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810第1章水资源保护概述 3258241.1水资源的重要性 339381.2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419631.3我国水资源现状与问题 47768第2章水污染治理基本概念 5263422.1水污染的类型与成因 515182.1.1点源污染 590732.1.2非点源污染 5279082.1.3生物污染 5133502.2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552832.2.1水质恶化 5115692.2.2生态环境破坏 5251882.2.3水资源短缺 6326152.3水污染治理的原则与方法 617892.3.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222792.3.2综合治理,分类指导 6272502.3.3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615817第3章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647203.1水环境监测技术 65543.1.1监测方法 673883.1.2监测指标 6139103.1.3监测频次 6306333.2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7274223.2.1监测站点布局 721463.2.2监测设备配置 7122503.2.3数据传输与处理 7187103.3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 7261553.3.1管理体制 7198403.3.2法规与政策 7125323.3.3水资源保护规划 7314003.3.4水资源保护措施 7163973.3.5监督与考核 719534第4章水污染防治技术 716464.1物理方法 778964.1.1过滤技术 858694.1.2沉淀与浮选 8270444.1.3磁分离技术 89704.2化学方法 8299284.2.1氧化还原法 8162724.2.2中和法 8121614.2.3化学沉淀法 8128294.3生物方法 8113714.3.1活性污泥法 827674.3.2生物膜法 8196304.3.3厌氧处理技术 9248654.3.4人工湿地技术 9519第5章饮用水水源保护 9325835.1饮用水水源地选择与保护 9142385.1.1水源地选择原则 9201015.1.2水源地保护措施 965225.2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 9233775.2.1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9308735.2.2污染防控措施 9224075.3饮用水处理技术 10145555.3.1常规处理技术 10294935.3.2高级处理技术 10243465.3.3饮用水处理工艺优化 1026821第6章工业废水治理 10187226.1工业废水来源与特点 10162826.1.1工业废水来源 1098456.1.2工业废水特点 1082726.2工业废水治理技术 11163636.2.1物理法 11123536.2.2化学法 11199006.2.3生物法 11220196.2.4膜分离技术 11221356.2.5组合工艺 1158756.3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199566.3.1某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 11322756.3.2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工程 11127886.3.3某电镀企业废水处理工程 1116056第7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1248687.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影响 1166307.1.1成因 11248307.1.2影响 128427.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247667.2.1化肥减施技术 12110497.2.2农药减量技术 12210937.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319457.2.4水土保持技术 1213457.2.5农业灌溉与排水技术 12238377.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与措施 12105457.3.1政策法规 1250407.3.2政策扶持 12191827.3.3宣传培训 13225777.3.4监督管理 1345797.3.5社会参与 134360第8章城市水污染治理 13237698.1城市水污染特点与成因 13296548.1.1特点 13319988.1.2成因 13324768.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13189958.2.1常见污水处理技术 13149918.2.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14252868.3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 14278848.3.1案例一: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14148548.3.2案例二: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14297678.3.3案例三:某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1429768第9章生态修复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14280699.1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14175049.2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14109849.2.1生态护岸技术 15239629.2.2河流生境恢复技术 15244019.2.3河流生态补水技术 15262919.3湖泊与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15238499.3.1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15321009.3.2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15219009.3.3生态浮岛技术 156012第10章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法律法规 152141610.1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51372710.1.1概述 161407110.1.2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161565110.1.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161951210.1.4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161474910.2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162539210.2.1概述 16310610.2.2《水污染防治法》 162854010.2.3污染防治具体措施 163207410.3法律法规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与实施 162995310.3.1作用 16420210.3.2实施 17第1章水资源保护概述1.1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水资源的充足与安全。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的作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涉及到粮食生产、工业制造、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水资源还具有调节气候、维持地质结构稳定等重要功能。因此,水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水资源保护的意义水资源保护旨在维护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保护,保证我国水资源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2)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水资源保护有助于保持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水资源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4)预防水污染。水资源保护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控水污染,降低水污染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1.3我国水资源现状与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低,地区分布不均。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以下主要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导致水资源污染,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3)水资源开发过度。部分地区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4)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有效监管,导致水资源保护工作难以落实。(5)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部分地方和公众对水资源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仍然严重。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水资源管理,保证水资源安全。第2章水污染治理基本概念2.1水污染的类型与成因水污染是指在水体中混入有害物质,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正常使用和生态系统平衡。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水污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点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污染源可以明确识别,且排放污染物具有固定排放点的水污染。其主要成因包括:(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未经过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放。(2)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等未经过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放。2.1.2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指污染源难以明确识别,污染物来源于广泛的水污染。其主要成因包括:(1)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2)城市化进程中的地表径流污染:城市地表径流将大气沉降物、道路污染物等带入水体。2.1.3生物污染生物污染是指由于生物活动导致水体中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影响水质。