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
针灸学是一种以中国以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腌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止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经络、
腌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
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第一章经络总论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侧行的分支。
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
(十四经脉之络、脾之大络)和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
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一♦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睥经1
-----------------------------心中------------------------------1
—手少明心经小岫,手太明小嬲9Pa<:»足太明IM嘏足小趾足少阴解一
-----------------------------胸中-----------------------------------
f手庚阳心包经无名指--手少量三焦姓目麻•足外08姆足趣•足厥阴肝始一।
--------------------------------肺中-----------------------------------1
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第二章脸穴总论
*脸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腌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
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腕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腌穴。(361穴)
2)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腌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腌穴,又
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腌穴的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是指腌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一切腌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是指腌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
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腌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
主治规律: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特定穴意义: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腌穴。
分类:五输穴、原穴、络穴、郑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a、*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一下的5个特定下穴,即:井、荥、输、经、合。分布: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
次排列。井穴一一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一一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一一分布
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一一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一一位于肘膝
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
b、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腌穴,称为原穴。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
络穴:十五络穴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有穴,又称“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
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舐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c、郑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田、阳镐、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郊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
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d、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月俞穴,共12个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
而上下排列,并分为冠以脏腑之名。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腌穴,又称为“腹募穴”,共有12个。募穴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处
部位相近。
e、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腌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
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d、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月俞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
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e、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胸穴,又称“交经八穴”均位于腕踝关节的上下。
f、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腌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脸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耳尖连线中点:百会两掌骨隆起最
高点:合谷)
*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度,用以确定腌穴位置的方法。
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前额发角(头维)之间9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
眉间至大椎18后发际正中至大椎3
胸腹胁肋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剑突)9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两乳头之间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腋窝至第11肋游离缘端(季肋)12
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横纹12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镰上缘18臀沟至胭横纹14
胫骨内侧踝下方阴陵泉至内踝间13胭横纹至外踝间16
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19内踝尖至足底3
季肋至股骨大转子9
第三章经络腌穴各论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LU)11: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向外横行至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
止于拇指槎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梯侧端。
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LU1(募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1咳嗽,气喘,胸满2肩背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尺泽LU5(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横侧凹陷中
1.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2.肘臂挛痛3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孔最LU6(郑穴)尺泽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1.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2.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一一通于任脉)槎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槎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2.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向上斜刺0.5-0.8寸
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横侧纹槎侧,槎A的槎侧凹陷中
1.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2.无脉症3腕臂痛避开槎动脉
直刺0.3-0.5寸
鱼际LU10(荥穴)第一掌骨中点楼侧,赤白肉际处
1.咳嗽、咳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少商LUU(井穴)拇指末节槎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1.咽喉肿痛2.高热、昏迷、癫狂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LI)20:起于食指槎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入下齿,过人中
沟,止于对侧鼻旁。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LU(井穴)食指末节槎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2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二间LI2(荥穴)微握拳,当食指槎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1鼻蛇、齿痛等五官疾患2热病
直刺0.2-0.3寸
合谷LI4(原穴)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楼侧的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病: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蝴、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3.
