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方案_第1页
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方案_第2页
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方案_第3页
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方案_第4页
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方案TOC\o"1-2"\h\u23081第一章概述 3116961.1精益生产管理理念 3124011.2汽车制造行业现状分析 324157第二章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构建 4264952.1精益生产管理原则 4130832.1.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4317892.1.2消除浪费 4149662.1.4精细化管理 470542.2精益生产管理组织架构 4110402.2.1领导层 440432.2.2管理层 5255572.2.3执行层 5279082.2.4支持部门 5243892.3精益生产管理流程优化 5179312.3.1生产计划与调度 5256762.3.2生产线布局 5123462.3.3设备管理 5156292.3.4质量控制 5221932.3.5人力资源管理 5214062.3.6信息管理 583772.3.7持续改进 518799第三章流程设计与优化 6194993.1流程设计原则与方法 616823.1.1流程设计原则 692143.1.2流程设计方法 6267593.2流程优化策略 6318593.2.1流程优化方向 6133813.2.2流程优化策略 6106183.3流程改进实施与评估 7198523.3.1流程改进实施步骤 723593.3.2流程改进评估方法 71476第四章生产线布局与平衡 7194214.1生产线布局原则 799864.2生产线平衡策略 8110644.3生产线布局与平衡实施 817370第五章供应链管理 860365.1供应链优化策略 8233445.1.1流程整合 8196965.1.2库存管理 959275.1.3采购协同 968005.2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 9268375.2.1选择优质供应商 9144555.2.2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936985.2.3优化供应商协同 985225.3供应链风险管理 9164075.3.1风险识别 9237195.3.2风险防范 10243855.3.3风险应对 1017668第六章质量管理 10101726.1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 10280316.1.1质量管理原则 1052866.1.2质量管理方法 10121136.2质量控制流程 106686.2.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10255416.2.2生产阶段质量控制 1182836.2.3销售与服务阶段质量控制 11140396.3质量改进与持续改善 1123906.3.1质量改进 1181756.3.2持续改善 11529第七章设备管理 11146767.1设备维护与保养 11195237.1.1维护保养原则 11133807.1.2维护保养内容 12309827.1.3维护保养流程 12222397.2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1245207.2.1故障分类 1267197.2.2故障分析 12296547.2.3故障处理 12292977.3设备更新与升级 13256487.3.1更新与升级原则 13223247.3.2更新与升级内容 13129477.3.3更新与升级流程 137075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3260098.1员工培训与发展 13215578.1.1培训目标与策略 13202478.1.2培训内容与方法 14178498.1.3培训效果评估 14147658.2员工激励机制 14279598.2.1激励原则 1480898.2.2激励措施 15286408.3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575408.3.1人才引进策略 15316018.3.2人才培养策略 15101118.3.3人才保留策略 158884第九章精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16324249.1信息系统架构与功能 16243259.1.1信息系统架构 1626759.1.2信息系统功能 16263739.2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 17100899.2.1信息系统实施 17194269.2.2信息系统维护 17137539.3信息系统在精益生产中的应用 1766199.3.1提高生产效率 17210429.3.2降低生产成本 17240419.3.3提高产品质量 17132489.3.4提升管理水平 17168239.3.5优化生产流程 17148609.3.6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1714415第十章持续改进与企业文化 182405510.1持续改进策略 181871610.2企业文化建设 183148910.3持续改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8第一章概述1.1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精益生产管理理念起源于日本,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益生产管理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生产周期,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该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价值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关注产品价值的创造。(2)价值流:识别和优化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交付客户的全过程。(3)流动: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顺畅,减少中断和浪费。(4)拉动:根据客户需求和生产实际情况,实现生产计划的动态调整。(5)尽善尽美:持续改进,追求生产过程的不断完善。1.2汽车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汽车制造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是汽车制造行业现状的几个方面:(1)市场规模:我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产业结构:汽车制造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特点。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多种类型车辆共同发展。(3)技术创新:科技的进步,汽车制造技术不断革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4)产业链布局:汽车制造产业链逐渐向全球扩展,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明显。国内外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5)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6)市场竞争: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间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以争夺市场份额。在当前汽车制造行业背景下,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构建2.1精益生产管理原则2.1.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汽车制造企业应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以满足客户对汽车产品的期望。2.1.2消除浪费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企业应关注各个环节的浪费,如生产过剩、等待、运输、库存、操作和不良品等。通过持续改进,逐步消除这些浪费,提高生产效率。(2).1.3流程优化企业应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优化,简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注重流程的持续改进,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2.1.4精细化管理企业应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2精益生产管理组织架构2.2.1领导层企业领导层应高度重视精益生产管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顶层设计。