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_第1页
第15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_第2页
第15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_第3页
第15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_第4页
第15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内容一.综合性学习。(5分)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过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参与“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娱乐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针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请你写出两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2分) 【答案】(1)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起人们对汉字的忧虑。(2)①学校开设汉字课,让学生掌握规范字的写法。②定期开展汉字大赛,让人们在竞争中取得收获。【解答】(1)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主要内容是概括出“行为主体怎么样,有什么影响”。本材料分为三句,第一、二句具体介绍了事件,第三句是具体说明事件影响;第一句是概括重点是汉字听写大赛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第二部分是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结合题干和字数要求,可得出答案。(2)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下面诗歌和材料一的漫画搭配最合适的一项是(下面诗歌和材料一的漫画搭配最合适的一项是()A.林下茅舍听雨,村外水田插秧。桃花闲落风里,鹧鸪时鸣山前。B.远山微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C.晚来有月升起,初觉夜风微凉。一湖绿水寂寂,无边蒹葭苍苍。D.门前无边青麦,有鸟风中徘徊。此心念念在远,墙头石榴花开。[注释]老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醉心于漫画创作,擅长古体画与诗的搭配。答案:D知识点一:非连续性文本文体知识知识梳理1、概念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往往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多维度的阅读材料,材料相互独立,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综合地表达意义。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呈现的文本以说明、议论性文字为主,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2、特点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能力之一。3、非连续性文本是综合性材料的结合,包括不同类型的文本,所以非连续性文本之内容理解与分析这一能力,需要在平日里学习不同文体时积累提高。只有找准每种文体的理解角度,才能够更好的把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判断文体文体判断依据答题注意点说明文说明对象为客观内容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语言特点:科学性、准确性议论文论点为主观态度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语言特点:严谨性、严密性散文、记叙文创作目的为抒发感情(或阐明哲理)修辞手法:比喻小说各情节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围绕“环境、人物、情节、主题、读者感受”来回答问题诗歌、文言文文体特征明显,无判断障碍依据文体本身特点来答题即可其他(新闻、漫画、实践活动等)文体特征明显,无判断障碍依据文体本身特点来答题即可注意:也有一些带感情倾向的说明文,或者有议论倾向的新闻报导等材料,一定要仔细从题目的问法中琢磨其所考查的知识点。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的特点。按非连续性文本样式分:文本类、图表类、图文类。三、文本类阅读文字材料题常考察学生根据文本概括文字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多则文字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并作出推断或得出结论的能力。例文分析:阅读下列新闻调查材料,回答问题。(6分)四、图表类图表题的相关要求:“能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并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或鉴赏体会。”包括表格、柱形图、饼图、坐标曲线图等,它们都是用数据的形式,反映某一话题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内的客观情况。此类题,一般要求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或者谈看法建议等。五、图文类1、图标转换文字图标:指各类图画、标志,包括:徽章、会徽、警示牌等。考查点及方法介绍画面构图:找齐图上所有元素(图案、文字等)然后确定合理的顺序以此介绍(由主到次或方位顺序。)2、探究图标含义方法了解各个部分形状、色彩的寓意然后组合。尤其要关注文字或图案的变形设计。六、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5题。(11分)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编者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电视剧,会更年轻吗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瑯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2016中国文化。B.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答案】D13.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6分)现象原因一原因二实体书店持续回暖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1)电视剧更年轻(2)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老人跌倒有更多的人扶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3)答:【答案】(1)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2)电视剧创作更贴近年轻观众喜好(3)相关政策对帮扶跌倒老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題1分。14.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5分)答: 【答案】示例1:肯定这种现象。卖服装的做法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买书看书购物合而为―;举办促进阅读的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这些做法,可以给书店创造更多财富,丰富了读者的体验,对书香社会建设起推动作用。示例2:否定这种现象。书店卖版装的做法不伦不类,破坏了阅读氛围;办活动如果是纯商业性的,也与文化相去甚远。这些做法看似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给读者带来了便利,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评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背景,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评分标准:共3分。现点鲜明1分,理由充分2分,意思对即可。只有观点,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_______________——(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_______——(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______——(浙江)张同学(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1、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3分)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2、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2分)A.

解释陪读的现象。

B.

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

说明陪读的方法。

D.