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直刺0.5-1寸,手半握拳,孕妇禁
阳溪LI5(经穴)腕侧横纹槎侧,当拇短伸肌腱与长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
1手腕痛2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偏历LI6(络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1耳鸣、鼻帆等五官疾患2手臂酸痛3腹部胀满4水肿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手三里LU0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1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疾病2腹痛、腹泻3齿痛,颊痛
直刺1-1.5寸
曲池LIU(合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镰连线中点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2.热病3.高血压4.、癫狂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6.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齿痛等
五官热性病证7.瘾疹、湿疹、爆病等皮、外科疾病
直刺1-1.5寸
肘醪LU2屈肘,曲池穴外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等局部病症
直刺0.5-1寸
臂脯LU4在曲池穴与肩蒯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1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2厘病3目疾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肩胭LI15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屈臂外展,肩部出现两个凹陷,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系病证2.瘾疹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方向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迎香LI20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1.鼻塞,断触,口歪等局部病证2.胆道蛔虫症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足阳明胃经(ST)45:起于鼻旁,上行鼻根,与足太阳经相会,沿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承浆,循行过下颌、
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
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交脾经)。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承泣ST1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1.眼睑喝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2.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和大幅度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
按压,防出血,细针,如有出血先冷敷再热敷,禁灸
地仓ST4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颊车ST6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透刺
头维ST8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平刺0.5-1寸
缺盆ST12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肺系及局部病症2痛病
直刺或斜刺O.3-O.5寸
乳中ST17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腌穴的定位标志
梁门ST21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中脱旁开2寸)
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右侧慎或禁,不宜大幅度提插
天枢ST25(大肠募穴)脐中旁开2寸
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直刺1-1.5寸,孕妇不可灸
水道ST28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小腹胀满2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3痛经,不等妇科疾病4疝气
直刺1〜1.5寸
归来ST29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小腹痛,疝气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病
直刺1〜1.5寸。
伏兔ST32能前上棘与骸骨底外缘连线上,版骨外上缘上6寸
1腰痛、膝冷,下肢痿痹及下肢病证2疝气3脚气。
直刺1〜2寸
梁丘ST34(那穴)屈膝,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上,骸骨外上缘上2寸
1.急性胃病2.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3乳痈、乳痛等乳疾
直刺1~1.5寸
犊鼻ST35外膝眼屈膝,嵌韧带外侧凹陷中
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向后内斜刺0.5-1寸
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犊鼻下3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
1.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2下肢痿痹3.癫狂等神志病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
证,强壮保健要穴(温灸)
直刺卜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上巨虚ST37(大肠经下合穴)在犊鼻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1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肠胃病证2下肢痿痹
直刺1〜2寸
下巨虚ST39(小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穴下3寸
1腹痛,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证2乳痈3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丰隆ST40(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崎外2横指
1.头痛、眩晕2.癫狂3.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4.下肢痿痹5腹胀、便秘
直刺1-1.5寸
解溪ST41(经穴)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肠胃积热证2.痰湿中阻证3.足下垂,眼脸下垂
直刺0.5-1寸
内庭ST44(荥穴)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1.五官热性病证:齿痛、咽喉肿痛、鼻做2.热病3.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
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兑ST45(井穴)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1.实热性五官病:鼻蚓、齿痛、咽喉肿痛2.热病3多梦、癫狂等神志病患
浅刺0.1寸
足太阴脾经(SP)21: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h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至于腋下大包穴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隐白SP1(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2.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3.癫狂、多梦4.惊风5.腹满、暴泄
浅刺01寸
太白SP3(输穴;脾之原穴)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1.局部病证:足部麻痹,下肢麻痹疼痛2.消化道疾病
直刺0.5-0.8寸
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一一通于冲脉)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1.足部疼痛麻木2.消化道疾病3妇科病症4狂证,心烦,失眠等神志病5逆气里急,气上冲心等冲脉病
直刺0.6~1.2寸
三阴交SP6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1.下肢屡痹2消化道疾病:肠鸣、腹胀、腹泻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经、带、产、胎)
遗精、阳痿、遗尿4神志病:心悸、失眠、高血压5皮肤病:隐疹、湿疹6.阴虚诸证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地机SP8(那穴)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1.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2.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3水肿、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直刺1-1.5寸
阴陵泉SP9(合穴)胫骨内侧牒下方凹陷处
1.脾不运化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2膝痛
直刺1-2寸
血海SP10屈膝,股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月经病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直刺1-1.5寸
