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芜湖二中高三历史模考一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符号与图案,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神兽”,观察中国考古发现分布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龙”形象最早产生于中原地区 B.“龙”的出现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C.当时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龙”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先秦时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龙”的形象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龙”的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龙”的形象最早产生于中原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龙”形象的出现与王权身份的关系,排除B项;春秋时期,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了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2024.湖北卷.1)2.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下图)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不超过0.5毫米。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据此可推断()正视图俯视图A.早期国家认同已广泛形成 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C.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 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蛋壳陶杯”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但是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了“蛋壳陶杯”,说明两个地区有了一定的联系,C项正确;新石器时期,国家尚未出现,排除A项;受生产力水平影响,新石器时代南北地区不可能贸易往来较为频繁,排除B项;据材料主要可以推知湖北襄阳凤凰咀和龙山文化之间存在交流,无法得出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排除D项。故选C项。3.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继位出现的不同说法()A.体现后世对禅让制的认可 B.说明了世袭制确立过程的曲折C.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 D.相互印证助推历史真相的获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夏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和《战国策》有不同的记载,两则史料存在矛盾的说法,说明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需要进一步考证和甄别,C项正确;《战国策》的记载的内容不符合禅让制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呈现出世袭制确立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关于启继位的说法是相互矛盾的,不符合相互印证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4.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是君主过问是否“受年(获得丰收)”,还有很多卜问是否“有雨”。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诸多品种。上古时代的主要翻土农具耒、耜,在卜辞中也一再出现。据此可知,商代()A.君主拥有绝对权力 B.农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C.小农经济获得发展 D.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商代。通过商代甲骨文卜辞可知,当时统治者对农业各方面的内容都高度重视,体现了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B项正确;商代君主尚未拥有绝对的权力,还没有实现君主专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个体小农经济兴起,排除C项;材料主要表述的是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及农作物的品种和劳动工具,并未体现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5.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周部族灭商后,自称为夏,称同姓诸侯为“诸夏”,也称最早降服于周的尧舜禹以及殷商的异姓诸侯为“诸夏”或“东夏”。至春秋时期,又出现“华夏”名称;至战国时期,除蛮夷戎狄以外,都纳入了“华夏”范畴。这可用于说明()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B.宗法观念促进民族交融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原是羌戎的一个分支,灭商后,它自称为夏,即夏区域内的人,因此称同姓诸侯为“诸夏”,同时称最早降服于周的尧舜禹以及殷商的异姓诸侯也为“诸夏”或“东夏”。春秋以后,由于部落的逐渐合并,又出现了“华夏”的名称,最后除蛮夷戎狄以外,都纳入了“华夏”的范畴。周部族称谓的变化既体现了一种历史传承,也是这一过程中民族认同不断加强的体现,C项正确;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同姓诸侯、异姓诸侯、古代帝王的后代,B项所述“宗法观念”与此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6.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而秦国以军功赐爵受田的做法更是打破了世禄、世业的传统秩序,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 B.世卿世禄制度完全崩溃瓦解C.官僚政治产生发展 D.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军功成为占有土地的主要依据,大量新兴地主阶级依靠军功的途径走上政治舞台,使社会阶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度完全崩溃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朝统一后,郡县制在全国推广,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7.春秋时期,在官府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之外,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小手工业者,独立的富商也开始出现。诸侯各国之间经常有商贾往来从事贸易,尤以郑国商人足迹遍布齐、楚、晋、周之间。这表明当时()A.商人经营方式有待调整 B.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C.重农抑商政策难以维系 D.城市经济职能明显增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这说明官府垄断和控制工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即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与进步,“有待调整”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时期制定和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内部的经济发展概况,无法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增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8.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可知,该学派认为,只要人的素质达到君子的水平,即便是没有法也能够很好的治理国家。由此可知该学派注重人的能力和素质,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项正确;该学派认为“其法虽省,足以遍矣”,可知该学派不主张法家理论,排除B项;该学派重视人的作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二者不相符,排除C项;墨家代表底层民众的利益,与“君子”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事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这一现象()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 B.缘于儒家思想的传播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 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至春秋(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西周时期的士的职责为务农、从军,说明此时士为奴隶主阶层,为上层贵族承担赋税和兵役的义务,所以进行的是文武和一的教育,到春秋时期,士阶层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通过游说获得地位和财富,而不是世袭获得财富,故不再承担兵役,反映的是阶级结构的变化,C项正确;此时地主阶级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尚未建立封建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的内容,其产生于春秋时期,不能覆盖材料的完整时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这种士内涵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 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反映了楚人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也显示了楚文化的强烈民族意识。陈胜在占领陈后,当地的三老、豪杰建议恢复楚国的社稷,陈胜便建立了“张楚”的政权。这一行动体现了楚地人民对奏朝统治的反抗和对楚文化的认同。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这一行为也是对秦朝统一政权的一种挑战,反映了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不满。尽管秦朝在政治上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但在文化整合方面却未能与政治发展同步。奏朝的统治虽然采用了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中央集权,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各地长期形成的不同文化传统和地方意识。