2.2.2管理层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策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2.2.3执行层执行层包括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具体的生产任务,通过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精益生产目标。2.2.4支持部门支持部门如人力资源、财务、研发等,应与生产部门紧密协作,为精益生产提供有力保障。2.3精益生产管理流程优化2.3.1生产计划与调度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实时调度,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2.3.2生产线布局优化生产线布局,缩短物流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3.3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开机率,降低故障率,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3.4质量控制加强质量控制,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2.3.5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企业内部协作。2.3.6信息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2.3.7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第三章流程设计与优化3.1流程设计原则与方法3.1.1流程设计原则(1)价值导向原则: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保证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能为顾客创造价值。(2)简洁高效原则: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3)协同合作原则: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保证流程的连贯性和协调性。(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内部需求。3.1.2流程设计方法(1)流程图法:通过绘制流程图,明确流程的各个环节和节点,分析流程的合理性。(2)作业分析法:对流程中的作业进行分解,分析每个作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作业组合。(3)价值流分析法:从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流程中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优化流程结构。(4)标准化法:对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3.2流程优化策略3.2.1流程优化方向(1)缩短流程周期:通过压缩流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成本:通过优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3)提高质量:通过流程优化,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4)增强适应性:使流程更具适应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内部需求。3.2.2流程优化策略(1)流程重构:对现有流程进行重构,消除非增值环节,提高流程效率。(2)流程整合:将相似或相关的流程进行整合,减少流程数量,提高协同效应。(3)流程自动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流程的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4)流程监控与评估:建立流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流程运行情况,持续优化流程。3.3流程改进实施与评估3.3.1流程改进实施步骤(1)明确改进目标: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流程改进的目标。(2)组建改进团队:跨部门组建流程改进团队,保证改进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3)分析现状:对现有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制定改进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5)实施改进:按照改进方案,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6)跟踪监控:对改进后的流程进行跟踪监控,保证改进效果的落实。3.3.2流程改进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数据对比,评估流程改进前后的效益。(2)定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对流程改进的满意度。(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对流程改进效果进行全面评估。(4)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章生产线布局与平衡4.1生产线布局原则生产线布局是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生产线布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下是生产线布局应遵循的原则:(1)流程优化原则:以生产流程为主线,优化生产步骤,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2)物料流动原则:物料流动应遵循直线、单向、最短距离原则,降低物料运输成本。(3)设备布局原则:设备布局应考虑生产线的整体协调性,保证设备之间、设备与工人之间的配合顺畅。(4)工人操作原则:充分考虑工人的操作习惯和操作空间,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5)安全环保原则:保证生产线布局符合安全、环保要求,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4.2生产线平衡策略生产线平衡是保证生产线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生产线平衡策略:(1)作业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详细分析,找出瓶颈环节,进行优化。(2)生产线分段:将生产线划分为若干段,实现分段平衡,提高整体生产效率。(3)作业标准化:制定作业标准,保证每个工位的工作内容、时间、质量等达到最佳状态。(4)人员培训:加强工人培训,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实现生产线平衡。(5)设备优化:对设备进行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4.3生产线布局与平衡实施在实施生产线布局与平衡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现状分析: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详细分析,了解生产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制定方案: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制定生产线布局与平衡方案。(3)方案评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方案评审,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实施准备: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调试等。(5)方案实施:按照方案进行生产线布局与平衡调整,保证顺利实施。(6)效果评估:对实施后的生产线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生产线布局与平衡。第五章供应链管理5.1供应链优化策略5.1.1流程整合汽车制造企业应通过整合供应链流程,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运作。具体措施包括:梳理供应链流程,消除冗余环节,提高运作效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传递成本;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5.1.2库存管理企业应采取精细化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实施ABC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库存资源;采用先进的库存预测技术,降低库存波动风险;推行库存共享机制,提高库存利用率。