其主要成因包括:(1)病原微生物污染:如肠道病原菌、病毒等。(2)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导致藻类等生物过度繁殖。2.2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水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水质恶化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的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功能。2.2.2生态环境破坏水污染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甚至导致物种灭绝。2.2.3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2.3水污染治理的原则与方法针对水污染问题,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2.3.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污染源监管,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2.3.2综合治理,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污染类型和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1)点源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和排放标准。(2)非点源污染治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环保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提高城市排水设施标准。(3)生物污染治理:加强病原微生物监测,提高饮用水处理工艺;控制富营养化,恢复水生生态系统。2.3.3科学管理,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第3章水环境监测与管理3.1水环境监测技术3.1.1监测方法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现场快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自动监测、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等;实验室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水质化学分析、生物监测等。3.1.2监测指标水环境监测指标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有水温、色度、浊度等;化学指标主要有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生物指标主要有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3.1.3监测频次根据水域功能区划、污染源状况和水环境质量要求,合理制定监测频次。对于重点污染源和敏感水域,应加大监测力度,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3.2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3.2.1监测站点布局水环境监测网络应根据流域水系特点、水资源分布和污染源状况,合理布局监测站点,实现监测范围的全覆盖。3.2.2监测设备配置监测站点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包括自动监测设备、便携式监测设备等,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2.3数据传输与处理监测数据应实现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共享性。3.3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3.3.1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职责,形成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的工作机制。3.3.2法规与政策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水资源保护法规的贯彻执行。3.3.3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水资源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指导水资源保护工作有序开展。3.3.4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保证水资源安全。3.3.5监督与考核建立水资源保护监督与考核制度,对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保证水资源保护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第4章水污染防治技术4.1物理方法4.1.1过滤技术物理方法在水污染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过滤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该技术通过设置不同孔径的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和部分胶体物质。4.1.2沉淀与浮选沉淀与浮选技术利用重力或气浮原理,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沉降或上浮,从而实现固液分离。该方法适用于去除水中重金属、磷、氮等污染物。4.1.3磁分离技术磁分离技术利用磁性材料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快速分离。该技术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4.2化学方法4.2.1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水中污染物原有的化学性质,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等,还原剂有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4.2.2中和法中和法通过调节水的酸碱度,使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实现去除。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以及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4.2.3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通过向废水中加入化学试剂,使污染物形成难溶的沉淀物而去除。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石灰、硫酸铁、硫酸铝等。4.3生物方法4.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H2O等无害物质。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4.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通过在固定载体上形成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4.3.3厌氧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CH4、CO2等气体,同时产生能量。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能耗低、剩余污泥少等优点。4.3.4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该方法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小规模分散性生活污水。第5章饮用水水源保护5.1饮用水水源地选择与保护5.1.1水源地选择原则在选择饮用水水源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源地应位于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较好的区域;(2)水源地应具备足够的供水能力,满足区域用水需求;(3)水源地应远离污染源,降低污染风险;(4)水源地应便于保护和监管。5.1.2水源地保护措施(1)设立水源保护区,实施分级保护;(2)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源;(3)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建立健全水源地监管制度,保证水源安全。5.2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5.2.1污染源识别与评估(1)调查分析水源地周边污染源;(2)评估污染源对水源地的影响程度;(3)针对不同污染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5.2.2污染防控措施(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保证达标排放;(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3)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4)加强水源地监测预警,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5.3饮用水处理技术5.3.1常规处理技术(1)混凝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2)过滤: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部分微生物;(3)消毒: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水质安全;(4)絮凝剂和消毒剂的选择与优化。5.3.2高级处理技术(1)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色度和异味;(2)臭氧氧化:提高水质,降低消毒副产物;(3)反渗透、纳滤等膜处理技术: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4)生物处理技术: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5.3.3饮用水处理工艺优化(1)根据水源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2)优化处理工艺参数,提高处理效果;(3)加强运行管理,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运行;(4)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估,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第6章工业废水治理6.1工业废水来源与特点6.1.1工业废水来源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冷却水、清洗水、设备及场地冲洗水等。根据生产类型和工艺特点,工业废水可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重金属废水、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等。