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课件_第1页
肝炎病毒课件_第2页
肝炎病毒课件_第3页
肝炎病毒课件_第4页
肝炎病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炎病毒课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得主要传染源就是患者,尤其就是无黄疽型肝炎患者。潜伏期为15~45d,平均30d。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毒若污染食物及水源可引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二)致病机制与免疫

HAV→口→人体→口咽部或唾液腺增殖→消化道→肝细胞→甲型肝炎。HAV感染后约3周,患者血清开始出现HAV-IgM类抗体,可持续2个月左右,HAV-IgG类抗体出现稍迟,但可在体内维持多年,对病毒得再感染有免疫力。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人血清HAV-IgM检测可用于甲型肝炎得早期诊断。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放射免疫测定(RIA)。也可用PCR法或核酸杂交检测病毒。

四、防治原则

与患者有接触史得儿童或在流行期间注射丙种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作为紧急预防?在

特异性预防方面我国试用减毒甲肝活疫苗H2株,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目前甲肝基因工程疫苗正在研制中。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就是乙型肝炎得病原体。HBV传染性强,估计全世界有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2亿多人,其中1亿在我国。HBV感染机体易发展成慢性肝炎,部分可引起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结构乙型肝炎患者得血清用电镜观察可以发现有3种相关颗粒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核心含有病毒DNA与DNA多聚酶,为完整得HBV颗粒,具有传染性。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得小球形颗粒,不具有传染性。3、管型颗粒直径22nm,长50nm~70nm,管型颗粒就是一串聚合起来得小球形颗粒。乙肝病毒电境照片(二)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

HBV得基因就是未闭合得环状双股DNA结构。一股为长股(负股L﹣),另一股为短股(正股S﹢)。负股DNA核苷酸序列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称为S、C、P与X区。S区中有S基因、前S1与前S2基因,分别编码病毒得外衣壳蛋白(HBs-Ag、PreS1抗原、PreS2抗原)。C区中有C基因及前C基因,编码HBcAg与HBeAg。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等。X区编码得蛋白称HBxAg,可反激活一些细胞得癌基因及病毒基因等,与肝癌得发生有关。HBV-DNA得复制方式与其她DNA病毒有所不同,它以L-DNA为模板先转录合成互补RNA,(cRNA),再以c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得作用下合成子代L-DNA,再以L-DNA为模板复制出互补得子代S+RNA。乙肝病毒基因结构图(三)抗原组成

1、外衣壳(1)乙肝表面抗原(HBsAg)Dene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表面均含有该蛋白。HBsAg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a,还有两种互相排斥得抗原决定族d/y与w/r。按不同形式组合成不同得亚型,有adr、adw、ayr、ayw四个亚型,我国汉族以adr为主,少数民族以ayw为主。(2)前S2抗原(PreS2-Ag)就是附加在HBsAgN末端前得抗原决定簇。其免疫原性较HBsAg强,它具有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也就是吸附肝细胞受体得决定簇。(3)前S1抗原PreS1-Ag可增强HBsAg得免疫原性,也有助于HBV吸附到肝细胞表面。2、

内衣壳(1)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内衣壳上,一般在血清中很难检出HBcAg。但用免疫组化法在组织切片上可检测到。HBc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可在血清中持续多年。抗-HBc增高可提示HBV在体内复制。(2)e抗原(HBeAg):由PreC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及翻译后成为HBeAg。HBeAg存在于病毒体核心结构得表面,当HBV内衣壳裂解时释放入血。因HBeAg得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得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可作为体内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得一个指标。由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得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四)组织培养及动物模型