大横SP15脐中旁开4寸
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直刺1-2寸
大包SP21(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1.气喘2.胸胁痛3.全身疼痛4.疝气5.四肢无力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手少阴心经(HT)9:起于心中,联系心系、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
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小指槎侧端
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极泉HT1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上肢针麻要穴)
1心痛、心悸等心疾2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等痛证3疡痈4腋臭5上肢针麻用穴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少海HT3(合穴)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骸连线的中点处(曲池相对)
1.心痛、瘠病等心病、神志病2.肘臂挛痛、臂麻手颤3.头项痛、胸胁部痛4.瘪疡
直刺0.5-1寸
通里HT5(络穴)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槎侧缘
1.心悸,怔忡等心病2.舌强不语、暴喑3.腕臂痛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阴都HT6(福穴)腕学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肌腱楼侧缘
1上肢病2心神病:心痛、惊悸3汗证:骨蒸盗汗4血证:吐血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神门HT7(输穴;原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槎侧凹陷处(太渊相对)
1.心与神志病证: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2高血压3.胸胁痛
直刺0.3-0.5寸
少府HT8(荥穴)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
1.心悸,胸痛等心胸病2.阴痒、阴痛3.痈疡4.小指挛痛
直刺0.3-0.5寸
少冲HT9(井穴)小指末节槎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1急救2热病3神志病4胸胁痛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太阳小肠经(SI)19: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
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至于目内眦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少泽SU(井穴)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1.乳痈,乳汁少等乳疾2.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3.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浅刺0」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后溪SI3(输穴;八脉交会穴一一通于督脉)微握拳,在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赤白肉际
1.手指、肘臂挛痛等痛证2.头项强痛,匿拉3.疟疾4.急性腰扭伤
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阳谷SI5(经穴)腕背横纹尺寸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1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2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3热病4癫狂病
直刺0.3-0.5寸
养老SI6(那穴)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楼侧骨缝凹陷中
1.目视不明2.肩、背、肘、臂酸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小海S18(合穴)屈肘,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黑间凹陷处
1.肘臂疼痛、麻木2.癫痫
直刺0.3-0.5寸
肩贞SI9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1肩臂疼痛,上肢不遂2瘪疡
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天宗SIU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骨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1.肩胛疼痛、肩背损伤等局部病证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肩中俞SI15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大椎旁开2寸)
1咳嗽,气喘2肩背疼痛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听宫SI19耳屏前,下颌骨黑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脖耳等2.齿痛
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足太阳膀胱经(BL)67:起于旦内眦,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部,循行于脊柱两侧,
经过腰背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胭窝;枕部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胭窝部相合后循行与小
腿后侧,经过外饿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腌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
织器官病证
睛明BL1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1.目疾: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清,目眩,近视,夜盲,色盲2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3.心悸,怔忡
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缓、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攒竹BL2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1.头痛、眉棱骨痛2.眼睑闰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3.呃逆
向眉中或眼眶内缘平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
承光BL6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即五处穴后1.5寸
1头痛,目眩2鼻塞3热病
平刺0.3-0.5寸
玉枕BL9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1头项痛,目痛2鼻塞
平刺0.3-0.5寸
天柱BL10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1.后头痛、项痛、肩背腰痛等痹证2.鼻塞3.o癫狂痫4.热病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大杼BLU(八会穴之骨会)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咳嗽2项强,肩背痛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风门BL12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证2.项强、胸背痛
斜刺0.5-0.8寸
肺俞BL13(肺背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2.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斜刺0.5-0.8寸
厥阴俞BL14(心包之背俞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心痛,心悸2咳嗽,胸闷3呕吐
斜刺0.5-0.8寸
心俞BL15(心之背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心与神志病变: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2.咳嗽,吐血3.盗汗,遗精
斜刺0.5-0.8寸
膈俞BL17(八会穴之血会)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2.贫血3.潮热,盗汗4.瘾疹,皮肤瘙痒5血瘀诸证
斜刺0.5-0.8寸
肝俞BL18(肝之背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2.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3.癫狂痫4.脊背痛
斜刺0.5-0.8寸
胆俞BL19(胆之背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2.肺将,潮热
斜刺0.5-0.8寸
脾俞BL20(脾之背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2背痛
斜刺0.5-0.8寸
胃俞BL21(胃之背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院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斜刺0.5-0.8寸
肾俞BL23(肾之背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2遗尿,阳痿,遗精,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3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
