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322第1章水处理技术概述 3168481.1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 353241.2水处理技术分类及特点 4214421.3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4620第2章水质分析与检测 5155772.1水质指标及其含义 5178872.1.1pH值 579912.1.2溶解氧(DO) 5173752.1.3化学需氧量(COD) 5230482.1.4生物需氧量(BOD) 522042.1.5总氮(TN) 5290292.1.6总磷(TP) 5170012.1.7氟化物(F) 5129122.1.8硬度 5270312.2常见水质分析方法 6238382.2.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6275252.2.2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6106372.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618372.2.4色谱法 6278682.2.5电化学分析法 6120502.3水质检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64702.3.1pH计 691562.3.2溶解氧仪 6317372.3.3化学需氧量测定仪 6213282.3.4生物需氧量测定仪 680852.3.5原子吸收光谱仪 7116032.3.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123222.3.7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 7226692.3.8电化学分析仪 728151第3章沉淀与浮选技术 7241023.1沉淀技术原理及应用 799933.1.1原理概述 7163863.1.2应用领域 767513.2浮选技术原理及应用 7232593.2.1原理概述 7113543.2.2应用领域 7148403.3沉淀与浮选设备介绍 866563.3.1沉淀设备 8291053.3.2浮选设备 83057第4章过滤技术 8325594.1过滤基本原理 8116914.2不同类型过滤介质的特点与应用 8243224.2.1沙石过滤介质 8215784.2.2碎石过滤介质 8229114.2.3活性炭过滤介质 9225014.2.4纤维过滤介质 9151174.3过滤设备选型与操作 974804.3.1过滤设备选型 981284.3.2过滤设备操作 931037第5章消毒技术 9299455.1消毒方法及其原理 1099465.1.1物理消毒法 10104725.1.2化学消毒法 1017575.2常见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10325355.2.1氯 10258035.2.2二氧化氯 10313475.2.3紫外线 1039345.3消毒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1142005.3.1消毒设备 11188425.3.2运行维护 1113832第6章软化与除盐技术 114816.1软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1180316.1.1软化技术原理 11262346.1.2软化技术应用 1126496.2除盐技术原理及应用 11274836.2.1除盐技术原理 11312076.2.2除盐技术应用 11131146.3软化与除盐设备介绍 11110836.3.1软化设备 1277286.3.2除盐设备 1278486.3.3软化与除盐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124727第7章反渗透与纳滤技术 1254637.1反渗透与纳滤基本原理 12307247.2反渗透与纳滤膜及其特性 12152387.2.1反渗透膜 12261287.2.2纳滤膜 1282397.3反渗透与纳滤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13147977.3.1操作步骤 13300597.3.2维护措施 1318394第8章污水处理技术 1393818.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选择 1397738.1.1工艺流程概述 13238798.1.2工艺流程选择 13149978.2好氧处理技术及其设备 14147938.2.1活性污泥法 14230408.2.2生物膜法 14139098.2.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14263998.3厌氧处理技术及其设备 14197948.3.1厌氧消化 1449138.3.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14290878.3.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1414824第9章中水回用与雨水利用技术 1469769.1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应用 14229939.1.1中水回用技术概述 147089.1.2中水回用技术分类 15298629.1.3中水回用技术应用 15186239.2雨水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15162349.2.1雨水利用技术概述 15291779.2.2雨水利用技术分类 1521229.2.3雨水利用技术应用 1598059.3中水回用与雨水利用设备介绍 15103849.3.1中水回用设备 15203029.3.2雨水利用设备 1619250第10章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 162383910.1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 162169010.1.1设备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62744310.1.2设备启动与运行监控 162448010.1.3设备运行中的调整与优化 16300910.1.4设备停机操作 16622410.2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163077810.2.1故障诊断与分析 162417110.2.2故障排除步骤 16563010.3水处理设备维护与保养策略 173200510.3.1设备保养周期 173126210.3.2日常保养内容 17664410.3.3定期保养内容 171126310.3.4保养记录与归档 17第1章水处理技术概述1.1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水处理技术起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时,人们主要通过自然沉淀和砂层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悬浮物和杂质。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到来,水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初,化学絮凝、活性炭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技术相继问世。20世纪中叶以后,膜分离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以及高级氧化技术等新型水处理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2水处理技术分类及特点水处理技术按照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离心分离等,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2)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絮凝、化学氧化、离子交换等,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有害离子和微生物。(3)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4)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实现溶质与溶剂的分离,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5)高级氧化技术:通过强氧化剂或电化学方法产生羟基自由基等活性基团,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各类水处理技术特点如下:物理处理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去除污染物能力有限。