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8/07/wKhkGWcRPTCAD1vQAALFDsjzy6E897.jpg)
![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8/07/wKhkGWcRPTCAD1vQAALFDsjzy6E8972.jpg)
![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8/07/wKhkGWcRPTCAD1vQAALFDsjzy6E8973.jpg)
![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8/07/wKhkGWcRPTCAD1vQAALFDsjzy6E8974.jpg)
![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8/07/wKhkGWcRPTCAD1vQAALFDsjzy6E8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TOC\o"1-2"\h\u23175第1章项目概述 3304641.1项目背景 348051.2项目目标 492371.3项目范围 422968第2章信息化现状分析 4301522.1机构信息化发展概况 4157752.2现有信息系统评估 4228352.2.1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560492.2.2业务应用系统 5106372.2.3信息安全防护 5189632.3存在问题与改进需求 5275982.3.1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5107912.3.2信息孤岛现象 5154062.3.3信息安全风险 5142922.3.4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594402.3.5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57732第3章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 639683.1建设原则 619703.1.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6202323.1.2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6278313.1.3需求导向,注重实用 6282283.1.4安全可靠,保障运行 6309103.2建设目标 638743.2.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6166213.2.2优化业务流程 6187743.2.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683673.2.4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6110353.3建设内容 7296643.3.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7217993.3.2业务系统建设与优化 7254763.3.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7130593.3.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724877第4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770204.1网络基础设施 736914.1.1建设目标 7164844.1.2建设内容 8309854.1.3实施步骤 8217844.2数据中心建设 866264.2.1建设目标 8163394.2.2建设内容 8131904.2.3实施步骤 883284.3信息安全防护 9223004.3.1建设目标 9309164.3.2建设内容 9187074.3.3实施步骤 926622第五章应用系统建设 932385.1政务管理系统 9183395.1.1系统概述 9215705.1.2建设内容 931535.2公共服务平台 10179945.2.1系统概述 10159045.2.2建设内容 10165915.3业务协同系统 10102115.3.1系统概述 10236045.3.2建设内容 1076265.4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0112295.4.1系统概述 10322105.4.2建设内容 1030035第6章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 11247996.1数据标准 1165306.1.1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 11269956.1.2数据格式标准 1123066.1.3数据质量标准 11177626.2技术规范 1190946.2.1系统设计规范 11250846.2.2系统开发规范 1191926.2.3系统集成规范 1136956.3管理制度 1113846.3.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1262406.3.2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11297246.3.3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12286206.3.4信息化项目管理与评估制度 1210658第7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2261457.1人才培养 12247177.1.1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 12224647.1.2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 1272147.1.3加强内部交流与分享 12308497.2人才引进 12121947.2.1制定人才引进策略 1228567.2.2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1216097.2.3建立人才储备库 12313537.3人才激励与评价 132857.3.1建立激励机制 13183757.3.2完善评价体系 1360077.3.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3253587.3.4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138005第8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3247988.1项目组织与管理 13327118.1.1组织架构 13257608.1.2岗位职责 13274608.1.3人员配置 1325568.1.4管理制度 13244088.2项目进度安排 14118778.2.1总体进度计划 14268308.2.2阶段性目标 14174328.2.3里程碑计划 14202528.2.4进度监控与调整 14251108.3项目质量保障 14115238.3.1质量管理体系 1484138.3.2质量标准与规范 14263328.3.3质量评估与审查 1445848.3.4质量培训与提升 14134638.3.5质量风险管理 1420549第9章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与监督 14257259.1评估指标体系 15232309.1.1项目实施进度指标 15259049.1.2项目质量指标 15113699.1.3项目成本指标 15226579.1.4项目效益指标 15283179.2评估方法与流程 15158879.2.1评估方法 15142329.2.2评估流程 16316979.3监督与整改 1690569.3.1监督机制 16317319.3.2整改措施 1616550第10章项目风险与应对策略 16479310.1政策风险 162295710.2技术风险 171337010.3管理风险 17858210.4应对策略与措施 17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实现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与公民的互动为目标,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级机构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本项目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机构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规划与实施,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职能结构。(2)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公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4)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保证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设施、硬件设备、云计算资源等,为机构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2)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实现机构内部及与公民的互动。(3)数据资源整合:对机构现有数据进行梳理、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机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6)项目管理与运维: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同时加强运维管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第2章信息化现状分析2.1机构信息化发展概况我国机构信息化建设自上世纪末启动以来,经历了从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到大数据、云计算等阶段。在此过程中,机构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政务公开。当前,机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2.2现有信息系统评估2.2.1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机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带宽逐步提升,为政务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了稳定保障。同时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也得到了相应升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2.2.2业务应用系统机构已开发实施了一系列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这些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2.3信息安全防护机构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3存在问题与改进需求2.3.1信息化建设不平衡虽然机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进需求: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2.3.2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存在障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改进需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互联互通。2.3.3信息安全风险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机构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加。改进需求: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2.3.4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机构信息化人才队伍尚不健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改进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机构信息化人才素质。