科病证
直刺0.5-1寸
大肠俞BL25(大肠之背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腰腿痛2肠胃病,肛肠疾患双向调节
直刺0.8-1.2寸
膀胱俞BL28(膀胱之背俞穴)第2舐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舐后孔
1.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2.腰舐痛3.腹泻、便秘
直或斜刺0.8-1.2寸
次修BL32第2舐后孔中,约当骼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1.妇科病证: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2.小便不利3.遗精4.疝气5.腰能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承扶BL36臀沟中点
1腰、舐、臀、股部疼痛2痔疾
直刺1-2寸
委阳BL39(三焦下合穴)胭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1腹满,小便不利2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直刺1-1.5寸
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胴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2.腹痛,急性吐泻3.遗尿,小便不利4.丹毒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胴静脉出血
膏肓BL43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1咳嗽,气喘,肺痛等肺之虚损证2肩胛痛3健忘,遗精,盗汗等虚劳诸侯
斜刺0.5-0.8寸
志室BL52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1.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2.小便不利,水肿3.腰脊强痛
斜刺0.5-0.8寸
秩边BL54平第4舐后孔,舐正中崎旁开3寸
1.腰部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2.小便不利3.便秘,痔疾4.阴痛
直刺1.5-2寸
承山BL57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1.腰腿拘急、疼痛2.痔疾,便秘
直刺1-2寸,不宜强刺激
飞扬BL58(络穴)昆仑之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
1腰腿疼痛2头痛目眩3鼻塞鼻蝴4痔疾
直刺1-1.5寸
昆仑BL60(经穴)外踝尖与跟腱间凹陷处
1.后头痛,项强,腰舐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2.癫痫3.滞产
直刺0.5-0.8寸,孕禁,经期慎用
申脉BL62(八脉交会穴一一通阳阳跷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1.头痛,眩晕2.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3.腰腿酸痛
直刺0.3-0.5寸
至阴BL67(井穴)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胎位不正,滞产2.头痛,目痛3.鼻塞,鼻蝴
浅刺0」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足少阴肾经(KI)27: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经舟骨粗隆之下、内踝后侧,沿小腿、胭窝、大腿的内后侧上行,穿过
脊柱,属肾,络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下缘。肾部直行脉向上穿
过肝、膈,进入肺中,再沿喉咙上行,至于舌根两旁;肺部支脉,联络于心,流注于胸。
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涌泉KI1(井穴)足趾跖屈,约当足底(去趾)前1/3处凹陷处
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疾病2头痛,头昏,失眠,目眩3.咳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4.
大便难,小便不利5.奔豚气6.足心热
直刺0.5-1寸,临床灸法或药物贴敷
然谷KI2(荥穴)内牌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处
1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疾病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腹泻6
小儿脐风,口噤
直刺0.5-1寸
太溪KI3(输穴;原穴)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1.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2.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阴虚性五官病
3.咳嗽,气喘,咳血,胸痛等肺部疾患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5.月经不调6.腰脊痛,下肢厥冷
直刺0.5-1寸
照海KI6(八脉交会穴,通阴踊脉)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1.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2.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3.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4.小便频数,握
闭
直刺0.5-0.8寸
复溜KI7(经穴)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前缘
1.水肿,汗证(多汗或无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2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直刺0.5-1寸
阴谷KU0(合穴)屈膝,胴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1癫狂2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3膝骨内侧痛
直刺1-1.5寸
神封KI23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咳嗽,气喘,胸胁支满等胸肺疾患2呕吐,不嗜食3乳痈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俞府KI27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患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手厥阴心包经(PC)9: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联络三焦;外行支从胸中出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面的中间部,
入掌止于中指端;掌中分支止于无名指末端
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天池PC1乳头外1寸,当第4肋间隙
1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等肺心疾病2瘵痈3乳痈
斜刺或平刺O.3-O.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曲泽PC3(合穴)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1.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2.胃痛,呕吐,呕血等热性胃疾3.暑热病4.肘臂挛痛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间使PC5(经穴)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梯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痛,心悸等心疾2.胃痛,呕吐等热性胃病3.热病,疟疾4.癫狂痫
直刺0.5-1寸
内关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槎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3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4失眠,郁证,癫狂痫等
神志病证5.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大陵PC7(输穴,原穴)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槎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痛,心悸胸胁满痛2.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3.喜笑悲怒、癫狂痫等神志疾患4.臂、手挛痛
直刺0.3-0.5寸
劳宫PC8(荥穴)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
1.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2.心痛、烦闷、癫狂痫等神志病3.口疮,口臭4.鹅掌风
直刺0.3-0.5寸
中冲PC9(井穴)中指尖端中央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少阳三焦经(TE)23:起于无名指末端,沿手背第4、5掌骨间上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上肩,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内及耳
前后、面颊、目外眦等部;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联系心包、膻中、三焦等
主治:头、耳、目、颊、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关冲TE1(井穴)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2.热病、中暑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阳池TE4(原穴)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1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五官疾病2腕痛,肩臂痛3消渴,口干
