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法律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目录TOC\o"1-3"\h\u247引言 421632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概述 55685(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概念 56871(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变化 5295991.著作权内容扩大 5106012.作品特征的改变 5110293.地域性受到挑战 6211574.权利归属更复杂 6218045.复制发行技术化 69505二、网络著作权的相关法律与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 79490(一)我国网络著作权相关法律 7129301.《刑法》及其相关规定 731642.《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规定 7149723.司法解释 730334(二)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 8171581.犯罪案件激增 883762.犯罪区域分布不均匀 9120193.网络环境下侵权案件增多 1031423(三)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特点 10119201.主体大众化 1075392.侵权行为方式的新型化和智能化 105033.犯罪分子主观目的多样化 1041784.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化 11824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7060(一)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难 1124198(二)侵犯传统著作权专有权利 115136(三)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承担判定较难 1120741(四)著作人身权和著作权财产权未明晰 1214168四、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完善建议 1219195(一)拓宽法律的保护范围 128624(二)增加新的侵权行为方式 1230817(三)区别对待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件 1329905(四)同等保护人身权与财产权等权利 132858结语 1315758参考文献: 14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创作取得长足进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网络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互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鼓励互联网产业进行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和注重网络著作权的维护,对于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著作权相关法律规定比较落后,导致某些情况下无法给予全方面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在网络上一些作者的著作权经常受到侵害。所以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特点,提出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完善建议。关键词: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法律引言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发展至2020年底,经过数据统计,互联网网民在全民中占比已达57%,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更加丰富更加快捷的传播方式,也对这个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著作权带来了新的创新方式,但是科学技术既有力处也有害处,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网络的影响下,著作权的内容和归属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著作权人权益被侵犯的风险越来越高。目前著作权违法行为出现部分新特征,犯罪主体以及侵权行为都有新的特点,并且以目前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制度,也很难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进行认定,这些导致网络文化著作权人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也违反了我国正常的网络秩序。在十三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的法律提案,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概述(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概念传统著作权概念分为两种,广义角度的著作权,不仅包含狭义著作权,还包括著作邻接权等等。狭义角度的著作权是指各种文学作品,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在某一时期之内,这些作者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权利。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著作权的依附基础也不是有形载体,而是网络文化和网络空间网络著作权的内涵也随之出现改变。不过在当前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网络著作权也发生了改变,对其进行探究,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重新进行定义与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本质实际上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的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整个互联网上传播的作品均在其保护范围内。其有两大类模式,第一是传统的数字化形式,比如将纸质书籍通过电子扫描制作成电子书,上传到网络。第二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作品形式,比如各种操作软件各种网页等等,这两者都属于网络作品的范围。(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变化1.著作权内容扩大进入电子技术时代,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普遍应用也让作品的传播和制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著作权相关法律必须扩大著作权的规定内容。比如对于一些音乐作品通过录音机播放,或者是所拍摄的照片的处置等,均在著作权的范围之内。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中,各种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且多数信息的传播并不需要成本,直接便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等,所以著作权制度更应该重视网络信息的传播。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就被我国学者提出。另外数据库和各种游戏软件等权利也会逐步被纳入保护对象,并设置相应的法律条文来实现全方面的保护。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中,网络著作权所包含的内容增加,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明确著作权的的内容,从而为相关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础。