化学处理技术:去除污染物效果显著,但可能产生化学污泥,需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技术: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但占地面积较大,对水质要求较高。膜分离技术:去除污染物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但能耗较高,运行成本较高。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强,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1.3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我国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膜分离和高级氧化在内的完整水处理技术体系。在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饮用水处理方面,我国已广泛应用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等技术,保证了饮用水安全。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我国已逐步采用生物处理、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技术,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我国已大规模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技术,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我国水处理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在水处理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和产业应用等方面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第2章水质分析与检测2.1水质指标及其含义水质指标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反映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数据。以下是常见的水质指标及其含义:2.1.1pH值pH值表示水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范围在0~14之间。pH值越低,表示溶液越酸;pH值越高,表示溶液越碱。2.1.2溶解氧(DO)溶解氧表示水溶液中氧气的含量,是衡量水体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溶解氧含量越高,水体自净能力越强。2.1.3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表示水溶液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的量,用于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2.1.4生物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表示水溶液中有机物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消耗的氧的量,用于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程度。2.1.5总氮(TN)总氮表示水溶液中各种形态氮的总和,用于评价水体中氮污染程度。2.1.6总磷(TP)总磷表示水溶液中各种形态磷的总和,用于评价水体中磷污染程度。2.1.7氟化物(F)氟化物表示水溶液中氟离子的含量,过高或过低的氟化物含量对人体健康均有影响。2.1.8硬度硬度表示水溶液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主要影响水的洗涤功能和腐蚀性。2.2常见水质分析方法2.2.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等特点。2.2.2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荧光光谱法用于测定水中的砷、汞等元素含量,具有线性范围宽、干扰少等优点。2.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水样中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分析水样中特定物质的含量。2.2.4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常用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等。2.2.5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测定水样中的电化学性质(如电位、电流等),分析水样中特定物质的含量。2.3水质检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2.3.1pH计操作方法:用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测定水样中的pH值,注意电极的清洁和校准。2.3.2溶解氧仪操作方法:采用电极法或膜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定期校准和更换膜片。2.3.3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操作方法:采用重铬酸钾法或库仑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OD值,注意试剂的配置和设备的清洗。2.3.4生物需氧量测定仪操作方法:采用稀释接种法或呼吸计量法测定水样中的BOD值,需定期更换接种液和清洗仪器。2.3.5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方法:根据待测元素选择适当的灯和光谱通道,通过火焰原子化或石墨炉原子化,测定水样中金属元素的含量。2.3.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配置适当的比色皿和标准溶液,设置特定波长,测定水样吸光度,计算特定物质的含量。2.3.7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操作方法:根据分析目标物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条件,对水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2.3.8电化学分析仪操作方法:根据测定目标物选择适当的电极和检测方法,进行电位滴定、伏安法等分析,注意电极的维护和校准。第3章沉淀与浮选技术3.1沉淀技术原理及应用3.1.1原理概述沉淀技术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与溶解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加入絮凝剂使颗粒凝聚成絮体,然后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方法。其核心是絮凝和沉淀过程。3.1.2应用领域沉淀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给水处理: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2)工业废水处理: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悬浮物和有机物;(3)城市污水处理:预处理阶段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污染物。3.2浮选技术原理及应用3.2.1原理概述浮选技术是利用气泡作为载体,通过气泡与颗粒之间的粘附作用将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在浮选过程中,需要加入浮选剂来增强颗粒与气泡之间的粘附力。3.2.2应用领域浮选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矿物浮选:从矿石中分离有用矿物;(2)污水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油脂、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3)给水处理:去除原水中的藻类和部分有机物。3.3沉淀与浮选设备介绍3.3.1沉淀设备(1)平流式沉淀池:利用重力使絮体在水平流动的水中沉淀;(2)竖流式沉淀池:利用重力使絮体在垂直流动的水中沉淀;(3)斜板(管)沉淀池:利用斜板或斜管增加沉淀面积,提高沉淀效率;(4)离心沉淀设备:利用离心力加速絮体沉淀,提高处理能力。