直刺0.3-0.5寸
外关TE5(络穴;入脉交会穴,通阳维脉)'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槎骨正中间
1.热病2.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3.瘪疡4.胁肋痛5.上肢痿痹不遂
直刺0.5-1寸
支沟TE6(经穴)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楼骨正中间
1.便秘2.耳鸣,耳聋3.暴喑4.爆痈5.胁肋疼痛6.热病
直刺0.5-1寸
三阳络TE8腕背横纹上4寸,支沟穴上4寸,尺骨与槎骨之间
1暴喑,耳聋,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2手臂痛
直刺0.5-1寸
天井TE10(合穴)屈肘,尺骨鹰嘴上1寸凹陷处
1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等痛证2耳聋3摞疡,瘦气,4癫痫。
直刺0.5-1寸
肩修TE14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胭穴后寸许凹陷中*肩三针肩正肩序肩贞
肩臂挛痛不遂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翳风TE17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凹陷中
1.耳鸣,耳聋等耳疾2.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3.爆疡
直刺0.5-1寸
角孙TE20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1项强,头痛2目赤肿痛,目翳3齿痛,颊肿
平刺0.3-0.5寸;小儿炸腮用灯火灸
耳门TE21耳屏上切迹,下颌骨镰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耳聋,耳鸣,孵耳等耳疾2齿痛,颈颔痛
微张口,直刺0.5-1寸
丝竹空TE23眉梢凹陷中
1.癫痫2.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闰动等头目病证3.齿痛
平刺0.3-0.5寸
足少阳胆经(GB)44:从头走足,分布在下肢外侧中间,接同名的手少阳三焦经于目外眦,交相表里的肝经于足大趾端属胆
络肝
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瞳子修GB1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
1.头痛2.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
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听会GB2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锻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耳鸣,耳聋,脾耳等耳疾2齿痛,口眼唱।斜
微张口,直刺0.5-0.8寸
率谷GB8耳尖之上入发际1.5寸
1头痛眩晕2小儿急、慢惊风
平刺0.5-0.8寸
完骨GB12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1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齿痛,口歪等头项五官病证2癫痫
平刺0.5-0.8寸
阳白GB14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1前头痛2目痛,视物模糊,眼睑润动等目疾
平刺0.5-0.8寸
风池GB20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
1.癫痫,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内风致病证2感冒,鼻塞,勒蝴,目赤肿痛,口眼歪斜外风所致的病证3.颈项强痛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肩井GB21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1.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2.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3.疡疡
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孕禁
日月GB24(胆之募穴)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1.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2.呕吐,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病证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
带脉GB26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交点
1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2疝气3腰痛,胁痛
直刺1-1.5寸
环跳GB30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舐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
1.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等腰腿疾患2.风疹
直刺2-3寸
风市GB31大腿外侧正中,胭横纹上7寸
1.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等下肢疾患2.遍身瘙痒
直刺1-1.5寸
阳陵泉GB34(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2.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3.小儿惊风
直刺1-1.5寸
阳交GB35(阳维脉那穴)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后缘
1胸胁胀满疼痛2惊狂,癫疾等神志疾病3度疯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外丘GB36(邦穴)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
1胸胁胀满2下肢痿痹3癫狂
直刺0.5-0.8寸
光明GB37(络穴)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处
1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2胸乳胀痛3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悬钟GB39(八会穴之髓会)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1.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2.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丘墟GB40(胆之原穴)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目疾2痛证3足内翻,足下垂
直刺0.5-0.8寸
足临泣GB41(输穴;八脉交会穴一一通于带脉)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2月经不调看,乳痈3瘵痈
直刺0.5-0.8寸
侠溪GB43(荥穴)趾跳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1头面五官病证2惊悸3痛证4乳痈5热病
直刺0.3-0.5寸
足窍阴GB44(井穴)第4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实热病证2.胸胁痛,足跑肿痛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LR)14:从足走腹胸,分布在下肢内侧的中间,接胆经于足大趾端,交手太阴肺经于胸部属肝络胆
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大敦LR1(井穴)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疝气,少腹痛2.遗尿,癖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3.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4.癫痫善寐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行间LR2(荥穴)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蹊缘上方纹头处
1.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头目病证2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
病证3阴中痛,疝气4.遗尿、癖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太冲LR3(输穴;原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1.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
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3.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4.癖闭,遗尿5.下肢痿痹,足跑肿痛
直刺0.5-0.8寸
曲泉LR8(合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
1小便不利2遗精,阳痿3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等妇科疾病4膝骸肿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章门LR13(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第11肋游离端下际
1.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等胃肠病证2.胁痛,黄疸,痞块(肝脏肿大)等肝脾病证
直刺0.8-1寸
期门LR14(肝之募穴)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2.奔豚气3.乳痈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
奇经八脉:
