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_第1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_第2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_第3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_第4页
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山水画的意境基础过关全练1.给下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chàng(),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xuànrǎn(),意境会更鲜明。(3)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mùǎi()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4)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qìgài()。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可染的山水画似乎给了山水以生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B.夕阳西下,杭州西湖的湖面上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C.小林看了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陪伴,我们需要坚强起来,独自迎接挑战。4.【语法综合】【新独家原创】品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A.画横线的“这一点”所指代的内容是“写景是为了要写情”。B.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条件复句。C.加点的“优秀诗人”“认识现实”“崇高境界”短语类型相同。D.语段最后一句的宾语是“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能力提升全练5.【学科素养·审美创造】(2023重庆中考B卷,17—20)阅读下列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曾经有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读完《静夜思》后,一脸茫然地问他的朋友:月亮跟故乡有什么关系呢?这位外国学生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不懂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诗歌为什么要用意象呢?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观情思。只有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意象,才能构成诗的艺术。如诗人鲁藜的《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诗歌用“珍珠”和“泥土”两个极平常的意象进行对比,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讲述道理,诗歌的艺术境界就荡然无存。“立象”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摘编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有改动)[材料二]如果说意象是一些砖石,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这种意境不仅能包括诗里所有意象的审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诗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乱,都不能构成一首有意境的诗。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画,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图。(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改动)[材料三]从诗歌写作的本质来讲,诗歌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将诗人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载体,但是它也可能限制读者的想象力。例如,如果诗人写月亮代表思念,那么当读者读这首诗时看到月亮,必然觉得月亮就只是思念的象征物。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月亮除了代表思念,还能寓意团圆、爱情、凄冷等,寄托思念的也不只月亮,还有杨柳、酒杯、歌曲等物象,但读者读这首诗时却认为思念只能用月亮来寄托,想象力就被限制了。另外,意象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让读者难以准确理解诗歌意蕴;而无意象的诗歌直抒胸臆,能直接传达诗人的情感,易于读者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所以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只要诗人能写出最真实动人的情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这样的诗歌也具有艺术性。(创编自冯天、袁毅《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切看得见的客观物体,如山、水、草、木等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B.诗和画的意境都是用物象组合而成。如《江雪》图,把“山”“雪”等物象组合,就构成了孤独寂寞的意境。C.由于每首诗都由众多的物象构成,所以每首诗都有多种意境,这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D.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一种物象可以寄托多种寓意,一种寓意也可以寄托于多种物象。(2)(★★☆)请根据材料一,解释什么叫“立象以尽意”。(4分)答:(3)(★★★)材料一中说“诗歌离不开意象”,材料三却说“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学过的诗歌中举例阐明理由。(不能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诗歌以及《天净沙·秋思》为例)(5分)(Y9204003)答:(4)【新考法·关联教材】(★★★)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意象和意境的阐述,为小文解决疑惑。(6分)(Y920400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素养探究全练6.【学科素养】学完本课,班内开展关于画家李可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审美创造】【跨学科·美术】下面是李可染的画作《归牧图》,请为画作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答:(2)【语言运用】美术馆周末举行“李可染书画作品展”,酷爱绘画的小舟听说这件事后想去参观,但他的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假如你是小舟,会怎样劝说妈妈同意自己去参观书画展?小舟: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答案ékuíyízhì2.答案(1)惆怅(2)渲染(3)暮霭(4)气概3.B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如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使用不恰当。4.C“认识现实”是动宾短语,其他两个是偏正短语。能力提升全练5.答案(1)D(2)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3)(示例1)我的看法是: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意象,几乎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来看,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真诚博大和坚强乐观。(示例2)我的看法是:诗歌离不开意象。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首句,运用了杨花和子规两种意象。杨花即柳絮,柳絮纷飞,既点出了时节,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子规即杜鹃,表达了一种悲伤的心境。王昌龄被贬官到偏远的龙标,诗人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意在表达对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体现了内心的哀伤。(4)此曲前三句以多种意象并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部是名词的连缀,省却了一切连接、交代和修饰。从“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在“意”的方面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结合最后两句来看,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透露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抒发了一个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解析(1)A.由材料一第3段“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可知,“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错误。B.由材料二“只有物象……才能营造出意境”可知,“物象组合,就构成了孤独寂寞的意境”错误。C.由材料二“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可知,“每首诗都有多种意境”于文无据。(2)由材料一第7段“为能‘尽言尽意’……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可直接提取答案。(3)两种说法都可以认可。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从学过的诗歌中举例阐明理由”。(4)围绕“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论述。素养探究全练6.答案(1)(示例)这幅《归牧图》表现牧童放牧回家途中,偷得片刻闲的情景。画的下方两头水牛在水中畅游,神态可掬。一位牧童闲适地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画的上方是一片树林,树木非常茂密,树的枝和叶几乎连在一起了。少许的留白更显出树林的深远。(2)(示例)妈妈,我不会影响学习的,这反而有助于我的学习。我们在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参观书画展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