2.作品特征的改变在网络空间内的作品,除了具有传统意义的作品特点,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网络作品不依赖有形载体,在网络空间内以数字存储介质,实现内容的储存应用计算机来实现内容的传播,同时由于网络技术水平的发达,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方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网络作品的传播更加快捷,更加高效。第二,网络作品具有集成性的特点,一个网络作品包括图片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并且能够将多种信息同时综合表现出来。利用网络技术处理后的作品会更加真实,这也是传统作品所不具有的特点。第三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界定曲线逐渐模糊,比如超文本可能是由上万个作品组成的,这也让不同作品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第四作品的实质特点难以确定,作品需要具有创新性,但是在网络环境影响下,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出现多种多媒体创作类型,一个作品是否能达到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条件,也很难对其进行界定。3.地域性受到挑战传统著作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也就是著作权必须在某些规定的国家和地区才会受到法律允许,利用地域性特点,我们可以对著作权范围进行判断,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著作权原有的时空特点也逐渐被打破。由于网络具有跨时空和跨空间性,并且在网络上信息拥有极快的传播速度,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上可以从互联网下载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是否是作者本人上传则难以确定,而且也不确定该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权法在哪一国生效。所以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著作权处理的难度更高,而且在网络的影响下,著作权的地理空间界限也逐渐模糊。4.权利归属更复杂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作品创作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个人在自媒体时代都可以成为作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许多原始作品经过改编或者经过加工,就能与原作品产生不同之处。在自媒体背景下,许多原创作品一旦上传到网络,就立刻会被人进行改变,原有的著作权人也很难对作品进行控制。5.复制发行技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空间下著作权的划分范围也有所不同,著作权具体的应用应该与技术保持紧密结合。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复制也成了导致著作权受到侵害的最主要因素,在网络环境下,作品主要以数字化的符号形式来进行传播,依靠网络平台能够进行大量的复制,同时传播速度也不断提高。在网络上上传作品和传播作品,成本低廉,并且可以据无限复制的特点,这也让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盗版在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成为了一种常态。另外由于在网络环境影响下发行主要依靠数字传输技术指示发行作品和传播作品的内容,并不会影响作品的实际载体,所以实际的侵权方式就会超过大众的认知范围,也让著作权法律很难对其进行保护。二、网络著作权的相关法律与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一)我国网络著作权相关法律1.《刑法》及其相关规定在1997年之前,我国国民还没有很强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也很少出现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所以当时的刑法并没有对著作权作出相关的规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盗版的行为逐渐增多,故而我国在1997年刑法中,针对盗版问题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虽然进进只有两个罪名,分别是销售侵权复制品和侵犯著作权。后来在我国制定的《著作权法》对8种不同的侵权行为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但是我国刑法上只规定了4种侵权行为保护范围较小。在1994年,随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前法律规定的关于著作权受到侵犯的判定方式,已经不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对侵权行为进行分析,之前主要通过行为方式和行为对象来分析是否出现对著作权的侵犯,这种方法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显得必不从心。2.《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著作权法》在20世纪90年代被正式提出,但是这一法律只是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进行了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涉及刑事责任,在2001年为了有效保护作家的著作权,全国人大常委对该法律进行修订,增加了8种侵犯著作权的不同类型,并且明确这8种不同的行为都可以追究刑事责任。隧道计算机水平技术的提高,各种计算机软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信息在网络传播上的价值也逐渐被发掘,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侵犯计算机软件的行为。早在2001年,我国国务院便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制定了部分与著作权先关的法规,我国会实施全新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并且在该制度中,对网络空间的著作权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和分析,大幅度提高赔偿金额和惩罚标准。在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方面,我国属于混合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著作权法与刑法中许多刑事责任的判定条款存在冲突,无法真正对著作权进行全方面的把握。3.司法解释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著作权的相关规定主要在于非法出版活动,该通知中指出要对投机倒把和各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1998年,随着盗版活动的猖獗,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非法出版物的认定范围,对违法的罚款数额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并且在法律制度中对复制发行的相关含义进行总结,有效地打击了盗版活动和盗版行为。后来为了应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确保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4年出台了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侵犯著作权的量刑标准进行了调整,来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在2011年为了解决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对于知识产权侵犯的问题,我国制定了部分法规,针对这一类情况作出了具体阐释,明确了在著作权人未同意的情况下,产生知识产权侵犯该如何做。