3.3.2浮选设备(1)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通过机械搅拌产生气泡,实现颗粒与气泡的粘附;(2)射流式浮选机:利用射流原理产生气泡,提高浮选效果;(3)浮选柱:在柱状容器内进行浮选,实现连续式处理;(4)气浮设备:利用溶气原理,使气泡与颗粒粘附,实现固液分离。第4章过滤技术4.1过滤基本原理过滤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通过特定的过滤介质,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被拦截,实现水质净化。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表面的孔隙,使水通过时,固体颗粒被捕获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4.2不同类型过滤介质的特点与应用4.2.1沙石过滤介质沙石过滤介质是一种常用的过滤材料,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其特点是孔隙结构稳定,耐磨损,抗生物降解,适用于各种水质条件。沙石过滤介质主要用于慢速过滤、快速过滤和压力过滤等工艺。4.2.2碎石过滤介质碎石过滤介质具有较大的孔隙,适用于处理含有较多悬浮物的水质。其过滤效果较差,但成本较低,常用于初级过滤。碎石过滤介质可以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组合,以提高过滤效果。4.2.3活性炭过滤介质活性炭过滤介质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对水中的有机物、氯、异味等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适用于去除水中的色度、臭味、余氯等污染物。活性炭过滤介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4.2.4纤维过滤介质纤维过滤介质是一种新型的过滤材料,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和抗堵塞功能。其特点是过滤精度高、纳污能力强、反洗效果好。纤维过滤介质适用于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如饮用水、中水回用等领域。4.3过滤设备选型与操作4.3.1过滤设备选型过滤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处理水量、水质要求、过滤介质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处理水量:根据设计处理水量选择过滤设备的规格和数量。2)过滤介质:根据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3)设备结构: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结构,如压力式、重力式、立式、卧式等。4)反洗方式:根据过滤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反洗方式,如气洗、水洗、气水联合洗等。5)控制系统:配置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4.3.2过滤设备操作1)启动: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启动水泵,使水通过过滤介质。2)运行:观察过滤效果,定期检查过滤介质的工作状况,如孔隙堵塞、磨损等。3)反洗:根据过滤介质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反洗,去除过滤介质上的污染物。4)停机:停止水泵,关闭设备进出口阀门,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工作。5)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如水泵、阀门、管道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对过滤介质进行定期更换或清洗,以保证过滤效果。第5章消毒技术5.1消毒方法及其原理消毒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水质安全。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及其原理:5.1.1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和加热消毒两种方法。(1)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2)加热消毒:通过加热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5.1.2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消毒剂破坏微生物的生理结构和代谢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氧化消毒:利用强氧化性物质氧化微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破坏其生理功能。(2)氯化消毒:通过氯与微生物细胞膜、酶系统等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生理活性。(3)卤素消毒:利用卤素(如氯、溴)的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5.2常见消毒剂及使用方法5.2.1氯氯是最常用的消毒剂,具有杀菌效果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态:(1)液氯:将氯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杀灭微生物。(2)漂白粉:含氯量约为30%,使用时需先与水混合次氯酸。(3)次氯酸钠:含氯量约为10%,可直接使用。5.2.2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能力,且消毒过程中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有机物。主要使用形式为二氧化氯溶液。5.2.3紫外线紫外线消毒设备主要包括紫外线灯管、反应器和控制器等。使用时需注意灯管的老化、清洁和更换。5.3消毒设备及其运行维护5.3.1消毒设备(1)物理消毒设备: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设备、加热消毒设备等。(2)化学消毒设备:主要包括氯消毒设备、二氧化氯消毒设备等。5.3.2运行维护(1)物理消毒设备: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保证紫外线灯管、加热设备等正常工作;定期清洗设备,保持设备清洁。(2)化学消毒设备:根据水质和水处理要求,合理选用消毒剂,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接触时间;定期检查设备,保证消毒剂投加系统稳定可靠;定期清洗消毒剂储罐和管道,防止腐蚀和堵塞。第6章软化与除盐技术6.1软化技术原理及应用6.1.1软化技术原理软化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防止水垢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水处理技术。软化技术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和化学软化法。6.1.2软化技术应用离子交换法在软化处理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钠离子交换和氢离子交换。其主要应用于工业锅炉、热力系统、空调系统等领域。6.2除盐技术原理及应用6.2.1除盐技术原理除盐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降低水的电导率,以满足不同领域对低盐度水的要求。除盐技术主要包括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6.2.2除盐技术应用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用水的除盐、饮用水处理等领域。离子交换法则在工业锅炉、电子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6.3软化与除盐设备介绍6.3.1软化设备软化设备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器、树脂填充床、盐箱、控制器等。其中,离子交换器根据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操作方式,可分为固定床、流动床和浮动床。6.3.2除盐设备除盐设备主要包括电渗析装置、反渗透装置、离子交换装置等。