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阜新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阜新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阜新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阜新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阜新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全部来自葡萄糖B.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细胞呼吸伴随着ATP的合成,是一种放能反应D.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调控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过程①DNA中含n个碱基,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B.过程②中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C.过程②中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D.通过过程③形成的空载tRNA对过程①和过程②都具有抑制作用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B.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C.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通过证明DNA就是“转化因子”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都证明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C.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D.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5.将花盆放入暗箱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6.每年4月,来自南亚的粉红椋鸟聚集于新疆北部草原,它们通常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体活动。粉红椋鸟喜食蝗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惊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椋鸟都能获得捕食机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C.粉红椋鸟种群数量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D.粉红椋鸟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2)图中的⑤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碳在A、B之间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3)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5)若该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牧民为了提高畜牧产量,采取了大力防治虫害和鼠害的措施,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目的是___________。(6)上图生态系统中,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还能够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10分)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由于机体的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导致患病。下图表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理。(1)依据图1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_____结合后,除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与储存(如图中的①和②)外,还可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最终使组织细胞膜上的_____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胰岛素的分泌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该现象与体内肠促胰素(GLP-1)的增加密切相关,肠道中的内分泌细胞可在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分泌GLP-1,该物质极易降解。研究者将一定量的GLP-1注射给糖尿病患者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见图2。①通过分析可知,GLP-1可通过_____降低血糖。②如果患者的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后,仍继续注射GLP-1,发现其胰岛素水平不再增加,说明_____,使用GLP-1治疗糖尿病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③若要将GLP-1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作用及特点,药物开发的思路为_____。9.(10分)自2020年起,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带有包膜的RNA病毒,其表面的蛋白S(刺突糖蛋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科研人员根据该特点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下图为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肺部细胞,而不是其他细胞,推测其原因是______。(2)被病毒感染的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可以被______细胞识别并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3)腺病毒为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经过改造后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在侵染细胞后无法在细胞内进行DNA复制但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将该重组新冠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_________,诱发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抵抗力。(4)为加强免疫效果,现呼吁在接种重组新冠疫苗6个月后,再接种一剂重组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加强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1所示为某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i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小型猛禽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图中未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___(2)在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野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该信息属于_______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功能。(4)图2中,鼠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蛇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小型猛禽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中。11.(15分)冬泳是一项特殊条件下的体育运动,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冬泳爱好者受到冷水刺激后,机体的部分体温调节过程如下图。请分析回答:(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途径①的X表示的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途径③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2)与途径④⑤相比,途径③调节体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冬泳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________(激素)可缓解血糖变化,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心跳速度依然比较快,从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炎热环境下也有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使心输出量____________,散热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A错误;B、人在剧烈运动时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所以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B错误;C、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D、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有机物中,D错误。故选C。2、D【解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图中①代表转录,②表示翻译,③④表示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详解】A、过程①代表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转录是从基因的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并非整个DNA的开头到结尾,若DNA中含n个碱基,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个,A错误;B、过程②中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每个核糖体都合成一条多肽链,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错误;C、过程②中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U与A配对,G与C配对,C错误;D、通过过程③形成的空载tRNA,调控基因表达,对过程①和过程②都具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D。3、B【解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A正确;B、当抗原呈递给T细胞时,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会增殖与分化为细胞免疫做好准备,并非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错误;C、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引起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正确;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正确。故选B。4、D【解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详解】A、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就是“转化因子”,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两个实验都没有证明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只是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采用,C错误;D、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都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的效应,D正确。故选D。5、A【解析】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看是否有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是否能到达作用部位;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详解】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光只能由左边的孔进入,胚芽鞘向孔那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A错误;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胚芽鞘受光均匀,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均匀,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C正确;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A。6、B【解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详解】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A正确;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受食物、气候等的影响,不会呈现J型增长,B错误;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粉红椋鸟的食物蝗虫等的数量随季节波动,所以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也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C正确;D、根据题文,粉红椋鸟集群生活,个体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A和D(2)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含碳有机物(3)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4)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5)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分析题图: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③④是呼吸作用,⑤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等各种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小问1详解】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图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及A和D。【小问2详解】图中的⑤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碳在A生产者、B消费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小问3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存在的作用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小问4详解】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小问5详解】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控制鼠害、虫害的主要目的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小问6详解】生态系统中,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8、(1)①.胰岛素受体②.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2)①.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②.GLP-1的降糖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③.开发GLP-1类似物,使其既保持功效,还不易降解(或开发抑制体内GLP-1降解的药物)【解析】由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增加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载体(GLUT-4)的数量,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含GLUT-4的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增加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载体(GLUT-4)的数量,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小问2详解】①通过曲线分析可知,GLP-1注射后,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所以可以推测GLP-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②如果患者的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后,仍继续注射GLP-1,发现其胰岛素水平不再增加,说明GLP-1的降糖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而不是一味将血糖,可以将血糖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GLP-1治疗糖尿病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③若要将GLP-1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作用及特点,药物开发的思路为开发GLP-1类似物,使其既保持功效,还不易降解或开发抑制体内GLP-1降解的药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只要是分析图中的过程,理清GLP-1降血糖的原理。9、(1)肺部细胞表面有ACE2受体,其它细胞表面没有ACE2受体或较少(2)①.细胞毒性T②.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出来(3)S蛋白(4)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相应的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机体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水平提高【解析】体液免疫: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2、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3、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6、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细胞免疫:1、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2、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肺部细胞表面有ACE2受体,所以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感染肺部细胞;其它细胞表面没有ACE2受体或较少,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不可以感染或感染较少。【小问2详解】被病毒感染的肺部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引起细胞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出来。【小问3详解】重组新冠疫苗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所以重组新冠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S蛋白,会诱发人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小问4详解】接种重组新冠疫苗机体已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6个月后体内抗体水平有所下降。再接种一剂重组新冠疫苗即“加强针”时,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相应的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成浆细胞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机体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水平提高,增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①.8②.三、四③.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④.偏高⑤.物理信息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⑦.(b+d)/(a+b+c+d)⑧.b-f(或g+e)⑨.c和g【解析】1、图1所示食物网中,有草→昆虫→蝙蝠、草→昆虫→小型猛禽、草→昆虫→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草→蜗牛→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草→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草→野兔、草→鼠→蛇→小型猛禽、草→鼠→小型猛禽共8条食物链。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小型猛禽属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未显示在图中。(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数量时,野兔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较实际偏少,使得调查结果偏高。(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绿色属于物理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