6.1.2工业废水特点工业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水质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浓度差异大;(2)排放量大,对水环境的影响显著;(3)治理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4)不同行业废水具有不同的特性,需针对性处理。6.2工业废水治理技术6.2.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气浮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6.2.2化学法化学法包括化学沉淀、氧化还原、中和、电解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部分有机污染物。6.2.3生物法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等,主要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6.2.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6.2.5组合工艺组合工艺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治理技术有机结合,以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效果和稳定性。6.3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例6.3.1某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化学沉淀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6.3.2某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预处理厌氧消化好氧生化膜分离技术的组合工艺,实现废水中有机物、悬浮物和微生物的高效去除。6.3.3某电镀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第7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7.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影响7.1.1成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理,以及农业灌溉和降雨过程中的土壤侵蚀。这些因素导致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发水质污染。7.1.2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恶化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还影响饮用水安全、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7.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7.2.1化肥减施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施肥等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7.2.2农药减量技术采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7.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2.4水土保持技术采用梯田、梯地、水土保持林、草地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农业面源污染。7.2.5农业灌溉与排水技术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降低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浓度。7.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与措施7.3.1政策法规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7.3.2政策扶持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引导农民参与治理。7.3.3宣传培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7.3.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监管,保证治理措施落实到位。7.3.5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第8章城市水污染治理8.1城市水污染特点与成因8.1.1特点城市水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源多样化,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径流等;(2)污染物种类复杂,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盐等;(3)污染范围广泛,涉及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等;(4)污染程度严重,部分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超过环境容量。8.1.2成因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1)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导致水资源需求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增大;(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3)工业布局不合理,部分企业违法排污;(4)环保意识不足,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8.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8.2.1常见污水处理技术(1)物理法:格栅、沉淀、过滤等,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砂粒;(2)化学法:混凝、氧化、还原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染物中的溶解性物质;(3)生物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4)深度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用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8.2.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1)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2)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基础上,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3)三级处理:在二级处理基础上,采用深度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8.3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8.3.1案例一: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治理措施:(1)截污纳管,将污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2)生态修复,采用人工湿地、植物浮床等技术改善水质;(3)强化监管,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8.3.2案例二: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改造措施:(1)增加生物处理单元,提高氮、磷去除效果;(2)采用深度处理技术,提高出水水质;(3)优化运行管理,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稳定。8.3.3案例三:某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控制措施:(1)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量;(2)雨污分流,降低污水浓度;(3)生态补偿,提高雨水径流水质。第9章生态修复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9.1生态修复技术概述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人为干预,以恢复其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在水资源保护领域,生态修复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水质,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9.2河流生态修复技术9.2.1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技术是指采用天然材料或仿生材料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河道护岸,以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主要包括植物护岸、生物膜护岸、透水混凝土护岸等。9.2.2河流生境恢复技术河流生境恢复技术旨在恢复河流的自然生境,包括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改善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等。具体技术包括:拆除废弃河道整治工程、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建设生态岛、增加浅滩和深潭等。9.2.3河流生态补水技术河流生态补水技术是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河流生态流量,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常见技术包括:跨流域调水、水库放水、地下水补给、雨水收集利用等。9.3湖泊与湿地生态修复技术9.3.1湖泊生态修复技术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去除污染源、控制内源污染、恢复水生植被、调控湖泊形态和水量等。具体技术措施有:底泥疏浚、植物浮床、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带等。9.3.2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恢复湿地植被、改善水文条件、提高土壤质量等手段,恢复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汉交互口译课程设计
- 体育行业助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
- 内科护士工作心得
- 情境教学法在班级中的应用计划
- 建筑行业客服工作思考
- 酒店管理技术要点概述
- 旅游景区卫生净化
- 2024年甜甜的秘密教案
- 2024年认识数学的教案
- 2024年认识空气教案
- 房屋无偿使用协议书(8篇)
-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际私法》案例题题库及答案(b试卷号:1020)
- 喜庆中国节春节习俗文化PPT模板
-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单元测评培优试卷
- 用特征方程求数列的通项
- 四年级奥数题(一)找规律
- 素材库管理系统架构(共13页)
- 监理平行检验记录表
- 县领导在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