但是在该意见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的解释与我国的著作权法出现了许多不同之处,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在2021年知识产权最新版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的案件进行了总结。并且明确指出,由于网络案件与其他案件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出全球化和非中心化的特点,这就让法院在处理纠纷过程中面临极大的挑战。在知识产权法中对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适用条文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二)网络著作权侵权现状1.犯罪案件激增近10年来著作权侵权案件数量如下所示:表2-12010-2020年著作权侵权案件时间分布情况年份数量(件)占比(%)2011110.39%2012140.50%2013963.42%201448417.25%201542915.29%201668624.45%201753419.03%20182418.59%20192137.59%2020983.49%从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10年我国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从2011年的11例迅速上涨至2015年的680例,之后还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许多犯罪分子在侵犯著作权时有了更多便利的条件,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利用网络空间作为掩护局部很强的隐蔽性。另外由于公民权利意识水平的提高,对网络环境的著作权也有了更高的认知,这也是导致案件出现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2.犯罪区域分布不均匀关于犯罪区域,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1犯罪区域情况由上图可以发现,北京和沿海地区是出现著作权侵权案件的高发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有大量活跃的民营企业,所以著作权侵权案件,占比超过全国的30%以上,从上表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间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均会影响到著作权侵权行为。3.网络环境下侵权案件增多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可以总结出近几年出现的侵权案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开始将目标转移到网络游戏和计算机软件上,他们的侵权对象已经不仅仅是文字或者视频。互联网具备隐蔽性,部分人员会利用这一特点,使侵权行为更为隐蔽,这就让著作权的保护面临极大的挑战。(三)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特点1.主体大众化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传统印刷技术的难题,让作品可以无限复制,摆脱了传播条件的束缚。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播,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其身份多样化,是传播者也可能是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实施者,比如在网络上有大量作者已经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对所有人开放,所以用户能够轻松下载这些作品,且没有经过作者同意,行为人就可以对原作品进行任意修改,修改后还可以将作品继续上传。利用网络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品都有可能被侵权,并且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没有任何的违法成本,也不需要特殊技能侵权后的作品,在网络上还可以快速的传播。2.侵权行为方式的新型化和智能化网络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展现,所以行为人在侵权过程中选取的对象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作弊载体,而是主要对网络空间的虚拟数字化作品进行金泉。之前的犯罪模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犯罪手法也不断翻新,许多没有出现过的侵权行为纷纷冒出,这些都让著作权的保护,面临极大的困难一些特殊行为,甚至可以直接侵犯著作人的专利,利用网络平台销售著作人产品的复制件。虽然这些行为可能不会直接侵权,但却会影响其他行为人的活动,为这些人员提供帮助,比如一些网络平台会给网络用户提供音频视频文字作品的下载权限,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来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3.犯罪分子主观目的多样化从传统意义来看,作品的复制发行工作量较大,传统作品的发行程序十分复杂,需要多人努力,并且成本较高并且侵权人大部分的目的都是获取非法收益。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对著作权的侵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在网络著作权犯罪过程中,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用户基数庞大,导致会出现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侵权行为。争夺声望、凸显自己的才能,都可能会导致行为人出现著作权的犯罪行为,犯罪的目的和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4.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化传统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渠道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但是在网络上,导致侵权作品和侵权行为,从特定场所解放出来。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背景下,更容易导致著作权的权益受到损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点也导致信息具有惊人的传播速度,所以在互联网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造成的损失,也是传统侵权行为所无法达到的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难著作权侵犯,是指行为人不经过著作权的同意,擅自使用其作品来获取非法利益,或者用于其他法律所禁止的渠道。由于著作权人的作品是自己开发或者写作的任何行为人如果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对著作权人的作品进行应用等,这些情况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行为有4个构成因素,分别是主观过错、因果关系、事实影响和违法行为。比如关于网络游戏直播画面的侵权,最大的争议就是主观上的过错以及违法行为的类型,在这种类型的侵权行为上,很难对其做出明确的分析。(二)侵犯传统著作权专有权利对比传统的作品,网络直播画面是一种特殊的数字传播形式,这种特殊的直播方式产生的作品很有可能会侵犯传统著作的专有权。我们可以经常发现一些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来盗取其他平台的直播画面,这种盗取行为也侵犯了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实际的认定和处罚过程中,我国学术界仍然存在巨大争议,也让司法实践的过程面临巨大的困难。