5.1.3采购协同汽车制造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采购协同关系,实现采购计划的实时共享,降低采购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和能力;采用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采购订单的实时传递和跟踪;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和交期。5.2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5.2.1选择优质供应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注重以下几点:供应商的资质认证,保证供应商具备良好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供应商的信誉评估,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降低合作风险;供应商的价格竞争力,保证采购成本合理。5.2.2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供应商的稳定供应;定期开展供应商评估,及时调整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品研发,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5.2.3优化供应商协同企业应优化与供应商的协同关系,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供应商协同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定期举办供应商会议,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5.3供应链风险管理5.3.1风险识别企业应全面识别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供应风险、物流风险、质量风险等。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了解供应商的风险状况。5.3.2风险防范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供应链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建立供应商备选库,降低供应风险;加强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提高物流抗风险能力。5.3.3风险应对企业在面对供应链风险时,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及时调整供应链策略,降低风险影响;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风险;充分利用保险等手段,转移风险。第六章质量管理6.1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6.1.1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始终关注顾客需求,将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2)全员参与:提倡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高产品质量。(3)过程方法: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4)系统管理:将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5)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质量管理,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6.1.2质量管理方法(1)全面质量管理(TQM):通过全员参与,实现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面覆盖。(2)六西格玛管理:运用统计方法,降低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4)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督,保证供应链上游的质量。6.2质量控制流程6.2.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顾客需求,明确产品设计要求。(2)设计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保证设计符合质量要求。(3)设计验证:通过样件试制、试验验证等方法,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6.2.2生产阶段质量控制(1)生产准备:对生产设备、工艺、人员等进行充分准备。(2)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产品质量。(3)质量检验:对产品进行全检或抽检,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6.2.3销售与服务阶段质量控制(1)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顾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市场反馈:收集顾客反馈,了解产品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改进。6.3质量改进与持续改善6.3.1质量改进(1)问题识别:通过质量检验、市场反馈等渠道,发觉产品质量问题。(2)原因分析:对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3)改进措施:针对问题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4)实施与监控:实施改进措施,并持续监控改进效果。6.3.2持续改善(1)建立质量目标:设定明确的短期和长期质量目标。(2)制定改善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具体的改善计划。(3)执行改善计划:按照计划实施改善措施,提高产品质量。(4)评估与调整: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改善计划。第七章设备管理7.1设备维护与保养7.1.1维护保养原则为保证汽车制造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定期检查;(2)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3)专业维护,提高维护质量;(4)全面管理,形成闭环。7.1.2维护保养内容设备维护与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日常维护: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2)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功能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专项维修:对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设备更换:对达到使用寿命的设备进行更换。7.1.3维护保养流程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流程如下:(1)制定维护保养计划;(2)执行日常维护保养;(3)进行定期检查;(4)处理设备故障;(5)评估设备维护保养效果。7.2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7.2.1故障分类设备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1)机械故障:设备零部件磨损、断裂、变形等;(2)电气故障:设备电路、元器件损坏等;(3)液压故障:液压系统泄漏、压力不稳定等;(4)软件故障:设备程序错误、系统崩溃等。7.2.2故障分析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故障信息;(2)确定故障原因;(3)制定处理方案;(4)实施处理措施;(5)跟踪故障处理效果。7.2.3故障处理故障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迅速响应,尽快恢复生产;(2)科学分析,准确判断;(3)果断措施,消除故障;(4)总结经验,预防再次发生。7.3设备更新与升级7.3.1更新与升级原则设备更新与升级应遵循以下原则:(1)技术先进,适应生产需求;(2)经济合理,提高投资效益;(3)安全可靠,保障生产安全;(4)可持续发展,符合环保要求。7.3.2更新与升级内容设备更新与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升级:对设备的技术功能进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2)自动化改造: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3)节能降耗:对设备进行节能降耗改造,降低生产成本;(4)环保改造:对设备进行环保改造,减少污染排放。