2.3.5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机构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群众需求仍有差距,用户体验有待提高。改进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第3章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3.1建设原则3.1.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遵循全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原则,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项目,保证项目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3.1.2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和升级现有系统,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3.1.3需求导向,注重实用以机构业务需求为核心,紧密围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等方面,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3.1.4安全可靠,保障运行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保护,保证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为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3.2建设目标3.2.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机构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传输和存储环境。3.2.2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机构内部管理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3.2.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机构内部及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公共服务水平。3.2.4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高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3.3建设内容3.3.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务外网、政务内网等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保证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2)数据中心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提高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能力,为机构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3)云计算平台建设:构建机构专属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资源。3.3.2业务系统建设与优化(1)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机构内部办公效率。(2)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3)专项业务系统:根据机构业务需求,建设和优化专项业务系统。3.3.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1)网络安全防护: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病毒和恶意软件。(2)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措施,保证数据安全。(3)安全运维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维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3.3.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1)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机构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2)人才引进:引进高层次信息化人才,为机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3)人才激励: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机构人员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第4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1网络基础设施4.1.1建设目标根据机构业务需求,构建一个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有力支撑。4.1.2建设内容(1)网络架构设计:采用分层设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2)带宽需求: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规划网络带宽,保证数据传输畅通无阻。(3)网络设备选型:选择高功能、可靠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4)无线网络覆盖:针对办公区域、会议室等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5)网络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运维管理体系,保证网络稳定运行。4.1.3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机构业务需求,明确网络建设目标。(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和设备选型。(3)设备采购:按照设计方案,采购网络设备。(4)网络部署:进行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优化。(5)网络验收:对网络进行测试,保证满足业务需求。4.2数据中心建设4.2.1建设目标构建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为机构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4.2.2建设内容(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硬件设备选型:选择高功能、低能耗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3)数据存储与管理:建立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安全。(4)云计算平台:搭建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5)运维管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保证数据中心稳定运行。4.2.3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机构业务需求,确定数据中心建设目标。(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数据中心架构和硬件设备选型。(3)设备采购:按照设计方案,采购硬件设备。(4)数据中心部署:进行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优化。(5)运维培训: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数据中心顺利运行。4.3信息安全防护4.3.1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4.3.2建设内容(1)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等物理设施的安全防护。(2)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3)数据安全:采用加密、备份等技术,保证数据安全。(4)应用安全:加强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系统漏洞。(5)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安全意识。4.3.3实施步骤(1)安全评估:对机构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找出潜在风险。(2)方案设计:根据安全评估结果,设计信息安全防护方案。(3)设备采购:按照设计方案,采购安全防护设备。(4)安全部署:进行安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优化。(5)安全监测:建立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第五章应用系统建设5.1政务管理系统5.1.1系统概述政务管理系统是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流程,实现政务资源的高效配置。本系统将涵盖政务办公、文件管理、日程安排、会议管理等功能模块。5.1.2建设内容(1)政务办公:实现机构内部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2)文件管理:实现文件的、审批、分发等功能,保证文件的安全、高效管理;(3)日程安排: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日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4)会议管理:实现会议预约、通知、签到、纪要等功能,提升会议效率。5.2公共服务平台5.2.1系统概述公共服务平台旨在为公民、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平台将包括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查询、咨询等功能模块。5.2.2建设内容(1)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2)查询服务:为公民、企业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提高政务透明度;(3)咨询服务:搭建与公民、企业的沟通桥梁,及时解答疑问,提升形象。5.3业务协同系统5.3.1系统概述业务协同系统旨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5.3.2建设内容(1)业务协同办理: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提高办事效率;(2)信息共享与交换: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3)业务监管:对业务办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业务合规、高效运行。5.4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5.4.1系统概述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收集、整合各部门的业务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5.4.2建设内容(1)数据采集与存储:搭建数据采集与存储平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2)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决策支持:构建决策支持模型,为决策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的辅段。