C、因子代噬菌体的DNA是以含32P的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的,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会检测到放射性,C项错误;D、大肠杆菌存在于沉淀物中,由于在沉淀物中能检测到放射性,因此本实验可以证明T2噬菌体DNA可侵入大肠杆菌,D项正确。故选D5、B【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中,随着赤霉素的浓度增加,野生型的茎长度也随之增加,而超矮生型的茎长度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的受体;图乙中,随着生长素的浓度增加,野生型的茎长度也随之增加,而超矮生型的茎长度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生长素的受体。【详解】A、图甲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因而导致赤霉素的使用并没有使矮生型恢复生长,A正确;B、由图乙可知,野生型的茎长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实验结果显示最后茎长度仍然高于生长素浓度为零时的茎长度,故无法得出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的生长有抑制作用,B错误;C、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在超矮生型个体上并未表现出促进作用,据此可说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对生长素和赤霉素都不敏感,C正确;D、由曲线图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故二者在茎的伸长上有一定的协同关系,D正确。故选B。6、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⑥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C错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细胞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重力作用,2处生长素浓度大于1处,4处生长素浓度大于3处。又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于茎,所以根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详解】A、图中只有2处生长受到抑制,1、3、4处生长都受到促进,A错误;B、茎相对根来说,对IAA不敏感;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在茎的近地侧分布多于远地侧,故茎近地侧生长作用大于远地侧,B正确;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对于茎来说起促进作用,生长快;对于根来说起抑制作用,生长慢,C错误;D、茎背地生长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B。8、C【解析】1、人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3、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接受下丘脑的调节,A正确;B、从25℃转移至15℃,寒冷环境下,散热量增加,机体了保持体温恒定,就会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代谢增强,产热增多,B正确;C、处于33℃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增多,以此来增加散热,C错误;D、D点后血流量持续增加,汗液增多,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样方②.种间竞争③.生态位④.减法⑤.存活率较高⑥.乙的移除对甲的存活率影响不明显(影响较小)⑦.增大(从上潮间带扩散到中潮间带)⑧.下潮间带有甲的捕食者【解析】1、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竞争作用,生态位越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越相似,故竞争越剧烈。【详解】(1)藤壶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某块岩石上某种藤壶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2)①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由图1可知,两种藤壶占据部分相同的生态位,二者表现为竞争关系。②在实验中采用移除处理利用的是实验中的减法原理。③图2显示,中潮间带没有乙,则甲的存活率较高,而在上潮间带,如果没有乙,对甲的存活率影响不明显,由此可知,如果没有乙,甲的栖息范围将增大,能从上潮间带扩散到中潮间带。④甲在下潮间带区域可以忍受较长时间的水淹,死亡率却仍然较高,很可能的原因是下潮间带有甲的捕食者。【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种间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0、(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2).0.46(3).13.5(4).逐级递减(5).能量流失(6).呼吸作用(7).呼吸放出的热能(8).物质(9).信息传递【解析】1、图中A可以利用太阳能,应为生产者,则B、C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结合图中数据可分析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流动特点。2、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详解】(1)图中A为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为0.46千焦/厘米2·年。(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0.062/0.46×100%=13.5%,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只有少部分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损耗的能量越多。(3)各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生物体可利用的能量包括光能、化学能,不能利用呼吸放出的热能合成有机物,故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5)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点睛】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①.细胞分裂素②.发育的种子③.不需要④.不能⑤.赤霉素⑥.脱落酸⑦.①⑧.不是⑨.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解析】1、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延缓细胞的衰老。2、分析图1可知,图甲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图乙是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伸长和增粗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乙烯利浓度升高,伸长生长减弱,增粗生长作用加强;3、分析图2可知:琼脂块①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②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放射性,而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由于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而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所以其作用机理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详解】(1)该物质能保绿防老;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应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植物激素类似物。(2)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的种子,若图甲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浓度梯度设置在B和D之间,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实验一所示结果知识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在生产实践中,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大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与脱落酸含量的降低有关.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雨水冲刷降低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琼脂块①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②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放射性。而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处理茎尖切段,且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说明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乙烯利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2、(1)①.静息②.外正内负#内负外正(2)①.向右②.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③.刺激A神经元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