因此,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秦朝在政治统一的同时未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导致了统治基础的脆弱和最终的崩溃,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探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排除A项;相对于秦政权而言,“张楚”“楚”政权并不是合法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楚文化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统计,《史记》《汉书》所载西汉前期酷吏,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江苏省的较少。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历史文化的延续 B.治国理念的调整C.加强集权的需要 D.经济发展的差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江苏省的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有着深厚的法治传统和严格的行政管理体系,这导致这些地区在培养和管理官员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传统。这种历史文化的延续使这些地区的官员((包括酷吏)数量更多,A项正确;西汉前期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治国理念并未调整,排除B项;集权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该时期的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没有太大的差异性,排除D项。故选A项。(2023·山东高考·2)1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汉武帝在位50多年,用人不拘一格,“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A.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 B.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C.中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虽然汉武帝时期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但汉武帝任用的丞相、御史大夫中多数并非出身儒家,说明现实统治并不是全部需要儒家出身的官员,这是现实统治对治国理念的影响,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已经不符存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现实统治对治国理念的影响,和中朝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察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14.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认为天下无法安定,原因在于刺史权力太轻,朝廷于是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至此刺史(州牧)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吏、太守的上级,“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现。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15.据《汉书》记载,西汉晚期陈汤曾说:“夫胡兵五而当汉(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解决边疆问题的条件成熟 B.中原地区先进技术西传C.朝廷重视军事技术的革新 D.西汉军事科技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可知,西汉晚期,胡人已经掌握了汉人的军事技术,但仍然不是汉人的对手,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先进技术西传,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胡人已经掌握了汉人的军事技术,但仍然不是汉人的对手,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先进技术西传,而不是解决边疆问题的条件成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胡人已经掌握了汉人的军事技术,但仍然不是汉人的对手,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先进技术西传,而不是朝廷重视军事技术的革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胡人已经掌握了汉人的军事技术,但仍然不是汉人的对手,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先进技术西传,而不是西汉军事科技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16.班固批评司马迁的《史记》将汉代诸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始皇)、项(羽)之列”,在编撰《汉书》时取消了“世家”体例,又将项羽移出“本纪”,与陈胜合传,居于列传之首。班固的这一调整旨在()A.否定秦末农民起义的正当性 B.将儒家思想融入史书的编撰C.彰显西汉政权创建的正统性 D.宣扬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班固反对将汉代诸帝“编于百王之末”,将项羽从帝王“本纪”中移出,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是为了突出西汉王朝的地位,彰显西汉政权创建的正统性,C项正确;将项羽与陈胜合传并居于列传之首,可见其并未否定秦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材料中班固对《史记》的批评是王朝观念的体现,并非为了将儒家思想融入史书的编撰,排除B项;“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西汉政权的正统性,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024·湖南长沙·二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伴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水经注》记述了敦煌人索劢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兴修水利的事迹:“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横断注滨河(注:筑坝断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材料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于1964年对米兰绿洲行进勘查规划中发现了米兰(西域楼兰古国)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自米兰河故道发现了古城堡干渠,进而追踪发现7条大型支渠,均匀地分布和控制着整个古城地区。干渠全长8.5公里,渠身一般宽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总长28.4公里,渠身一般口宽3~5米,渠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农、毛渠面积,阡陌纵横,密布于各支渠间的灌溉面积上。估计古城灌区控制面积达4.5万亩,其中曾经从事于农耕的土地约1.7万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晓云《汉代中原水利的西传与民族融合》(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水经注》的记载、米兰汉代水利工程遗址的史料价值。(3)如果想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从哪些方向研究?请简要写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紧扣研究问题进行说明,写出相应的研究措施,表达清晰)【答案】(1)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水经注》的记载是文献史料,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3)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影响根据“ 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可知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根据“ 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可知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综合所学内容可知,《水经注》是文献史料,而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从两种史料的特点上来分析其价值即可。《水经注》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本题要求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进行证明。可以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2023·海南高考·16)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答案】(1)对象:以“六经”为代表先秦典籍和秦汉典籍;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考古资料。(2)贡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格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文字的发明和演变,传播和传承中华文明;《诗经》与楚辞分别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和秦汉时期。据材料“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可知,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文献和秦汉典籍;据材料“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可知,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据材料“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可知,考古资料。【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和秦汉时期。结合所学从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史记》的体裁的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爽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先有自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继而是明成祖争夺主导权未果及朝野“华夷一统”说辞连篇累牍,最后是清统治者对“华夷”二字讳莫如深却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