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E/1A/wKhkGWcRa9-AC_NyAALC4Fy2VB0258.jpg)
![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E/1A/wKhkGWcRa9-AC_NyAALC4Fy2VB02582.jpg)
![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E/1A/wKhkGWcRa9-AC_NyAALC4Fy2VB02583.jpg)
![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E/1A/wKhkGWcRa9-AC_NyAALC4Fy2VB02584.jpg)
![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E/1A/wKhkGWcRa9-AC_NyAALC4Fy2VB02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该激素能催化细胞内的反应B.给长期缺碘的大鼠注射垂体提取物,其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C.给正常小鼠饲喂抗利尿激素均会使尿量明显减少D.破坏家兔胰岛B细胞(不产生胰岛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可能出现尿量增加和尿糖现象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协调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B.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D.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以促进物质循环3.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B.生殖隔离是上述四种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决定性因素C.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应氨基酸种类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D.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4.下列实例不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 B.针刺指尖时,忍着不缩手C.紧张时,深呼吸平复快速的心跳 D.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6.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 B.显性性状C.隐性性状 D.相对性状7.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8.(10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A.1:3,1:2:1和3:1 B.3:1,4:1和1:3C.1:2:1,4:1和3:1 D.3:1,3:1和1:4二、非选择题9.(10分)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导致林冠层产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采用样方法调查该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_____。研究者如果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2)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_____,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条件不同。(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食为一种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因素除种间关系外,还包括有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甲表示三离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为_______J/c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图中A代表_______。(2)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鱼的_______不同。(3)乙图中,在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型;已知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根据图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图上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横纵坐标数值_______。(4)在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需根据池塘的大小、环境等确定鱼的种类和放养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11.(14分)小黑麦为二倍体生物,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体,即共有7种单体。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成活率相同且可以随机结合。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回答下列问题:(1)若需区分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进行判断。(2)每一种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条。(3)已知小黑麦的抗病(B)与不抗病(b)是--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种小黑麦为抗病纯合子(无b基因也视为纯合子),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与_________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①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②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请分析回答:(一)下图一表示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二表示一天24小时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大棚内的CO2浓度)。据图回答:(1)图一、图二两图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_____,图二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2)经过24小时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3)图二中A点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4)图一中限制N点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N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二)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图。(5)进行光合作用时,组装完成的酶R需ATP参与激活,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是在_____上(填场所)完成的。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I),C3-I还原为三碳糖(C3-Ⅱ),这一步骤需要_____作为还原剂。在叶绿体中C3-Ⅱ除了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必须合成化合物X以维持卡尔文循环,X为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2、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3、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详解】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调节,该激素能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但不催化化学反应,A错误;B、给长期缺碘的大鼠注射垂体提取物(含有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但由于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故无法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大鼠不会出现代谢明显增强和产热增加等现象,B错误;C、抗利尿激素化学本质为多肽,口服会被消化道中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因此给正常小鼠饲喂抗利尿激素不能使其尿量明显减少,C错误;D、破坏家兔胰岛B细胞,体内缺乏胰岛素可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出现尿量增加和尿糖现象,D正确。故选D。2、D【解析】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A、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这体现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B、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例如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B正确;C、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正确;D、对垃圾进行焚烧没有体现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如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供农作物吸收利用,D错误。故选D。3、D【解析】据图分析:DNA序列方面,人类与黑猩猩有98.2%相似、与大猩猩97.7%相似、与猩猩96.3%相似,说明人与它们的亲缘关系不一样,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详解】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显然,图中显示的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两者相应DNA序列为98.2%,在三类灵长类动物中数值最高,A错误;B、不同的自然选择决定四种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分析人类与灵长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时,可作为研究材料的生物大分子有DNA、蛋白质等。而不同蛋白质中可能含有相同种类的氨基酸,因此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应氨基酸种类不能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错误;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D正确。故选D。4、D【解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详解】A、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A错误;B、针刺指尖时,忍着不缩手,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B错误;C、紧张时,深呼吸平复快速的心跳,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C错误;D、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不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D正确。故选D。5、A【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详解】A、蜜蜂跳舞是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是化学信息,A错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都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控制害虫,C正确;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D正确。故选A。6、A【解析】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F2个体(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故选A7、A【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详解】A、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错误;B、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B正确;C、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C正确;D、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D正确。故选A。8、A【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杂交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根据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
和
15:1,推测亲本的杂交类型,从而判断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详解】①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3;②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2:1;③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3:1;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②.种类数③.取样器取样法(2)①.垂直结构②.栖息空间和食物(3)①.N2②.P2/2③.种内竞争和非生物因素(或种内竞争和光照、温度、水和无机盐)【解析】由图1可知:地下不同深度,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有所区别。图2中:猎物的K值为N2,捕食者的K值为P2。【小问1详解】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先计算出各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该植物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平均值。要调查植物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小问2详解】图1中,不同的深度分布的动物种类有区别,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林窗和林下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栖息空间和食物不同,故动物的种类有区别。【小问3详解】猎物的数量在N2上下波动,故N2最可能代表猎物的K值。同理可知,捕食者的K值是P2,种群数量为P2/2时,增长速率最快。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均会影响群落,另外种内斗争和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群落。【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图2中猎物和捕食者的K值的判断,需要注意该生物的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10、(1)①.117②.15.625③.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2)①.垂直结构②.食性(食物)(3)①.增长②.(4)协调与平衡【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乙中: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加速度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高;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减缓;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0,种群数量停止增长,达到最大值,即K值。【小问1详解】输入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2.1+5.1+0.25+0.05=7.5,所以从第二营养级流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即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7.5-5=2.5;同理可以计算出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6-2=14,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3+70+23+14+2+5=117J/cm2.a;第三营养级同化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7.5-5=2.5,所以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25%;据图分析,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小问2详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属于垂直结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鱼的食性不同。【小问3详解】据图乙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种群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图,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减缓,所以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若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则t1、t2对应的横纵坐标数值如图:【小问4详解】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建立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变化、生态工程的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①.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②.6或7③.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④.出现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⑤.均为抗病类型⑥.抗病∶不抗病=3∶1【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某品种小黑麦为抗病纯合子,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如果抗病基因B位于7号染色体上,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O;如果抗病基因B不在7号染色体上,则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BB,再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预测。【详解】(1)可以在有丝分裂中期时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等,并且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不同,因此若需区分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判断。(2)单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1=13条,并且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每一种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6或7条。(3)要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可将该抗病单体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①若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O、bb,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O=1∶1,即子一代表现为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②如果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杂交后代基因型将全为Bb,即子一代均表现为抗病类型。(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BO)自交,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BB∶2BO∶1OO,即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3∶1。【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利用假说—演绎法确定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与未来教育展望
- 学习进步发言稿
- 社区活动与PBL实践活动的融合探索
- 发言稿400字左右
- 留学后的心理调适与职业发展
- 班级庆元旦活动总结
- 财务岗位职责与整体工作内容
- 公司行政部工作计划范文
- 物业公司办公室工作总结
- 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团委工作计划(附团委工作安排表)
- 2025公文写作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考试对口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省情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伊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版林木砍伐与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题申报参考:社会网络视角下村改居社区公共空间优化与“土客关系”重构研究
- 如何管理好一家公寓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