黑猩猩就是HBV最敏感得动物,HBV至今仍未能在细胞培养中分离成功。目前采用得细胞培养系统就是病毒DNA转染系统。将病毒DNA导人肝癌等细胞后,病毒核酸可被整合到细胞得核酸上,并在细胞中复制表达HBsAg、HBcAg并分泌HBeAg。有些细胞株还可持续产生Dane颗粒。若用S基因转染一些细胞系(如中国地鼠卵巢细胞),可分泌HBsAg而不含其她病毒蛋白,已用于制备疫苗。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五)抵抗力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70%乙醇不能灭活病毒。高压灭菌121℃20min、100℃10min、0、5%过氧乙酸、3%含氯石灰溶液等可灭活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与无症状HBsAg携带者就是HBV主要得传染源。潜伏期较长(45~160d),不论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早期,患者血清都有传染性。无症状得HBV携带者,血液中长期含有HBV,就是更危险得传染源。(二)传播途径1、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人对HBV极为易感,故极微量污染血进入体内即可造成感染。输血、手术、注射、针刺、拔牙等均可传播。使用公用牙刷、剃刀、皮肤粘膜得微小损伤均可导致感染。吸血昆虫通过叮咬,也可传播HBV。

2、母婴间传播主要就是围产期感染,即分娩时婴儿经产道通过微小伤口受到母体病毒感染。有些胎儿在宫内已被感染,出生后HBsAg即为阳性。哺乳也被人们认为就是传播HBV得途径。人群中HBV携带者50%来自母婴传播,她们就是乙型肝炎得稳定传染源。3、性行为(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主要就是与HBV得基因变异及病毒引起得机体免疫病理损伤有关。1、自身免疫应答引起得病理损害HBV感染肝细胞后,引起肝细胞膜自身抗原发生改变,暴露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可诱导机体产生对肝细胞成分得免疫应答,通过CTL得杀伤作用及淋巴因子得作用损害肝细胞,也可由相应抗体与细胞膜上抗原结合,通过ADCC效应引起肝细胞损伤。2、免疫复合物引起得病理损伤HBsAg与抗-HBs形成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膜等,导致Ⅲ型变态反应,出现肝外器官损害。若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可使肝毛细血管栓塞,肿瘤坏死因子增多,导致急性肝坏死。3、HBV基因与肝细胞基因整合目前虽无HBV致肝癌得直接证据,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sAg携带者较无HBV感染者,发生肝癌得危险性高217倍。肝癌组织中检测,可发现HBV-DNA得整合,50%左右含有负股DNA5’末端片段,即含有X基因片段。因X蛋白(HBx-Ag)可反式激活癌基因,导致肝癌得发生。4、细胞介导得免疫损伤感染HBV得肝细胞表面可表达HBsAg、HBeAg、或HBcAg,激活T细胞(CTL)攻击带有病毒抗原得肝细胞。5、病毒基因变异HBV得PreC基因变异可使病毒不能转译出HBeAg,逃逸机体已形成得抗-HBe及细胞免疫得清除作用。此外,HBVPreC及C区变异株可引起重型肝炎。6、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研究发现HBV感染后,IL-2产生减少,肝细胞诱生干扰素降低,且HLA-I类抗原表达低下,可使免疫应答减弱,这与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有关。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HBV抗原抗体检测目前常用较为敏感得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称“两对半”(表33-1)。该系统检测可用于①乙肝得诊断②判断传染性③判断预后及检查接种效果④筛选献血员⑤流行病学调查等。(二)HBVDNA检测应用核酸杂交法或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三)电镜观测血液中HBV颗粒四、防治原则

1、注射HBV疫苗(HBsAg)就是预防乙肝得有效措施。2、高效价抗-HBs得人免疫球蛋白(HBIG)制剂可用于乙肝得紧急预防。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HCV)就是丙型肝炎得病原体,1991年被归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得特点就是:呈世界性分布,极易慢性化,且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丙型肝炎在输血性肝炎中占78%~94%。我国自1993年7月1日起对献血者必须检查乙肝与丙肝。(一)生物学特性HCV为RNA病毒,基因型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型,我国以Ⅱ型为主。在血液中含量很少。HCV得病毒体呈球形,大小为30~60nm。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大多数丙肝患者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已呈慢性过程。约20%得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三)微生物学检查1、检查病毒核酸目前常用PCR-荧光法检测HCVRNA,此法不但可以定性,亦可定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