第6章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6.1数据标准6.1.1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为了实现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数据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该标准应涵盖各类业务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6.1.2数据格式标准制定数据格式标准,明确各类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展示格式,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数据格式标准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6.1.3数据质量标准制定数据质量标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发觉问题时及时整改,以提高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数据质量。6.2技术规范6.2.1系统设计规范明确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规范、安全功能等,以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效、稳定运行。6.2.2系统开发规范制定系统开发规范,包括编程语言、开发工具、代码规范等,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并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6.2.3系统集成规范制定系统集成规范,明确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交换和共享方式,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各系统的高效协同。6.3管理制度6.3.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策略、安全审计、应急预案等,以保障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6.3.2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制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技术服务的范围、内容、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6.3.3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加工、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规定,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6.3.4信息化项目管理与评估制度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与评估制度,规范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运维等各阶段的管理工作,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效推进和持续优化。第7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7.1人才培养7.1.1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为提高机构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基础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及前沿技术研讨等方面,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7.1.2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针对机构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定期评估培训效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培训质量。7.1.3加强内部交流与分享鼓励机构内部开展信息化技术交流与分享活动,促进知识传播和经验积累,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7.2人才引进7.2.1制定人才引进策略根据机构信息化建设需求,制定人才引进策略,重点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7.2.2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人才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人才引进效率。7.2.3建立人才储备库建立信息化人才储备库,对优秀人才进行长期关注和培养,为机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7.3人才激励与评价7.3.1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信息化人才专项奖励,对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7.3.2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信息化人才评价体系,从专业技能、工作业绩、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为人才选拔、激励提供依据。7.3.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化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公平、竞争、创新的工作环境,为信息化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7.3.4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信息化人才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内部晋升、外部培训、国际交流等,助力人才成长。第8章项目实施与推进8.1项目组织与管理8.1.1组织架构本项目将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PMO),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监督和推进。项目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管理层、技术实施层、质量监督层和运维保障层。8.1.2岗位职责明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保证项目团队成员清晰了解各自职责,高效协作。8.1.3人员配置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项目管理、技术研发、质量控制、运维保障等方面的人员,保证项目顺利推进。8.1.4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变更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保证项目实施过程规范、有序。8.2项目进度安排8.2.1总体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和需求,制定总体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8.2.2阶段性目标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制定每个阶段的详细目标和计划,保证项目实施过程可控。8.2.3里程碑计划设立关键里程碑节点,制定里程碑计划,以关键节点为抓手,推动项目整体进度。8.2.4进度监控与调整建立项目进度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项目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8.3项目质量保障8.3.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面,保证项目质量满足预期。8.3.2质量标准与规范制定项目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明确各阶段的质量要求,为项目质量保障提供依据。8.3.3质量评估与审查设立质量评估和审查机制,定期对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项目质量持续提升。8.3.4质量培训与提升组织质量培训,提升项目团队成员的质量意识,提高项目实施质量。8.3.5质量风险管理识别项目质量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降低质量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第9章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与监督9.1评估指标体系为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效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9.1.1项目实施进度指标(1)项目启动阶段完成情况;(2)项目建设阶段完成情况;(3)项目验收阶段完成情况;(4)项目投运阶段完成情况。9.1.2项目质量指标(1)系统功能完整性;(2)系统功能稳定性;(3)系统安全性;(4)项目文档完整性。9.1.3项目成本指标(1)项目预算执行情况;(2)成本控制效果;(3)成本效益分析。9.1.4项目效益指标(1)工作效率提升;(2)公共服务满意度;(3)形象改善;(4)信息资源共享程度。9.2评估方法与流程9.2.1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座谈访谈等方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2)定量评估: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3)综合评估: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价项目实施效果。9.2.2评估流程(1)制定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时间;(2)收集评估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考察、数据统计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3)分析评估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4)编制评估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评估报告;(5)提交评估报告: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和部门,为项目监督和整改提供依据。9.3监督与整改9.3.1监督机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慧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时尚北京》杂志2023年第8期
- 第5课《黄河颂》【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Chapter 1 Buying snacks period 6【知识精研】二年级英语下学期(新思维小学英语)
- 《施工平面布置图》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4-2025 气体、粉尘、烟尘采样仪综合校准装置校准规范
- 《烧结过程及机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球形状搅齿造粒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ID水控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铁插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管理办法
- 演示文稿国库集中支付总流程图
- 空调维保服务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标准规程汇编)
- 伤寒论类方整理
- 八年级地理下期教学计划(星球地图版)
- GB/T 19675.2-2005管法兰用金属冲齿板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技术条件
- 蓝色科技风半导体产业PPT模板
- 院感手卫生培训课件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PPT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