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研究手册_第1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研究手册_第2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研究手册_第3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研究手册_第4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研究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研究手册TOC\o"1-2"\h\u26232第1章引言 3157361.1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350371.2新时代农村发展背景与意义 4109771.3研究方法与框架 421882第2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30742.1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 5288392.1.1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5267362.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52722.1.3农业产业链延伸 519252.2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探讨 5293772.2.1农业内部融合 598482.2.2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 599222.2.3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 583272.3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建议 572902.3.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585232.3.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6193392.3.3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6313882.3.4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672082.3.5深化农村改革 617079第3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100193.1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6175443.1.1土地确权的重要性 6213923.1.2土地确权现状与问题 6233613.1.3土地流转政策与实践 698613.2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6234603.2.1土地整治的内涵与目标 6321803.2.2土地整治现状与问题 71743.2.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 7296813.3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7160033.3.1完善土地确权制度 7263483.3.2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7137683.3.3推进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739973.3.4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宣传与培训 74820第4章农村金融创新 7274484.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 7162224.1.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7247444.1.2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8170344.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119894.2.1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190854.2.2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8210714.3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政策建议 8297554.3.1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8176784.3.2政策建议 918494第5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208355.1农村交通与物流体系建设 9252865.1.1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9146775.1.2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986885.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 9158665.2.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9225855.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0119225.2.3农村水环境治理 10111925.3农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发展 1095745.3.1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0204665.3.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02235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0305976.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0226276.1.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010286.1.2农村生态环境修复 11216696.2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与技术创新 11280736.2.1农村环境治理模式 11126926.2.2农村环境治理技术创新 11271006.3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建议 1125114第7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1201177.1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提升 1182417.1.1教育服务提升 11251247.1.2医疗服务提升 12174517.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124847.2.1养老保险体系 12191947.2.2医疗保险体系 1281677.2.3社会救助体系 12112077.3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12221727.3.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2244317.3.2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 1228067.3.3文化队伍建设 1220621第8章农村组织与社会治理 1363208.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 13248988.1.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 1385878.1.2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13235198.1.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1381378.2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1335978.2.1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1374698.2.2推进网格化管理 1326168.2.3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13151738.3农村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 14105618.3.1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 14242758.3.2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14303998.3.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148064第9章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 14175029.1贫困地区农村扶贫政策分析 14261889.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4176929.1.2政策措施与成效 14144199.1.3存在问题与挑战 14223789.2乡村振兴战略与路径选择 14227509.2.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475629.2.2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1512439.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5157729.3.1政策衔接 15233429.3.2产业衔接 15120779.3.3人才衔接 15247009.3.4基础设施衔接 15272249.3.5公共服务衔接 1516991第10章农村发展案例与启示 151143110.1国内外农村发展成功案例 152384510.1.1国内案例 152723210.1.2国外案例 162470210.2农村发展经验与启示 163043810.2.1政策支持与引导 16482110.2.2产业融合发展 16135210.2.3人才培养与引进 162870210.2.4生态环境保护 162719910.3新时代农村发展前景展望 16214210.3.1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16490610.3.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62540710.3.3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744910.3.4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7第1章引言1.1农村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农村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但农业现代化程度仍有待加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亦不容忽视。1.2新时代农村发展背景与意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新阶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代农村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战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在此背景下,研究新时代农村发展具有以下意义:一是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深入研究农村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助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发展。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摸索新时代农村发展路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新时代农村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四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关注农村发展问题,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幸福感。1.3研究方法与框架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村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分析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总结农村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三是探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四是从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构建新时代农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五是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地区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六是提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研究框架,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新时代农村发展问题,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第2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1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的关系。2.1.1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变,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2.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2.1.3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2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探讨农村产业融合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节将对以下几种农村产业融合模式进行探讨。2.2.1农业内部融合农业内部融合是指以农业为主导,将种植、养殖、渔业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完整、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2.2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主要是指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与第二产业的互利共赢。2.2.3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是指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2.3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建议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本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2.3.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3.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3.3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3.4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总结推广成功经验。2.3.5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3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1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3.1.1土地确权的重要性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土地确权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关键。农村土地确权对于明确土地权属关系、规范土地市场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3.1.2土地确权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权属争议、登记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本节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1.3土地流转政策与实践农村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从政策层面和实践案例出发,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3.2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3.2.1土地整治的内涵与目标土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理、改良和利用,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的过程。本节将阐述土地整治的内涵、目标及其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3.2.2土地整治现状与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整治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乏力等问题。