督脉(GV)28: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行于腰背项部正中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有督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
调节阳经经气的作用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舐、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内脏病证
长强GV1(络穴)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1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等肠腑病证2癫狂痫3腰脊和尾舐部疼痛
靠近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腰俞GV2正当舐管裂孔处
1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等肠腑病证2月经不调、经闭等月经病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4痫证
向上斜刺0.5-1寸
腰阳关GV3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骼崎相平
1.腰舐疼痛,下肢痿痹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向上斜刺0.5-1寸,多灸
命门GV4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月经不调,带下2泄泻,遗精,阳痿3腰脊强痛
向上斜刺0.5-1寸,多灸
悬枢GV5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腰脊强痛2腹胀、腹痛、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等胃肠疾患
向上斜刺0.5-1寸
中枢GV7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黄疸2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3腰背疼痛
向上斜刺0.5-1寸
至阳GV9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疾病2咳嗽,气喘3腰背疼痛,脊强
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GV12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向平
1身热,头痛,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2惊厥、癫狂痫等神志病证3脊背强痛4疔疮发背
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GV14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2.骨蒸潮热3.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4.项强,脊痛5.风疹,座疮
向上斜刺0..5~1寸
哑门GV15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1.暴暗,舌缓不语2.癫狂痫,廉病等神志病证3.头痛,颈项强痛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风府GV16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
1.癫狂,中风,瘠病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2头痛,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蚓等内外风为患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百会GV20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耳尖连线交点处
1.头痛,眩晕2癫狂3脱肛,阴挺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灸
神庭GV24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1.癫狂痫,失眠,惊悸2.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蜘等头面五官病
2.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平刺0.5-0.8寸
素修GV25鼻尖正中
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2鼻渊、鼻蜘等鼻病
斜向上刺O.3-O.5寸,或点刺出血
水沟GV26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1.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急救要穴之一2瘴病,癫狂痫,急慢性惊风等神志病3.鼻塞,
鼻蝴,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4.闪挫腰痛
向上斜刺O.3-O.5寸,强刺激或指甲按掐
印堂GV29两眉毛内侧端中间凹陷
1神志病2头痛眩晕3鼻蚓鼻渊4小儿惊风,产后血虚,子痫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任脉(CV)24: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止于颁唇沟中点的承浆穴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妊
养胎儿
主治:少腹、脐腹、胃脱、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腌穴有强壮作
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会阴CV1
1急救2生殖泌尿3肛肠病证
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曲骨CV2前正中线上,脐下5寸
1泌尿系病证2男科病证3妇科经带病证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中极CV3(膀胱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1.泌尿系病证2.生殖疾病3疝气
直刺1-1.5寸,可灸,孕慎,针时当排空小便,无法排空的平刺或灸
关元CV4(小肠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补元2.泌尿生殖(偏于虚证)3.保健要穴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气海CV6(肓之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1.虚脱,形体羸瘦,脏器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2.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3小便不利,遗尿4.
疝气,遗精,阳痿5.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6保健灸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慎用
神阙CV8脐窝中央
1.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2.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3.水肿,小便不利
一般不针,艾灸或艾炷隔盐灸
中院CV12(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前正中线,脐上4寸;脐与胸剑联合连线中点
1.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2.黄疸3.癫狂,脏燥
直刺1~1.5寸
膻中CV17(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
1.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2.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平刺0.3-0.5寸,禁用电针
天突CV22胸骨上窝中央
1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暗等肺系病证2瘦气,梅核气,噎膈等气机不畅病证
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廉泉CV23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
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强不语,舌下肿痛
向舌根斜刺0.5-0.8寸
承浆CV24须唇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包安保服务协议书(2篇)
- 多元文化社区活动合同(2篇)
-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对比阅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戊己双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合同
-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门窗制作及施工承揽协议版B版
- 超高清数字内容生产与合作推广合同
- 2024年环保植树活动组织与实施合同3篇
- 2025高考生物备考说课稿: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 课时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 2 祖父的园子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动脉瘤介入术后护理查房课件
- 淄博市张店区预防接种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期报告
- 初中英语2023年中考专题训练任务型阅读-完成表格篇
- 技术通知单(新模版-0516)
- (完整)(整理)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医院布草洗涤服务方案(技术标)
- 全国各城市的50年一遇雪压和风压
- 宁夏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探究 物流管理专业
- 《青蛙卖泥塘》说课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全册】
- 新概念英语第4册课文(中英文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