倡导陪读的风气。3、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3分) 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4分)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上海)李女士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答案】9.C;B;A10.B11.示例1:我选择刘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首先,他引用孟母三迁的典故,来肯定孟母的做法。接着,他引用相关言论,表明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然后,从陪读对孩子品行修养、家庭氛围、学业等方面的影响来证明自己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另外,他还联系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示例2:我选择李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①他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使行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②他关注生活现实,引用“啃老族”等社会现象,论证陪读的弊端,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③运用两个反问句来增强论证的力量,引发读者的思考。④他的论证逻辑严密。比如,他先提出观点“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出家长包办的生活现象,得出这样做会导致的后果,使观点鲜明并有说服力。⑤李同学以辩证态度表达观点,“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类似这样客观而辩证的表达,让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示例3:我选择张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①他现身说法,联系自己父母陪读的做法,表现他与父母相处时的融洽,具有现实意义,更有说服力。②他的发言更加理性和辩证,强调陪读重在“读”,要注重方法,以促进孩子和家长一起成长。①李女士包办孩子的生活小事,不利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②李女士放弃了事业和追求,没有工作成绩,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③李女士把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不相信孩子,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④李女士没有读懂孩子,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⑤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没有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⑥李女士陪读没有讲究方法和艺术。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重拾“戒尺”,能否让教育更完整11月22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公布三天,围绕讨论的焦点、操作的难度、未来的方向,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惩戒的理性讨论。现实有点难:“孩子犯了错,老师说不得、碰不得、惹不得”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政认为,这里有教育理念发生变化的原因,“随着‘赏识教育’‘快乐教育‘情感教育’的兴起,再加上一些类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教育名言无限制夸大教师的作用,使学生犯错的压力部分转嫁到了教师身上。”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还有家庭对孩子养育“质量”需求不断提升的原因。“家长对孩子成材提出高要求,但是对如何面对孩子犯错又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很多孩子家庭教育这一关就没有过,没有养成良好的规范,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这些责任全都到了学校、教师身上。久而久之,本该家校之间共同分担的教育责任愈加失衡,其实,受害者是孩子。”北京市101中学原副校长严寅贤说,还有教师压力过大导致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失衡”问题。某些法律法规规定了一些行为的底线,“压力之下,一些教师确实只敢‘引导’,不敢‘惩戒’。”指引明确了:“当孩子犯错时,老师这么做没问题”在国外,不少国家对于惩戒权有自己的标准。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使用的惩戒方法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此次的《规则》规范了哪些行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规则》也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力,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用好需功夫:“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山西省特级教师刘补明认为,选择和把握惩戒的权力对教师来说,具体实践中能不用则不用;情况不清楚、证据不确凿不用。同时,切勿滥用。有错即惩,小错重惩等均属滥用。第三,切忌乱用。即要严防惩戒的失度与失范。这要求所有基础教育工作者深入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和执行规则。有了规则,如何用好?赵刚认为,需要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需要“共担责任”。“可以向国外学习的是,家长和教师应该有一个共同组织,对一些教学过程中的争议进行评估界定。目前我们有家委会,但和教师是分开的。家长和教师应该站在一起。”“首先,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能力,信任教师,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空间。其次,应该改变评价方式,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应该回到教育本源,避免因为成绩、升学压力等给予他们一些不适度、偏颇的评价标准。总之,让教学活动真正回归教育本身。”申素平最后说。(选自《光明日报》,2019.11.25有删选)1、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是(▲)(3分)A.孩子犯了错,老师不敢惩戒的原因有很多,高政认为,一些无限制夸大教师作用的教育名言也有一定的责任。B.《规则》明确告诉教师,批评、留校、体育训练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都是适当、适度的惩戒。C.在刘补明看来,选择和把握惩戒的权力对教师来说,具体实践中尽量不用。有错即惩,小错重惩等均属乱用。D.申素平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回到教育本源避免评价孩子的成绩,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空间。2、填写下面思维导图,理清全文脉络。(4分)家庭对养育“质量”需求不断提升(1家庭对养育“质量”需求不断提升(1).重拾[戒尺],能否让教育更完整教师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失衡教师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失衡((3).《规则》的相关内容《规则》的相关内容列举《规则》的部分内容列举《规则》的部分内容严防惩戒失度失范严防惩戒失度失范(4(4).《规则》实施的保障尊重信任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尊重信任教师,改变评价方式3、对于“重拾戒尺,能否让教育更完整”这一议题,你怎么看?写一段话论述你的观点。要求:①观点鲜明;100字左右。(5分) 【答案】1.A2.⑴规则出台的原因或背景⑵教育理念发生变化⑶列举国外对惩戒权的标准⑷家校合力,共担责任。3.示例一:我认为,重拾“戒尺”能够让教育更完整。出台《规则》,重拾“戒尺”,能让我们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而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某学生因学校缺乏惩戒教育而殴打其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正常的约束管教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狠下死手”,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对老师来说,出台《规则》,重拾“戒尺”,能明确老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力,让教师既能“润物细无声”,又能“严师出高徒”。所以,我认为重拾“戒尺”能够让教育更完整。示例二:我认为,重拾戒尺,未必能让教育更加完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惩戒失度和失范,有错即惩、小错重惩就会失掉“戒尺”的意义,如有学生被老师踢打,造成右眼肿胀左耳裂伤,“戒尺”只是一种手段,教育的完整更需要从根本上去改变评价的方式,解开成绩、升学压力的枷锁,让教学活动回归到教育本身,才能让教育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真正实现其价值。课后巩固一、综合性学习。(5分)2018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发热议。我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国人抢购的马桶盖等。材料二: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1)请提取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以上材料与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二、非连续性文本。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质,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因此学校准备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探“和”之义】(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和”的内涵,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材料一:和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普遍愿望。数千年来,世界上大约发生了1.5万次战争,使文明受到极大摧残,和平遭到严重破坏。材料二: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倡议世界各国政党同我们一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一一习近平【寻“和”之用】(2)请你以“和”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0个字)(1分) 【成“和”之行】(3)你的同桌小明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学斤斤计较,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因而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和谐。作为他的同桌,你打算怎样劝说小明,让他与同学改善关系?(2分) 【答案】(1)和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普遍愿望;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2)家和万事兴,国和万物宁。/建和谐社会,扬社会正义。(3)小明,你这样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不光伤了同学关系,自己内心肯定也不好受。我国素来讲究“以和为贵”,“和谐”文化也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和同学闹矛盾时,你不妨冷静一下多想想,是不是真的有必要争吵,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名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至少有四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达2分钟以上,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旁边站了不少女生,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是一男生笑着拍完全程的。据其中一位女生说,主谋是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着,邀请她们“教训”该女生。【材料二】2018年11月2日上午,牵动全国人民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查明。从公布视频看,一女子与司机激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