(三)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承担判定较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中对于公共传播权进行了明确,该权利明确指明以各种技术传播作品或是非法收益的行为,如果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都属于网络著作侵权。我国在应用该条约时,将相应的权利分为传播权和广播权进行不同的界定。目前在我国著作权法中,逐步利用广播权取代了播放权,进一步扩大对著作权人的保护范围,提高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力度,但是在实际的司法判定过程中,很难根据法律条文对实际情况作出判定。对此,我国立法部门应该尽快修改草案,增加著作权人的播放权,将播放权也看作著作权人利益的一部分,来全方面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四)著作人身权和著作权财产权未明晰著作网络侵权和普通的侵权行为相比,受到侵害最为直接的权利就是信息网络传播版权,这也是在众多网络侵权行为中最普遍的一种侵权行为,其次就是信息网络的发行权。因为借助互联网,传统的产品传播拥有不同的传播媒介,但是在侵权的认定过程中,两者并没有较大的区别。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既可以在网络环境上对著作人造成侵害也可能会在非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人的权利,只是两者在侵犯手段方面有所不同。四、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完善建议(一)拓宽法律的保护范围在我国法律层面上,只明确提出了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和侵犯著作权罪这两项罪名来对着作权作出相应的保护。不过从总体上来看,法律层面上的规定,保护范围十分狭窄,国内的法律条文同国外相比不仅罪名单一,而且保护力度较低。虽然在《刑法》当中的第217条已经提出了著作权包括的类型,且在《著作权法》当中受保护的对象已高达8种,所以这种保护范围同着作权法相比仍很狭窄。从另一方面来讲,伴随着当今社会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心形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倘若法律对于保护作品的形式仍局限在传统作品的范畴当中,这样不仅难以有效保护著作人的相关权益,而且还会明显体现出刑事立法的滞后性问题。因此在本篇文章的研究过程当中,笔者认为需适当拓宽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范畴,并将网络环境下的网页和数据库等新型作品类型列入进去,同时只要满足独创性要求,便应当在法律层面上给予相应的保护。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作品种类更加多元化,最新修订的著作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保护范围,因此在法律层面上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力求能够将新型的著作纳入在内并予以明确的保护。(二)增加新的侵权行为方式在《刑法》当中的第217条曾明确规定侵权著作的犯罪行为只有4种类型,不过在当今这种网络发展环境当中,新型的侵权行为逐渐涌现开来,导致法律在打击新型犯罪上困难重重。除此之外,在当前这种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大量的网络侵权现象难以在法律当中找到明确的规定。在对《著作权法》进行修订的过程当中,在法律层面进行了规定,这样做的目的虽然只是为了应付网络上的各种侵权行为,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由于信息网络传播同传统的发行存在根本上的区别,所以这种司法解释同罪法律定原则相违背。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运行的特点导致临时复制也存在着很大的社会争议。为了能够给予著作权更全面的保护,结合当前互联网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扩大,所以在法律层面上需规定合理使用的情景,从而有效避免入罪过度扩张的问题出现。(三)区别对待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件在当前这种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环境当中,行为人实施犯罪有时候不只是获得商业利益,其内在动机是多样化的。所以,在传统著作权法律条文当中所提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约束条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在网络环境当中保护著作权的阻碍因素。不过在当前国内著作权法律的保护层面上,已经采取了“弱保护的战略,并将法律看作为保护著作权的最后屏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同我国当前的国情相符合,不过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在知识产权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也应当努力调整现有的保护观念,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来对著作权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同时我们国家也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保护理念,并结合本国国情所形成理念,这样方能使该种法律的适应性更强。所以,笔者在本篇文章的研究过程当中认为我国法律层面上,在保护著作权的过程当中,也应当以“弱保护”为主要的保护方式。而对于网络环境当中侵犯著作权的案例,则应采用“强保护”的理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侵犯著作权法律的保护范围,同时也不会过于限制作品的传播,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作品的阅读需求,在最大限度上去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四)同等保护人身权与财产权等权利著作权保护既包括财产权的保护,同时也包含人身权的保护。不过由于现阶段国内的法律更偏向于对著作者财产权的保护,多数规定只针对美术书法等作品,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则未列入在内。虽然早期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在当前这种网络发展环境当中,修改权、署名权以及作品完整权等一系列人身权,特别容易受到非法侵犯。例如,通过网络恶搞他人作品,不仅会对着作全人的财产权产生侵害,更容易对他们的精神产生侵害,给他们带来严重的精神损失。所以,为了能够更为全面的保护人们的著作权,法律应当依据《著作权法》当中的相关规定,逐步扩大对于人身权的保护范围。结语在当今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运动会广播稿
- 设备优化技术服务
- 设备购买安装合同
- 语文阅读在大语文环境中的角色
- 质量问题退换货保证书
-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税率计算器哪里有
- 购销合同终止原因分析
- 贷款延期协议书范本
- 软件性能评估报告
- 运动员成绩与数学公式
- 2022认知衰弱分型、快速筛查和临床诊断规范
- 《2023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分析2023年6月
- C-TPAT反恐程序文件(完整版)
- 二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3 lesson3《My Friends》∣人教新起点
-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习题课教案
-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级)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汇总版)
- 甲骨文课件完整版
- 2023年天猫超市消费新趋势白皮书-天猫超市x凯度-202304
- 预制构件施工阶段验算计算书
- 2023年用电信息采集员技能考试复习题库(核心6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