电渗析装置根据模块化设计,可分为单级和多级电渗析;反渗透装置则包括高压泵、反渗透膜、预处理设备等;离子交换装置则根据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操作方式,与软化设备相似。6.3.3软化与除盐设备的选用与维护选用软化与除盐设备时,需根据实际水质、水量、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对保证水处理效果和设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应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更换消耗材料,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第7章反渗透与纳滤技术7.1反渗透与纳滤基本原理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与纳滤(Nanofiltration,NF)技术均属于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反渗透是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仅允许水分子及部分离子透过膜,而将大部分离子及颗粒物质拦截在膜的一侧;纳滤则是一种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膜分离技术,其对离子的截留功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7.2反渗透与纳滤膜及其特性7.2.1反渗透膜反渗透膜通常采用醋酸纤维素、聚酰胺等材料制备,具有较高的脱盐率和水通量。其主要特性如下:(1)高脱盐率:反渗透膜对盐分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2)水通量:反渗透膜的水通量较高,但会受到进水水质、操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3)化学稳定性:反渗透膜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氧化剂等;(4)抗污染性:反渗透膜表面具有一定的抗污染功能,可减轻膜污染程度。7.2.2纳滤膜纳滤膜主要采用聚酰胺、聚砜等材料制备,其特性如下:(1)离子选择性:纳滤膜对离子的截留功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可实现对部分二价及高价离子的去除;(2)水通量:纳滤膜的水通量较高,且受压力影响较小;(3)化学稳定性:纳滤膜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等;(4)抗污染性:纳滤膜表面具有一定的抗污染功能,可减轻膜污染程度。7.3反渗透与纳滤设备的操作与维护7.3.1操作步骤(1)预处理: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如砂滤、活性炭吸附、软化等,以保证膜系统的稳定运行;(2)膜清洗:定期对膜进行清洗,以恢复膜的功能;(3)操作压力:根据膜的类型和进水水质,调整操作压力,保证膜的高效运行;(4)化学清洗:当膜功能下降时,采用化学清洗方法对膜进行清洗;(5)监测与调整: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7.3.2维护措施(1)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定期更换膜元件,以保证膜的功能;(3)定期清洗膜系统,防止膜污染;(4)根据进水水质,调整预处理工艺,保证膜系统的稳定运行;(5)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8章污水处理技术8.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选择8.1.1工艺流程概述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水质特性、排放标准、工程规模、投资成本及运行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体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8.1.2工艺流程选择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排放标准要求;(2)技术成熟、运行稳定;(3)经济合理、投资省;(4)操作简便、易于管理;(5)节能降耗、环保高效。8.2好氧处理技术及其设备8.2.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好氧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常见设备包括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等。8.2.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体系,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主要设备有生物膜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等。8.2.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技术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灵活等优点。主要设备包括SBR反应器、滗水器等。8.3厌氧处理技术及其设备8.3.1厌氧消化厌氧消化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具有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主要设备有厌氧消化池、三相分离器等。8.3.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UASB技术利用污泥床作为生物催化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等优点。主要设备包括UASB反应器、气固分离装置等。8.3.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IC技术是在UASB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厌氧处理技术,具有容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主要设备有IC反应器、循环泵等。第9章中水回用与雨水利用技术9.1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应用9.1.1中水回用技术概述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污水处理至一定标准后,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绿化、生活杂用等非饮用领域的技术。该技术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9.1.2中水回用技术分类中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物理处理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处理包括混凝、氧化、离子交换等;生物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9.1.3中水回用技术应用(1)工业领域:中水回用技术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锅炉补给水等。(2)农业领域:中水回用技术可用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3)城市绿化:中水回用技术可用于公园、绿地、道路浇洒等。(4)生活杂用:中水回用技术可用于冲厕、洗车、消防等。9.2雨水利用技术及其应用9.2.1雨水利用技术概述雨水利用技术是指通过收集、储存、净化等措施,将雨水应用于非饮用领域的技术。该技术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9.2.2雨水利用技术分类雨水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雨水收集、雨水净化和雨水储存等。雨水收集包括屋面收集、路面收集等;雨水净化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雨水储存包括地下储水池、屋顶储水箱等。9.2.3雨水利用技术应用(1)城市绿化:雨水利用技术可用于公园、绿地、屋顶花园等。(2)农业灌溉:雨水利用技术可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基地等。(3)城市景观水体:雨水利用技术可用于补充城市景观水体,提高水质。(4)地下水源补给:雨水利用技术可用于补给地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