本节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3.2.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为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节将从政策层面探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包括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利用模式等。3.3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建议3.3.1完善土地确权制度(1)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保障农民土地权益;(2)规范土地登记流程,提高登记质量和效率;(3)建立健全土地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3.3.2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1)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规范流转行为;(2)加强土地流转监管,保障流转双方权益;(3)引导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3.3.3推进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1)加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提升整治水平;(2)强化技术支撑,提高土地整治效果;(3)完善相关政策,推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3.3.4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宣传与培训(1)提高农民对土地制度改革的认知,增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2)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3)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改革能力。第4章农村金融创新4.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4.1.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我国农村金融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机构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但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布局逐步完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增多,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取得一定成果。农村小额贷款、农村扶贫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3)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逐渐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4.1.2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相对较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2)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金融需求。(3)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易导致金融风险。4.2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4.2.1农村金融产品创新(1)开发针对农村特色产业的金融产品,如养殖业、特色种植等。(2)创新农村小额贷款产品,提高贷款额度,优化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3)推出农村消费金融产品,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4.2.2农村金融服务创新(1)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2)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民金融素养。(3)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4.3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政策建议4.3.1农村金融风险管理(1)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3)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4.3.2政策建议(1)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3)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规范金融市场秩序。(4)加强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第5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1农村交通与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交通与物流体系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章首先对农村交通与物流体系建设展开论述。5.1.1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覆盖率、通畅率和硬化率,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2)推进农村桥梁建设,解决农村地区桥梁缺失、危桥等问题,保障农村交通安全。(3)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出行需求。5.1.2农村物流体系建设(1)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提高农村物流效率。(2)发展农村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冷链覆盖率,降低农产品损耗。(3)推广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实现农村与城市市场的有效对接。5.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5.2.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排水效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5.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2)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5.2.3农村水环境治理(1)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2)加强农村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村生态环境。5.3农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农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5.3.1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1)推进农村电力设施改造升级,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2)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5.3.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光纤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覆盖率。(2)推进农村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提高农村移动通信服务水平。(3)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6.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为了实现新时代农村的绿色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6.1.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农村生态红线管理,保证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空间不减少、生态环境不恶化。(2)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农业绿色生产,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6.1.2农村生态环境修复(1)实施退化土地修复,提高土壤质量,恢复土地生产力。(2)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提高水质。(3)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连通性,促进生物种群交流。6.2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与技术创新6.2.1农村环境治理模式(1)主导型: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农村环境治理。(2)市场驱动型: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参与农村环境治理。(3)社会参与型:鼓励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形成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局面。6.2.2农村环境治理技术创新(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降低环境污染。(2)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环境监测技术:运用遥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环境监测能力。6.3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3)创新政策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5)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考核机制,保证治理措施落到实处。第7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7.1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提升7.1.1教育服务提升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幼儿园覆盖率和教育质量。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还应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7.1.2医疗服务提升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要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需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完善医疗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7.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7.2.1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满足农村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7.2.2医疗保险体系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扩大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减轻农民医疗负担。7.2.3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7.3农村文化事业发展7.3.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活动场所覆盖面。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为农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场所。7.3.2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与服务,推广优秀文化产品下乡,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7.3.3文化队伍建设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团体,支持农村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第8章农村组织与社会治理8.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是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8.1.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保证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推进村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能力提升,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员干部队伍。8.1.2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农民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8.1.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加强村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回乡任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整体素质。8.2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8.2.1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8.2.2推进网格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发挥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8.2.3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果。8.3农村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是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8.3.1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完善农村社会组织政策体系,降低社会组织成立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8.3.2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鼓励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民、促进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3.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开展农村社会组织培训,提高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农村社会组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规范组织运作,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第9章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9.1贫困地区农村扶贫政策分析9.1.1政策背景与目标贫困地区农村扶贫政策作为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政策主要围绕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9.1.2政策措施与成效政策措施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9.1.3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农村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扶贫资源分配不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部分贫困人口依赖心理严重等。9.2乡村振兴战略与路径选择9.2.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总抓手,旨在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农村全面振兴。9.2.2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路径选择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深化农村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9.3脱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