7.3.3更新与升级流程设备更新与升级的流程如下:(1)需求分析:分析设备更新与升级的必要性;(2)方案制定:制定设备更新与升级方案;(3)项目审批:提交项目申请,进行审批;(4)实施改造:按照方案进行设备更新与升级;(5)验收评价:对更新与升级后的设备进行验收评价。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8.1员工培训与发展8.1.1培训目标与策略为保证汽车制造行业精益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与策略。培训目标应包括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及安全意识等方面。培训策略应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如课堂授课、现场实操、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8.1.2培训内容与方法培训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精益生产理念与原则;(2)精益工具与方法;(3)设备操作与维护;(4)质量控制与安全知识;(5)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6)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培训方法应结合员工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实操演示:通过现场演示,让员工直观了解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员工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讨论:组织员工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员工在角色扮演中学习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8.1.3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成果进行跟踪与评价。评估方法包括:(1)培训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2)知识测试:检验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3)实操考核:评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知识的能力;(4)培训成果转化:关注培训成果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应用。8.2员工激励机制8.2.1激励原则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制定员工激励机制:(1)公平性:保证激励机制对所有员工公平,避免偏袒与歧视;(2)激励性:激励机制应具有明显的激励效果,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3)可持续性:激励机制应具有长期性,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4)灵活性: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适时调整激励机制。8.2.2激励措施企业可采取以下激励措施:(1)薪酬激励:通过提高员工薪酬水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绩效奖励:根据员工工作绩效,给予相应的奖励;(3)职业晋升: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激发员工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4)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提升个人能力;(5)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8.3人力资源管理策略8.3.1人才引进策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策略:(1)明确招聘标准:根据岗位要求,制定详细的招聘标准;(2)多渠道招聘:利用招聘网站、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多种途径,拓宽招聘渠道;(3)严格选拔程序:通过面试、笔试、实操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4)员工背景调查:对拟录用员工进行背景调查,保证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8.3.2人才培养策略企业应重视员工培养,提升整体素质:(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员工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2)建立师徒制度: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技艺,促进员工成长;(3)开展内部培训: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4)跨部门交流:鼓励员工跨部门交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8.3.3人才保留策略企业应采取措施,留住优秀人才:(1)薪酬福利: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满足员工物质需求;(2)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3)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积极性;(4)员工关怀:关注员工生活,提供必要的关怀与帮助。第九章精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9.1信息系统架构与功能9.1.1信息系统架构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精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应遵循模块化、可扩展、高可用性的原则。该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物料信息、生产计划、工艺参数、质量数据等。(2)业务逻辑层: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计算,提供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3)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实现与用户交互,满足用户对生产管理信息的需求。(4)系统集成层:与其他系统(如ERP、MES、SCM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9.1.2信息系统功能(1)物料管理:实现对物料信息的实时查询、跟踪和管理,包括物料库存、物料消耗、物料采购等。(2)生产计划管理:制定和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生产任务的下达、跟踪和反馈。(3)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4)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生产进度管理:实时跟踪生产进度,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6)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和激励,提高员工素质和满意度。(7)数据分析:对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9.2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9.2.1信息系统实施(1)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生产管理需求,明确信息系统功能模块。(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3)系统开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开发工具,实现信息系统功能。(4)系统部署:在硬件和网络环境支持下,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现场。(5)系统培训:对使用者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培训,保证系统正常运行。9.2.2信息系统维护(1)系统监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解决问题。(2)系统升级: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3)数据备份: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